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楼那俄式风格的三楼窗顶上,红色的五角星已经被学校的校标所代替。老徐从格尔木回来,在行政楼一楼召集招生人员开总结协调会,玉枝参加了这个会议。
广告张贴难,是一个大问题,老徐说,这事得报告王姐,而玉枝说,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最好不要上报,她可以找关系解决。
玉枝的语气有点细微的变化,老徐却不想关心这个,他需要解决问题。
离开学不到半个月,所有的工程临近收尾,新的难题又出现了,老徐约好的十几个老师来了不到一半,玉枝联系的老师也不足三分之一,火烧眉毛的时候到了。
玉枝为了动员新疆的那几个老乡过来,许的愿是,工资与那个学校一样,食宿费全免,招生奖金一定会那边高,还能做一些管理工作,即便是这样,老乡们似乎也不买账。
“这人啊,当面说的很好听,做起来是另外一回事了。”在教师招聘专题会上,姜副校长有些叹息道。
老徐在会后总结:“这很正常,人家那有名气,咱们学校正在筹办,不信任是难免的,姜校长,你还是想想别的办法吧,不能跟别人抢食吃啊。在座的各位,也要为学校想办法,动员来的越多,越是功臣。”
玉枝也顾不了那么多了,一有空闲,她就给自己在家乡的同事打电话,动员他们也和自己一样出来拿高工资。
家乡的同事,正在经历一场民转公的斗争,几个同事表示在家乡坚决等待转公办的结果,只是希望身份能有转变,地位能有一个提高,老来能有一个明确的保障。
也有转公无望的老师,希望出来打拼一番,玉枝给他们打气道:与其在家乡困死,倒不如像自己一样,另寻他路,毕竟这个社会是向钱看的,况且自己这样的新学校,也不需要什么面试之类的,只要肯来,马上上岗。
临开学,实验学校招聘的老师总算到位,这种拉人头式的招聘令玉枝很满意。
她认为,只要一个萝卜一个坑,管它萝卜长得怎么样,自己不就是这样过来的吗,在家乡是小学民办教师,到了新疆在初中教得不也是好好的吗,小学毕业的教小学没问题,初中毕业的教初中同样没啥问题,师资的问题是可以一边淘汰一边补充的,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老徐在开学头一天校委会班子会上为各位不停地鼓劲,特别强调每一个领导,要做好每一个细节。
王姐在开学前准时赶到学校,察看工程的收尾情况和开学准备的进展。
她带着老徐和玉枝,还有玉枝的妹夫,从校门开始,一栋一栋地检查,一直转了一个圈,唯一不满意的是一些标语和标志牌没有配齐,她责成老徐赶快做好补救措施。
玉枝的任务是把开学时需要用的小物件,如彩旗、示意图、流程图接待室的人员安排做到位,玉枝的妹夫要重新检查水、电和卫生间以及厨房的工作。
吃完晚饭,老徐通知所有的员工到会议室,宣读人事安排。
董事会成员是王姐,老徐,玉枝;王姐是董事长,校长是老徐,主持学校全面工作兼任招生总负责人,副校长是玉枝,主持学校人事,政教和对外联络工作,玉枝的妹夫是后勤副校长,主持食堂管理和宿舍安全管理,从新疆来的玉枝的一个老乡主持教务兼任中学部校长,来自陕西的一个老师主持小学部工作,那位上级领导推荐的一个本地退休女教师做校长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