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城明率领的“义军”势如破竹,在短短半个月之内已经接连攻破了圭朝三座城池,队伍浩浩荡荡,向着京城前进。
前太子死后,他的同党纷纷获罪,或入狱、或赐死、或发配。但狡兔三窟,前太子在生前广纳同党,有些官员甚至还来不及为他做事,前太子便东窗事发。而这些官员自然也就成了皇上清楚余党时的“漏网之鱼”。
虽然不曾做过什么,但他们到底曾经是前太子的同党,在前太子手中,都有他们的名单和把柄。此次起义,谢城明正是利用这点,对那些官员要挟恐吓。官员们被逼无奈,为了保住身家性命,只得跟着谢城明闹事。
起义军在朝廷有所反应之前快速的打了几场硬仗,占领了数个城池,看似前景一片大好。然而,贺家和五皇子带兵迎敌之后,情况便有了惊天大逆转。
皇家军到底是正规军,贺老将军带出来的军队又特别的训练有加,岂是那些乌合之众所能比拟的?前太子死后,他的那些侥幸逃过一劫的同党本就断了逆反的念头,只想着好好的听命于朝廷,不要再惹事端。哪里知道谢城明意图东山再起,更是胆大到想要染指圭朝的江山,他利用那些人的把柄不断的要挟,强迫那些本打算安分守己的官员跟着他谋反,大家敢怒不敢言,心里恨的牙根痒痒。
起义军本就人心不定,朝廷派兵平乱后,他们更是闻风丧胆,有时战争刚刚打响,起义军内的士兵已经开始不战而退,自顾自的逃命,瞬间就已溃不成军。圭朝甚至可以兵不刃血便取得绝对性的胜利。
如此而来,朝廷的军队一路高唱凯歌,只用了不到半个月的功夫,就已将那支乌合之队消灭的七七八八。谢城明见大势已去,终是在最后的一场战役中刎颈自尽。或许连他自己都想不到,自己费尽了心机筹谋的战争会如此快速而惨烈的结束,而他,竟也是最终逃不过一死的下场。
这次的内战轰轰烈烈的开始,又悄无声息的结束,甚至不久后已经没有什么人会记得它发生过,只有那些经历过并且在战争中失去了什么的人,才会念念不忘。
随着战争结束而消失的,还有那个几个月大的婴孩,以及暗守冷先生。
朝廷张贴皇榜,举国上下通缉冷先生,同时更派出大队的禁卫军,严加搜查冷先生的下落,势必要将其格杀,以防后顾之忧。
此次内乱,牵连甚广,太子以雷霆铁血手腕,将所有参与者论罪严惩,绝不姑息。一时间,砍头的、关押的、流放的,战后因获罪而死的人竟然比战场上死去的不知多了几倍。
同时,太子还严厉惩治所有私下议论此事者,凡是胆敢散布谣言,怀疑太子陷害前太子、甚至杀害其遗月复子者,一律处斩。百姓疑心更甚却不敢多言,一时间,举国上下似乎都充斥着血腥而压抑的气氛。
虽然在逮捕冷先生方面不是很顺利,但如今军中的情况倒是出乎王释宁的预料。他没有想到,自己这个五弟不仅在学武上很有天分,居然还是个带兵治军的高手。
王释凌刚到部队,就以一套特殊的管理方式,迅速的在军中建立威望、收买军将之心。在战场上,他奋勇杀敌,以身作则,一场战役里往往都是冲在最前面,为自己建立了良好的声望;在军纪上,他赏罚分明,铁腕政策,更是以皇子之尊,与将领士兵们同吃同住,得到了所有人的尊敬和认同。
总之,王释凌以外人不敢相信的天分和才干,快速的取得了军心,一点点的将尽在贺家掌控之下的军队拉到自己身边,在军中树立了威望,笼络了一批年轻有为又渴望出人头地的士兵的心,让他们全身心的信任自己,为自己卖命。
那些年轻的士兵能干有野心,却因为资质甚浅而不得重用,王释凌便将这类人全部招至自己的名下,鼓励他们、信任他们、重用他们。而这一批年轻人各个前途不可限量,也许有一天他们会封侯拜相,成为叱咤风云的人物。现在他们全都是王释凌的心月复,将自己的前途与这位皇子紧密相连,他们可以为他赴汤蹈火,等待着自己功垂名就的那刻。
王释凌的迅速崛起,让很多人很不舒服,这其中贺家必是不肯放任其做大,就连太子,心里的疙瘩也越来越大。
一山不能容二虎,五弟,你似乎做的过了。王释宁在心里冷冷的说。
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