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明 正文 第五十六章 公务员考试

作者 : 圆明园主

1632年12月1日上午九点,在崇明县城东南的学宫,这个时空全世界的第一次公务员考试准时开考了。通过考试,黄复华将从中录用优秀人员,担当他治下各地的县长及以下的各级官员。

由于这些职位的实际权力跟县官县吏相仿,再加上黄复华提供的俸禄比大明朝的远为优厚,所以这次考试对于崇明,东江等黄复华直接治下的广大读书人来说,还是很有诱惑的。

本次考试只要是家世清白,自认为可以通过考试的,从年满十五一直到不超过四十五的男子都可以参与。事先,黄复华让人发布了一个《考试须知》的小册子,这本小册子对于考试试题的类型作了说明,还出了一些样题。自然,这次考试的考卷将采用横排的方式,也是需要告知所有参加考试的人员。

试题的内容,由于是第一次进行这样的考试,还真是不好界定说明,只能是告诉广大考生,将考查经世实用的知识,涉及面将比较广泛。结果,本次考试共吸引了五百一十九人来参加考试,参加考试的既有学徒班的毕业生,也有秀才和还没有获得秀才资格的儒生。

这中国的学生学习特别辛苦,考试更是连着不断,这是自古以来的传统。

就以这崇祯年间的大明朝为例,小孩子从读私塾,或是上义学,社学等,开始接受启蒙教育,学习识字和诗文等。如果你不好好学,就要被先生打板子。

然后就是参加县级考试,择优才能成为大明公办学校的学生,取得生员资格,也就是俗称的秀才。这秀才的名额绝对比现在各地县级以上地方的第一名重点中学的入学人数只少不多。明朝嘉靖初年的规定是,南、北两京府学生员之数,廪膳生、增广生各80人,是其他府学的两倍。各府学廪膳生、增广生各40人,州学廪膳生、增广生各30人,县学廪膳生、增广生各20人。

当然,后来大明朝也搞起了教育产业,根据朱皇帝的最高指示,大明教育部下令,各级学校可以于定额之外增取生员,附在廪膳生、增广生之后,称为附学生。附学生没有明确的数量限制,他们的数量视各级学校的具体情况而定。至于这具体情况指什么,我懂的,你懂的,大家都懂的。自此,这生员的数额就十分庞大了,洪武年间约为3万名,到正德年间就增加到了31万名,明末更是达到50万名。

总之,崇祯年间,各地方学校就有三种资格的生员:凡生员初入学的,称为附学生;增广生、廪膳生则以岁考、科考两次考试名列高等的生员递补。

这秀才算是有了最初级的功名,进入了光荣的士大夫阶层,享有免除差徭,见知县不跪、不能随便用刑等特权。

不过,这秀才也不是好当的,仍然需要接受各种各样考试的检验,根据重要性的不同,主要有这么三种考试:

月考,就是每个月举行的一次考试,这个是较为普通的一种考试形式,只是平时的考查,万一考差了教官就会稍微口头警告一下,并没有什么特别重大的意义。

岁考,这个是由提学官主持的较为重要的升级考试,每三年就举行一到两次。考试后,将会依据考试成绩,将所有的生员分为六等:第一等就成为候补廪膳生,有缺即补。第二等为候补增广生,有缺依次补充。这前两等都有奖学金拿。第三等就是个平常,不赏也不罚,大多数人都在这一等里。第四等就要被体罚。而第五等就要被降级了,原来是廪膳生的就降成增广生,原来是增广生的就降为附学生,而原来是附学生的就被降为青衣(好比是个留校察看)。得了第六等的,就会被勒令退学,黜革为民。

第三种,是科考,是为了应乡试而设立的预考。在岁考进行之后,对列入前两等的生员进行复试,以选取优秀的生员去参加省里组织的乡试。科考以后,根据考试的成绩也将生员分为六等,其中第一等的生员可以参加乡试,大概是每一个举人名额,选取三十名生员应试。三十取一啊,就3.3%的录取比例,这乡试的残酷性远不是现代高考能比的。

这岁考和科考的考试内容,跟据《明史?选举志》记载,当时生员应试的文章,通常称为“举业”,包括“四书”义一道,二百字以上;本经义一道,三百字以上,行文以文义清晰明白为高,不以华彩为美。

作为秀才,最光明的出路就是成为其中的佼佼者,然后参加乡试、会试,如果考中了举人、进士,就可以堂堂正正地走上升官之路。每三年会举行一次省级考试,即乡试,逢子、午、卯、酉年八月在省城举行,中式者称为举人,其中第一名称解元,唐伯虎就是这么一个全省第一名。

举人就可以参加由礼部主持,在京师举行的会试,又称甲科,每逢辰、戌、丑、未年二月在京举行,会试第一名称会元。其它的年份有时候会有“恩科”。会试中式者才有资格参加最高统治者皇帝陛下主持的最高考试,称为廷试或殿试,考中者为进士。进士分成三甲,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资格为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

凡是进士都有官做。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二甲考选庶吉士进入翰林院,其余人授给事中、御史、六部主事、内阁中书、国子监博士等,或是成为府推官、知州、知县等。

大明朝对于举人,相比以前要为优待,一旦中举,就有了参加会试的永久资格。举人三试不中,还可以参加举人乞恩选,就是出于皇帝特恩,这些人可以到吏部就职,“部中另立班铨”,铨选不定期举行,选中后就可以做官了。

如果一直只是秀才而成不了举人,那前途就黯淡了。一旦年过五十,这些老秀才也就只能当个乡绅,不过是可以穿着官服,享有免役的特权。作为秀才还有一个出头的正当途径,就是进入国子监。只要是进入了国子监的人,日后还是能进入仕途的,一般能被授以杂职和教职。地方儒学的秀才升入国子监有三种情形,一是廪膳生,论资排辈而充当岁贡生,二是廪膳生和增广生充当选贡生,三是捐献一定资产后成为捐监生。

这次参加黄复华组织的公务员考试的,就有不少这样屡试不中的秀才。其中年近四十的周秀才,就是他们中代表性的一员。周秀才就是那个被黄复华处死的土豪——周黑心,生前硬生生逼走的秀才。也正是因为他屡试不中,连参加乡试的资格都没有,所以才不被周黑心放在眼里。

此刻,周秀才正在崇明学宫内的考场上接受着和往日完全不一样的考试。本次考试是开卷考试,随便什么书都允许带进去,省去了繁琐的搜身步骤,倒是让这五百多考生感觉到很舒心。但这些考题,就让多数人都傻眼了,一个个被考得是外焦里女敕。

你瞧,周秀才正对着这道题目抓耳挠腮呢。

这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趣题之一,“鸡兔同笼”。大约在1500年多前,《孙子算经》中就记载了这个有趣的问题。现在这场公务员考试的试卷上的题目是这样的:有若干只鸡和兔子一同关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请问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请从下面的甲乙丙丁四个答案中选择你认为正确的打上勾。然后,请把你的算法解释在下方的空白处。

据说,这有个最简单的算法:让兔子和鸡都抬起两只脚,这样笼子里的脚就减少了头数×2只,由于鸡只有2只脚,这个时候就倒在笼子里了。所以笼子里站着的只剩下兔子,再除以2就是兔子数。

另有一道计算题是一个和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该题目先说了一个税赋的征收方法,然后要求根据题目交代的情况计算需要纳税的实际数额。

再举一例,这是道作文题。这道题目是出自《列子汤问》里面的的两小儿辩日: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看上去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在远方看起来小,在近的地方看起来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让人感觉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感觉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请根据上面的论述发表你的观点,字数不少于300字。

这最后一道题,也是个作文题。大意就是,上古发明钻木取火,造房子的都是圣人,而如今把这些和民生有关的都斥为“奇技婬巧”,请发表你的观点。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携明最新章节 | 携明全文阅读 | 携明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