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回授人以渔
王义豪为了改变部落传统单一的狩猎方式,他还教会了这个部落人们捕鱼。他领着几个人,带着树棍一端装有用8号线制成带有倒戗刺的鱼叉,在灵河宽阔的冰面上,先用十字镐先凿了几口冰眼,然后每个人手持一杆鱼叉守侯在冰眼旁边。
那些久避冰层下的鱼由于冬季水下缺氧,一条条摇头摆尾、晃晃悠悠的冲着透出天光,有着充分的氧气的冰眼游过来。冰眼中呈现出一片黝蓝色的鱼脊背和不断张合的鱼嘴。守候在冰眼旁边的人,只要把手中的鱼叉向水里快的一戳,就能戳上一条鱼或两条鱼来。然后往冰面上一甩,鱼在冰面上跳动几下就不动了。
如此简单容易就可以得到食物,这让部落里的人们兴奋不已,部落的妇女和孩子们拉着按小王爷设计制造的木爬犁,欢天喜地的把在冰面上的一条条鱼捡到爬犁上的桦树皮篓里,一车一车的拉回部落。
每天黄昏时刻,部落的人们在灵河边上燃起篝火,人们在鱼身上撒上点盐,把个头太大个的鱼切成段,用树枝穿上,放到篝火中旋转着。很快,烤鱼的香味就飘散出来了。人们一边吃着香喷喷的烤鱼,一面嘶嘶溜溜边喝着热气腾腾的鲜鱼汤,其乐融融。
为了扩大部落的渔业生产,王义豪和赵大虎商量,决定先把他们家底里的那2根长25米,直径15毫米,用来划车的尼龙绳其中的一根拿出来,拆成单股的尼龙线,用这些o.35的单股尼龙丝线,编成网目尺寸6o毫米的单层渔网。以后随着部落缫丝制线技术的提高,再用柞蚕丝制成丝线,编制更多的渔网。
说是这样说,可是渔网也不是想编就编的。为了研究如何编制渔网,王义豪和赵大虎还真的研究和好一阵子。王义豪先根据两个人所大概了解织网的情况,知道编织渔网要有一个梭子,于是他用子弹包装箱的木板作了一个外形酷似81式刺刀一样的梭子,把前面部分镂空中间留一个“舌头”用来引线,之后在舌头两边的凹槽中缠上编网用的尼龙丝线。
梭子做完了线也缠好了,可是网目的大下得有个东西来控制啊。于是他又用木板做了用来控制网目大小长方型木块。
编渔网需要有个东西来固定渔网,他找了一个木棍用来做为固定编织鱼网的工具。编织渔网的工具全了。可是怎么编织呢?总不能说有两根打毛衣的针,你就会打毛衣吧。
这活两个人是谁也没干过。没干过不要紧,但人怕逼,需要是最后的老师,慢慢的琢磨吧。
王义豪开始尝试打固定结,他用了几种方法试了几次,都没成功,最后他把尼龙丝线套在木棍上,先打一个死结,再打一个活结,最后再打上8字结。ok!第一个固定结终于结成了。接着把用来控制网目大小的长方型木块放置在木棍下面,把尼龙丝线由木块的前向后绕置到木棍后面,再往木棍前方与木棍打一个活结后,将尼龙丝线往下拉至木块上方用手固定。梭子穿过网目中间,再打上一个活结后,下拉尼龙丝线固定绑紧,第一个网目编成了。持续重复此步骤就可以编织鱼网了。
实践出真知,就这么简单点事,几乎整整用掉了自己2天的时间。王义豪松了一口气,在心里暗自想道。好了,明天就可以把这种5分钟就可以学会的方法教给李秀娘带领部落里的那伙老娘们了。
王义豪告诉部落里的这些妇女编织渔网的要领,梭子缠上鱼线,尽量多缠一点,避免鱼网上未完成,鱼线就已经没有了。编织由左至右,编织时需用力拉扯鱼线,使绳结牢靠不松月兑。
有了渔网就可以捕到更多的鱼,这激广大妇女同志们的积极性。以妇女为主的“捕鱼队”所获得的食物量几乎占居了部落总的食物获取量的一半,妇女终于顶起了半边天。
部落的食物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充足,部落的人们现在才感到,一日三餐,有稀有干,两顿山珍,一顿河鲜。生活原来是这样的美好,人是可以这样无忧无虑的活着。
竟管他们每天依然的忙碌着,但他们那千百年来沉睡的心灵已被小王爷轻轻的敲醒。他们累着,并快乐着。他们唱着从小王爷那里学来的:“甜蜜的工作,甜蜜的工作无限好啰喂,甜蜜的歌儿,甜蜜的歌儿飞满天啰喂,工业农业手牵手齐向前啰喂,我们的明天,我们的明天比呀比蜜甜”
经过近2个月的狩猎,王义豪所猎取的猎物总量已过整个部落3年多的猎取量。部落营地周围的大型猎物以日渐减少,加之春天的来临,动物进入了繁殖期。王义豪决定自己停止狩猎,给动物一个恢复元气,休养生息的时间。
王义豪停止狩猎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部落的食品得到了基本的丰富和满足,并储存了足够整个部落吃两年充足的肉干、鱼干。衣、食、住是人们生活质量主要的表现形式。在满足了部落吃饱,穿暖,衣、食这个生活的最低标准后。王义豪他又把主要的精力转向了提高部落人们住和部落生产资料方面的建设这些问题上来。
因为他深知,生产资料是生产力中物的因素,在任何社会生产中,人们总是借助于生产资料,通过自己的劳动生产获取劳动产品。在生产资料中,生产工具起着决定性作用,生产工具的展水平,决定了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广度和深度。
从最简单的做起,先列入他日程的是要为部落造几件象样的工具,以提供劳动生产率。他从日常生活中最简单,最现实的做起。当务之急,要解决的用于部落住房建设中伐木的斧子,锯,等工具,还有就是种地的镐头,铲地的锄头,以及部落每一个成人男人都必须要装备的具有多种用途的猎刀。
在建逸龙阁时,王义豪就现这是时代的一些工具是极其落后的,其落后主要集中在制造工具的材料上,就是最普通的斧子和锯都无法和后世的相比,由于制造工具的材料不好,十分不好用,工作效率极为低下。
部落里所有斧子的刃口都很钝。用这样斧子砍伐树木和加工木板是一件很费力工作。部落里的人付出极大的力气,但取得的成果并不显著。王义豪在老山前线,修工事时曾伐过树,用汽车下面弹簧钢片做成的斧子,伐倒直径1oo多毫米的一棵树,只要在树的左右两侧各砍三、四斧,然后轻轻的一推,就完活。可是自己用部落里的斧子,围绕树干的四周,象剁馅子似的砍4o-5o下才能伐倒同样直径的一棵树。
部落里的斧子所用的材料软有些地方还很糟,刃口磨的锋利一点,很快卷刃了,而且很多遭的地方还会掉下一些渣,锯齿狼牙的一个豁口接一个豁口。这看上去很矛盾,王义豪曾仔细的看过,想过,分析过,他认为主要是因为制定斧子的“钢”就是含碳量很低的铁,而糟的地方所含的杂质太多,金属结构和结晶不均匀。所以才出现这种很矛盾的现象,这样可能和这个时代的冶炼技术和工艺有关。
部落所用的锯和后世所用的“拐子锯”大同小异。在一个h型的木框两边的口上,一面装上一根锯条,另一面用绳子捆紧,形成一个曰字型。区别是这时的锯条太软,太厚,这个时代不可能有冷轧和热轧出来的钢板,锯条是用手锤一点一点打出来的十分的不平。
硬度和后世的铁片差不多。没有什么刚性而言。锯齿并不是分别向左右两侧整齐的倾斜的,以增加锯口的宽度,减少锯条两侧的摩擦力,而是平直的,用这样的锯加工木料是一件极为艰难的一件事。锯条两侧和木头之间的摩擦力很大。使用者大部分的力量消耗在这无用功上,而且经常夹锯,为了防止夹锯,只能在拉开的木料的锯口加上一块斜木,随着锯条的深入,不断的向里钉这块斜木,以减轻锯条两侧的摩擦力。并且由于锯条的材质太软,很容易产生变形,弯屈。
王义豪曾试着用钳子把每一个锯齿分别向左右掰出2毫米,使锯口大于锯条的厚度,同时也有利于排出木屑,但锯条所用的铁片太软,拉几下锯齿很快又重新的回到了一条线上。
那时,在王义豪的心里就萌生了要先制造一些最简单、而且最常用的实用工具的想法,最起码自己也应该有几件使用得心应手像点样的工具,这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所必须的。但因为当时要赶“工期”,尽快的建成“前居后库”能够把储存与自己生存展息息相关的枪支弹药和深受重伤的赵大虎与自己同置在一个相对容易掌控的“家”里。他不得不推辞自己的这个想法。
现在一切都稳定下来了,他终于能够倒出一些时间,造一些“像样的生产工具”了。
更精彩的故事在后面,敬请收藏!
欲看《飞豹出击》的书友请点击:168oo11.a全文字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