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节惩治奸宦
祯妃不敢再说,把房中伺候的一个小太监,叫高如意的叫过来,对他说,“你到六爷府里去一趟。说我和皇上怪想念大格格的,想瞧瞧她,让她那儿的嬷嬷,马上陪着到园子里来。”
这么一桩临时的差使,让高如意心中大喜在这园子中呆得久了,早已经有些腻烦,这一次到到恭王府,正好显一显自己是皇贵妃、皇上面前的红人,那份赏赐也决不会少。而且抽空还可以回家,这趟差使真不坏。
于是他欣欣然领命,到敬事房说明缘由,取了准许出宫的牌票,经二宫门的护军骙放出宫,找了辆骡车,先回家打个转,匆匆喝了杯茶,原车径趋恭王府来传旨。
恭王府的气派原来就极大,新近一年来,奕在朝中骎骎大用,不久前又‘赏食双俸’,正是朝中第一等的红人,所以王府的官员、护卫、太监,气焰越盛。知道高如意是皇贵妃面前得宠的人,却也不怎么把他放在眼里,等他一爬进高门槛,立刻就让挺胸凸肚的‘门上’拦住了。
“高二爷”称呼很客气,那神态却是拒人于千里以外的样子,门上眼朝上望着,冷冷地说,“有什么事,你跟我说好了。”
看着那高一头、大一号的身胚,高如意有些气馁,便把皇贵妃要接大格格的话,照样说了一遍。
“好,我替你进去回。”那门上指着门洞里两丈多长,用铁链子拴着的黑漆条凳说道:“你在那儿等着吧”
高如意脸色煞白,气得要骂人,但终于还是忍住了。他知道他惹不起恭王,委委屈屈地坐在长凳上,生了半天闷气,猛然省悟,一巴掌打在自己脸上,狠狠地骂了句:“该死这当的什么差?”
这当的是什么差?应该告诉门上:“传旨”说到这两个字,自己便是个钦差,应该进中门,在大厅上朝南一站,让恭王来听旨意,恭王如不在府,便让恭王福晋出来听宣。好好一桩差使,让自己搞得如此窝囊,高如意心里难过极了。
他一个人在外面受冷落,里面上房却正又忙又乱,热闹非凡。恭王不在府里,恭王福晋听得门上传来的话,不免困惑,皇贵妃宣召大格格进宫,这事来得不算突兀,因为当年大妞出生的时候,也曾经带着女儿进宫去,皇帝和祯妃很喜欢自己的女儿,但何以不召她们母女一起进宫,只命嬷嬷陪着,不会是门上把话听错了吧?
“没有错,”门上在廊下隔着窗子回答:“宫里派来的人,是这么说的。”
“宫里派来的是谁呀?”
“高如意。”
是他,恭王福晋便懒得传他进来问话了。考虑了半天,总觉得叫嬷嬷们送大格格进宫,令人不能放心,于是一面传话赶紧去通知王爷,一面吩咐伺候梳妆,决定亲自携着女儿去见贵妃娘娘。
贵妇梳妆,一丝不苟,更以进宫朝觐,越发着意修饰,这一耽搁,把个坐在冷板凳上的高如意搞得进退维谷,恨得牙痒痒地不知如何是好。如是等了有半个多时辰,只听马蹄历落,夹杂着隆隆的轮声,在那青石板所铺的长巷中,发出声势煊赫的噪音,恭王府的门前,立刻就显得紧张了,护卫站班,驱散闲人,高如意便也站了起来,伸长了脖子要看看是那位贵人来了。
八匹‘顶马’引着一辆异常华丽的‘后档车’,到了府门口,车子滚过搭在门槛上的木鞍桥,直接驶向二门。车里是恭王,他正从总署衙门赶了回来,下车径到上房,恭王福晋正在梳头,无法起身,就看着镜子里的丈夫,把高如意传来的话,转述了一遍,然后又说了她决定亲自携女入宫的理由。
恭王不即答话,不断踱着方步,仿佛遭遇了极费斟酌的难题,这使得恭王福晋大惑不解,忍不住半侧着脸问道:“你怎么啦?六爷”
有下人在旁边,恭王不便深谈,站住脚想了想答道:“你先梳头吧我在书房里。”
他一个人在书房里,坐下来又静静地考虑了一番,他跟他妻子的看法不同,她只以为皇贵妃真的喜爱她的女儿,而他知道,其中大有文章。皇帝曾透露过口风,说要把大格格抚养在宫中,显然的,今天的宣召,说不定大格格就此被留在宫中了。
但是,他的考虑,倒不是舍不得女儿的那一点骨肉之情,只是在思索,应如何处理这不同寻常的恩典。王府的格格,从小被抚养在宫。与皇女一样被封为公主,原是开国以来的传统。最初,也许是因为某些亲王、郡王领兵在外,或者作战阵亡,为了推恩,特予荣宠。到了雍正朝,世宗把三个亲侄女,视如己出,那倒真是出于亲情。
世宗为人严峻,好讲边幅,妃嫔近侍,刻刻小心,都持着敬而远之的态度,所以世宗的内心,异常寂寞,偏偏四个公主,三个早夭,一个早嫁,因而有几个聪明伶俐的侄女儿在膝前,陪着说笑,对他是一种绝大的安慰。
此刻皇帝要抚养大格格,一大半是为了笼络自己,这一点他本人十分清楚。而这份笼络,在臣下来说,也是万难推搪,只是,福晋那边,可怎么办呢?
他正在思考,盛妆的恭王福晋已经来了,恭王吩咐丫头们都退了出去,才低声说道:“你还不知道呐,告诉你吧,这一次名为贵妃娘娘宣召,实际上,怕是皇上打算把大妞儿留在身边啦。”
大妞是恭王福晋亲生的,生得**可人,极受钟爱,所以一听这话,她的脸色立刻就变了。
“你也别舍不得。”恭王劝着她说,“果真如此,不给也不行。好在这到底不比‘挑秀女’,挑上了就不能回家。将来大妞回来,或者你进宫去看大妞,都还方便。”
“咳”恭王福晋叹口气说,“但愿你猜得不对吧”
“猜中也非这么办不可。皇上这是给咱们家恩典嘛”
恭王福晋是桂良的女儿,从小随着她父亲在督抚任上,走过不少地方,也有些阅历,所以一听这话,便能意会,是皇帝有意笼络的手段,就象早些日子赏食亲王双俸是一样的道理。
既然如此,“这个恩典,不也可以辞谢吗?”她这样问她丈夫。
“这不能辞。一辞倒象咱们不识抬举,舍不得孩子似地。”恭王紧接着又放低了声音说:“皇上喜欢咱们家大妞,当年就说过这样的话,这一次也不过是旧事重提罢了。”
“那不好”恭王福晋断然反对,“嬷嬷只能在宫外,让大妞一个小人儿去闯那种场面,我不放心。”
这也是实话,恭王只得让步,随即走出书房,把高如意叫了上来,说恭王福晋,原要进园子请皇上、贵妃娘娘的安,会把大格格带了去,吩咐他先回宫奏报皇上和娘娘,把话交代完了,又嘱咐听差,到帐房支十两银子赏高如意。
这时嬷嬷、丫头,正在替大格格梳辫子、换衣服。贵妃宣召进宫,无论如何是件大事,嬷嬷们便千叮万嘱,如何磕头,如何请安,贵妃问话该如何回答,要听话,要守规矩,絮絮不休,终于把大格格惹得不耐烦了。
大格格是咸丰二年生的,今年只有四岁,人虽小,十分懂事,但脾气也大。这时把脸一绷,小嘴鼓了起来,嬷嬷一见她这神情,便赶紧闭口不语,不然就有麻烦。
“又怎么了?”恭王福晋不免诧异,“好端端的,又不高兴了快别这样子,回头娘娘见了会生气,说你不懂规矩”
大格格果然是懂事的,知道应该用怎样的态度去见娘娘。顿时把绷着的脸放松了,浮起一脸娇笑,乖乖地随着母亲进宫。
等她们上车时,高如意已回到了宫里。这一趟差使,为他招来了一肚子气,不但饱受冷落,那十两银子的赏号也未餍所欲,一路上不断思量,想在皇上、娘娘面前告上一状,却又怕恭王的权势,不要惹出祸来但这口气又实在咽不下去。左思右想,总觉得非要放支冷箭,晚上才能睡得着觉。
于是一进园门,他故意放慢了脚步,拖延时间,等快到萃景斋,他才放开脚步直奔,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十分狼狈的样子。
皇帝居然还在萃景斋中,有一搭无一搭的和几个嫔妃说着话,不知道几时来的,兰妃、瑾妃几个都到了祯妃所在的房中,夫妻围坐在一起,享受着这难得的闲暇时光,倒也其乐融融。
祯妃已经等得不耐烦了,一看见他便即斥责,不过她天生一张面团团的笑脸,便是生气的时候也只让人觉得可敬可爱,丝毫不会有畏惧之意:“怎么到这时候才回来?一定又偷偷儿回家去了吧”
“奴才不敢奴才知道主子等得急了,跑着赶回来的。”他一面说,一面不住喘气。
“怎么回事?在那儿耽误了?”
“在六爷府里。奴才传了旨,好久好久也没有信儿,不知道来,还是不来,奴才不得准信不敢走。六爷府里气派又大,奴才问了几遍,也没有个人理。好不容易,六爷才把奴才叫了上去,说是由福晋自己带着大格格进宫。只怕还得有一会儿才能出来。”
“气派大?”皇帝在一边听着,听他说到这里,突然插口道,“怎么个**?”不等他说话,又追问道,“你说,‘问了几遍,也没有个人理’,是问了几遍啊?又是问的谁啊?”
高如意大吃一惊这本来是临时想出来编排恭王的话,如何能够详究的?嗫嚅了几声,跪在地上碰头答说,“只是,只是六王爷府里的……下人,奴才也……也不知道他叫什么。”
祯妃几个不知道皇帝为什么会问这个,呆了一下,在一边刚刚要斥退他,皇帝冷凄凄的一笑,“太监六根不全,本是最最下溅的奴才,只不过看主子平日给你们一点好脸色,居然就敢趁出宫办差之机,肆意污蔑朝中亲贵,要是不认真的整肃一番,日后在人后煽风点火,不知道会惹出多大的祸事来六福?”
六福都听得傻住了,高如意是祯妃房里很得用的太监,和自己私交也很是不错,这一次皇帝抓住一点小事,就要大肆处置,不免触景惊心,赶忙在一边跪了下来,“奴才在。”
“将这个下溅的奴才拉出去,交慎刑司重重责打”
“喳”六福上前来,拉住高如意的衣领子就往外拖,高如意吓得浑身酥软,没口子的呼喊起来,“主子,主子饶了奴才吧,奴才今后再也不敢了。主子,主子饶了奴才这一遭吧?”
祯妃心肠良善,眼看着高如意要被拖出去,有心劝解几句,却见皇帝脸色扳得紧紧地,料知说不进话去,嘴巴动了动,没有出声。
六福把高如意拖到外面,交给得旨赶来的慎刑司的太监,先把他押到一边,等着后命,六福进殿请旨,“皇上,打多少啊?”
他这句话说得大有讲究,只要有一个数字,自己就可以借从旁监刑之机,暗中知会一声,高如意皮肉之苦不可免,总可以留住一条小命,也算是同为奴才的帮衬之道。
不想皇帝冷笑了一声,“打不死他,你就自己把命填上”一句话出口,便断送了高如意的小命
六福再也不敢多言,碰头领旨,到外间去了。
行刑自然不能是萃景斋,而是在宫门口的慎刑司刑房之内,眼看着高如意毙命杖下,六福这才回宫交旨,“叫他家里人来,给二十两银子,打发了。”
“喳。”
皇帝冷酷的望着六福,对他说,“六福,董承祥现在不在了,你是敬事房总管太监,要认真的管一管这些无根的奴才,要是再让朕知道有人像高如意那般胡言乱语的话,朕第一个扒了你的皮”
“是。奴才都记住了,今后定当严加管束。”六福这是第二次看见皇帝为一点小事重责宫中的下人,心中知道,皇帝和宫闱闲话中听老一辈的太监说过的,乾隆爷一样,对太监全无半分容忍,但有小过,立刻打杀,没有丝毫的情意可讲。一时间心中畏惧,说出话来也变得哆里哆嗦,难以成句。
还好,正在此时,有小太监进来通传:“万岁爷,几位主子,恭王爷福晋和王府大格格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