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明 正文 第二十二章 保卫大凌河(一)

作者 : 圆明园主

上一章说到,1631年3月10日,黄复华请来年近五十的船老大陈瀛为押运指引,开始了恢复元代海运的征程。

在长达万里的海运线上,水文地理比较复杂,气候变幻莫测,困难险阻不言而喻。但象陈瀛这样的船老大,在几十年的航海实践中,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或“凭针路定向行船”,或“夜对紫微星直上”。他们“仰观天象,以卜明晦”,利用风雨雷电和日象对海洋气象和潮汐规律进行预测,并编成了口诀,背颂记诵,内容有“潮汐”、“风信”、“观象”等等,“虽是俗说,屡验皆应”。

1631年3月22日清晨,一贯稳重的陈瀛,也有点压抑不住激动的心情,站在船头极目眺望。常年的海上生活,陈瀛的一张脸被海风吹成了酱紫色。但一双特别明亮的眼睛,闪烁着船老大特有的精光。

这次,黄老爷以五十两白银请自己来领航,还说如果成功,他陈瀛的名字就将和前朝的船老大李福四一样,名留青史,万古流传。如今,眼看成功在即,他的心情如何能平静得下来?

所有船上乘员,除了需要坚守岗位的人以外,大家都集中在甲板上,和陈瀛一般,默默地眺望前方。根据陈瀛的经验和黄炜等人描绘的海图,成山头就在前方,也许不到三十海里航程了。

成山头,又称成山角,又名“天尽头”,位于今天的山东省荣成市龙须岛镇,因地处胶东半岛成山山脉最东端而得名。成山头三面环海,一面接陆,是南北黄海的交接处,与韩国隔海相望,相距94海里。自古成山就被誉为“太阳启升的地方”,春秋时称“朝舞”,有“中国的好望角”之称。

成山头海拔高度为200米,东西宽1.5公里,南北长2公里,占地面积2.5平方公里。

古时成山头被认为是日神所居之地,据《史记》载,姜太公助周武王平商定天下后,曾经在这里拜日神,迎日出,还修建了日主祠。秦始皇曾两次驾临此地,拜祭日主、求寻长生不老之药,留下了“秦桥遗迹”、“秦代立石”、“射鲛台”、秦丞相李斯手书“天尽头秦东门”等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

成山头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三国、隋、唐、明、清均有兵事发生。震惊中外的甲午战争之黄海海战,就发生在成山头东10海里外的海面上。北洋水师爱国将领邓世昌就殉难于此。

“看到陆地了!临海处山壁如削,应该就是成山头。”爬到船桅杆上眺望的人忽然激动地喊叫了起来。

不一会儿,大家都看到了远处的景象。陈瀛肯定地点了点头:“应该就是成山头!”顿时,欢呼声响彻在整个船队的上空。

从此,崇明到成山头,再到辽东的航线就建立起来了。

这一支船队先在成山头附近海域停船靠岸,一起进行休整。之后,在建立起一个临时营地后,一部分人留下来,建立开拓黄老爷说的“荣成基地”,其余大部分人,继续前往登州和辽东的航程。

今天的荣成市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三面环海,总面积1392平方千米,全市总人口达到近七十万。荣成属于暖温带季风型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2℃左右,年平均日照2600小时左右,年平均降雨量800毫米左右。

然而,这么一个风光优美,人烟阜盛的地方,此时还没有成为一个县。明初时,这里属文登县地,洪武三十一年,即1398年,才析文登县朝阳都地置成山卫。直到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才裁卫置荣成县,因境内荣山、成山二山首字而得名,隶属于山东省登州府。

黄复华决定把这里建设成支援辽东和发展势力的大陆“农村”根据地,海运的重要中转港口。毕竟,这里只有一个腐烂的成山卫而已,自己完全可以和平地建基立业。从统治薄弱的两不管地带开始扩充势力,加上白花花的银子,黑洞洞的炮口,足以让成山卫和文登县的下属官吏对此事在开始的时候视而不见,保持缄默。

1631年6月1日清晨,已经成军近两个月的一连黄家护卫队,在喧天的锣鼓声中,在乡亲们的夹道欢送下,前往码头。到了码头后,他们将在水军的护送下,前往已初具模样的“荣成基地”。在那里,他们将继续进行训练,然后前往辽东和满州鞑子作战。

夹道相送的乡亲们,议论纷纷。

“看这气势,真真的是不得了!”

“听说要先去山东,然后还要去辽东打满州鞑子呢!”

“这黄老爷生意做得好好的,还有坚船利炮,跑到海上做生意也没人敢欺负,干吗要跑去惹鞑子呢?八竿子打不着啊。”

“这位兄弟,你这段日子是不是不在这边,没上夜校啊?”

“夜校啊?没听说,刚过正月十五我就出远门了,前两天才刚回来。到底怎么回事,你给我聊聊?”

“这夜校啊,正月刚过完,黄老爷就在这附近的五个村子都办了一个。每个想认字的人都可以去,不收钱,说是有什么(教)无什么(类)的。由黄老爷带过的学徒教大家每天认字,从一天一个开始,一直到每天三个字。都是一些天地人,一二三,十百千,分钱两这些大家能用上的字。我就去了,一天也没拉下,现在我都会写了二十多个了呢。”

“这近来啊,夜校里就老跟大家说,为什么黄老爷和我们要跟鞑子对上。你知道前朝是蒙古人当皇上吧?哎,那个时候啊,我们汉人还是最低贱的一等人。据说,新媳妇都要先让蒙古老爷先睡。这鞑子吧,跟蒙古人,还有倭寇一样凶残,把我们不当人看。鞑子他们在北边关外闹腾。原来京城的人跟我们一样,认为这是在关外,离得老远了,和自己有屁个关系。结果,前些年,鞑子就打进来了,京师和山东那边死了好多好多的人。黄老爷说了,现在不帮着辽东人打鞑子,改天鞑子也会打到这江南来。到时候,就没人帮我们了。那时侯,我们就要和现在辽东的汉人一样,被逼着剃头,脑后面再留根猪尾巴一样的辫子,和鞑子一般丑模样。所以,黄老爷说了,帮他们就是帮自己。”

“什么,剃头留辫子,那太可怕了。黄老爷说的对,有道理啊。”

------------------------------------------------------------------------------------------------------------------

大凌河城,在今天的凌海市,古时候凌海市叫锦县。大凌河城在大凌河的西边,小凌河的东边,离锦州不到四十里,是屏蔽锦州的重要防线。明代时,这里称大凌河中左千户所,属锦州守备管辖。明宣德三年建城,周围三里十二步,阔一丈。嘉靖四十二年,巡抚王之浩重修,筑高二丈五尺,门一四角更房各一。

如果大小凌河能够修得像宁远城一样,就等于在山海关前又多了一道雄关。明军如果要巩固辽东,就极有必要修筑此城。而后金方面,要想攻伐明朝,也就必拆此城。从袁崇焕时期起,双方对大小凌河二城争夺就非常激烈,已是两建两拆。

老臣孙承宗临危受命,不负崇祯皇帝所托,收复了永平四城,并于崇祯四年正月,以古稀之年再次挂帅,总督关外军务,并按照既定方针抢第三次抢筑大凌河。而这次抢修大凌河的任务,就落在了祖大寿的头上。

祖大寿,生于1579年,字复宇,明末清初宁远(今辽宁兴城)人。祖家世代为辽东望族,祖大寿是吴三桂的亲舅舅。

祖大寿开始时是大明的靖东营游击。天启初,广宁巡抚王化贞很重用他,祖大寿任中军游击。后来,广宁城被攻破,祖大寿率领部队逃到了明末著名的觉华岛。天启二年,大学士孙承宗督师,让祖大寿辅佐参将金冠守岛。天启三年时,祖大寿主持修筑宁远城。到了六年正月,努尔哈赤攻打宁远,大寿佐袁崇焕领着祖大寿等人守城,大败后金军,祖大寿因功升任副总兵。天启七年五月,皇太极率军再攻宁远,祖大寿与猛将满桂率兵驻城外为犄角,与清兵激战,六月,清军败走,史称“宁锦大捷”。

到了崇祯元年,即公元1628年,朝廷以袁崇焕督师辽东。六月,祖大寿升为辽东前锋总兵,挂征辽前锋将军印,驻守锦州。后来,皇太极意识到锦州防线一时难以突破,率领清军千里饶路蒙古南下,一直打到了北京城下。祖大寿又跟从袁崇焕入卫京师。

后来,崇祯将袁崇焕下狱,祖大寿就率领部下毁了山海关回到辽东,震惊朝野。崇祯皇帝命令袁崇焕以书招之,老上级孙承宗也派人安抚。祖大寿为了能建立战功,换回袁崇焕不死,又杀回关内,连克永平、迁安、滦洲等地。

在辽东将领中,祖大寿是营救袁崇焕最用力的一员,曾经请求削职为民,以自己的官阶赠荫和军功换取袁督师的性命。但明朝最终还是在崇祯三年的农历八月,杀了袁崇焕。祖大寿回到了辽东后,从此十分小心,从不只身离开军营,生怕叫东厂的人给抓了去杀头。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携明最新章节 | 携明全文阅读 | 携明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