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明 正文 第二十章 一六三一年

作者 : 圆明园主

这样的酒楼,杂货铺等产业并不只在七宝一地,崇明县城,华亭县城,刘家港,吴淞镇,甚至宁波,杭州和苏州等地也逐渐地开设起了这样的产业。一个庞大的商业网络以崇明为中心,慢慢地把触角不断向江南各处延伸。

同时,在现代,黄复华在自家小区门口盘下了一个规模不大的小酒家。这酒家请的三个重要员工,一个大堂经理,一个收银管账的,还有一个主厨,这三人除了工资比附近的高出一成之外,还依次能得到纯利润的15%,10%,10%作为奖金,另外15%平分作为其他员工的奖金。黄复华除了50%的纯利,由于还负责购买土鸡蛋和野生鱼类(这块也是纯利),这样一年稳稳地就能有三十多万的收入。

这个小酒家除了特别注意卫生,还把食用油的大超市小票逐一公示,黄复华从大明带回来的土鸡蛋和野生鱼类味道好又价格实惠,加上员工们利益均沾,工作卖力,生意逐渐红火。黄复华每天只是早晚到店里交付土鸡蛋和鱼类,核对账目,白天就说是亲自去农村里收购些食材和淘换古玩,其实是一个人去时空旅行。

这样一来,在现代的一切都不引人怀疑了。

三月十日,第一届黄家寨学徒班毕业了,除了曾负责买官的黄大山,和七宝如家酒楼掌柜刘桂芳之外,还有48人,他们的名单如下:曾敏学,袁道,马珍,赵鉴,董堂,江大经,贾冲,靳智,宋铎,李梅,黄通,吴习,韩受爵,陈布,王仲玠,李安国,王辂,黄子静,王松,闵道生,姚阶,郭邦宪,李洋,李锦,施炫,吴正己,周徽,彭梦祥,高灿,黄炜,吴谱,潘时键,黄邰,曹从质,沈载庸,张思义,陆炫,李果,卢可久,谢天眷,阎汝乾,程元化,张兆元,黄维中,刘凤翔,顾汝为,杨松,乔迁。这一批人的毕业,极大地丰富了黄复华的人手。

黄大山和曾敏学两人,聪明过人,黄复华让他们俩,跟随左右,一边继续学习更深入的知识,一边做个上情下达之人。袁道,马珍,赵鉴三人,成为第二届及之后学徒班的老师,黄复华的大量精力从此从教育事业里解放了出来。江大经,董堂,贾冲,靳智,宋铎,这五个人成为了研究员,专门根据黄复华的指点,从事各种实验研究工作。

刘桂芳,和李梅,黄通,吴习,韩受爵,陈布,王仲玠,李安国,王辂,黄子静,这十个人成为黄复华商业帝国里的重要角色,分在各地掌管酒楼,店铺。

王松,闵道生,姚阶,郭邦宪,李洋,李锦,施炫,吴正己,周徽,彭梦祥,这十个人或学习四书五经,或拜师学医,“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高灿,黄炜,吴谱,潘时键等剩下的二十人,或在军中行走,或出任各地黄氏农庄的负责人。

这一年,从三月到五月,先后在七宝,崇明和刘家港开设如家酒楼,每个酒楼日均流水达五百两以上,三店每月可获利两万多两。

各地杂货铺五间,出售摆钟,活塞提水器,玻璃制品,火柴等新奇物件,每店月盈利达两千两之上,总计每月也可获利一万多两。

还有食品水果铺十余间,主营罐头食品和时鲜水果。这些店加起来,平均每月也可获利万两。

这个时候的水果,价格不低,《宛署杂记》记载的水果价格如下:樱桃二斤八两,价一钱二分五厘;黄瓜八十根,价八钱;杏子五斤,价二钱五分;五月分,李子五斤,价二钱;桃子五斤,价二钱;六月分,西瓜十五个,价一两五钱;七月分,梨十斤,价五钱;鲜枣十斤,价五钱;葡萄十斤,价五钱。

黄复华利用乙烯和“乙烯利”这些催熟手段,在香蕉的成熟季节,从广东,福建那边组织运来青香蕉十多船次,共计五百余吨,以每斤三分的价格行销江南,一举获利两万余两白银,同时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这种味美价平的水果。

我国南部是香蕉的原产地之一,有二千年以上的栽培历史,早在战国时期《庄子》(公元前369年后)和屈原(公元前343~277年)的《九歌》已记载有香蕉用作纺织。

大明朝时,中国香蕉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和海南。署名晋嵇含著(一般认为是宋代人采录)的《南方草本状》中载芭蕉有三种,最好是羊角蕉,果最小,次为牛乳蕉,最大最劣为正方形蕉。目前已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矮把香牙蕉,称华蕉,就是我国人民选育出来良品。

从营养角度看,香蕉是淀粉质丰富的有益水果,因此不宜多吃,容易发胖。而从中医学角度去分析,香蕉味甘性寒,可清热润肠,促进肠胃蠕动。

不过,由于成熟的香蕉不耐贮藏,所以这个时候即使是在松江府这样的江南之地,也没有成为流行的平民水果。据说直到清朝中叶,有个河南山东这一带的举人到江南做官,在一次宴席上平生第一次见到香蕉,由于不知道吃法,就连皮一起吃。旁人偷偷嘲笑他,他还为了要面子嘴硬:“我们那里就是连皮吃的!”结果朝野传为一时之笑谈。

这些商业收入加起来,一年能达到五十万两。要知道,大明皇朝在万历十年也不过岁入白银三百六十七万两。不考虑物价上涨因素,这可是接近大明万历十年七分之一的国库收入了。不过,后来明朝的不断加征就厉害了。“明朝崇祯三年,辽东战事急剧恶化,后金挥师入关一度占领永平、滦州、迁化、遵化四镇,明廷决定在蓟州、通州、昌平三镇增兵五万余,马一万匹,岁需银一百一十五万两,崇祯皇帝再次下诏每亩加派三厘,是为第四次加派”。

考虑到黄复华既不用负担在万历四十年就突破六十万的宗室人口的吃穿住用,也没有那么多的消费支出:“万历中期皇帝一人每年膳食费增至三十万两,修造定陵寿宫费银八百万两,修三大殿,仅采木一项即费银九百三十余万两”,黄复华已经可算是富可敌国了。

不过,年入百万两的巨商豪贾在明末并不是少数,毕竟按一两白银合人民币600-800元换算,一百万两也不过6-8亿。这银子关键还是得看怎么花。

从开春后,黄复华就不断地招募流民到嵊泗列岛,每人给银四两,可授田或垦荒十亩,并提供番薯等作物的种子,头年免交赋税,以后十年内交三留七。1631年,先后共招募了500余户,1400余人。在崇明岛上,也通过招募流民,吸纳各种农户,共计100余户,500余人。

此外,在黄复华商业帝国的所到之地,也都就地招募流民,吸纳破产贫苦农户,开荒拓地。到1631年的年底,以百户为单位,共在大陆上建立农庄六个。

每百来户训练基干民兵一个排,接受队列,刺杀和投弹等基本训练,平时负责地方安全。为了不过于招摇,民兵都装备大刀和长矛这样的冷兵器,另外每个农庄配发十具连弩,作为防御兵器。这样得到后备兵员12个排,共400余人。

黄复华看到网上有人认为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明朝后期,本国产银不足,从海外输入的白银量大幅下降,而民间又都喜欢窖藏白银,造成货币供应量严重不足。

于是,从嵊泗列岛开始,黄复华逐渐在他控制的农庄和区域发行内部流通券。内部流通券分一厘,一分,一钱,一两白银四种面额,和相同重量的白银等值,可以在专门开设的兑换处自由兑换白银。在内部的供销社购买商品,必须使用内部流通券。同时,为鼓励大家使用内部流通券,黄复华推出一次消费超过二十厘流通券,就每二十厘返还一厘的优惠。供销社供应的物资琳琅满目,价格比当时当地的物价略有优势,还能买到许多黄氏商业帝国独家推出的商品。

因为二月末的海上战斗的胜利,六月,上命加吴二林为把总,负责长江口之外海域的防卫。加黄复华为南直隶试佥事,按察嘉定、崇明两县和金山卫,“凡官吏贤否,军民利病,皆得廉问纠举。”

在这个任命下来之前,四月初时,黄复华就进行了扩军。

在崇明岛,黄家护卫队扩充为一个连,约140人。每队十人,外加一名队长;三队为一排,设排长一名。每三排为一连,设正副连长各一名,文书一人。另有一个连部直属排,除炮兵外,负责警卫,侦查,后勤,救护等事宜。每连配一六三一式步兵火炮两门,连弩十具。两个火枪排,一个冷兵器长矛排。到了年底,又逐渐地训练扩充出一个连。

嵊泗方面,水军也逐渐扩充到150人左右,其中50人为岸防部队。许多舵手,水手等船上非战斗人员并不在内。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携明最新章节 | 携明全文阅读 | 携明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