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昌,龚裕拿着新近由折差带回的京报翻看着,龚裕是江苏清江人,字享夫,号月舫。嘉庆二十二年进士,算是科场上的老前辈了。历任直隶按察使、山西巡抚、上一年改调湖北。
从京报中的内容看来,最近京中朝局风起云涌,户部银库盗案把一位军机首辅,一位户部尚书都陷了进去,闹得沸反盈天,“殊无半点可于近日解决了事的意思啊。”
把京报放在一边,龚裕若有所思的站起身来,举步向外,穿过府衙的庭院,进二门的签押房:“大人?”
“哦,我过来看看。仲良?”
“学生在。”正在桌案前奋笔疾书的刘炳章放下笔,抬起头来:“哦?大人来了?”
“写好了吗?”
“写好了,请大人过目。”
刘炳章是庐江县人,字仲良,今年25岁,自幼读书,却屡试不中,至今不过秀才身份,前年龚裕任安徽巡抚的时候,将他延请到自己身边,做一个一名掌管府衙公文往来的清客。这一次龚裕让他起草的,是针对户部盗案的奏折。
龚裕拿过奏折,认真的研读着。刘炳章的奏折是这样写的:“……臣窃以为,户部银库盗银一案,其来也渐,其发也速,实乃户部执掌之部员与一众库丁上下勾结之果!京中故事:库丁本为粗吏,按月领取朝廷俸米,戋戋之数,而起居豪奢,犹胜王侯,何也?”
“库丁之选,每员皆需于日期临近之日,各自雇带保镖数人以为安全计。此中种种弊端,在在证实,库丁之役,乃是利之渊薮。彼者生恐为人绑去,错失点卯之期,则前期所花,皆付诸东流!”
“臣于湖北任上,接获京中邸报,上称:经户,吏等部查实,库丁家产不下十数万两之多,并有大珠及珍珠手串等物。想此等人不过微末小吏,即使有纵令需索,何得如此丰饶?”
“是故,臣以为,彼等平日所夹带私藏之数万不仅仅于此,应着付有司,认真追比,以竟全功于一役。”
接下来的一段,就是针对赛尚阿和翁心存之事而进言了。和很多清流意图借此机会打击赛尚阿不同的是,在刘炳章的奏折里,他的态度出人意料的缓和:“臣以为,赛尚阿两朝老臣,便是偶有咎戾,也无非失察;日间公务繁忙,户部之事不过兼领,难以统筹照应。实不宜于此一事爆发之际,轻率撤换首辅军机,以致朝野震动。”
“至于翁心存其人,书生尔。值国家度支之地,本非量才所用,我皇上英明神武,于此一节当早有乾纲默运之伟见,此非臣等所能进言一二也。”
等到龚裕看过他所撰拟的折底,满意的一笑:“这‘轻率撤换’四字用得极好,想来不但是赛鹤汀要感念你援手之恩,便是皇上,也当为其中警言击节赞赏吧?仲良小兄果然大才!”
刘炳章受居停大人一语褒奖,脸上像飞了金似的:“大人言重了。学生不过是借此机会,以皇上预发未发之言上呈而已。”
龚裕点点头:“就是这话喽。”他说:“旗人领袖军机,是我朝不变之法,上一年皇上一举裁撤穆相,陈相出军机,已经引发朝野震动,若是再趁此机会将赛鹤汀撤出,旁的不说,只是这满人之中,便会有亢言之辈上书了。与其等到那时候,不如现在就卖一个大大的人情与他。”
“大人方才还说学生大才,其实,大人之才才是令学生佩服得五体投地呢!学生也正是为此着想。”
龚裕微笑着把折子合上,随手放进怀中:“这封折子待我誊写一份,就可以上呈了。”
两个人说着话,签押房的门一个,府衙的听差在前,一个锦鸡补服的汉子跟在后面迈步而进,一眼看见龚裕也在,来人赶忙请下安去:“给大人请安。”
“是辛阶啊?起来,起来说话。”
来人正是湖北布政使劳崇光。他是湖南善化人,道光十二年的进士,选调湖北布政使是道光二十九年的事情——比龚裕还要早上几年,这一次到府,是为了漕运之事而来的。
“启禀大人,本省所需起运之漕米,都已经准备停当。在汉口装船完毕,只等江宁海运局那边有提单下来,立刻就可以出发。”
“好,好,好。漕运之事,进展一切顺利,本官全然可以放心了。”龚裕满意的望向劳崇光,神情中一片赏识之色:“一切还是要仰仗辛阶兄啊。”
“不敢。卑职不过是尽到份内之责而已。”劳崇光自然是要客气几句,接下去他说道:“大人,上一年新君继位,两江陆大人上了一份折子,内中提到两件事,第一便是近一年来如火如荼的漕运改革;尚有一节,便是盐政。”
“此事众所周知,怎么辛阶兄想起它来了?”
“卑职在想,省内漕运之事已初见眉目,也毋庸忧心劳烦,何不借此机会将我省内的盐政之事,赶在陆大人动手之前,下一番整治之功?”
龚裕大大的愣住了:“辛阶兄的意思是说,抢在陆大人之前,把这盐政改革之事,落到实处?”他疑惑的问道:“事后说起来,这般抢夺同僚的功劳,传扬出去,怕是很不好听呢!”
“这不能够算是抢他的功劳吧?毕竟,两江于我省相去甚远,彼此也全无搭界之处。陆大人有他自己所管辖之地,大人有大人的所属,可称是各做个的。怎么算是抢功劳呢?”
龚裕似通非通的点点头:“话是这样说,但是……”仔细的想想,总觉得这其中有不可为的感觉:“劳老弟,虽然你的话很对,但是,但是,老夫……”
“若是大人执意不愿,此事就做罢论。”劳崇光也是那等拿得起来,放得下去的:“权当是崇光在和大人说笑,便是了。”
************
虽然拒绝了劳崇光在省内做盐政改制的提议,龚裕却怎么也放不下此事,他知道,上结主知,全在实心实力办差,弄一些鹜声气,华而不实的勾当,最后只能是自取其败。就如同裕泰年初开衙之后不久上了一封折子,内中提到,英夷进京之时,应仿效高宗朝前例,一展我天朝海纳百川的气度,免去其跪拜之礼。
皇帝没有多说什么,只是交军机处共议,于是,这片折子被清流好一顿猛烈的批驳:“裕泰身为湖广总督,封疆大吏,上不知为君分忧,下不知安抚亿兆黎庶,于英夷入京之事大发悖论之言!”
“两国邦交事岂等闲?便是我皇上英明神武,尚不敢轻易决断,而将此事交付公议,裕泰以一省封疆,轻易进言,置满朝同僚于无视,置皇上于无视,实不知其人何等肺肠?”
御史连续上弹章,把裕泰驳斥得灰头土脸,皇帝明知道众人表面上是在攻击裕泰,实际上是在针对他本人而来,却也不能不表示一番态度,不过谕旨中的说话却要缓和了很多:“……年初有湖广总督裕泰上奏,于英夷进京之事多有言论。虽偶有不妥,终是爱君之心。况,朕从不以言论罪人。着将裕泰原折掷回,毋庸置议,钦此。”
裕泰自取其辱,成为大清官场上的又一则笑谈,这也不用去说。不过他出的笑话太多了,心里倒不是很当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