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殿上,太宗对着地图正在展开他的宏伟计划,草原一行让他真正明白了颉利和他的差距。浩大的草原,茫茫无际,犹如颉利内心的**一样,找不到边际。
房玄龄站在皇上身边,帝王的心思是他无法揣测的,贤臣,谋臣,良臣,他一人独占了。皇帝最信任他,让他辅佐太子。作为一个臣子,他忠,忠于皇上,忠于太子。
皇上甚至在自己出长安时,嘱咐太子,凡国家大事需找玄龄商议。天子的恩情,作臣子的铭记在心。
各路人马已经调配好了,都在静候皇帝的命令。
李绩一直在定襄按兵不动,侯君集训练的三千秘密铁骑正在长安城的北郊。那三千精骑是大唐手中的一道王牌,只要他们穿越阴山山脉,直捣颉利大营,正所谓擒贼先擒王。整个战势就会因此而改变,颉利前方大军将会不攻自破,阿史那思摩再骁勇善战也无法挽回这局面。
这三千精骑让谁去领导呢?恪儿,我的恪儿。他?只有立上大功,朝臣们才会拥戴他。就像我当年一样,几经出生入死,为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
战功是评价一个君主的根本。
李靖是我的大将军,他必须去恶阳岭亲自和颉利大军对抗。李绩太年轻,张亮,柴绍,程枝节等一批秦王府的老将不会服他的。只有李靖才能担当这次战争的统帅,把颉利的大军死死地困在恶阳岭。
太宗思量片刻,“玄龄啊,这三千精骑的统帅,你可有人选?”
房玄龄是个聪明人,他一下就领会到了皇帝的意思,皇帝看重吴王恪,这是事实。可一个人的战功超过了太子,那他离死期就不远了。吴王恪是个人才,论文采,武略,他是诸位的上上人选,谁叫他是庶出?更不幸的是,他是隋炀帝之后,他要想活得更长,只能当一个平庸的王。特殊的身份不能让他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臣愚昧,想必皇上心中已有人选了。”
“朕就选吴王恪。”
“皇上,万万不可,吴王年轻气盛,恐不能担当此大任,望陛下再三考虑。”
玄龄的反对让太宗大为不悦。“朕十五岁就开始了戎马生涯,如今吴王恪已经十八岁,自小习读兵书,他前往阴山救过朕,他最熟悉此地形。”
“皇上,吴王从小就在宫中成长,锦衣玉食,未曾受过风吹雨打。只是谙熟兵书,并没有实战经验。且吴王是皇上的爱子,如果在战场上出现意外,那皇上岂不……”
玄龄的话听起来处处在为太宗考虑,太宗的鼻子里冒冷气,“玄龄,朕以为你跟其他大臣不一样。没想到你和他们一样,处处阻挠朕。朕的儿子中,只有吴王恪最优秀,如果大唐的江山不交到这样一个人手里,怎能让我大唐江山千秋万代传下去?你们从来不体谅一个做父亲的心里,一个劲地劝朕长幼有序。谁都知道太子是扶不起的阿斗,可你们硬把他推向东宫,你们是在眼睁睁地看着我的儿子们自相残杀,好看我皇家的笑话。”
太宗气得把案头上的地图扔在地上,这么好的机会为什么就不能留给吴王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