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节天子微行(3)
皇帝出了两栋相连的四合院,找了个无人的角落站下来,呆呆的发愣,惊羽也不敢问,在一边守候着。
片刻之后,又有脚步声响起,人影闪现,是载滪跟上来了,“不用行礼了。”做父亲的先一步拦住儿子的动作,让他少年昂扬如同一支标枪般的身子站在自己面前,“唔,可和长丰请过假了吗?”
“请过了,儿子说,出去方便一下,就出来了。”
“前有男女跳墙欢欣会,今有阿哥尿遁拜老父。传扬出去,可未必很好听啊?”
“儿子拜的,是我大清圣主,比诸阴阳儿女之私,败坏天地纲常,却又不知道强上千百万倍了。”
皇帝展颜一笑,似乎为儿子敏达的奏对很满意似的,“你在户部几近一月,阎敬铭总也和朕说起你的表现,阿玛很高兴啊。在这样的地方呆三天,比你在上书房念上一个月的圣人之言,都要来得更加有教益呢。”他说,“这个长丰嘛,朕看他言语粗鲁归粗鲁,但也并非一无是处。便如同最后吧,阿玛和他相谈良久,托请他带阿玛进屋一游——你知道吗?若是他答应下来,朕立刻就要传杜翰等人到前,免了户部各堂的官职这样的重地,一个来路不明之人居然也可以堂而皇之的履步入内?把朝廷的法典放到什么地方去了?”
载滪心中暗自为长丰高兴,一时把持得住,日后不知道要为自己换来如何的富贵哩?同时又觉得,皇帝的这份帝王心术,实在是运用到了极致。只听他继续说道,“如今嘛,倒是出乎朕的意料之外,他能给择善固执,不为一己之私所动?”皇帝慢慢的点头,随即低头望着载滪,“不过,他是他,你是你。日后在户部任职,还要小心从事,不可给人知道,你是朕的儿子,明白吗?”
“是,皇阿玛圣训在耳,儿子谨记不悖。”
“就这样,你回去吧,朕也得走了。”
载滪就着凌乱的土地跪下去,给皇帝的背影磕了个头,直到看不见了,才站起来,转身踱了进去。
皇帝出了福建、陕西二司所在的月亮门洞,户部的院子中,只见肃顺正在和杜翰说话,很显然是不敢进去打扰,眼见皇帝出来,户部各堂纷纷跪倒,“臣等,恭迎圣驾”
帝和长丰交谈,获益良多,再听杜翰等人说什么天纵圣明的话,从心里腻歪,也不往里挪动步子,只在院中驻足,“朕今天政务闲暇,到部中来走一走,看一看。所得颇丰啊。今儿不提,日后另外有旨。”
这番话说得没头没脑,怎么叫所得颇丰?‘丰’在何处?还日后有旨?不知道是福是祸呢?也不敢多问,各自拥到门口,跪送圣驾。
皇帝走出户部大门,远近的吏部、吏部、工部的堂官大约都听见了消息,各自带着属员迎了出来,跪得满大街都是,口中颂圣之声不绝,乱得什么似的,“肃顺,看你做的好差事”
肃顺也没想到皇帝出宫游逛的消息会走露得这么快,急得头上冒汗,又不敢驱赶,只好在前面亲自执着马鞭,命御前侍卫分开道路,容马车经过。“皇上,您小心一点”
听后面声音不对,肃顺忙又转了过来,皇帝已经双脚落地,站到刑部的大门外,“皇上?您这是?”
“走,到里面去看看。”
“哎,喳”肃顺答应着,在前引路,郑敦谨、额勒和布等刑部六堂在左近相陪,身边有苏拉、太监快步不时经过,赶在前面进去整理堂上,“哦,”皇帝又一次站住脚步,回身说道,“去,传大理寺和都察院,到刑部来,朕要见一见我大清三法司上下。”
“喳。”
有人领旨办差,不用多提,皇帝安步当车的在前面踱着步子,郑敦谨和额勒和布分别在他左右,为他指指点点,“这里,朕听人说,每年梅雨季节,最称辛苦的,是不是?水淹三法司嘛,是吧?”
皇帝可以开玩笑,别人是万万不能、也不敢的,“皇上说的是。水淹三法司,缘自有二。其一,刑部等处,地势最低,每年天降雨水,排之不去,便成积潭,这可称之为天灾。”
“有天灾,这么说来,一定是有人祸了?”
“有的。”额勒和布说道,“刑部所关,最碍民情。兼且是死生之事,不可不处处留心,事事注意。上下原属,不可不分外谨凛。否则,只怕天灾未至,人祸已经临门了。”
“嗯勒和布这番话,非常对皇帝的脾气,闻言赞许的点点头,“皇上,前面就是刑部大堂了,那里自古以来就有一股肃杀之气,奴才想,非真龙宜乎落足,不如请皇上到白云亭,与列位大人议政吧?”
“也好,就到白云亭。”
君臣几个进亭子落座,额勒和布、郑敦谨、林拱枢、朱光第等人第二次行礼,皇帝不等他们跪下去,便出言拦住了,“都坐,都坐吧,今儿个朕来到刑部,也是心血来潮,正好抓这么一个机会,我等君臣说几句话的。”
说话间,沈淮、翁心存、崇实等三法司的正副堂官纷纷来到,由肃顺引领着,进到亭子中,跪倒行礼,“都起来,坐吧。朕这个恶客不请自来,倒让你们也不得闲了。”
“皇上这话,请恕奴才大胆,说一句不知尊卑的话。皇上为恶客,从来只有一次,便是当年在军机处值庐中,简拔二员。从那之后,六部之中,哪一个不是做守株待兔之盼,期望着再有这样一次转运汉偏遇九龙渊的佳话?这一次皇上以恶客自况,可是又看中三法司中哪一个了?”
皇帝给崇实的话逗得扑哧一笑,“你也是年近五十的人了吧?居然还是这样顽皮?”
“奴才不敢,奴才只是长存一颗童心而已。”
说笑几句,皇帝游目四望,“今天军机处叫大起的时候,朕对赵光说,要想有政治的清明,首先要有的就是司法的公正。所以这一次拨冗到刑部来,就是想和你们这些大清的刑名之学的专才,议一议此事。今儿个我们言者无罪。朕想,不管大家说什么,都是为使我大清福祚绵长,绪统不绝嘛,嗯?”
众人各自左右看看,既然皇帝说,要议一议此事,那潜台词就是,如今所行的刑名之法,尚有未臻圆满处喽?但不圆满的地方,又在哪里呢?“朱光第,”皇帝等了一会儿,见无人答声,只好点将了,“你在风尘多年,一直是管着刑名案子的,若论及实际,以你的经验最称丰富,你先说。”
光第是咸丰十六年的年中,给皇帝一纸朱喻,调京内用的,一进京就坐上从二品的刑部左侍郎高位,可称位高而权重。但在京中为官,和在省内不同,往来种种关系,上下厘清,就要他费尽了脑筋。朱光第本人性不及此,最后没有办法,托人走通了肃顺的门路,和他换帖做了兄弟,才能从这种迎请琐碎事务中月兑身出来。
听皇帝叫到自己,避无可避,“臣以为,皇上仁厚之君,阅遍青史,也难以寻觅。尤其是自咸丰十二年,御驾北狩热河,皇上和大臣临幸普宁寺,在大雄宝殿所言,并立为成法,推行而下的,永远废除株连恶法的上谕,实在是臣自幼束发开蒙,经由先师教化以来,平生唯一仅见,臣捧读之下,涕泪不可抑止的一份上谕”
皇帝倒觉得奇怪了,有没有这么夸张啊?转眼看看众人,倒是都一派激昂感动的神情,“皇上,朱大人说的极是。咸丰十二年时,臣在湖南任上,见皇上颁行全国的上谕,感动得无可如何。这等心念百姓,忧民如伤,怜民如子的圣王,祖龙以下,再无二人。”
皇帝到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了,“今儿个不是听你们歌功颂德来的,说正经事。”
光第这一番做作,倒有几分真实,自朝廷永远废除了株连之法之后,山西、陕西、河南等省民情大治。百信都说,皇上念着百姓,百姓也不是没有心的,只要能够有一口饭吃,再不会做那等作奸犯科的举动惹北京的皇帝老子伤心难过。“臣蒙皇上简拔,以刑部左侍郎高位相托,心中常思报国报君。以臣职分所限,耳目未必宽广,但所得,于刑名弊政有三,臣请为皇上析陈之。”
“嗯,”皇帝点点头,不自觉的坐直了身子,“你说,朕听。”
“若论及弊政之一,便是天下百姓皆以刑名一途为贱役。何也?以一县为例,县中差役所设,一如朝中六部,户、礼、工三房,人人都想侧身其间。一则是名声好听;二则是有利可图。而剩余三房,能躲就躲,能避就避。实在无可躲避,值日时候,也是出工不出力,得过且过,混吃等死。尤以刑房为最。这是倒不是为了无利可图,也不是为了名声难听。只不过,刑房所管,都是一些乡间邻里的小事。偶尔出了大案子,还要来回奔忙,辛苦不休,更有甚者,刑房之事,不比赋税之道。后者总是在一年秋后数月,只要加紧追比,总可完工,而刑名之事,却是从来不以季节为划分的。”
“嗯,那第二呢?”
“第二,便是和第一相辅而成。刑名的差事如此难办,旁的人如何愿意投身?臣试举一例,皇上便明白了。这就是仵作一行。这一行当,最称特殊,所经手的都是死了不知道多久的尸体。若真是冢中枯骨也还罢了,偏又有那并未彻底腐败的,满是异味……”
他只说道这里,就给沈淮打断了,“杏簪兄,当着皇上的面,如何可以说这些不敬之言?”
皇帝知道,沈淮年纪老迈,再不复当年绣衣直指的勇气和锐气,但心中还是很爱惜他的羽毛,安抚的摆摆手,示意沈淮稍安勿躁,又给朱光第使了个眼色,让他接着说,“……仵作一行,虽不为人所能恭敬,却也是必须有的。而如今从业者越来越少,臣咸丰十六年从晋省任上如今内用的时候,省内所有的仵作,不过五十三名。”
“这么少吗?”
“皇上,臣倒以为,仵作人数少,倒也可以说明,多余的无用武之地——百姓乡间并无械斗仇杀的案子,自然的,也是无用仵作之处,如此一来,自然也就人数减少了嘛”
皇帝没想到沈淮在这片刻之间能够想出这样一番奏答,从逻辑上说,倒是蛮过得去的,但看看朱光第的脸色,一片不以为然,可见心中不赞同他这样拍马的说话。当下一笑,“你接着说,接着说。”
“是。仵作从业人少,还在其次,最主要的是,仵作行业,全靠口传心授。从业者并没有任何正规而系统的训练。所以,各省之中,积案很多。”
皇帝这一次不再打断,只是转身拿起肃顺让惊羽捧上来的杏波梨,放在口中咀嚼着,“再有第三,就是积案如山的另外一个原因。省内出了这样的人命案子,侦办人员根本不敷使用,全然起不到查案的效果。所以,每每任由凶手,或者自间道逸出,或者隐匿山林草莽,下落不明。”
“人手少,没有受过很专业的训练,还有就是其道不昌。大约就是这…了吧?”皇帝看朱光第点头,又问旁的人,“你们呢?还有什么旁的见解了吗?”
有了朱光第的朱玉在前,旁人便要多多打一遍月复稿了,若是自认不能及他的,干脆不要说,也免得给皇上瞧不起。更有人心中暗恨朱光第,就会出风头皇上让你说,就是说几句嘛,总也给别人留下一二进言之道,这下可好,把我们的话,都给堵回肚子里去了,你以为能够天天见到皇上吗?当是门口大酒缸的掌柜的吗?就会出风头的王八蛋
翁同和沉思片刻,忽然抬起头来,“皇上,臣有话说。”
“好。你也说说。”
翁同和是咸丰十四年九月间服阙起复的,进京之后,皇帝让他在翰林院做了两年,随即负责大学的稽查之职,咸丰十八年中,让他做了副左都御史,在沈淮之下,管理柏台。有人说,以翁同和和随后调京内用的崇实的帝眷、年资,很明显,这样的任用是在为其日后进军机处铺路了
翁同和要说的是并不是外省之事,他本来也没有外放的经历,所以能够谈及的,只是京中这一亩三分地上下,双目所及的种种弊端,皇帝只听了几句,便索然无味,耳朵似乎在听,精神却全都转到朱光第的一番奏答上去了。
等了片刻,皇帝大约的想到了办法,摆摆手,让他停下,“你说的这些啊,用不到和朕说,你和沈淮两个,总管柏台,柏台的作用是什么?就是要上匡扶朕躬,下针砭奸宄,还百姓一片清宇净空的官员有了差错,也正是要你们这些人具名指摘的。难道不是吗?和朕说这儿有错,那儿有弊,朕可没见柏台有多少弹劾的折子上来朕看你真是不知所谓”
翁同和弄了个大红脸,期期艾艾的说不出话来了。
“我们接着议事。”他转过头去,看着朱光第,“朕想了你刚才所奏的三桩弊政。有一些,要抓紧办理。有一些,则不妨缓一缓。例如说吧,出了人命案子,凶犯在逃,这一端。我们打一个譬喻,来解释其事。是为人欺压,多年积怨一朝爆发而杀人呢,还是彼此口角,发生殴斗,造成对方的伤亡呢?还是真有那样丧心病狂,图谋别人资产,行凶杀人的呢?很多案子,还要认真和仔细的查。而且啊,办案这种事,朕虽然不懂,但朕懂得人心二字。凶犯不论为何而动手,他自己总也后悔的一刻。而他在原籍故土,有无妻子儿女,有无堂上二老?若是有的话,他奔逃在外,难道就没有一点慕亲之心?”
“……朕不是说所有这些人都会有,但有的,终究是大多数吧?只要他有这份心,朝廷就总要给人以一线生机。从本月底开始,把各省的这些多年积案的卷宗,上溯到咸丰元年为止,全数调进京来。不要怕麻烦,不要怕费功夫。在你们看来,只是发黄的卷宗和冰冷的人名。但在妻儿老小的心中,他们却是一片天呢”
“命三法司上下,认真搜罗一遍。除了朕刚才所说的,那第三种人之外,朕想,都不妨给一条出路走。概行免去死罪。回到家乡自首,或者关押、或者流刑、或者徒刑。分别按律治罪。嗯,人手不够,朕给你们派,经费不足的,朕让阎敬铭想办法。同时行文各省,朕这样做,不是为了把多年积案一扫而空,而是为了给那些一时为贪嗔欲蒙蔽的心智的犯徒以免除做异乡之鬼的出路。”
“皇上圣明”朱光第高声一呼,第一个跪倒下来,“臣就是拼了这条性命在这件事上,也要把皇上这番爱民之心,落到实处臣甘愿亲自到行省之中,将皇上的这番话,晓谕百姓知晓”
“还有,这么多的卷宗、文牍,怕你们也忙不过来。这样吧,朕让国子监、翰林院和大学之中的生员,也到刑部来,和你们共同办理此事。这件事,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之间就可以办完的,要分清主次,不可使那些怙恶不悛的,乘机逃月兑的惩处。嗯?”
“第三,则是百姓以为刑名一途为贱役的说法,还有一个是仵作人员稀缺,这个……,就有点难办了。”
肃顺在一边掏出怀表看看,已经快到下午…钟了,他碰了碰站在身边的惊羽,指一指表,后者点头会意,小小的声音推开门扉,侧身而入,看皇帝正在低头冥想,走到他身边,“皇上,天色已晚,宫门要下钥了。”
“再等一等。”
惊羽是皇帝身边最得用的侍女,大清上下无不深知,她虽然无名无份,但比诸皇后,也未必多让,故而不等她眼神扫过来,额勒和布和郑敦谨从杌子上一滑,身子矮了半截,“皇上,天色渐晚,臣等吁请万岁回銮。”
“臣等恭请万岁回銮。”
皇帝一愣,回身看着惊羽,“这又是你的把戏吧?”
“奴才可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做呢”
“好吧,好吧。是朕说错了你了。行了吧?”皇帝点头笑笑,“今儿个本来想把这件事定下来的,但听朱光第之言,才知道问题多多,非片刻之功哩哎?等明天,你们几个人递牌子进来,我们接着议。”。
更多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