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得好,只是调子有些凄凉,谁写的?”古幽兰停下手头的活儿。
“蒋捷”。
“噢,写‘一片春愁待酒浇’那个蒋捷‘同志’吧,他不是‘宋末四大家’之一吗?”古幽兰的文学功底虽然远远不如甄禹,可她过目不忘的本事却是甄禹所不及的,她曾听甄禹讲解过蒋捷的《一剪梅(舟过乌江)》一词。
“老婆好记性!”古幽兰的对应激起了甄禹的谈兴,“这个蒋捷啊,素有‘长短句之长城’之称,这首虞美人是他颠沛流离一生的缩写。来,你细品一下。头两句:‘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混罗帐’,写少年时追求玩乐,纵情声色,浪荡醉梦,描绘了一副‘不知愁滋味’的青春图;三、四句:‘壮年听雨客船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写中年时为追逐名利,漂泊四方,如离群之孤雁,展示了一幅悲怆的江雨图;五六句:‘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写晚年时历尽沧桑、年华已逝的寂寞与凄凉。这正是:‘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最后两句是无奈人生的总结,使‘听雨’戛然而止。全词仅仅五十六个字,压缩了人的一生时空。写得太棒了,用词讲究,难怪前人评蒋捷词有‘洗炼缜密’、‘字字妍倩’一说。你看,歌楼上、客舟中、僧庐下,这上、中、下三个字,有多么强烈的欢怡、压抑和痛苦的感*彩啊!”
“夫子,古人都把人生三阶段看得那么透,我们现代人还看不明白吗?壮年时角逐竞争,伴着悲壮的痛苦是不足为怪的。”古幽兰话中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