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斗提出,想到断崖那边去。向自己的“老乡”问路。刘备点头表示同意,但是却并没放三斗去,而是踏上了返回的道路。过不多久,到了军营所在的山湾。此时,营地的物什已经没有了。东西都被收到了船上。当然,到处都是驻扎过的痕迹。这些痕迹并没有清理。
此时,还有士兵在往船上运送淡水。这自然是因为那个小湖较远的缘故。刘备让运水的士兵给船上带个话,让派一百名士兵过来。不大一会儿,梁宽就带了一百名士兵上了岸。
刘备这边的小型战船标准装载是三十名士兵,挤一挤的话,能装五十名。三斗老乡的战船要小一些,因而上面能够装载的士兵不会超过五十人。带一百个人,应该能保证安全了。然后,刘备等人这才向着海岛的另一边绕去。
三斗的心情是急切的。这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些人的语言,是不一样的。那就是三斗的家乡话呀。好多年没有听到家乡的话语了。由此可以推论,这个地方,应该离三斗的家乡不会太远。
而在三斗的家乡,三斗还有亲人的。不仅有父母,三斗还有一个妹妹。还有一些亲戚。十几年不见了,父母的头上一定添了不少的白发。年幼的妹妹肯定也已经成婚了。就不知道是哪家的有了那个福气。
出于对家乡、对亲人的渴望,因此三斗不知不觉地。就加快了脚步。三斗并没有奔跑起来,但却已经达到了步行当中的最高速。这样的速度,行军肯定是不行的。就算是现在,一百来人的前进,也是不行的。
集体的行动,当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考虑到集体。从最终的目的来说,需要的是集体达到某一个地方而不仅仅是单个人的到达的话,那么,这个集体的最高速度就取决于最慢的那个人的速度。在实际的行进过程中,其实还不仅仅是走路的速度的问题。因为在实际当中,通常都不是平坦的大道。集体当中的某一个士兵,本来走路的速度还是很快的。但是,走着走着,在他的前面就出现了泥坑,他就不得不慢下来。绕道,在这个时候是行不通的。旁边,有旁人的人正在往前走。绕到旁边去,就把旁边的人挡住了。
因而,如果从军纪的角度来看,三斗走那么快,是不对的。不过,刘备却没有说什么。阎柔也没有说什么。梁宽本来是想要说的,但梁宽看到刘备和阎柔都没有说,自己也就闭嘴了。
刘备没有说话,那是因为刘备能够体谅到三斗的急切心情。刘备这个人是非常仁慈的,凡事推己及人。尽可能地顾及到身边每一个人的感受。也因为这样的原因,众将跟随刘备的时间愈久,就愈是对其心折。
阎柔暂时还没有刘备那样的海洋一般宽广的心怀。阎柔见三斗走得快,走到超越了众人的速度。倒是动了一下把三斗叫住的念头,不过却随即否定了。阎柔想的,却是让三斗先与跟那些人接触。三斗先去,只有一个人,那样人感觉不到威胁,也许会得到什么情况也说不定。如果一齐上去,那些人害怕了,也许什么都问不到了。
……
于是乎一开始,三斗就领先了。没过多久,三斗就遥遥领先。再过一阵,就看不到三斗了。这个时候,刘备突然想到了三斗的安全,问道:“贤弟,三斗这么一个人先行,不会出什么事儿吧?”阎柔答道:“要杀人,总得有个杀人的理由。三斗对那些人无欲无求,就是打听一下消息。知道的便说,不知道便不说。甚至于还可以明明知道,就是不说。离杀人的程度,还差得远哪。”刘备道:“那就好。”
阎柔却道:“哥哥,你看,既然三斗一人先行,我们这些人,是不是稍稍隐匿一下行踪?”刘备道:“也好。我们只走到近处。如果三斗有事,我们再上去。如果三斗没事,我们就等三斗的消息。”
于是,阎柔让梁宽命令士兵,放慢脚步。让脚步声轻一点。转过山湾之后,一百多人更是横向展开,向前面搜索前面。慢慢地潜行到了那一帮人的近处。
……
走到差不多的位置了。阎柔停下了脚步。放眼望去,见三斗正在跟那帮人说着什么。此时,由于距离不远,说话的声音依然能够听见。但是包括三斗在内,那些人说的都是地方口音,听不出来说的是什么。
这边的三斗,当然只有一个人。那一帮人,在岸上的,有十几个人。船上留了多少人就不知道了。岸上的十几个人,大部分都围在了三斗的旁边。只有两个人没有。那两个人,一个人仍然在杀鱼的那块巨石那儿吃着生鱼片;另一个人则跑到海边,把身子大部分浸泡在水里。
大部分人都围在三斗的身旁,这说明,三斗的到来,或者三斗到来之后的问话,对于那帮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也有十几个人,在一起玩的时候。当然,那样的时候,通常发生在旅游中,发生在风景区里面。旅游中,总不会一直行走的。走累了,我们就休息一下,补充点水分和干粮。十几个人散落在一片较大的区域。而这个时候,来了一个外人,那个外人向我们打听道路。这个时候,我们会有几个人搭理他呢?通常说话的,也许有四、五个。但因此而走两步的,肯定只有一、两个。但是,当向我们问路的这个人是一个绝色美女,那就不同了。我们一行人当中的男性公民多半都会走上前去,人人恨不得就此与那个美女做伴。
三斗当然不是什么绝色美女。因而三斗的重要性不可能是三斗的外表带来的,只有可能是因为三斗的问话。三斗到底问了些什么,阎柔当然是不知道的。不过,虽然阎柔不知道,但却是非常容易猜出来的。搞清楚目前的位置,这是三斗的任务。这是三斗一定会问的。除些而外,就没有任务了,就是三斗自己想问的问题了。根据三斗前面说过自己不认识那些人的情况分析。三斗应该会打听此地距离自己的家乡,即三斗说过的大岛有多远、该往哪个方向走等等。如果那些人里面存在对大岛比较熟悉的人,三斗还会打听一下大岛的情况。再多,就没有了。三斗不可能向不认识的人问起自己的父母等亲人的情况。
这些问题,在阎柔看来,都不是什么重要的问题。而这些不重要的问题,在那些人的眼里,明显变成了非常重要的问题。因而,阎柔感觉有些不对,悄悄向梁宽做了个手势。梁宽会意,便让士兵们加强了戒备。随时准备出击。
……
果然,过了一阵,阎柔就发现三斗跟那些人出现了争吵。虽然阎柔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而争吵,也听不懂他们到底吵的究竟是什么,但从急促的章节、高亢的声调和表情,可以得到证实。在那里,三斗只有一个人,争吵的结果,肯定是要吃亏的。说不定,那些人一怒之下,就会拔刀杀人。于是,阎柔迅速下达了出击的命令。
士兵,就是用来打仗的。就连士兵们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士兵越少,士兵就越是重要,士兵就越是渴望战斗。刘备的水军士兵,总共只有八百人。在刘备的其它军队里,都是一万士兵才有一名高级将领的。而水军的直接将领却有四人。这还不算,行军教授阎柔还长期在水军顾问。船坞的三斗,算是水军有关人士吧,还被提拔为督邮。刘备对于水军的重视,是每一个水军士兵都心知肚明的。
现代社会,忘恩负义之徒比比皆是。过河就拆桥,上屋就抽梯,人人吃了上顿就不管下顿。而在古代,却不是这样。施恩的人固然不望报答,但接受恩惠的人却铭记心底。有道是知恩不报非君子,万古千秋作骂名。知恩图报,是非常正常而又理所当然的。知恩不报,就是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
这次,水军出征,对于水军士兵来说,兴奋之余,也还是有些担心的。他们倒还不知道田润的厉害,他们主要担心的是自己的作战技并不是很熟。他们的训练总共加起来还不到两个月。在这方面,除了更加刻苦、更加卖力之外,也没有什么其它的好办法。但是。就在士兵普遍的担心之时,刘备上了船。
刘备上船,也就是说刘备把自己的性命交到了水军士兵的手里。刘备对于这些水军士兵寄予了无比的信任。刘备的这个举动,让水军士兵们激动不已。人人都感到心中蕴藏了无穷的力量。而在此时,就是这些力量的第一次暴发了。
……
水军士兵们杀了上去。而这个时候,那些人只是刚刚跟三斗发生了争吵,还没有到打起来的地步。因而,三斗的生命安全还没有受到威胁。
那些人见到水军士兵,一时之间,也还没有想到水军士兵是三斗召来的。实际上,三斗也没召。什么暗号都没有发。水军士兵进攻的命令是由这边的阎柔下达的。
因而,那些人拔出了刀,迎战水军士兵。没有人却对付三斗。他们中倒是有几个人,用眼角余光注意着三斗。不过,注意三斗的目的,却只是防止三斗在背后抽刀杀人。而实际上,三斗的身上根本就没有带刀。
一百名水军士兵,杀十几个人。这个悬殊不是一般的大。胜算肯定是在握的。此时要紧的,既不是杀死,也不是杀伤或杀败,而是要将来人一网打尽。因而水军士兵们冲上去之后,并没有以绝对的兵力优势痛下杀手。与那十几个人交手的士兵,都仅仅是应付了事,让打斗就这么拖延下去。
为什么会这样打呢?关于这一点,就不是什么计谋的问题了。因此,并不是出自阎柔的命令。不过,也可以说,与阎柔还是有些关系的。那是因为,阎柔平时,就跟将领说过这些问题。放在现代来说,就是阎柔对高级将领们进行过培训。而这时,阎柔仅仅下达了进攻的命令,具体的作战过程阎柔没有说。但实际上,将领梁宽依然按照阎柔以往的培训在进行着指挥。
打得赢但是却不打赢,这里面的道理其实也很简单。先从反面想,如果打赢,看看会怎么样。打赢,这时是非常容易的。因而,怎样才能打赢,就不是个问题。我们完全有条件去假定,现在,就已经打赢了。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结局呢?那十几个人全部杀死,或者全部活捉,或者杀死了几个活捉了几个。也就这样罢。
来船的上面有没有人?那是一定有的。刘备的水军打赢了,也就等于船上的人见到岸上的自己人败了,那他们会怎么做?他们肯定就会跑。而在此时,刘备虽然有船,但船只都在小岛的另一边。因而肯定是追不上的了。而跑掉的人,就成了后患。
所以,梁宽总体上执行了阎柔的命令,出击了。但是,在具体上,就是梁宽自己的安排了。总共一百名士兵,有五十名,向那十几个人冲了过去,保持着三打一的优势,但是却不打胜。另外有十个人,则悄悄模到海边,往那艘来船游了过去。剩下的四十个人,原地不动,保护刘备和阎柔的安全。梁宽自己,在偷袭船只的那十人当中。
那边开打了。来船上面留守的几个人听到了动静,就往岸上看。于是,他们看到自己的人被很多人攻击。但是,由于自己人很英勇,战斗处于胶作状态。一时之间,不分胜败。这样的结果,在留守的几个人看来,是很正常的。那是因为,这帮人,本来就是杰出的武士。只不过他们的真实本领,比刘备的士兵稍稍差一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