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明 正文 第五章 成立卫队

作者 : 圆明园主

教育事业稳步推进,粮食的种植工作也顺利进行。

现在的黄复华有钱又有点威望,借口在这乱世做生意需要人护卫,出钱雇个十多号人成立一个护卫队,已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1630年的六月一日(以后除非特别表明,都指公历),后世国际儿童节的这一天,黄复华特地让学堂放假一天。这一日,威震世界的中华军的前身——黄家护卫队,正式成立了。

护卫队的最高领导,那当然是黄复华公子。按照黄公子说的,大家要叫他首长,而不是公子或者老爷。

除了黄复华这个首长,整个卫队共二十二人。两个小队长,一个是黄老爷的家仆,吴家两兄弟中的弟弟,吴二林。另一个是让大伙推举出来的黄启东,一个壮实又有头脑的本村小伙。两个小队长各管一队,每队十个人。

护卫队员都是由附近乡村里贫困缺地,或是兄弟不少的人家的年轻小伙组成。黄复华提供平时的吃穿住用等一应费用,还按月发放安家费五钱白银。

崇明乡勇具有英勇的优良传统,是很好的兵员来源。崇明县志上就有记载,“1553年(明嘉靖三十二年)4月,倭寇进犯南沙,乡民施珽率乡兵力战,阵亡千人。”1554年(明嘉靖三十三年)1月至5月,倭寇多次犯崇。5月7日清早攻东北棚,城墙被毁,当夜,倭寇攻入城内。知县唐一岑身先士卒,率军民与入城倭寇展开浴血巷战,终于将倭寇驱逐出城,唐一岑因伤重殉国。9日,大批倭寇又攻入城内,盘踞县衙,并烧尽县署附近民宅。城中兵民拼死与倭寇搏斗,杀死倭寇200余名,迫使残留倭寇败逃出城,收复县城。由于屡遭崇明县兵民(又称沙兵)的痛击,所以后来倭寇是闻“崇明沙兵”之风而丧胆,再不敢到崇明来犯事了。

护卫队成立的第一天,黄复华就当众宣布,所有护卫队成员,每次完成外出护卫的任务,都会视难易程度发放分红。如果有人因公负伤,一切治疗费用都由黄老爷出,落下残疾的会视情况重新安排合适的位置,收入不会减少。

若是不幸身故,除了一次性发给补偿费二十两白银,以后十年内每年还会给队员预先指定的受益人发放五两银子。若是家里有老人或幼童等特殊困难情况,黄老爷还会特别抚恤,确保大家没有后顾之忧。

这么优厚的条件也不是白给的,黄首长明确指出,护卫队的责任首先是要保护黄首长和他家买卖活动的安全;其次,大家都是这一片土地的子弟,要保护好这十里八乡的安宁;第三,行走在这乱世,除暴扶弱,抗击外敌也是我辈英雄好汉的应有之义。

因此,护卫队就是军队,要象以前戚继光将军的戚家军一样,纪律严明,所向无敌。

因为大多数队员都不识字,为了让大家记住这些内容。黄复华参照革命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改编成《护卫队队歌——三大纪律四项注意》:

护卫队员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四项注意。

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

第二不拿群众一针线,群众对我拥护又喜欢。

第三一切缴获要归公,努力减轻群众的负担。

三大纪律我们要做到,四项注意切莫忘记了。

第一说话态度要和好,尊重群众不要耍骄傲。

第二买卖价钱要公平,公平买卖不许逞霸道。

第三爱护群众的庄稼,行走四方处处注意到。

第四不许调戏妇女们,流氓习气坚决要除掉。

遵守纪律人人要自觉,互相监督切莫违反了。

这些纪律条条要记清,保家卫国永远向前进!

黄复华详细地讲解了歌词的含义,并教大家唱歌。

朗朗上口的歌词和曲调一下子就深深地吸引住了护卫队的小伙子们,一边学唱,一边心里由衷地感到自豪。黄家寨村子里的老少爷们也都感觉很新奇,忙着农活的人们听着这歌,感觉很舒坦,干活都更有劲了。

护卫队员们每日练习队列,负重行走,长跑,刺杀,投掷(弹),射击这六大基本技能。

“立正!”

“稍息!”

“向左看!”

“杨三,你往哪边看啊?记住了,左边就是你卷起了裤腿的那边,右边就是你吃饭拿筷子的手所在的那一边!”

“向前看。齐步走!”

黄复华已经把前四项训练科目都教会了吴家的两兄弟。所以,在护卫队的日常练习时,只是开头稍作示范,之后就让吴家老大代替他监督训练。因为,教师工作还是他的主要的责任。

至于投掷(弹),黄复华做了十个教练弹,让护卫队员们两项训练。第一是尽力投得更远,还有一项就是对着二十米开外的目标进行准头的投掷练习。虽然大伙儿一开始不解其意,但还是“一切行动听指挥”,认真地练习着。另外,黄复华按统一的样式做了短茅,作为投掷兵器。短茅用直径五公分,半米长的竹子,前头削尖,并在前端的竹管里封入泥土做成。

射击一项,黄复华根据自己设想要做的火枪的样子,做了二十把木头枪,还有和真的差不多模样的木头子弹,木头打火机,先让大家熟悉枪支的构造,具体用法,训练熟悉整个上子弹,点火,瞄准发射,如此循环的整个过程。

黄复华告诉大家,最后两项都是这个时代最先进的火器。暂时只能用假的来训练大家,将来会制造和购买这些火器,给大家使用。因为大家将来护送商队可能碰到的乱匪,溃兵,鞑子等,都会有弓箭和火器等远程打击武器,自然护卫队也要有相应的对付手段。

黄复华为了提高大家的训练积极性,提出了一系列的奖惩措施。比如,十日一小比,六大技能每一项的个人第一名,奖励二十文。两个小队比集体成绩,领先的就奖励红烧肉等荤菜,休假外出时间也延长,而落后的就没有了。

诸如内务卫生,农忙季节帮助村民干活,替孤寡老弱挑水搞卫生等一切优秀事物,只要有条件进行的黄复华都施行了。

后世军队最实用的绑腿,自然不会被黄复华忘记。只要条件允许,每天晚上,队员们睡觉之前,洗个热水脚也成为一项制度。

考虑到战争的残酷和血腥性质,黄复华也购买活猪活禽等,近距离进行刺杀等练习。有时用去掉枪头,沾上石灰的长矛进行两队的对抗训练。

同时,针对这个时代大多数人都有夜盲症的问题,黄复华买了一些鱼肝油,偷偷地混在护卫队饮用的鲜汤之中,让队员们在不知不觉之间,夜间视力就有了好转。

不过,因为晚上村子里很静,黄复华暂时不好搞什么夜间紧急集合,以免扰民。当然,现在进行这个训练的迫切性也不强。黄复华只是安排了两人一组,每晚两班,轮流守夜,培养大家晚间活动和观察的能力,和晚间的安全守卫意识。

黄复华对于护卫队员们的饮食很重视。除了米饭管够,刺杀练习的猪禽等都给卫队队员们作为吃食消灭之外,还从现代拿回五副钓线钓钩,做成钓鱼杆。精良的钓鱼设备加上这个时代丰富的野生鱼类资源,使得队员们的饭桌上每天都有鱼肉。

七月初,护卫队员每人都穿上了一身灰色的制服。这身制服的样式自然是参照了后世黄复华军训时的服装样式。除了换用布扣子,皮带换成了腰带,外加全手工制作之外,并没有其他大的差距。

这个时代的军队作战主流还是冷兵器。英勇杀倭,驰名天下的崇明沙兵历来是用长矛为主要兵器。正在抗击鞑子入寇的巾帼英雄秦良玉所率领的白杆兵,使用的主要兵器本质上也就是长矛。长矛简单,造价比大刀便宜。长矛既适合集团队列作战,在海上船舷相接时,使用起来也很方便。而且,要大批量并廉价地装备时,根据革命时期赤卫队的经验,把木棍的前头削尖,烤硬,也是一支长矛。所以,黄复华确定了长矛为主要的冷兵器。

当然,大刀作为短兵器,也是需要适量购备的。黄复华买来两把绣春刀,两个小队长一人一把。

到了七月底的时候,护卫队员们穿着整齐划一的服装,喊出整齐响亮的口号,手持长矛,走着整齐威武的队列,这些都让看到的人大为震惊。

黄复华自信,这二十来人拉出去,就算是用冷兵器和相同数量的任何江南地区的大明正规士兵正面短兵相接,也不会落在下风。

到了合适的时候,护卫队再配上火枪,手枪,手榴弹等先进武器,只要不是被敌所乘,以十当百,应当不是问题。

抗元起义的领袖之一张士诚以“十八条扁担”起义,后金也才以十三甲起兵,黄复华的军事基础已经很不错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携明最新章节 | 携明全文阅读 | 携明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