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指数是香港股市价格的重要指标,指数由若干只成份股(即蓝筹股)市值计算出来的,代表了香港交易所所有上市公司的12个月平均市值涵盖率的63%,恒生指数由恒生银行属下恒生指数有限公司负责计算及按季检讨,公布成份股调整。
恒生指数以1964年7月31日为基数日,基数点100点,并选出30间上市公司股票为成分股,仅供恒生银行内部参阅,直至1969年11月24日才正式向外发报,开始点数是150点。
1985年1月2日,恒生指数增加4只分类指数,把33只成份股以行业分为4个分类:恒生金融分类指数、恒生公用事业分类指数、恒生地产分类指数、恒生工商业分类指数。
1986年5月6日,香港期货交易所推出恒生指数期货合约,1993年3月推出恒生指数期权合约,为投资者提供套戥方式,分散投资风险。1993年12月10日,恒生指数首次冲破10,000点并以10,228.10点收市。1997年6月20日,恒生指数首次冲破15,000点并以15,154.40点收市。2006年12月28日,恒生指数首次冲破20,000点并以20,001.91点收市。2007年10月18日,恒生指数首次冲破30,000点,但不能在30,000点以上收市,直至10月26日才能以30,405.22点收市,随后于10月30日收报31,638.22点,创历史新高。
受港股直通车落实遥遥无期、内地股市由高位大幅调整及美国次按风暴恶化等利淡因素拖累,恒生指数由高位反复下跌,于2008年1月22日跌穿被视为牛熊分界线的250天移动平均线,跌至2008年3月14日的低位21,041.25点,及后虽曾一度反弹至26,000点水平,但随着美国次按风暴新一波危机爆发,受投资银行、美国国际集团陷入财政困难等消息拖累,恒生指数每况愈下,更于2008年10月27日报出最低位10,676.29点,为2004年5月以来的新低,其后虽反弹上15,000点水平,不过于2009年3月9日再度跌至11,344.58点,其后展开升浪,先后于5月份再度突破牛熊分界线和7月27日重上20,000点水平。
因为担心欧洲债务危机以及欧元下跌,令恒指在2010年5月17日再次失守20,000点大关,在19,000至20,000点水平上落。直至6月14日才重上20,000点收盘。其后股市一路扬起,2010年10月,恒生指数因资金推动,于10月11日升破23,000点,后于10月14日创上2008年以来的最高收市点23,852.17点。2010年11月第一星期,受大量利好消息,包括高盛调高恒指12个月目标至29,000点、内地PMI数据好过预期、以及美国的量化宽松数额大过预期的消息带动,恒生指数1星期内由23,096.32点升至24,876.82点水平,为一年半以来升得最快的一个星期。zVXC。
辉煌后面接着就是平淡,整整四年来,香港股市一直走上了漫漫熊市。恒生指数从最高点24876点,一直惨跌到15000点。作为世界经济窗口的香港,其繁荣和发展是倍受大陆领导人关注的。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国家不允许恒生指数一味的下滑,可以接受的底线就是15000点到12000点,所以从15000点开始,大陆金融机构联合香港富商协会动用了几千亿美元救市,可是恒生指数还是一路下滑,并于2015年8月5日跌破12000点,随后一个月下跌到10500点,直逼一万点大关。
股市有其自然的规律,涨跌有其内在的因素,但是国家经济形式比较稳定,没有战争和灾难发生,股市如此巨大的跌副,和外在因素有着密切关系。
原来中国经济这些年的腾飞,还有军事力量的发展,让日本和美国政界大为头痛。钓鱼岛事件和南海诸岛事件后,日本和美国财团受到政府指使和鼓励,开始拼命做空香港股市,力求通过股市的打压造成香港很多上市公司破产,制造香港民众混乱的局面。通过一场持续没有硝烟的经济战争,制约中国经济的发展,破坏中国稳定发展的局面。
香港股市从24876点总市值60万亿港元,经过四年蒸发,缩水至此15000点的20万亿港元。很多上市公司,一下子就资不抵债,到了破产的边缘,各大银行纷纷回收贷款,力求保值减少呆帐坏帐,制造业、商业、地产、电子等众多的产业都出现了资金不足的现象,资金链受到了极大的考验。
投资股市的民众,多是中产阶级,多年的积蓄本想通过股市保值和增值,一下却在股市化为乌有,开始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烦躁不安,对股市有种绝望的感觉。原以为,有中国大陆这颗大树,恒生指数不会被打压到惨不忍睹的地步,国家一定会出来救市。可是事实并非民众想象的那样,股指在15000点受到一波强烈抵抗后,在巨大的抛压下,滑落到12000点,在12000点又进行了一段波动后,加速下滑至10500点,一万点大关成了众多上市公司和民众可以接受的最后心理防线。一时间,各大网站和报纸,出现最多的话题就是恒生指数一万点保不保得住的话题,恒生指数的下滑拖累大陆股市也在加速下滑。所有投资股市的资金,都大副缩水。很多上市公市开始减产、停产和裁员,粮油等基本生活物质飞速涨价,人民生活水平逐渐下除,开始为生计发愁,整个香港经济受到了严重打击,政局也出现了不稳定现象,工人罢工,民众游行,呼迂政府救市,防止股灾出现。
提起股灾,不由想起美国股灾造成的巨大付面作用,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经济风暴,简直就是一场比自然灾害还有杀伤力的人为灾难。
20世纪,美国进入了所谓的“新世纪繁荣”,这种虚假的乐观局面到了1929年攀上高峰:由于工人每小时的劳动生产率已经提高了40%以上,也就是说既然有了这样大量的商品生产,消费者的购买力显然也需要相应提高,要增加工资。但实际上,全美当时约有60%的家庭收入不足。
而此时,华尔街投机盛行,更可怕的是蔓延于全美上下的盲目乐观。人们醉心于股价的不断攀升,经济学家们也大唱高调。美国花旗银行董事长米歇尔说“股票价格在美国全面繁荣下已经牢牢地扎了根。”家最收也。
但就在10月29日,华尔街一开盘就出现了股指剧烈下跌的局面,几个小时之内,1000多万股票如洪潮一般涌入华尔街寻找买家,而平时,一天的正常交易量最多也就300万股。更可怕的是,除了卖家还是卖家,找不到一个买家。
华尔街开始陷入疯狂,有一个笑话说,豪华酒店里兹,卡顿酒店的问候语那天改成了“请问,您开房间是住宿还是跳楼?”还有比这更黑色幽默的:“你必须排队才能挤到窗口跳下去。”这绝对不是笑话,10月29日那天上午,华尔街有11个人自杀身亡。华尔街大财团开始还企图救市,到最后变成了组织大家“有序地分批卖出股票”。但任何努力都是徒劳的,这场股灾如同暴风雨一般迅速席卷了美国经济全域。
著名的记者威廉-曼彻斯特在他的著作《光荣与梦想》中记录了那悲惨的一幕:“美国钢铁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已经跌到1929年前价格的8%。整个纽约证券交易所行情牌上的股票价格,只等于之前的11%;投资者的损失达740亿,相当于世界大战全部战费的3倍。全国有5000多家银行倒闭,8.6万家商号暂停营业,美国国民总产值从1040亿元下降到410亿元。”
股灾带来的经济萧条使普通人的生活陷入了巨大的困境,书中这样描述:“那位衣冠楚楚、每天早上按时出门的青年律师,说不定会拣个偏僻地方去兜售杂志、便宜领带、鞋油之类的东西。他甚至可能干脆换一套破衣服,在另一个街区向路人行乞。当然,人在街头流浪久了,也能找到一些窍门。譬如,花5分钱要一杯咖啡,然后白要一杯开水,把柜台上的番茄酱同开水一搅和,就算是番茄汤了。冬天,报纸塞在衬衣里边是可以御寒的;如果料到在职业介绍所外面要排几个钟头的队,事先用麻包片把腿包扎起来就是了。鞋可是个特殊问题。硬纸板可以衬鞋底,有些人还喜欢在鞋后跟垫上棉花,走水泥地少硌脚。但是如果一只鞋子真的完蛋了,那就什么办法也不灵了。”
1929年股灾是这个国家永远难以消除的经济伤疤,即使经过罗斯福的“新政”改革,其阴影也一直到1954年才真正消除,熊市整整持续25年。美国1929年股灾因其波及范围之广、后续影响之深而同英国南海泡沫、法国密西西比泡沫一起被列为世界金融史上最为惨痛的三次股灾。但它们也提供了最为深刻的教训:那不光是金融游戏的规范化,更重要的是对人的贪婪本性的警惕。
秦钟和雪儿掌管的沈氏基金在港股和中国A股市场都大面积的缩水,虽然陆续减仓,可是能安全撤离的资金也仅有百分之五十,大约十万亿左右。面对中国股市和香港股市生死存亡的时刻,秦钟想到了调用沈氏储备资金,他客观分析了中国这些年发展的经济状况,他知道国家一时半刻也无法调用这么庞大的资金来救市,即使能止住恒生指数的下跌,中国经济也在今后多年内很难有所恢得。
召集沈氏所有金卡持有人,解密储备资金,动用沈氏所有资金,同时出击香港、英国、日本、美国股市,通过围魏救赵的手段,争取力挽狂澜,扭转香港股市!秦钟作出了惊人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