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俊才昨天晚上找了一下历史资料,发现明天,也就是6月16日,日军将大规模轰炸重庆。但是自己能动用的只有第四大队的1个-16中队和2个-152中队,驻扎梁山的苏联志愿援华航空队的1个-16中队和2个-152中队。何俊才必须好好合计合计让陪都免受日寇的蹂躏。
上午安排完对浮空基地的武器装备改造并交接培训设备后,下午何俊才开着自己的B8号飞机降落到广阳坝机场。
郑少愚带领第四大队全体空勤人员在机场迎接这位新上任的指挥官。何俊才将飞机停在跑道边,开启座舱盖跳下飞机。“老规矩,郑中校,请你安排人员将中看管起来。”何俊才向着这位自己的老乡说,他还知道一个谁都不知道的秘密,这位“皇家空军”大队长居然是党员。
“大家别看了,要不了多久,你们都可以飞这种新型飞机了。”何俊才注意到各位飞行员那如狼似虎的眼光。是啊,这么漂亮的飞机,谁都喜欢。
“真的,我们都可以驾驶这种飞机么?”性格外向的周志开高兴地问到。
“那是当然,南洋华人援助了我们一批这种飞机,不过得等我们痛揍了日本人以后了,这种飞机跟你们现在飞的苏联飞机不一样,需要重新训练”。何俊才一来就告诉了大家一个好消息,让大家体会到这位长官的亲切。
进到作战指挥室以后,郑少愚向何俊才介绍了自己大队的三名中队长:第21中队中队长王远波、第22中队中队长张华威和第23中队中队长王玉琨。何俊才在后世或多或少听说过这些“皇家空军”的大名,如今亲眼看到,更感亲切。
“大家都是历经血战的老兵了,作战方法的事情由大队长郑中校来部署,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南洋华人援助的一批装备的用法。”何俊才开门见山地说。
“昨天装备到大家座机上的无线电,大家用起来感觉如何?”何俊才首先询问到。
“这个东西太好了,原来我们在机上无法互相联系,只有依靠简单的摇摆翅膀来通知队友,很是麻烦。现在可以做一些战术的配合,也可以提前预警了。”郑少愚回答到。
“呵呵,你们习惯就好。这款机载的无线电比日军现在使用的要小巧、先进。而且通话更加清晰,但是只能在10公里的范围内,所以大家注意不要飞得过于分散了,”何俊才指出了现在装的这款民用无线电的缺点。“另外要谨记防止它落入敌手,当然了,目前是防空作战,问题不大。”
“另外南洋还援助了我们一部雷达,借助这个雷达,在空勤指挥室可以提前发现空中的目标,并进行预警。今天我带了一批雷达的敌我识别器,一会请地勤人员将识别器也装到飞机上去,这样就可以让雷达识别出来是我们的飞机还是日军的飞机了。”何俊才介绍了另外一个“利器”。
“那不成千里眼、顺风耳了?”活泼的周志开吐了吐舌头。
“别瞎说,雷达这个技术我以前也听说过,似乎几个欧洲国家都在研究,但是没有听说已经投入使用了啊,这个探测距离和准确度如何啊?”郑少愚发出了疑问。
“呵呵,当然不能是千里了,不过几百公里还是可以的,这款雷达是欧美都还未装备的,是实验性,仅此一台。”何俊才骄傲的说,拿这21世纪的科技来比较二战时候那种原始的雷达,根本没得比。
“空勤指挥部会根据敌机的情况指挥各中队接敌,并对尾部的攻击提前预警,但是这种战术我们以前并没有采用过,所以想先请大家讨论一下。”何俊才所在的时空,这些工作都是计算机的来完成,现在需要人来辅助完成,所以他也没有经验。但是他相信这些百战的精英有丰富的空战经验,应该能想出办法。
“这样啊,那可以高高地躲在云里面,等指挥部通知我们后再俯冲下去,打它个措手不及。长官上次击落那架九六式陆上攻击机不就是采取的这种方法吗?”发言的是第21中队长王远波。
“11日那次敌人的轰炸机太多了,分三波来袭,我们的滞空时间不够,飞机也少。难以招架啊。要是我们正降落加油的时候,敌人来袭,我们怕是要被消灭在地面上啊。那次要不是何上校您提前预警,第四大队恐怕要伤亡惨重”郑少愚对11日的空战心有余悸。何俊才现在28岁,看起来比这些民国时期的精英飞行员要更加成熟,加上两次协助了第四大队,第四大队的飞行员已经接受了他。飞行员最佩服的就是比他更好的飞行员。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我们得想想,现在是日本的海军和陆军联合起来轰炸我们,估计一次可以出动上百架轰炸机,即使没有战斗机护航,我们也难以招架。”何俊才对郑少愚所说的话非常赞同,因为历史上明天,也就是16日的白天和17日的晚上,日军分别出动了百余架飞机对重庆进行大轰炸。
“长官是否可以安排驻梁山机场的苏联志愿援华航空队助战,有了这种无线电,我们可以协同作战。这第三批苏联人比前两批好得多,即不厌战也不霸道了。”张华威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可是可以,我跟总司令部协调一下助战的事宜,但是我不想他们知道我们的雷达和无线电的事情,这怎么办呢?”何俊才思考着。
“可不可以这样,我们互相转场,我们飞到梁山机场,然后苏联志愿援华航空队飞到白市驿机场去。第四大队负责远程拦截,苏联志愿援华航空队负责重庆市区和机场的防空。在广阳坝机场准备好地面补给,第四大队远程拦截后返回补给,然后再起飞参与重庆的防空。这样我们以多次起飞来弥补数量上的不足。”郑少愚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了后续一年被频繁采用的“复飞”战术,即在多个机场准备好补给,在信息优势和通信优势下对抗日军的数量优势。
“我看这个计划可以,我这就跟空军总司令部汇报。”何俊才高兴地说。“今天大家先演练一下战术吧。”
何俊才再次回到浮空基地,将战斗的设想向空军总司令周至柔汇报,周至柔立即同意了。另外何俊才还向周至柔要求调数名非战斗人员在浮空基地上组建空军第四路司令部的指挥部,周至柔也应允了。
傍晚时分,何俊才给第四大队郑少愚打电话,告诉他接到情报,明天有可能日寇会对重庆进行大规模的轰炸,要他立即做着战斗和补给的准备,让第四大队转场到梁山机场,与苏联志愿航空队换防。而郑少愚自己则赶到璧山的一号基地,今天晚上随物质补给一起登上浮空基地,协助何俊才指挥明天的战斗。
深夜12点,乌云遮盖了天空,看不到月亮。这个时代的郊外是一片漆黑,现代人很难以想象的黑暗。
璧山的一号基地修筑在一座小山坡的旁边,小山坡准备挖掘数个洞窟用于囤积物质,但是现在刚刚完成了测量。这两日从重庆和成都运来的物质都堆在空地里,上面盖着塑料布。一条简易的公路将它和重庆到成都之间的公路连接起来,公路尽头驶来一辆吉普车。随着车灯的慢慢变大,吉普车停在在戒备森严的检查站前面,基地警卫仔细核查了军官证,又检查了吉普车后升起栏杆,放他们进去了。
吉普车上的郑少愚仔细注意了一下,似乎这里的防备等级比较高,进入铁丝网区域后已经发现几个巡逻队了,一些关键的位置还有固定哨,想来也有不少暗哨。吉普车在一个帐篷面前停下了,帐篷中已经有几位尉官和一些士兵,其中还有几名女兵,他们携带了很多行李。郑少愚找了一把椅子,这公路上跑起来可比不上飞机上,颠得厉害。
一些人嘀嘀咕咕在讨论什么事情,郑少愚也闭目养神,他实在搞不懂大战将至的时候他不同自己的第四大队待在一起,到这一个穷乡僻壤来干嘛,日军也不会选择空袭这里啊。等了差不多有半个小时,有几个人都歪在椅子上睡着了。郑少愚也眼皮打架了,他站了起来,决定到外面走走。
走到帐篷外面才发现现在气温已经降了下来,外面歪七竖八地睡着不少民工。一名军需官正在清点空地上的物资。
突然郑少愚觉得有点不对劲,刚才的云好像没有这么低,他再仔细看了下,那哪里是云啊,那是一个巨大的长方形物体在头顶。郑少愚发誓他以前从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飞行物,他体会到了泰山压顶的恐惧。受过高等教育,有飞行体验的飞行员尚且如此,那些躺在地上的民工就更加害怕了,有的人惊叫了起来,有的人开始奔跑,有的人跪在地上不停磕头,场面乱得不能再乱了。
“砰、砰、砰”随着几声轻响,四周几台探照灯量起来,射向里地面还有几百米,还在缓缓下降的长方体飞行物。借助灯光郑少愚能肯定这个飞行物是人造的,因为上面似乎还写着一些和奇怪的符号。飞行物慢慢下降的过程中调整了方位,对准四台探照灯形成的矩形落下去。
“呜~呜~”随着红灯的亮起,飞行物下方一个舱门打开了,降到地面上形成一个斜坡,刚好对着空地
万恶的周一,困~~
求点击,求推荐,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