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明 正文 第三十一章 干电池时代

作者 : 圆明园主

张可大就此接手指挥大任,安排合适可靠的人手守卫各门,打散分置辽部官兵,招募青壮小伙和大户人家的部分家丁,协助守城。

登州城修筑得非常坚固,它是从名将戚继光的祖父辈就开始修建、完善的军港重镇。如今的守军主力,一是张可大率领的,有着戚家军传统的浙江兵,二是,葡萄牙军官团教授过西方火器操作的明军,城头还排列着现时还算先进的各种西洋火炮。

无论从城防设施,还是兵员素质,登州都是固若金汤。城中不仅拥有充足的人力和物力,还可以通过水门和外界相通。原来,孔有德和他的部队打下登州,一共缴获了明军七千余人,马匹三千,饷银十万两,还有红夷大炮二十多门,其它西洋火炮三百门,还有不可胜数的其它武器弹药,盔甲兵器等等。

不过,现在孔有德再也没有办法从内部攻破这么一个坚固的堡垒。

到了1632年的2月1日,崇祯四年腊月十二,在天津派出的水军护送之下,朝廷的传旨官到了。

原来的历史中,因为大凌河城的失陷,在1632年的1月29日,崇祯四年腊月初九,“以大凌筑城招衅夺孙承宗官”。现在,因为辽东的重大军事胜利,坐镇山海关指挥的孙承宗自然也是劳苦功高。

崇祯皇帝和满朝文武正在发愁如何安置这位功高盖主的六十七八的老臣。正好,就出了吴桥兵变这么一回事,孙承宗的得意门生孙元化等人还迟迟不能平叛。于是,功劳被抵消了一部分,孙承宗这位老功臣被加了一堆荣誉虚衔,恩赐归乡养老了。

次辅温体仁也正好借着吴桥叛变的好机会,到处煽风点火,唆使党羽弹劾首辅(相当于第一宰相)周延儒用人不当,他举荐的山东巡抚孙元化等误国误民。他手下的一个御史还在接受黄复华托人送来的银子和材料后,上了一封杀伤力巨大的奏则:孔有德等叛贼只知道孙元化的恩义,目中没有朝廷法度。我听往来山东的客商在坊间传言,叛贼想夺取登州,奉元化为主,设立新国。我不知道事情真伪,但也决不敢隐瞒不报。

不过,周延儒是崇祯皇帝颇为器重的一位大臣,政治斗争经验也十分丰富,要想倾覆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虽然,这一年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朝野不宁。不过有大凌河这一战,那是一俊遮百丑。于是周延儒以退为进,承认在孙元化一事上犯了错,顺势要求把孙元化召回京城问话,由忠心得到大家认可的张可大暂时主持登州的防务。

孙元化就此被招回北京,问责之后,靠着周延儒和徐光启等人的周旋,最后在工部做了个小官,也算是发挥特长,比起历史上的问斩待遇好多了。张可大率领军民守住了登州,数以万计的百姓被杀,张可大自尽的命运也得到了改变。而周延儒也暂时保住了自己的官位。

黄复华在这大凌河一役和登州保卫战等一系列事件中,也没有白费力气,自己也得到了众多的好处。

大凌河一战,让祖大寿等将领和他的手下们看到了黄复华强大的实力。从开始的料事如神,神奇的“顺风耳”——对讲机,再到黄复华提供的大量粮食,船坚炮利的海上力量,以及热气球升空投弹的不可思意,手榴弹等展现的巨大威力,山东荣成基地的蓬勃发展,许多新奇事物的不断涌现,这种种事件加在一起,逐渐折服了这一帮长年与后金交战的汉子。

大明朝廷也不是不管他们,可是即使克服财政困难,紧着给他们按时发下军饷,层层克扣,剩下七八成就算不错了。然而,辽东这边,丰收年景粮价低贱得伤农,到了灾年或是碰上战乱,粮价立马飙升好几倍,甚至上十倍。那一点饷银又能买到多少粮食呢?

而在大凌河一战里,黄复华给他们的帮助那可是实打实的,上上下下都看在眼里。祖大寿又曾经带领兵马反出山海关,和黄复华完全可以成为天然的盟友。

黄复华在展现实力之后,并没有提出过分要求,也无意改变辽东的形势,只和祖大寿简单地约法三章:

一,祖大寿给黄复华方面在辽东经商,推广新作物等活动提供必要保护和便利。黄复华每年分红利白银一万两给祖大寿。

二,黄复华每年免费提供粮食五百万斤给祖大寿作为军粮,还有手榴弹两千颗。无论谁杀死后金兵一名,黄复华核实后给银三两。若是有品级的敌军,价格更高。

三,两边要情报互享,以及互相支援照应。祖大寿为黄复华接收东江等行动提供必要帮助,黄复华也会相应另付报酬给祖大寿。

这样优厚的条件,祖大寿方面自然没有异议。光是每年免费提供的五百万斤粮食,在辽东就算是按一石一点五两白银的低价计算,那也是整整五万两。

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越来越多的辽东军民对黄复华这边的认同感不断升高,主动把家眷安排到山东荣成基地的人越来越多……

有了这三章约法,黄复华在大凌河战役取胜之后,开始不断获取成果了。

在今天辽宁省朝阳县最南端的瓦房子镇,是小凌河的发源地,境内锰矿资源十分丰富。据资料显示,该锰矿床中矿石类型主要有四种:氧化锰矿石、碳酸锰矿石、次生锰矿石和褐锰矿矿石。品位高者大于40%,甚至有纯锰质矿石。

锰是地壳中广泛分布的元素之一,为银白色金属,质坚而脆。它的氧化物矿——软锰矿早为古代人知道和利用。但是,直到18世纪的70年代以前,西方化学家们还认为软锰矿是含锡、锌和钴等的矿物。1774年,瑞典的甘恩,用软锰矿和木炭在坩埚中共热,才得到一个纽扣大小的锰粒。

锰,现在最重要的用途就是制造合金——锰钢。锰钢很有趣。如果在钢中加入2.5%到3.5%的锰,那么制得的低锰钢简直脆得和玻璃一样,一敲就碎。然而,如果加入13%以上的锰,制成高锰钢,那么就变得既坚硬又富有韧性。高锰钢加热到淡橙色时,变得十分柔软,很容易进行各种加工。另外,它没有磁性,不会被磁铁所吸引。

不过,现在黄复华主要是用二氧化锰来制造干电池。

干电池属于化学电源中的原电池,因为这种化学电源装置的电解质是一种不能流动的糊状物,所以叫做干电池,这是相对于“伏打电池”这样具有可流动电解质的“湿”电池说的。现代普通干电池大多就是锰锌电池,中间是正极碳棒,外面包石墨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再外边主要是一层很厚的电解质糊,其构成是氯化氨溶液和淀粉,也可以用一部分的食盐溶液。最外层是用金属锌皮做的圆筒,也就是负极。

电池放电就是氯化氨与锌的电解反应,释放出的电荷由石墨传导给正极碳棒,锌的电解反应是会释放氢气的,从而增加电池内阻的。和石墨相混的二氧化锰就是用来吸收氢气的。

锌锰干电池的电动势为1.5伏特,因为产生的氨气被石墨吸附,导致电动势下降较快。如果用高导电的糊状氢氧化钾代替氯化铵,正极材料改用钢筒,二氧化锰层紧靠钢筒,就构成碱性锌锰干电池,由于电池反应没有气体产生,电动势就会比较稳定。

氯化氨晶体有一个俗名,就是硇砂,也叫北庭砂、赤砂等。硇砂在中药中用于消积软坚,破瘀散结。我国的主要产地在青海、甘肃、新疆等地。氯化氨加热时又可以分解为氯化氢及氨气。

1631年12月6日,大凌河城中的黄氏工场,第一个完全大明朝生产的干电池诞生了。从此,干电池,再加上先前的伏打电池和电灯,中国还没进入蒸汽机的时代,却率先进入了电的时代。

另一个重大成果,就是暗中把东江镇的部分实力收归囊中。

东江镇自从毛文龙被杀之后,一直叛乱不断,特别是刘兴治兄弟之乱后,实力大减。由于东江镇一再发生变乱,不再具有牵制后金的能耐,所以孙元化一心想着裁撤东江镇。

崇祯四年十月,副总兵张焘就奉命率领着水师一千三百人撤离皮岛,来到了登州。而总兵黄龙借口巡视义州,硬是留了下来。参将沈世魁领着他的兵马也不愿意撤离东江。

在大凌河被围后,孙元化命令黄龙率领东江军马登陆作战,袭扰牵制后金,黄龙也不过虚张声势,实际上并没有出动一兵一卒。

后来,又有借口黄龙克扣军饷,把黄龙抓去割鼻,打断腿的兵变,也就是前文提到的耿仲明弟弟最终被杀的那场动乱。自此之后,东江军特别是皮岛上的战斗力,更是大不如前。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携明最新章节 | 携明全文阅读 | 携明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