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朗列阵,这是必须的。王朗早就知道严伯虎被孙策追赶。看见远处来了溃军,溃军的后面,就有可能是追兵。如果不列阵,自己的士兵被溃军冲散冲乱之后,对方追兵一到,很可能就抵挡不住。前面的抵挡不住,往后面逃跑,就影响了后面士兵的士气。到时候,明明士兵人多,就反而会打败仗了。
严伯虎的士兵是疲惫的、劳累的,队形也是散乱的。这样的现状,都出自于严伯虎的催促。严伯虎不断地催促士兵们快一点、再快一点,因而未败的军队就变成了溃军。这时,士兵们往前奔跑,远远地就看见了王朗正在列阵的军队。
王朗的军队正在列阵,阵角的士兵就往远处以弓箭攒射。这个动作是标明主权范围,不允许别的什么人进入这个范围。但有进入,则杀无赦。但实际上的杀无赦还有个过程,那是要等到列阵完毕之后的。因而,一时之间,就只有阵角的士兵攒射。其它士兵并没有射箭。
严伯虎的士兵也是正规军队,这种规矩自然是知道的。一部分士兵由于埋头赶路,已经冲进了弓箭的射程之内。这个时候,就只得掉头,往王朗军阵的两侧迂回跑过去。个别士兵实在冲得太近,近到五十步之内。王朗的士兵就不客气了,直接放箭射杀。
这个过程不长,没多久,严伯虎本人就跑到了王朗的军阵前面。这个时候,严伯虎被射杀的士兵也就十几个人,已经有接近一千人从王朗军阵的两侧跑过去了。严伯虎猜想对面的军队是会稽士兵,心中大定,眼睛就开始搜寻对方的将领。
双方的士兵都是步兵。由于江南战马极少,只有个别高级将领才骑马,所以,严伯虎很快就发现了王朗。严伯虎纵身近前,朗声问道:“对面可是王朗王景兴否?”王朗也看见了严伯虎,趋前迎上,道:“正是王某。来者可是吴郡严太守乎?”
严伯虎道:“严某如今似丧家之犬,还望景兴兄看在汉室一脉,赐予援手啊。”王朗道:“严太守勿须客气。但请严太守阵后歇息。让王某为您抵挡追兵。咱们稍后再叙。”严伯虎马上一拱手,道:“大恩不言谢,失陪了。”然后打马绕向王朗军阵的后面。
又过了一会儿,严伯虎的三千人马都绕过去了。王朗后面的军队又上来了不少。列成阵式的士兵堪堪有五千余人了。而追击的孙军却仍然未到。
……
孙策军到,而且孙策就问在队伍的最前面。对这种匹夫之勇的莽撞行为,韩当曾经劝过。说:“夫主将乃三军之所系命,不宜轻敌小寇。愿将军自重。”孙策则说:“义公之言如金石。但恐不亲冒矢石。则将士不用命耳。”
孙策一冲过来,就见到了王朗的军阵。此时,孙策的士兵虽然是追兵,但还是跟前面严伯虎的士兵一样,队形散乱。王朗此时若趁着孙军立足未稳,挥军掩杀,势必大胜。但王朗是君子,君子不鼓不成列。于是王朗就静静地等待,一直等孙策士兵全体赶到,并列好阵势,王朗才打马上前。
孙策性急,虽后驱马反而先入阵中。孙策道:“对面何人?”王朗道:“某乃扬州会稽郡太守。来者何人?”孙策道:“某乃江东孙策,人称孙郎的便是。前面严伯虎是从这厢逃去的吗?”。
王朗道:“严公乃朝廷钦命的吴郡太守。今被贼寇追赶,穷途之际,吾当助之。”孙策道:“严伯虎暴虐成性,残害百姓。吾兴仁义之师,来安浙江。汝不替天行道也罢,因何反助严贼乎?”
王朗道:“汝童心不足耶!汝自称仁义,便是仁义乎?汝既无朝廷钦命,便是作乱贼酋。惑乱吴郡之后,轻兵入我会稽。当我会稽无人乎?”孙策道:“若汝会稽有人,便不要走,待吾取尔狗命!”说着驱马而上。
王朗道:“反贼纳首,何如此性急?”然后打马迎上。孙策一枪刺了过来。王朗挥刀格挡,然后刀锋顺着枪杆就削了过去。这是一招以巧胜力的精细功夫,江湖人称“顺水推舟”。
孙策满以为王朗文质彬彬的,没有武艺。未想到王朗的武艺竟然精湛到如此地步。当即猛挥枪杆,才算是勉强弹开了王朗的大刀。两马交错而过。
圈马再战,孙策便打点了十二分的精神。王朗仍然恪守君子风度,没有先行出招。孙策则当仁不让,一枪便扎往王朗的肚月复。待王朗挥刀封挡,孙策枪杆一抬,又高出两尺。看上去似乎并没有刺扎的目标。但随着战马的去势,孙策的枪尖必然会从王朗的手臂上划过。王朗那边,见势不妙,将大刀一伸,从封挡之势变为前削。
如果双方均不再变,王朗无非是手臂被划伤,而孙策的左腿很可能不保。因此孙策只得回枪一搅,格开了王朗的大刀。这是第二个回合。
……
几个回合之后,孙策、王朗都感到遇上了平生未见之强敌。双方都收起了轻敌之心,凝神接战。打得精彩纷呈,不分胜败。眨眼间,又战了二十个回合。
王朗这边,是一万装备齐全的士兵。在这段时间,也就会部都上来了。上来了之后,军中的中层将领见到主将与贼寇正在交战,便把大鼓支了起来,擂鼓助威。鼓声一起。士兵们自发地暴出呐喊。但凡王朗占了一点优势,就能受到极大的鼓励。
孙策与王朗,谁的武艺更高,说不清楚。在演义中,孙策与太史慈不分胜败,太史慈又跟王朗不分胜败;再后来,王朗就突然变成不会武艺的文官了。在本故事中,则不是这样。作者规定,孙策的武艺要高于王朗。
擂鼓之前,孙策与王朗总共约战了三十个回合,不分胜败。不分胜败的结果,就证明了孙策的武艺高于王朗。这是因为,孙策这边是疲惫之师。不仅仅是体力上疲惫,而且连觉也没有睡足。而王朗这边,则是神完气足的,仅仅就是赶了一点路而已。
也就是说,因为交战之前的基础不同,使得孙策的武艺略微打了一点折扣。打了折扣之后,孙策与王朗战了个平手。因此,孙策的武艺略高于王朗。
三十回合之后,王朗那边既是擂鼓又是呐喊,有人助威了。而孙策这边却什么都没有。可不要小看了助威的作用。战阵之中的王朗,就在这样的助威声中愈战愈勇。反观孙策。则慢慢地处于下风。
但孙策毕竟是经验丰富的战将。眼见不能取胜,继续战下去还有可能落败,孙策就趁着一次战马交错分开的机会,掉转马头,驱往自己这边。边跑边道:“今日天色已晚,他日再战。”
这时刚交申时,孙策这样的借口,当然是不能成立的。孙策并没有完全败,而是主动性地选择了撤退。但总体上说,还是败了。王朗完全应该乘胜追击,挥军掩杀。王朗的士兵人数是一万。孙策这边的士兵只有一千。因此乘胜追击,必胜无疑。
但是王朗却并没有追。王朗想的,就是救助严伯虎,而并不是歼灭孙策。对于孙策进入会稽境内的事情,王朗是这么想的:孙策过来,主要是追严伯虎,而不是与会稽为敌;此外,孙策不知道会稽的厉害;假若会稽不堪一击,孙策也不妨顺手击之。而现在,王朗已经让孙策知道了自己的厉害。因而王朗想,孙策一定会退回吴郡的。吴郡的事情,就不关会稽的事情了。
……
王朗没有追。几个中层将领过来请命追击,王朗也没有同意。王朗的命令是,择地宿营。此时,虽然天色尚早,但如果往会稽赶,最后还是要走一点夜路。并且,王朗想的是等孙策离开之后,再回会稽。因而,就下令择地宿营了。
紧接着,王朗到后营见了严伯虎。王朗跟严伯虎并无私交,纯粹是看在汉室一脉的份上出的兵。而且,王朗的出兵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孙策已经追到了会稽的境内了。王朗对于严伯虎没有什么打算。短期之内,王朗准备就把严伯虎白白地养着。时间一长,如果哪个县的县令出缺,并且严伯虎也愿意的话,王朗倒是可以把严伯虎派去担任县令。
孙策退下之后,第一闪念就是会遭遇追击。遭到追击是正常的。如果王朗真的追了,孙策也只有跑。孙策的打算是跑到富春。孙策估计,等自己跑到富春之后,后面韩当、凌操父子两队人马与吴郡大军的交战已经有了结果。如果是自己这边的人取胜,那么他们也就会赶到富春,正好会合。如果是吴郡大军取胜,自己将见不到他们。那么,自己就只好溯富春江而上,到松溪、新都一带蛮人盘踞之地去另谋发展了。
但是王朗偏偏就没有追。既然王朗没有追。孙策就不好下令回转富春了。下令回转富春,等于就是向自己的士兵宣布,自己打了败仗了。这个时候,孙策的士兵人人都携带了大量的粮食,支撑个半个月没有问题。敌军不追,那么我军理应不退。
孙策下令,让士兵后退两里寻找宿营之地。这个命令,从表面上看,是在未分胜负的情况下,准备再战的。实际上,经过与王朗的单挑,孙策已经没想再跟会稽军队交手了。孙策是比较看重个人武力的,因而孙策就把王朗看高了几个档次。单挑不胜,如果让士兵交锋,人数上的劣势也是明显的。因而,孙策的目标就变了。
会稽士兵该追而不追,这样的举动,在孙策看来,是相信愚蠢的。因而孙坚觉得会稽还是一个好地方了。郡城有兵,不错,但是孙策不打郡城。孙策就准备挑那些没有什么士兵的县城来打。多打几座县城,就会慢慢地招募到足够多的士兵。
当然,这是相对长期的打算,而不是眼下应该做的事情。这个时候孙策还不能急。眼下应该做的,还是应该退往富春方向,退出会稽郡的范围。只有那样,王朗的军队才会收回去。等到王朗的军队收回去之后,就可以打县城了。
只退两里扎营,而不立即退回富春。一个原因是因为慢一点,自己士兵的士气会好一点。另一个原因,是怕自己退得太急,反而会招来会稽军队的追击。
当然,王朗和孙策都不知道田兰的军队设了一个埋伏圈。如果一逃一追,就会全军覆没。无意之中,他们都躲了过去。只不过,躲过了初一,却躲不过十五。
……
自富春出发,途经钱清,前往会稽,是一条非常好走的官道。除了这条官道,当然还有其它的乡间小道。太史慈、周瑜率领的那一万将士,便是走的那些小道。其中,精锐的甲丙两队士兵,就在这边。
经过枫桥县北的战斗,可以认为,就算是来自建业的新兵,都已经成熟了。于是,田兰军队基本无弱旅了。但是,涉及到攻城,就又不一样了。这几个月的士兵训练,并没有攻城方面的内容。只有甲丙两队士兵,才接受过那样的训练。因此,这两队精锐被划拨到了这边。
田兰、郭图、陈群、于禁,则率兵一万五,沿着官道正面推进。当然,他们派出了侦骑。对于官道两旁五里范围随时进行着必要的侦察。
未到半个时辰,就侦察到了孙策的人马。孙策的人马在官道南面,距离道路约有两里。此时,已经拔营完毕,正在整队之中。
得到报告之后,田兰道:“昨晚我好像说的是歼灭孙军,活捉孙策吧?”
郭图答道:“是啊。绕梁三日,余音犹存。兰帅该不会这么快就想变卦了吧?”田兰道:“去你的。我什么时候变过卦了?少废话,给我调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