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当墨子公开赞扬田氏执政齐国期间的德政与善举,并公开宣扬“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唯有德者居之。”(这话历史上是孟子所说,但与墨家思想也是一致的,因此聂华说出之后很快就被墨子接受并到处宣扬,以儆戒各国君主多行仁政,免得君位不保。)的观点后,齐相田白简直是心花怒放,因为墨子的话其实等于是在给他篡位提供道义上的依据啊,若是一般人说出这话影响力自然有限,但墨子是天下公认的圣人,他一开口就完全不一样了,不久之后田完就理直气壮地将齐君赶下来,坐上了历史上直到他儿子中年以后才终于到手的国君之位,史称“田氏代齐”。
对于墨子一方面力保晋国公室的遗孤、另一方面却又支持、至少也算是不反对田氏代齐的行为,不光儒家的人纷纷跳出来借题挥,就连不少弟子也不太理解。但身为当事人的聂华却非常支持,甚至墨子罕有地如此高调,也是他促成的结果,因为聂华和墨子都认为如果公室无威无德,那么更有能力、更有德行的臣子取而代之,应该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不应该一味地以“大逆不道”之类的罪名来谴责。而墨子之所以宁愿整个学派一起慷慨就义也不肯向三晋屈服,是因为他们篡位是巧取豪夺来的,而且居然要将昔日的主家斩尽杀绝,完全不顾昔日的恩义。而田氏一方面更得民心,在篡位前后也并未刻意铲除齐国的公室,只是将其封到一个海岛上给予优厚的待遇养起来,虽然一定程度上暂时失去了自由,但与三晋之君连聂华这个小孩子都不放过,非要斩草除根才能安心相比,已经算得上是仁善了
而且以墨子一贯以来的行事风格,此事自然也不只是田氏得利,墨门从此得到齐国这个大国的大力支持,展的度自然更加迅猛,而且田完还承诺说在其有生之年齐国决不主动对外侵略,这下齐国周边的小国终于可以喘口气了,尤其是墨子的祖国鲁国
田白后来忠实地履行了他的承诺,而这个轻易不兴兵的国策在他的儿子田和手中进一步扬光大,齐国的君臣也逐渐意识到,以齐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其实不动刀兵反倒更能凸显自身的优势,而墨子的“非攻”思想,有了齐国这样的大国带头实践,终于被越来越多的华夏人所接受,影响力甚至扩展到了海外,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这些都是远期影响,仅就目前来说,墨门结好齐国最主要还是为了抵御三晋,但田白是个聪明人,深知三晋的可怕,甚至连公开谴责三晋都不敢,不过他也是表示如果乐土不可守,随时欢迎墨子及其高徒来齐国避难,三晋虽强,齐人在自己的土地上也未必怕了他们,更重要的是,到了那时候齐国就能尽得墨门的人力资源,获益要比现在出头大得多。
虽然齐国的态度不够坚决,但工商业天下第一的齐国与墨门冰释前嫌这件事,却对本来还因墨门与强大的三晋交恶而纷纷疏远墨门的商人们受到很大触动,虽然明面上商盟还依然处于半瘫痪状态,但当初大难临头各自飞的商人们又开始与白圭暗中往来了,甚至还有少数胆大的家伙更是暗地里给予墨门资金上的援助,而齐国大盐商刁闲更是公开站出来力挺墨门。当然,刁闲这么做可不光是因为他富于正义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魏国出产的池盐与他主营的齐国海盐有直接的关系,而且他又一直待在齐国,三晋虽强,又能奈他何?
虽然暂时来看,商人们的支持还极有限,但这却令墨门上下看到了胜利的曙光,虽然墨门与三晋实力悬殊,但他们每多赢一次,商人们对墨门的支持就会增大一分,若是商盟能够覆盖华夏大部分的商贾,并全力支持墨门,纵以三晋之强,墨门也未必不能与其周旋。而天下形势的风云突变,则更是为墨门赢得了至关重要的时间
或许是因为君主没有田白这样老谋深算,或者是因为这些国家与三晋有着深仇大恨,或者是深深戒惧于三晋的威胁,不,或许更是因为受到乐土大捷的鼓舞(乐土那么点人都打败了三晋,看来三晋也不像他们想象中那么强嘛,很自然的想法),秦楚等国先后对三晋起了凌厉的攻势。然而,魏侯纵然余怒难平,也依然保持着必要的冷静,而两个盟国赵韩的国君也非泛泛之辈,竟然没费太大气力就化解了这次危机
在西线,文武全才的股肱之臣李悝坐镇西河上地郡,在基本没有支援、本郡精兵又大都还在中山打仗的艰难处境下,以拼凑出来的万余老弱顽强地顶住了十五万秦军的进攻。值得一提的是,上地郡本为秦国的土地(此地是晋末时丢掉的,历史上吴起主政西河期间又多次大败秦军,向西拓地千里,一度将秦国逼到了灭亡的边缘,可惜魏武侯容不得吴起,将其逼走楚国,魏国的霸业也就此终结。),但由于秦政严苛不公,上地的百姓们都不愿重新再当秦人,纷纷拿起武器为了魏国死战,即使因此要与自己的同胞为敌
河西之战打了足足一年多,秦军虽然伤亡不小,但西河魏军也几乎都打光了,甚至连妇女和老者也上了城墙,但魏侯却始终没有召回还在攻伐中山的十万精兵,因为魏军围困中山国都已久,胜利指日可待,若是此时罢兵,不但会功亏一篑,还很可能让赵国摘了桃子,而且对李悝这位自己的老师,魏侯有着充分的信心。结果无论是乐羊还是李悝,都没有令他失望,得到乐羊大军攻破中山的消息后,秦人只得不甘地解除了西河之围,他们不但白死了几万人,耗费粮草无数,还得硬着头皮面对三晋接下来的报复ak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