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清 第六卷 第四百七十六章 权术非常道

作者 :

第四百七十六章权术非常道

这沉默蕴着一股压力,一股力度比李肆预想沉重得多的压力。

关于这个问题,史贻直刚才提到此事时,态度就很鲜明了,他主管司,自然是想杜绝干扰,单纯地以定罪。而他如此表态时,一些人脸色都有些不豫,显然不赞同他的观点。李朱绶扯到农税问题,也有转移话题的用心。

依照华夏的传统政治智慧,解决这个问题也很简单。对邓小田历数罪状,宣扬国之大,然后李肆出面,以帝王之尊施恩,同时还要重处压迫邓小田的地主和木行东家。这样既能维护国尊严,也能缓解民人情绪。

邓小田案拖到现在还没有结果,是因为案件复杂。既有私藏火器,聚众伤人至死,也有袭击巡铺,抢夺军器,还有聚众扰乱,致多人死伤。涉及三大案,相关证人提审了上百人。

现在司整理完案情,定论就是一个字:死。邓小田怎么也不可能活下来,否则国就太过儿戏。

但怎么死,却还大有文章,也会体现朝廷对邓小田案的态度。明清时,死刑分“立决”和“监侯。”立决的当然是重犯,什么凌迟、枭首、斩、绞,也有等级之分。而“监侯”则是缓刑,也就是所谓的“秋后处决。”基本只有斩、绞。

英朝刑律宽减,废掉了死刑里的凌迟、枭首和其他五花八门的死。关于这一点,腐儒还很是不满,在他们看来,五马分尸、凌迟乃至挫骨扬灰等对死人施展的刑罚如果废掉,那要怎么来处置类似谋反、逆伦等这样罪大恶极的罪行呢?只杀一人跟杀百人,乃至谋反这些罪行,处刑是一样的,这不是很荒谬吗?

而具体列邓小田案,腐儒们却高呼起“不外人情。”一致呼吁朝廷外开恩轻处邓小田,即便是死也只能以最轻之刑。

在这件事上,腐儒和一般民人站在了一起,他们都只循着朴素的“锄强扶弱”心态,觉得邓小田即便犯了弥天大罪,也是富人压迫所致,情事可悯。

自然,儒党更要借题发挥争夺他们的话语权,《正气》、《正道》等儒党报纸,连篇累犊地刊载呼吁书,或明或暗地将邓小田案贴上“为富不仁”这个现象的标签,想要将话题引向贫富冲突,同时给自己贴上“为穷人说话”的标签。

这番政治动向在场十一位竿相都能看到,因此也各有立场。门下省汤右曾、杨冲斗,中书省苏文采,以及枢密院范晋都希望能轻判邓小田,以示朝廷宽仁恤弱之心,平息已有苗头的政争。

史贻直不论,彭先仲、顾希夷等工商出身的人,都希望就事论事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国和秩序为重。

刘兴纯和萧胜的观点是另一个极端,在他们看来,邓小田居然烧旗妄喊,反心昭然。不从重惩处,会有更多的邓小田跳起来。他们可不是日子过不下去,历朝历代,都有喜欢打家劫舍,自称好汉的反贼。

李朱绶最擅的是权衡,他的意见就是那套“传统智慧”。

李肆初时也没多想觉得这个方案还算可行。可看到《越秀时报》、《士林》以及《工商时报》等报纸不约而同都在谈国与帝王的关系,心中就是咯噔一响。

他忽然意识到,真要这么干儒党和民人依旧不满意,因为邓小田还是得死。而贤党也不满意因为李肆扰,违背了他关于“国大于君”的承诺。同时工商也不满意,因为这意味着李肆向破坏规则的儒党和民人妥协。

道党自然明白他的苦衷,可这般权衡,不符合道党关于“中庸”的治政原则,那就是循道而行,不偏不绮,而不是各打五十大板。

众人沉默,是正在酝酿说辞,积蓄精神,准备在李肆驾前好好来一番争执,这就是李肆感受到的压力。原本这般情形,自十一位宰相的内阁初见雏形后,就已经屡见不鲜了。众人经常为部门调整、预算收支吵架,习惯了在李肆面前表露清楚立场,然后等着李肆圣心独裁,以统揽全局的胸怀和超前于形势的眼光作出评断。

但现在这事,李肆心中没了底,他还没做好准备。此事很容易偏题,话头一拐就到了贯穿人类历史的终极问题,贫富和阶级的冲突。他也不想在这个正要带着大家一起谋富贵的要紧关头,让贫富冲突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问题,然后由此及上,来动摇他刚刚捏成雏形的国家。

见李肆也皱起了眉头,萧胜抢先道:“诸位该是还没思量好,那么先议我们枢密院的军费案吧……”

众人松了口气,这个话题的确有些麻烦,先扯扯淡吧,萧胜这话说得文绉绉的,其实就是要钱,要更多的钱。

萧胜一大岔,李肆心中一动,他隐隐有了个想。

这时萧胜又开始重复之前他对李肆提到的新形势,这也是他急急赶回来的原因。他一直在负责东南前线事务,包括福建和台湾。这一年来,雍正是几乎放弃了福建,就丢给施世膘自己打理。得了便利的施世膘造快枪快船大炮,扩民勇练兵牢牢守住了台湾府城,压得朱一贵和杜君英频频向英华求援。

但这都是小节,施世膘终究无力控制海疆,他依旧处于守势。可欧人一方有了异动,萧胜从私人途径得了不确定的消息,说去年康熙就跟洋人有密议。但来不及兑现就咽气了。现在欧人正跟已有“东南王”之称的施世膘联络,希望能履行这项密约。

被问到具体是哪国人,萧胜有些模糊地道:“葡萄牙、西班牙,国,唔,可能还有荷兰。”

众人脸上都飘着不以为然的神色除了不列颠佬,你都说了个逊川

“那么以萧知政的估计,最坏的情况会是如何?”

“最坏的情况,估计是有灭国之力的大军前来,载着六十门大炮的巨舰至少有十条以上。”

众人的脸色已经转为鄙夷,都在肚子里念叨,你这争军费的手段未免也太拙劣了。

萧胜尴尬地捏下巴:“消息还不准确正在进一步探查中。”

他心里当然没底,葡萄牙的确是在澳门一事上跟本朝有了争执荷兰人么,之前还打过一仗,这两家是有旧怨。西班牙和兰西没太大接触,不列颠更是隔着一帽子远。早前英华颁布了贸易令,大开商路,就算葡萄牙和荷兰这等旧怨之主,也都在贸易厚利下低了头怎么还会有欧人起大舰队而来?

范晋帮腔道:“若是之前康熙真有密议,眼下雍又开始修理他的兄弟,手脚正渐渐腾出来,施世膘还在东南把权越来越重,如此前景,并非不可能。”

此事李肆跟萧胜已经单独讨论过了早有定计,开口道:“南洋事重,如今朝廷的中冇央税,三成海关和海贸之事,不容有失。这样吧,老萧要加的部分,不从各部预算中抽取,就预支明年的交趾工商税计司估计会有三十万,加上原本的一百五十万,老萧,够了么?”

萧胜搓手,连连点头说够了够了。现在他分管的海军,加上伏波军,旗下有一万五千人马,人员费用就高达一百万,船只维持费、海军学堂和基地和训练等常规费用二十万,还得除开临时费用能用来造船的不超过二十万两。

萧胜一直有心在海鲨级的基础上,建起一支可以横行南洋的主力舰队,到那时英华才算是真正有了把握南洋的底气。虽然说人才还得长期培养,可没船也出不了人才。明年再得三十万怎么也能造四条比海鲨更大更好的船。就算是预计中最坏的情况出现,也能有一搏之力。

思绪朝军事上转了一圈,李肆的想已经清晰了。

“华小田一案,朕决意,——……”,

李肆一开口,众人懒散姿态顿消,都紧张地听着李肆有什么定断。

“此案所涉事理太深,我英朝初立,不能辨析过细。朕有两个意思,一是以论断,不偏不绮,一是让此案泯于舆论。

李肆这两个意思,一是定论,原本大家各有意见,可现在皇帝开了金口,不愿去干涉此案评判,大家也就统一了意见,毕竟这是李肆在循他“国大于君”的原则。

第二个意思就有些难办了,李肆要求此案不能再成为舆论焦点,那要怎么做到?让门下省去给各家报纸下禁令吗?那可会惹出比邓小田案更大的波澜吧。

李肆似乎有些不情愿地开口道:“此事也不难,邓小田案里,有一桩关节,很早就是大家关心过的话题,那就是民人持火器之事。之前我们循明清旧例,用的是驰禁之策。而邓小田以火器伤人,正涉及到朝廷火器管制之事。儒党的报纸,也拉来被害人家眷,在报上声讨朝廷火器管制不严,我们……,就在这事上做文章。”

众人有些跟不上李肆的思路,也就老于朝堂之事的汤右曾品出来了,小心地问:“官家,准备怎么在火器一事上转开舆论!?”

李肆沉声道:“民间禁不禁火器,事涉千家万户,无数人命,朕只是奉天行道,不敢代天立言,此事,朕决意……,朝野大议!”

置政厅沉默了好一阵,李朱绶忽然拍掌:“妙!”

朝野大议,这就是把决定权丢给所有人,最后他李肆身为裁决者,再来下定论。此事古往今来,还未有过。把这事搞起来,邓小田案就根本不起眼了。

杨冲斗却叹了口气:“官家,这是权术谋国……”

老头说话直接,在他眼里,这位皇帝不仅政见非凡,还很善于以小手段摆布朝政民心,他担心的是,一直这么玩下去,李肆会把这些权术当作施政的依靠。

李肆苦笑点头:“朕知道,朕也明白,可一可二不可再三再四……”,

他注视玻璃墙外的天空,有些沉重地道:“但现在还不是大家可以在邓小田案上深究下去的时候,说是拖延也好,逃避也好,朕都认了。朕只是觉得,此事大家都还没作好准备来面对。”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草清最新章节 | 草清全文阅读 | 草清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