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异军突起
“天补均平”这个口号,对于黄盛而言自然是头一次听说,后世不学无术的他即便知道唐末起义,知道黄巢与王仙芝,知道菊花诗,可却是真不能知道这个口号。
在原本的历史线中,这“天补均平”的口号实际上正是出自王仙芝,公元874年,王仙芝聚集了几千农民,在长垣(在今河南)起义,当时他便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以此为号起义反唐。
至于“均田不税”的构思和口号,在历史之中却是从未出现,想来应该是因为黄盛造成的时空涟漪效应而激发出来的新可能。
仔细想来,吴公石的“均田不税”想法对于这个时代而言并不是具有开创性,仅是对古法解构后推陈出新。北魏时由于地广人稀,男女、奴婢皆可分得田地,并非是朝廷的仁政,而是为了最大化的将闲置的土地转化为赋税。到了隋唐时期,由于战乱时代结束,百姓休养生息使得人口大量增加,取消女子和奴婢的土地分配,将土地合理的分配给有劳动力的家庭,同样也是为了最大化的将土地转化为赋税。
直到唐朝的人口终于达到了可容极限,并且因为武周末年均田制颓萎,唐初的租庸调法早已不适用,且中唐时代绝大多数州府由宽乡转为窄乡后,为了保证朝廷的赋税收益,最终不得不废止均田制,改为能够保证更大收益的两税制,于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开始实行。
两税制是唐德宗时代宰相杨炎所创之税法。由均田制中按人头计算徵收谷物、布匹等实物为主的租庸调法,改为徵收金钱为主,一年两次徵税,是为两税法。
话说回来,确定了起义口号,似乎这造反的大事便等同于八字终于有了一撇,在场之人除了黄巢、吴公石以及少数几个人外,人人都好似终于放下心中悬着的大石,不由都自松了一口气。
黄巢看了一眼用来计时的棒香,知道此时已经是三更末刻,便道:“起事之机,便在今夜,何人愿做先锋攻打府衙?”
此言一出,跃跃欲试者众,倒是黄巢的本家侄儿黄恩邺和罗虎一道抢了出来,黄恩邺伸手拦在罗虎胸前,向黄巢道:“小侄愿为先锋,定将罗茂那厮生擒祭旗。”
而罗虎也急道:“大人,罗茂府中藏有重兵,只可智取不可强攻,末将愿为先锋,去赚那厮。”
黄巢闻言哈哈一笑,便从案前的一直令匣中去出一面令牌抛向二人道:“好!就以你二人为左右先锋,各领健卒一百,智取强攻皆可,明早日出之前拿下府衙。”
两人闻言一喜,忙跪行军礼:“末将得令!”
黄巢又道:“何人愿为前军,领建卒三百,取庐州东门?”
赵毅忙出列道:“末将愿往!”
黄巢点头,又去令牌抛出,再问:“何人愿为左军,领健卒三百,取庐州北门?”
一番点将下来,黄揆、黄义二人分别为左右二军,各领三百健卒攻庐州南北二门,吴莽为后军,领五百人攻庐州西并切断庐州去往长安的驿道,众人得令后便自领人行动。
这庐州本有负责守备的一千府兵,后来黄巢借着刺史罗茂的名义招募了五百家丁私兵作为预备役勤加操练,但随着庞勋的声势日益浩大,作为寿州豪族的罗茂最终还是咬牙割肉放血,拿出私财又让黄巢征募了一千民壮,自然这一千五百人的训练工作都落在了黄巢的肩上。
刻下,这前后左右四军加上先锋合计便是一千四百人,黄巢只留了最后的一百人作为中军亲卫,可谓是兵行险招之举,不过黄巢经营日久,深知庐州的一千守备府兵战力如何,如此不知其实也是狮子搏兔,杀鸡用了牛刀。这庐州四门的总兵力其实也就八百人左右,而且只有东、北二门的守备较强,南门和西门仅仅在人数上达到维持需要。
且入夜后城中的巡逻工作都由黄巢训练的民兵负责,近期增加巡逻队伍的人数规模也是黄巢刻意为之,因此即便是进行大规模的兵力集结和调动也不会引起守军的注意,这一仗本就是三指取螺十拿九稳。
随后黄巢又拜吴公石为军师,吴公石欣然受之,可在求问清虚、普善二人愿意担任何职时,两人的反应却是不一,普善道:“贫僧无所长,唯行游之时习得治疗刀棒外伤之技,可与我些人手,制备些伤药。”
而清虚却道:“今日一旦起事得手,势必引来唐廷震怒,贫道不才,谋略不及良师,医术不如普善,愿为义军奔走四方,联络绿林义士,共襄盛举。”
见二人心意,黄巢也不废话,就让普善做了军医,又命人取来黄金百两,香胰坊发行可全国通兑的金银票一万贯交给清虚作为联络经费。
不久,城中四门方向便相继传来喊杀之声,吴公石也在得到黄巢的授权后,写出了一道洋洋洒洒近千字的相应庞勋起义,讨伐唐廷的起义檄文,并且定下了黄巢义军的服色配饰、旗帜军令,原本众人是想要推举黄巢做个什么将军,吴公石却道不忙,待拿下庐州后看看庞勋方面的反应再说。
而黄巢也明白自己就算拿下了庐州,也不能与庞勋的兵势比拟,此时不能是称将军或称王都无疑是自寻死路,便属意就打着一个庐州参军的名义,静观其变再说,甚至认为起义檄文不宜早发。
时至五更,前去攻打府衙的黄恩邺和罗虎最先传回捷报,黄恩邺领百人从前门强攻,遭遇罗府家丁阻截,罗虎则从后院凿墙闯入,一举将庐州刺史罗茂及其家眷生擒,目前就羁押在府衙之中。
随后不久,北、西、南、东四门先后攻克,待朝日初生之时,庐州城头的唐旗至于被降下,升起了代表着黄巢的黄字大旗,以及一杆上书“天补均平,均田不税”的义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