上官云衣顿一顿,仔细瞧着霏珠,补上第四条路:“如果姑娘不愿留在斜雨楼,还有最后一座独木桥送姑娘出去。我吃着兰妈妈的饭,不能不多多替兰妈妈赚银子。这张契,卖与达官显贵、一方富贾,赚来多少算多少。”
霏珠心里对斜雨楼有点儿好感了。霏珠的底线是不卖身、过得好就成,体验一把青楼生活未尝不可。似乎青楼就该是香脂味扑鼻,嘴角长着痔的老鸨把不听话的姑娘狠狠打一顿,然后接客……再有几个痴情女、负心汉,上演悲欢离合。她坐在明亮且飘着淡淡墨香的主事姑娘房中,被告知不但没有皮肉之苦,还能凭自己心意选一选。
有趣。石霏珠好奇心膨起来,跃跃地问:“不卖艺不卖笑,作些什么?”
松子放下那颗悬在嗓子眼里的心,脆生生告诉她:“做丫环。”
霏珠立马把头摇得拨浪鼓一般:“不行不行,我不会梳那些复杂的发髻,也不会煮茶,这两样,怕学也学不会,服侍不好人,再被训多丢脸。丫环做不来,真的做不来。”
好歹也是大闺女了,一想到梳着个丫环头,点头哈腰地奉上一杯香茶的情景,霏珠就郁闷,有可能被伺候的人尝了一口不合口味劈头就训:“茶饼没煎好,盐放太多了。”然后摔了茶杯训起霏珠小丫环来。关键是正牌姑娘可能才十四五岁……挨年龄大的训无所谓,被小女圭女圭训了,该多别扭。要不然还是去学卖艺的吧,琴棋书法是指望不上了,画画总能突击学一些,写意花鸟么,估计不难,看上去像就行了。
坐在旁边的梁嬷嬷见她脸上一丝都不悲切,也没有选第四条道攀高枝去,坐在那里说话挺欢实,心里对石霏珠已有些喜爱了。便替主事姑娘把斜雨楼做姑娘要学些什么做些什么的详细情况,一一说给她听。看主事姑娘神色,显然对这位新姑娘中了意。
斜雨楼建成未满八年。想当年兰妈妈从长安带来的上官姑娘和柳姑娘,都已成为主事顶梁柱。每年被各种人领进小迎客厅的姑娘无数,留下来挂了牌的,寥寥无几。每次上官云衣问到“三条阳关道还是一座独木桥”时,一大半姑娘都选了离开这里。
留在青楼,怎会是阳关道?分明是水深火热的鬼门关!
既然没了自由,给官老爷作妾作歌舞姬,总胜过青楼千百只蝴蝶蜜蜂飞。更何况母凭子贵,一旦熬出了头有了儿女,依旧锦衣玉食,后半辈子不用愁啦。就算被富商买走,金银珠宝,赏赐下来全都是自己的。留在斜雨楼,是替别人挣钱。
不同的选择,一路上有不同的风景。
留下来的人,将由兰妈妈递帖子报乐籍,正式成为斜雨一员。
兰妈妈早年受过许多苦,心思也随着年龄深沉了许多,能钻营的地方,兰妈妈必不放过。比如官府除了管理官伎与获罪入乐籍的犯人妻女稍微正式些,对于坊间的勾栏行院青楼楚馆,一向松散,睁只眼闭只眼,除了按时收银子再没别的事。兰妈妈不会放过这样的空子,报上去的乐籍,十有八九是假的,楼中姑娘,都落户在她幽州和冀州田庄名下。此举的最初动机,大概源于一念间想给这些天涯沦落人后路吧。
上官云衣常常想,如果提前告诉她们乐籍并不真实,那些三月花儿一般模样的姑娘,会不会选择留下来,像她一样,拥有正经身份,替兰妈妈挣几年银子,何时腻了倦了,远远选个地方,找户人家嫁出去。
可惜她们先选了依高枝而栖。未来也许会飞上枝头做凤凰,也许会一不留神跌得粉身碎骨。
“都是个人的造化呀。”梁妈妈还在跟石霏珠讲着那三条阳关道。“澜儿姑娘原本乐意唱曲儿,结果被教习姑娘看中有舞剑的天分,如今捧着澜儿姑娘想瞧一回剑舞的公子们能装满三座忘忧楼。”她也觉得霏珠不跳舞实在太浪费一头卷发,想劝她好歹学学看。
梁嬷嬷絮絮叨叨讲述,上官云衣偶尔插一两句总结,外加松子那丫头喜鹊一样聒噪的叽叽喳喳补充,斜雨楼,在石霏珠眼中大概是这般模样:
首先,斜雨楼是稳坐康州城第一把交椅的头号青楼,第二把交椅凝怡馆就在隔壁。斜雨楼占了巷尾,后头空间大,空地广,除了正楼斜雨楼外,还拥有大小花园两座、东厢西厢、忘忧楼、合huan阁、忆花厅、相思门、不醉不归、小厨等多处亭台楼阁。以及打通了过道与斜雨楼联为一体的斜雨酒坊,酿造“十三花”而出名。搁现代属于环境优美实力雄厚的康州业内龙头企业。
其次,斜雨楼的姑娘能够自由选择“清”“红”两样,如果做丫环,也并非全都服侍人,如制胭脂、烹小鲜、绣衣裳、理账目等,但凡有一技之长,都能安插在合适的位置。甚至摆碟子也成为一种专职,据松子说,摆碟子的田姐姐不但擅长搭配各种干果时蔬,令果盘色泽与香味都比普通点心碟子更胜一筹,还能把点心一层
一层堆上去,堆成一尺高的寿桃模样而不塌。
如果选了清花牌,要在先生处研习诗赋,与客人吟诗作对,谈风论雅。如果选了红花牌,除了定期去酒坊作表演外,夜间还能留宿恩客。当然啦,留宿要出得起银子。至于抚琴吹笛,折枝而舞,则属于公共课范畴,精不精,都得学。像松子这类丫环,也常常去听各位先生的课。
哪一样都不轻松。留下来的姑娘里,除了年纪太小必须从丫环养起的弃女幼女外,大致有三成愿意做丫环,六成愿意学诗词,剩下一成,因种种缘由选了红花牌,那些被主人家卖出来的妾与暖床丫头,或是从别的馆里转卖的伎人,也可以去学诗词,各个人情况不同,最终慢慢形成了斜雨楼“九清一红”的局面。
斜雨楼里都认为这是凝怡馆乐意跟斜雨楼做邻居的重要原因之一。凝怡馆讲究千娇百媚,力求打造一片红绡账里温柔乡。斜雨楼提倡清新雅致,恨不得给每个姑娘都出诗集。
巷里的竞争归竞争,不可否认斜雨凝怡两家的确足够互补,加上十三花巷里的繁华食铺,终于奠定了斜雨楼与凝怡馆在康州地位坚固不可动摇。
第三,兰妈妈虽然格调很高,可嗜财如命……大小主事姑娘能担当营生之后,兰妈妈就不住斜雨楼,自个儿在城东买了宅子,一心培育兰草。一般月末会来查看帐目,藏情郎不碍事,藏银子不行。姑娘丫头嬷嬷月例银子全都得存在账上,可以随意支取,但不走账面的私银发现一次罚一次。“兰妈妈会毫不留情地把你账上银子一分为二,她老人家拿走一半,再拿走一半,一文钱也不留给你。”松子说起这件事时,满眼同情地看着霏珠,像是她的银子刚被兰妈妈分去了似的。
“如何?没考虑好也不要紧,先当几天丫头熟悉熟悉。”上官云衣收好匣子,告诉她:“卖身契我先收着,决定以后来找我。”
霏珠满眼星星站起来表态道:“姐姐,我考虑好了,我要挑战清花牌,努力成为小半名文人骚客。万一学不好不能出师,再当丫环,算账、管库房、采买这些我都愿意学。”
她唯一的特长,大概当属游水,或者是耍螃蟹。可惜前一样在斜雨楼没用处,后一样要牺牲小螃蟹,四条腿走路,它应该也不舒服吧……至于设计时装之类,不会女红,很难实现。
身在大唐,不文绉绉地来两句诗,如何对得起这文豪辈出的时代!
石霏珠原本有一个愿望,周游世界。古代叫做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现代所谓的驴友行天下是也。假如学会作诗……在风景区毛笔一挥,题诗留念,岂不快哉?
比单薄无力又没特色的“石霏珠到此一游”强大许多倍。
石霏珠一心一意打定主意学诗文,能如此近距离地触模唐诗,她怎肯放过机会。斜雨楼吃喝不愁,又有学习机会,说不定以后还能碰上负心郎呢,唉,负心郎也算一种淡淡忧伤的资历啊,总比在湖底寂寞了一百多年还单身着好一丁点。
大主事上官云衣明确了霏珠的心意,当着她的面,撕了卖身契:“决定留下来挂花牌,以后就是一家人,这破纸没用了,过几天重新签一张新契,嬷嬷带她回去跟着先生学习吧,月末问问先生出师的可能有几分,别辱没了斜雨楼的金字招牌。”
换作其他姑娘,此时说不定鼻子一酸,泪如泉涌。霏珠对卖身契没有额外的感觉,所以也没感动到流泪。她只为将要开始的新鲜青楼生活与唐诗学习而高兴。眼角弯弯,嘴角弯弯,轻盈地踩着木地板,也不怕楼梯窄了,随梁嬷嬷下楼回去西厢丫环住处,领衣服学规矩,满面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