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考结束后的王晓文就在家里开始勤奋练笛。如果不是王晓文在考完之后就同家人说明感觉良好,王希秋或许会觉得大哥是害了考后坐等成绩的抑郁症。
想来是音乐使王晓文内敛了许多,再经历一场决定从农村转向城市的战役后,就更成熟了。也不像往常的暑假那样,四处乱跑了。看来,这两年音乐的熏陶,还是很管用的。
不过,王希秋顶着越来越重的眼皮,不知道该称赞大哥吹奏的好还是坏,因为这笛声对于神游他方,没认真看课本的她而言,太具有催眠效果了。
“啊~”很不淑女地打了个呵欠,王希秋瞄了众人一眼:定力真是强啊!不像她这样,已经趴在桌子上了。
不过,说来也是,即使王晓灵和陈婉婉学习成绩都不错,但为了要继续保住前十名的名额,还是要好好复习的。而王晓红和王晓俊,到了期末这个节骨眼,能不努力么?怎么说临阵磨枪,不灵也光啊!但也不可否认,两人已经开始努力,朝康庄大道前进了。
倒是王晓娟和王晓波的加入,让王希秋还在怀疑二伯母是不是转性了。
郑玉容对王晓文报考一中这件事后,对王希秋家的态度一下子就转好了。按说家里经济跟上了,孩子出息了,郑玉容要转态度也无可厚非。不过,从平时的淡然一下子转到笑脸以对的热情,还真让人吃不消。说句实话,是太假了。
要说郑玉容没有什么小九九,王希秋是不信的。但郑玉容都开口让家里的两个孩子也过来一起复习,他们几个做后辈的总不好意思拒绝吧!
于是,王晓红和王晓俊就出现在王家的大厅之上。虽说孩子之间没多大的恩怨,但平时都不怎么接触,一下子被告知要好好相处,还是会觉得很奇怪的。这不,王晓娟和王晓波自个坐在这里都觉得别扭。时不时地调整坐姿,连挪动下椅子都小心翼翼的。
其他几个孩子看在眼里,也不知道怎么开口。
好在孩子之间的相处没大人之间那么复杂。同是学生的几人,问下问题,借下东西,友好度自然就上去了。
这种情形,王希秋也任其发展,怎么说都是本家的堂兄弟姐妹,相处好了,将来就不会那么疏远。
只是,王希秋家的大厅在往后的日子里,不知不觉,就成了半个学堂。
录取通知书到家的时候,王晓文直接傻眼了。不是考得不好,而是不知为何邮递员变成是校领导和村长了。
其实,这是村子里的老规矩。只要谁家的孩子考上一中,录取通知书就由校长和村长交到学生或家长手里,以示学校和村里对此的重视。
这个规矩知道归知道,不过,碰上的时候,就又是另一回事了。
说来,王希秋就没赶上这个时期,由于上辈子的王希秋比较迟入学,等到她上六年级的时候,一中就不朝乡村招学生了。她的分数考的再高也是进入刚建的乡村中学。
因此,王希秋也吓住了。
你想啊,家里没有大人镇着,突然跑来一群看热闹的,在你家门口大喊:“国锋家的,出来接录取通知书!”
然后听到“录取通知书”的几人就飞快地冲出屋门,看到的是一群大人围在门口,校长拿着录取通知书,村长兜着红包,不石化都怪了。大概古代中状元,官差送喜报的场面就是这样了。
还好王希秋和王晓灵解冻的比较快,一把就将王晓文往前一送。
王晓文被这么一推,立马反应过来,挂上微笑就先喊人:“村长好,校长好!”
两人乐呵呵地点头回好。一些邻居觉得自己也跟着长脸了,然后你一言我一语就将王晓文的家庭情况作了个报道。村长许是知道,一直点着头表示了解。王希秋看着直郁闷,这是送喜报吗?这是后世的围观吧!对象还是村长和校长……
等周围人的人情告一段落的时候,校长才将录取通知书递到王晓文面前,“恭喜你以我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一中!以后要继续努力,为我校争光!”那目光有多殷切就有多殷切。
第一名啊,难怪都没听说村长校长要发录取通知书,原来这第一封录取通知书就打到他们家了。
王晓文惊讶地接过就道谢,一旁的村长紧接其后,就将红包交到王晓文手里:“这是村子里给你的奖励,进了一中可记得继续努力学习,以后出息了,要记得回报王家村啊!”说道最后,还同围观的乡亲作补充:“这都是村里赞助的,每年都有,要让孩子们好好读书啊!家里贫困的也是,不能为难孩子,让他们去读书,考上了,村里帮忙想办法……”
众人听着直说好,王希秋看着也直点头:没错,村里的教育宣传工作大概在这个时候做最有效果了。要不平时大家哪有空去听啊。高招!
王月自然明白王晓文这些孩子是应付不来这种情况的,上来就帮着招呼,补上几人的不足之处,言辞里有着无比欣喜和羡慕。
校长和村长在做完该做的场面之后便离开了,因为他们还要往下一家敢。
直到众人散去,王家几个孩子才又笑又跳地祝贺王晓文。一些闻风而来的伙伴也跟着凑热闹,囔着让王晓文拆红包。
王晓文无奈,只好将红纸糊的信封口袋打开,扯出一叠十块的纸钞,这么一点,二十张,两百块大洋啊!这奖励还真丰厚,难怪村长那么鼓励村民让孩子们好好读书。这么大手笔奖励,大家不争取才怪!
当下,众人又开始起哄让王晓文把奖金拿出来请客。
王希秋开心地笑着,忙将早上做的点心和饮料拿出来招待大家。
终于,大哥考上一中了!从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王希秋才真真切切在心里感慨:大哥开始步上正轨了,将来也会想她所希望的那样,活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