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第二更奉上!
今天是5月12日,四年前的今天的14:28分,我们的国家在哭泣,我们中华民族在哭泣!
四年了,有谁还记得,我们的国殇!
为四年前“5·12”大地震去世的人们致哀!向四年前参与救援和捐款的人们致敬!
求点击,求推荐票,求收藏!
弟兄们的支持是对知府莫大的鼓励和鞭策!
**********************
终南山,农场。
“主人,种子都已经培育好,可以播种了!”庚新将种子从培育室端了出来,递到了王皓面前。
“哦。”王皓道。“让我看看。”
接过去低头一看,果然这些种子比着自己才买回来的时候不一样,更加的饱满,色泽光亮,而且他感觉出里面有一种勃勃生机隐约闪现。
“果然是好种子!”他由衷赞叹起来。“走!播种去喽——”
“怎么才能弄直呢?要是歪歪扭扭,等到青苗长出来的时候,肯定不好看。”站在地垄上,某人思考着问题。过了片刻,他眼前一亮,拍了拍自己的脑袋。“对啊,我真笨,用一根绳子从地这边拉到地那边不就行了。哈哈,我真是个天才,嘎嘎……”
某人忍不住又开始自鸣得意起来。其实,农人们种地,尤其是种菜播种的时候,这种方法是最为常见的。某人竟然自诩为天才,真是让人,唉……
“晨风吹,阳光照,红领巾,胸前飘。呃,似乎没有红领巾啊这个时代,那就换一个吧……”某人兴致勃勃地播撒着种子,一遍吼起来歌儿。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儿轻轻……”
“……别看我是一只羊,羊儿的聪明让人难以想象,天空因我变得更蓝……”
“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一对好朋友,快乐父子俩……”
“是他,是他,就是他……”
“葫芦娃,葫芦娃……”
远处,庚新满头黑线地看着自家主人。
呃,这个,果然是兴致勃勃啊,而且是童心未泯。对于某人,我们除了大声赞叹之外,绝对无法用其它语言来赞美我们的主角。
难道,不是吗?
“大河……”某人又唱起了歌儿,不过刚开头,却一下子停住了,因为他现自己举起的锄头只剩下了手中握着的木棍;而锄头,不见了……
“我叉,这……”王皓从土里拿起损坏的锄头。“无语啊。这还让我怎么种地啊,锄头都坏了……”
而且,似乎家中的锄头全部都坏了,这一把是最后一把。想到这里,某人十分无奈。看来,是到了修农具的时候了。
“庚新,想办法把这些锄头都修好。”从地里出来,某人就把农具全部丢给了自己的系统管家。在他看来,自己的管家就是无所不能。
“这个,主人,我不会修理农具,只能您去长安城修理。”庚新面无表情的回答到。
“咦,你不是无所不能吗?”某人惊奇地看着自己的管家。
“……”庚新瞬间无语,只能用沉默代替。对于自己的主人,他表示很无语,真以为,自己是某米国的把红内裤穿反的电影人物啊。
“好吧,看来自己还是要亲自去一趟长安城了。”某人道。
“对了,主人,您需要运回来一半的银两回来。”庚新喊到。
“知道了。”
——————————————
第二天,踏着晨光,王皓赶往长安。
在初来大华朝的第二天来到都城长安之后,在间隔了十五天之后,王皓再次赶着自己的牛车,慢慢悠悠入了长安城。
熙熙攘攘的人流,比着半月前,似乎更加的稠密。当然,秩序当然是井然有序,而不是混乱不堪,由此可以看出,这内史,也是一个有能力的官员。在王皓的记忆中,长安城居民有百万之多,再加上二十万的流动人口,一共有一百二十万多人。而内史下辖的维持秩序的士兵,只有五千人,而且这五千人也不是全部都在长安城待命,经常在长安出动的,只有三千人,平均每一个内史士兵,要管理至少四千人口。要知道,这可不是现代社会,有汽车,有监控网络,一旦有什么突情况,警察不出五分钟就可以到达。所以,由此可以看出这内史的能力了。
到了东市,寻到了一个铁匠铺,王皓就带着农具拐了进去。
进入店铺,四处可见已经打造好的成品或者是半成品。
看到有客人进来,还在挥舞着锄头的大汉停止了手中的动作,迎了上来:“客人可是要买铁器?我这里什么都有,客人只管看就是了……”
“店家,我想修理一下锄头。”话说着,王皓就将锄头拿了出来。
“哦,拿来我看看。”铁匠接过去,一一看了看,道。“客人,你这锄头,损坏严重,一时间修不好啊。”
“嗯,那什么时候可以修好?”
“若是我现在看工,最快也要到下午了。”铁匠略一思索,回答到。
“到下午啊。”王皓模索着自己的下巴,想了想。“下午就下午吧,等下午申时我来取,如何?”
“嗯,那个时候肯定修好了,客人只管来取就是了。”
“好,那就定住了,我申时来取,到时候一并将银钱付与店家。”话说完,王皓就向外面走去。
“客人慢走啊。”铁匠爽朗的冲着王皓喊到。
出了东市,王皓决定去上次约定的地方寻找春陀去。
“昌盛里,那是什么地方?”想着和春陀约定的地方,王皓嘀咕了一声。这长安城,他也就熟悉东市,其余的地方,是一概不熟,而他的前身,更是连长安城的大门都没进过——倒不是他不想进,而是被站在城门口的士兵给阻拦了下来。
“这位老丈,请问,这昌盛里在什么地方?”茫然无知的王皓拦住了一位耆老,拱了拱手,问到。
“少年郎你要去昌盛里?”那老人打量了王皓一番,问到。“你去那里干什么?”
“诺。”对于老人的问题,王皓含糊的回答。“我去投靠一位亲戚。”
“哦。少年郎你沿着这条路只管往前走,到了第二个岔口,往右拐……”耆老点点头,没有再说话,指着一条路,道。
“多谢老丈指点!小子告辞!”王皓恭恭敬敬的感谢耆老。
拜谢了老人后,王皓顺着老人指点的路,七拐八拐,终于到了目的地。
“靠,真是不一般的远啊。”王皓感叹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