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武少年 第三卷 崭露头角宫廷斗 第四十三章 发行国债之举措

作者 : 面若桃花

“钱大人何必为难与我,你若是觉得此事确实不通,只可道来原委,不要因为本殿下说了你几句,就一哭、二叫、三上吊,跟那小妇人一般作为,哪有一个一品大员的风仪,不是让满堂朝臣耻笑与你吗,我也知道你为捐银之事确实操劳,操劳的都操劳到烟雨楼去了,我就是想不通,在此之前,你频频初入那溧阳城最大的烟花之地烟雨楼,难不成是为了到妓院索要银两来充盈国库,不知现在钱大人在烟雨楼索要了多少银两来充盈国库啊。”

李玉此一言,一下使得这户部钱赢锭哭泣之声突然而止。心中更是惊恐万分,还有的就是愤恨不已,这殿下也太黑了,竟然跟踪于我,再想到自己做事相当的隐秘,都被这殿下发现,此刻就算是有万分委屈,在李玉的一道惊言之下,半句分辨之语,也说不出口了。

而众朝臣看到钱赢锭的呆若木鸡的神情,便可知事情的真伪,心里也为那钱赢锭的悲惨遭遇所幸灾乐祸,原来平日里道貌岸然的户部尚书钱赢锭,也是一常出入于烟花柳巷之徒。素常,看那铁骨铮铮为国为民的精忠形象在李玉的一言道破之下,轰然崩塌,瞬间什么体统、什么颜面、什么尊贵荡然无存。

更让人心惊的是,这殿下可是有一番手段,竟然连这事都知之尽然,不经意的都暗自再联想到自己的所作所为,不由的心中一阵胆颤恶寒,对于李玉的恐惧之心更加的上升。

皇帝李贽也是一副愕然之表情,心想,这皇四子李玉果然厉害,虽然昨夜之事让自己伤透了脑筋,更是恼怒其狠毒的杀伐手段,但今日自告奋勇捐助国库之事,还是让自己有了一台阶下,再说这事知道的人也不多,再看到太子李玉做事言语,都是游刃有余,进退有度,一时间这李贽竟也迷糊了,越来越看不透自己这个早先一直就是装疯卖傻的儿子。

说完了钱赢锭,李玉鄙视了一番。继续说道:“父皇,至于刚才捐银封官乃是中策之为,虽然也可进项不少,但毕竟有的不是凭借真才实学混上这朝官,李玉还有一上策,不知道父皇想不想听来。”

“既有上策,那玉儿还不讲来。好与父皇分忧,为国出力。”皇帝李贽已经很是期盼李玉的上策,看看始终是能出人意料的太子李玉能再说出什么新鲜之词来。

“我充盈国库的上策就是向广大民众发行我大燊朝的国债。”李玉想起了前世国家在困难时期向民众发行的国债卷。

“国债,这是何物?”皇帝李贽饶有兴趣的问道。

“国债,就是我整个大燊朝国运窘困时期,向臣下子民暂借的债务,又称国务公债,是我朝以其有信用的钱庄为基础,按照民间借债的一般原则,通过向天下子民筹集银两,进而达到集举国之力,解一时之忧。比如像我朝的烟雨楼钱庄,在民间就有很高的信用度,我们可以通过烟雨楼发行一种暂借银钱的凭证,这种凭证我们可以暂称为国债卷。也就是说虽然是烟雨庄来发行,但债务还是我大燊朝的,到期限返还之时,除了要兑现当初承诺应偿还的本金之外,还要另加支付一定时期数额的息金,以增加广大子民购买国债的积极性。”李玉说了半天,就连自己都觉得有点绕口,要说听得懂其意的,估计会更少。

李玉刚说出自己的想法,整个议政殿上下,就像炸开了锅一样的沸腾起来,不过通体来讲,就是让大燊朝与自己的子民形成了债权债务关系,这在当时那个朝代可是有失皇家体统、皇家脸面的。不过李玉还有变通之法,那就是不以朝廷名义印发,而是由财力敌国的烟雨庄的名义来承办,这样就很有可能引起民众的兴致,不但能留存大量的银钱不怕流失,更多的是还可以有息金可赚,何乐而不为。

当皇帝听到了李玉这个上策之后,略加思索,就感觉很是妙不可言,确实如此,要是举全国之力筹集银两的话,说不定不仅是国库充盈,更为关键的是能在短时间内筹集到更多的银钱,等到来年农业收成之后,再以赋税代替补缺,这还真是省时有省力的好计策。

“列为公卿都说说看,玉儿所献良策国债之法可行的通否?”皇帝李贽没有先行发表看法,而是把皮球踢向众臣,其实就是想看看列为大臣们对此事的看法。

“陛下,微臣看来,殿下三策,若论难易程度应该反过来说,捐银之策虽属下策,但运作起来也是极为难行,但在殿下的三策之中相比之下却是最为容易的。只要陛下一道圣旨,哪个溧阳官员不敢不从。其次是中策奉官捐银,虽然会有一定的阻力,但只要运作得当,相信也会顺利运行。最为难做的就是殿下所列上策,一则是因为新政,推行起来肯定不会让人轻易接受,二则是有所掣肘,因为要靠民间信用度极高的烟雨庄作为发行国债的媒介,在我朝大量发行国债的同时,会有很多方面要受到烟雨庄的制约,不然这个媒介一旦不予配合,此事也就无法运行,三则是后期会留有一定的隐患。本来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国债发行,购买自由,富有闲钱之人,不但能得到更多的投资渠道,还能放心存放,而我朝因为国库的充盈,对于救济灾民、平定叛乱和发展军队装备上,不会出现捉襟见肘,但日后还付本钱之后的息金也是支付的一大笔财源,这会额外增加我朝的财政负担,其实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这时,吏部尚书石有山站了出来侃侃而谈,无论从三策的难以程度和运作后起预想的弊端,都分析的合情合理,头头是道。

吏部石有山的话,让李玉不禁对他看似很不起眼之人开始刮目相看,谁说古朝无贤能,这不是就一个典型的贤能之臣,李玉若能想到他这般之细,因为有几千年的知识积累,那是情有可原,可这石有山仅凭李玉的只言片语就能分析的如此透彻,这下让李玉可是打开了眼界,看来若真论治国之策,自己能出点花哨点子,跟人家丰厚治世经验和准确的形势预断简直就是拍马也不及啊,对这个评说中肯的吏部石大人,李玉从内心那是深深的敬佩,尤其是最后一句,自己最好的上策在人家眼里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本来国库亏损,需要充盈就是个十分棘手的症结,根本就是无解,也就是说没有什么两全其美的的好计策,发行国债李玉本以为这满堂的朝臣会大为赞赏自己,没想到第一出来评价的却是十分的勉强,想想也是,要是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也许就不用调遣三皇子专门督办此事了。

“石大人所言精辟啊,真是分析透彻、入木三分,可一下都说到了朕之心里,但不知既然石大人认为玉儿这三策最后的上策是最难之行,为何还要认为是上策呢?”这时的皇帝李贽可是真的站在一个国家君王的立场上,迫切的想听到吏部石有山的解说。

这时,略加思索之后的石有山再次说道:“就陛下刚才所说,微臣已经说了殿下说的三策之中,为何还将最难行的上策,依然列为是上策,最主要的原因是上策虽然看似新政,却也是旧闻,陛下可能不曾了解民间的借贷,就是谁家出现了突发事件,一时窘困需要大量的钱财,但又没有亲邻暂借于他,于是便有了一批靠放贷为生之人,他们专门就是找这些因为一时困难而急需银钱之人,但前提是借贷之人或是今后有偿还的能力,或是有极高的信用度,才可放心暂借予之,否则就算你承诺的息金再高,也不会有人借贷与你的。所以说殿下所说通过烟雨楼发行国债,乃是上上之举,关键就是放行国债可以短时间内筹集大量的银钱,不像前两策,虽然做起较为容易,但收效恐怕甚微,也不如放行国债筹集银钱的数目之巨大,因而微臣对殿下上策之举还是附议的。”

在石有山议论李玉的上中下三策之时,李玉也对此人开始关注起来,听他之言,不但是治国有略,对与民间街巷之事也甚是了解,这不就是前世所说的上闻朝臣之事,民间疾苦的治世能臣吗?

这时的皇帝李贽通过石有山的详尽解说,对于李玉所言的放行国债之策已然更加的清晰,众臣也大致都已了解,实际上就是大燊朝现在有难了,急需银钱,为了度过一时的难关,现在暂向子民们借些钱来花,但不是白借,而是定期有息金,这样一来,买卖自愿,购买自由,你想要是整个大燊朝的子民都积极响应的话,那购买国债的银钱将会在几日之内,立刻达到充盈国库的目的,还别说,这李玉说的上策还真是筹钱最快的上上之策。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古武少年最新章节 | 古武少年全文阅读 | 古武少年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