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是多了点啊,没钱生活怎么办呢?”,聂华吃惊道。
“这倒无妨,若是留在墨门,食物与生活必需品都有统一分配,基本上用不到钱,若被推荐做官,收入自然大增,就算上缴一半,也比没当官的有钱得多。”,白圭顿了顿,继续补充道,“而且墨家弟子就学期间也要干活的,等于是变相支付学费。”
“配给制与勤工俭学?墨子不会也是穿越者吧?”,聂华心中暗自嘀咕,嘴上却说道,“收一半是多了点,但对于穷人子弟来说,墨家的条件还是很有吸引力的,毕竟如果他们不学习,只能一辈子受穷,墨门放低了门槛让他们有机会接受教育,改变了他们的未来,即使以后收一半,也算是各得其利吧?”
“确实是穷人子弟的选,但如果有钱,还是不要去墨门的好,倒不是舍不得那一半收入。只是其他地方都是看不起穷人,墨门却是富人不受欢迎(次要),尤其是商贾子弟(主要),为兄就是受不了才从墨家西河分院跑出来的”,白圭苦笑道。
好奇的聂华自然是打破沙锅问到底,反正他是小孩子,说错话别人也容易原谅。白圭大概也急需找人倾诉,并没有嫌他年纪太小,而将心中的苦恼一股脑地倒了出来
原来,不管儒门还是墨门,门下弟子都分为入室弟子与记名弟子两大类,例如当年孔子门下所谓的“贤人七十二、弟子三千”,就分别指的是入室弟子与记名弟子。那七十二人能够成为孔子的入室弟子,大多不过是因为较早跟随孔子罢了,但后世的儒家却自吹自擂,将他们称为“七十二贤人”,其实里面能够称得上是人才的不过十来人,这也成为了历史的笑谈。而墨家虽然同样没有多少顶尖人才,但墨门的入室弟子称为“墨者”或是“服役者”,至少谦虚一点
对求学之人区别对待。其实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老师就一个人,而弟子却动辄几百几千,全都手把手地教过来,就算是铁人也得累死。所以无论是当年的孔子,还是现在的墨子,乃至他们的弟子甚至再传弟子,在积累了一定名望、也收到一些弟子之后,对于新来的弟子,一般都交给其弟子甚至再传弟子来教授,即为记名弟子,其中学得好的则有机会成为入室弟子而得到夫子的亲自提点,当然也有少数被夫子看中而直接提为入室弟子的幸运儿。
以白圭的资质,在并无一流人才的墨门就学,成为入室弟子本该是很容易的事,但他自小生活富裕,在盛行苦修的墨门当中,行为做派不免有些特立独行,再加上白圭又是商人出身,令他那些出身贫苦的同学们格外反感,以致于白圭在墨门学习期间受到了明显的孤立。白圭气量再大,毕竟只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如何受得了这种鸟气?没等到考核的那天,他就愤然辍学回来了
其实,如果白圭圆滑一点,请同窗们吃顿饭意思意思,也许这隔阂就消除了,俗话说“吃人的嘴软”嘛。但白圭也是少年心性,却觉得“既然你们看不惯我,我为何要热脸贴你们的冷?”,而做出了辍学这种赌气的行为,与墨家缘尽于此
“其实墨家的思想还是挺对我胃口的,尤其是墨子提倡的‘兼相爱、交相利’,与愚兄的商道暗合,不像儒家耻于言利、肚子里却大都是男盗女娼”,白圭现在想来也有些遗憾、,但若说要再厚着脸皮回去,他又实在是不好意思,而且墨门对于商人的歧视也着实令他心寒。
“历史上白圭经商的原则好像确实是与墨家‘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如果只是因为生活不够简朴这种小节问题就将他推出去、还歧视他的商人出身,那墨子未必太狭隘了,‘圣人’之称实在是名不符实”,聂华不禁暗自月复诽道。
白圭难得遇到一个能够讲知心话的,也不管聂华年纪这么小能不能听得懂,竟然一反常态地滔滔不绝起来,前后说了足足一个时辰。聂华也这才得知白圭原来在入墨门之前还曾到儒家西河学派曾申门下学习过
虽然厌恶儒家的虚伪、尤其是他们耻于言利的传统,但对于曾申这个孔子再传弟子中的佼佼者,白圭还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也无意中纠正了聂华的一些错误认知。诚然,曾申的父亲曾参是一代大儒,甚至可以说是腐儒,一辈子除了宣扬和展儒家的思想,就没什么实质性的贡献,但曾申这个儿子却就学于孔子门下思想最为开明的子夏,思想上受其师的影响要远大于其父,他崇尚“经世济用”,也通晓多种杂学,实在是一位了不得的大宗师
正是有了这样一位宗师级的学术巨子坐镇西河,西河学派才能在子夏故后继续保持兴盛。不过,曾申思想再开明,他也是儒者,依然认为“义”与“利”从根本上来看还是对立的,这自然令商人出身的白圭十分反感,因此他没呆多久就转学到墨家了
“要他的他不喜欢,他喜欢的却不喜欢他,这家伙也挺悲摧的”,聂华在对白圭深表同情之余,也开始对自己的求学之路有些担心起来,便毫不客气地邀请白圭与自己同往西河。白圭这次是赌气回来,行李都没收拾,本来就迟早还要回西河一趟,自是欣然应允,还邀请聂家四口在商铺后院留宿一宿,明日再一起前往西河。
本来白圭是打算尽快将那些纸张卖掉以回笼资金的,但他与聂华谈了那么久求学的事,心中又有了新的想法。他很清楚,西河是现在华夏的学术与文化中心,而“纸”作为一种新奇的文字载体,一定会很受那里的师生欢迎,而且又是顺路,何乐而不为呢?a全文字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