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问题,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搞经济的人头疼。写进小说的作者头疼,阅读把经济问题写进小说的读者更是头疼。因此,田润发展经济就不说了。肯定有说漏了的方面,今后也不准备再补了。
回过头来,说说田润的水军。刘备进攻青州,其着眼点,就是在赌田润到底有没有水军。没有,则摧毁船坞,抢夺巨船。并且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会以抢夺的巨船在青州附近海面游弋,随时摧毁田润准备重建的船坞。如果田润建有水军,则刘备全军投降。那么,田润到底有没有水军呢?答案是:没有。
田润为何没有想到组建海军?不对,问错了。田润怎么可能没想到?不想建海军的人,为何那么在意海船?因而,可以判定,田润早就具有组建海军的想法。
想了,但是却没有建,这才是田润这边的真实情况。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对敌情估计不足。二是追求尽善尽美。
……
对敌情估计不足,估计很多人都会。在古代,我国是走在最前列的。海外各国。都是蛮荒之地。有的,甚至连人烟都没有。一个人的生命能有多长?再长,在历史的长河里,个人生命的长度都是微不足道的。因而,这个人提前做与延后做,从历史的角度看,都是差不多的。这是巨大的差距所造成的。兔子跟乌龟赛跑,兔子睡一觉,其实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只有敌情逼近了,差距缩小了,才不能允许睡觉。对于海外,田润想,美洲大陆和澳洲大陆也许还没有人烟。而其它岛国,好像还是在唐朝派出鉴真和尚之后,才慢慢发展起来的。因此,急什么呢?且让我睡一觉再说。
对于刘备,田润还是相对重视的。但是,三国英雄里面,田润最重视的是谁?难道是刘备?不,不是刘备。读者应该能够猜想得出,最重视的,应该是曹操。
到三国,第一问题,是能否在曹操的统治之下活命;第二个问题,是能否与曹操抗衡;第三个问题,是能否制约曹操的发展;第四个问题,是能否趁曹操还没有发展壮大之际予以歼灭。数到刘备没有?没有。
田润很幸运地躲开了第一第二两个问题。一上来。就是第三个问题。到190年春,与曹操交手的时候,田润已经有人口几百万,士兵二十几万;而那时的曹操,就只有一万余兵,还没有人口,没有地盘。于是,第三个问题还没有正经去想,就已经解决了。
有一个道理,是田润在以往商战里面深有体会的。那就是:越是壮大,就越是好发展。既然自己已经远远将曹操抛在了后面,那曹操就不可能再有机会了。既然曹操没有机会,田润就不需要再如临大敌了。因而在虎牢关,田润并没有特意去歼灭曹操,而是将曹操与其他诸侯同等对待了。
那不是田润大意或者轻敌了。上位,与下位的做法,是截然不同的。处于曹操之下,才会有杀曹操之心。而那个杀曹操之心,也不是因为私仇,而仅仅出于自保。处于曹操之上,就不必了。既然没有私仇。那么就应该像海纳百川一样,有容乃大了。
后来,曹操略有发展。但因为受到田润的影响,其发展速度想快也快不了。刚刚有了一点起色,曹操就死在了关羽的手里。之后,田润看过战报,询问过郭嘉,然后明白,真正说起来,曹操应该算是死在了田兰的手里。而田兰,田润认为自己是了解的。田兰是没有多大本事的。田兰都可以把曹操灭了,其原因当然不在田兰,而在于田兰所拥有的实力。而田兰所拥有的实力,实际上就是田润的实力里面很小的一部分。
如此一来,田润就有点把天下英雄不当一回事的感觉了。孙坚失踪,田润一次都没有派人去寻找过。孙策崛起,田润也没有在借粮给袁术的时候下烂药。田润都已经不关心孙策了。
田润对于刘备,要比孙策关心一点。这是因为,田润与刘备结过义。虽然恩断义绝,却还没有完全敌对。前段时间,有一些行动是专门针对刘备的,但目的却是为了刘虞。刘虞灭亡之后,北方就刘备一个癣疥。因而田润才派田豫出关寻找。结果没有找到,那刘备多半就是逃到岛国去了。
也好。如果刘备是个祸害,就让她去岛国祸害吧。因而,田润觉得这样的结果相当不错。毕竟还是有情分的。关羽犯了两次严重的错误,田润都没有杀;对刘备,田润就不准备赶尽杀绝了。田润没有想到刘备会具有大规模跨海作战的能力。
……
追求尽善尽美,听上去似乎有些不合理。换个说法。要做就做到最好,好像就合理了。其实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理想情结。不做则已,要做,则往最好做。对于一些任务性、被迫性的事情,人们或许会敷衍塞责。但对于自己想做的事情,一定会倾尽全力,达到自己有可能达到的最上限。
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客观上,只能达到某种程度。这是自己无法改变的。在现在这个时候就是。田润知道内燃机、蒸气机的原理,但是却做不出来。简简单单的“气缸”二字,就难住了田润。气缸,就是一种引导活塞在其中进行直线往复运动的圆筒形金属机件。圆筒形金属机件以及活塞,田润都能够制造得出。但是,就是不能加工到那样的精度。精度不到,一是漏气,二是摩擦磨损,根本就无法使用。因而,气缸是刚刚起步的重工业无法完成的任务。
做不出气缸,就做不出蒸气机和内燃机。尽管有煤有水,尽管还找到了石油,也只能干瞪眼。不过,田润并没有为此而懊恼。田润希望做到的只是在可能的情况下做到最好。
不能使用机械力,那么就只能使用人力和畜力了。但那个划桨的方式却是可以改变的。很久以前。田润向马钧提过这事。马钧当时想了,没有结果。后来就忘了。然后,在190年冬,造船的时候,田润再次向马钧和郑浑提起。这一次,马钧很快拿出了一个方案。
马钧的这个方案,其实并不属于发明。因为马钧的方案,就是原来的翻水车。马钧只不过将翻水车改变了一下。原来是将水往上提,现在改为将水往后送。还是采用的龙骨叶板链条传动。其执行部分仍然以长条形卧于水中。但驱动部分则改了一下,改成了前后两排共八人驱动。
田润拿过方案之后,赞赏了一下。然后询问为何不使用畜力。马钧说,畜力的好处仅在力大;但畜牲却没有人听话。如果畜牲发脾气了,该快不快,该慢不慢,那就糟了。因而还是人力好些。田润认可了这种说法。
不过,田润却没有认可翻板刮水的方式。田润觉得螺旋桨应该是能够生产出来的,就说出了自己的构思。马钧、郑浑二人均对螺旋桨的构思大为惊叹。螺旋桨对于现代人来说,应该很熟悉。电风扇,就是一种螺旋桨。只不过电风扇扇的是风。田润的螺旋桨则准备用来推水。
郑浑很快就把螺旋桨就做出来了。田润一看,根本就不行。郑浑做的,就是风车那种螺旋桨。桨叶很窄。窄叶桨通常在高速的环境下使用,如飞机。而在田润的船上,因为是人力驱动,转速一定不高。转速不高,那桨叶窄了,推动力就不够。
加宽桨叶,这四个字,对于现代工业来说,再简单不过了。但是,在田润这里,却难住了所有的能工巧匠。他们不断地试制,不停地拿给田润看,也多次地拿水中检验其推力,结果却一直没有成功。一来二去,把造船的进度都耽误了。最后,田润决定,前十艘船,做成民用渔船。以马钧的龙骨叶板刮水的方式推动。战船先不做。
到191年11月,具备强劲推动力的螺旋桨还是没有试验成功。田润就只有十艘民用渔船,没有战船。水军也还没有开始组建。
……
田润的巨船,说是民用渔船,实际上是非军事“国营”渔船,船上人员并不是真正的百姓。
孟林担任船长的那艘巨船,在救起刘备和纪美花岸之后,曾经在大岛歇脚。归来之后,孟林曾经将航海情况向上级进行了详细的汇报。孟林汇报的情况,到田润这里的时候。又已经去掉了经济方面的枝叶,只剩下了“屋久岛有人居住”七个字。
这算个什么情况呢?田润在上一世,知道得虽然不详细,但还是知道岛国是有人的。田润曾经听其他玩三国游戏的人说过,岛国上面有很多武将,内政都不错。田润就记住了一个名字,叫做卑弥呼。因而,孟林的汇报没有能够向田润提供崭新的信息。
……
刘备此时的六万军队,已经有五万能够在水面作战。但达到水军级别的人却不多。加在一块,也不过两千人左右。因而刘备的五万士兵还是不能一次性到达目的地。
在全面占领岛国之后,刘备战船制造的重心发生了转移。刘备还是认为,决定胜负的始终是陆军。水军,现有两百多战船、五条指挥船,已经足够了。主要就去造超级运兵船了。不过,由于运兵船太大,工艺十分复杂,截止9月,总共也只造了两艘。
刘备的军队真的具备远程跨海攻击能力吗?这得看“远程”远到什么程度了。实际上,根据以往的经历,刘备的攻击能力是不能超过五百里的。超过五百里,就不能保持编队,就不能形成战斗力了。
因而田柔在安排攻击青州的行动时,并非直接由岛国出发。而是通过长奇岛、珍岛、泰安半岛、梦金浦里四个跳板型岛屿,将整体距离分割开来。其中的每一段距离,都少于五百里。
说9月,是因为刘备9月就开始出兵了。对,刘备准备在冬季开战而不是夏季。但距离过远,调动船只过多,筹备粮食巨大,一切都在拖延时间。待刘备军到达梦金浦里的时候,就恰好是11月了。
……
什么叫不遗余力?就是把所有的力量都使出去,没有一丝一毫的保留。不过,那是理论上的。且看刘备的不遗余力。
刘备出动战船两百艘,指挥船五艘,运兵船一艘,士兵总数超过万人。留下的士兵约有三万八千多人,战船二十多艘,运兵船一艘。这就是现实当中的不遗余力了。刘备做到的是,集合最大攻击力。不能形成攻击力的,留下就留下。
五艘指挥船,刘备和阎柔、三斗在一艘,四名水军将领梁宽、赵衢、盛曼、蒋舒在另外四艘。除此之外,陆军将领公孙续在刘备船上,鲍隆、霍弋、董厥、魏邈在另外四艘船上,严纲和王颀在运兵船上。武系将领已然全部出动。
……
没有选择风和日丽的日子出发。这是因为,自梦金浦里至青州,尚有三百里海路,六天后才到。六天之后的天气,这会儿是没办法预测的。总之在这11月份的严冬季节,是不可能出现大风暴的。
六天三百里,每天是五十里。其实如果船少的话,是能够走得快一些的。船多了就不行。得以最慢的那艘船的速度为准。这个道理,跟陆军行进速度的计算差不多。
还有就是,清晨起锚的时候,会有一些船只因为铁锚未能抓实海底,被海流冲走。被冲得不远的,就返回原位。大队这边,也会派出一些船只到近处寻找一番。找到了,带回。找不到,就算了。凡是种种,都会延缓前进的速度。
仿佛是天佑刘备一样,五天,平安无事地过去了。仅有不到十艘船失踪。这对于如此巨大的船队来说,是相当少见的。清晨,船只编队。由于即将到达青州,还特别对弓箭等兵器进行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