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州乃吴越国旧疆,据汉地理志记载,吴越人轻死易发,而好用剑。
百余年前宋军南征,唐国拼命抵抗,金陵更被围城一年有余,故而遭受屠戮甚重,江南两路生灵涂炭,这些地方至今尚未恢复昔日繁华,至今民间犹有宋将曹翰死后变猪的诅咒。而吴越王钱氏不战而归顺,保全了两浙路的元气,犹以两浙东路杭州、婺州、越州、温州等州府为繁盛。然而,富商巨贾有金山银海,贫者却无立锥之地。
这里虽然是东南半壁最富庶的州府之一,但是地狭人稠,百姓光靠着耕种无法维持生计,故而家家种桑麻,户户有织机,百姓好言利,不以为耻。州府县邑密布商肆工坊,烧陶瓷、纺丝绵、印造纸、铜铁铅锡各业发达,规模大的工坊有佣工数千,三五人,十余人的小作坊更不计其数。若是生意不好的时候,工坊舍不得灯油,天黑以后佣工们便可下班,而生意忙的时候,整夜整夜的赶工也是常有之事。太阳尚未升起,数以百计眼皮浮肿的佣工便打着哈且到工坊班。此地虽然向称民风彪悍,然而,再刚勇的脾性,也经不住在工坊里日积月累的消磨。对佣工们来说,生活就是一片让人窒息的泥潭。简单重复的干活儿,一天两饭,养家糊口,过一天算一天,除了被匠师赏识,学会一门傍身的手艺,或是东家有喜发红包加工钱,再没有别的奢望了。
众人刚刚踏入织坊便是一愣,若是往常,雪白的蚕纱大堆大堆地码放在织机旁,麻布罩子也已经拉开,可现在,织机旁空空如也,反而东家陈益一大早便等在织坊中,十几个匠师和工头都站在他身后,还有几位不认识的官人,个个都面色严峻。一股不详地预感在众佣工心头升起。北方兵荒马乱,谣传契丹狗不久便要南侵,婺州也风声鹤唳,好些工坊店铺都关张歇业,东主带着家眷和金银细软南下逃难,而佣工则苦无生计,难易度日。织坊里聚集的佣工越来越多,众人都面面相觑地聚在一起,东主面前也不敢乱说话,气氛忐忑而紧张,各自私心猜测。
东主陈益富甲一方,喜谈兵事,他科举屡试不中,自觉仕进无望,与文社中人一起任情豪放之余,又捐了个从八品团练副使的虚衔。见佣工来得差不多了,陈益咳嗽一声,沉声道:“古今国势艰难,各位都知晓的,北虏擒下了官家,景王和蔡京奸党又篡位自立。我听说苟知州依附奸党,欲裹挟我婺州数十万生民附逆,是可忍孰不可忍!”
他说得慷慨激昂,底下的佣工虽然听得恭恭敬敬,却并没有人敢乱说话的,最后听东主说道:“若是婺州完了,咱们织坊也开不下去,今日便停工一天,大伙儿去州衙陈情,这一天算三倍的工钱,若是不去的人,这边请走!”此言刚落,底下的佣工顿时窃窃私语起来,一天三倍的工钱啊,足以买两尾鲜鱼,提一角私酒,刚刚过完年,一家几口都能打打牙祭。
也初来的佣工担小,犹犹豫豫,旁边的人撺掇道:“陈情也不是一回二回了,又不是谋反,哪儿能出什么大事,东家还是团练副使官人呢。”这时,旁边工头则抱过来数十根硬木短棒,发给那些平常倚重听话的佣工。另一边掌柜则先把中午的馒头发了,招呼众佣工等会儿定要聚作一团,莫要散入其他工坊的人群里去,免得弱了东家的气势。
陈益的好黄公迈道:“进之兄急公好义,真乃我婺州士林之翘楚。”吴子修笑道,“就是和陈漳州相比,也不遑多让啊。”陈漳州便是陈东,他拿来和陈益相比,自是恭维于他。
“哪里,哪里,”陈益摇头谦逊道,“不过说起来,我婺州陈陈氏一脉祖先乃是南陈后主,说不定和陈少阳也有些渊源。”他也不知漳州陈氏祖先出自何处,但不久前,九江郡义门陈已经认了婺州陈氏这门旁支,让陈益分外觉得骄傲。
黄公迈点头道:“进之兄勿要过谦,今日把姓苟的福建子驱走,来日更需你主持局面。”几人一起哈哈笑了起来。陈家织坊里的佣工都已领到了馒头,近千人在工头的带领下朝州府衙门走去。沿途不断有其他家工坊的佣工,院的生,乃至普通的百姓都汇入进来,很快便有数千乃至数万之中,等到天刚刚蒙蒙亮时,知州衙门外面已经是人潮人涌的局面了。
这股乱潮来得猝不及防,几乎遍及天下诸路州县,各种各样的人物粉墨登场,有心无心的人物都卷入了进去。各种势力恶斗之激烈,甚至大大超出了始作俑者的估计。在汴梁失陷,朝廷威信大失的情形下,各地有士绅百姓驱逐州官县令的,也有州官县令调集禁军厢军将闹事的士子百姓下狱治罪的。辽军南下在即,大宋东南数路却仍陷在一片混乱无比之中,无论是自以为胜算在握的蔡京一党,还是挑起乱局的理社,都难以收拾这局面。
福建路龙栖山下,阴雨绵绵,一辆马车停在道旁,即将远行的人却没有立刻登车,朱森和黄坚还在道别。几位披着蓑衣的士子在蒙蒙细雨中等候。
“舟山先生虽然忧心国事,但年事已高,旅途万万不可太劳顿了。”
朱森低声道。他的容色有些沧桑。武昌军节度使朱伯纳战死,朱皇后和官家皆为北虏所窘,这些消息像接二连三地捶在朱森的胸口。却没有把他击垮,反而让他儒雅之中,多了几分沉鹜之气。竹林院的弟子,想要有一番作为的,朱森都温言勉励,还写信举荐他们到昔日有旧的文武官员帐中。这次陈东和岳飞在鄂州首倡义旗,尊天子不奉乱命,引起东南局势板荡,黄舟山因此要去鄂州与会,朱森也选了好几名文武兼备的门生跟随前往。朱森自己也也大力联络左近州县的官员缙绅,一边为金陵杭州输送粮饷,一边准备抵御契丹人的入寇。
“沿途州县或降或逃,辽军已过滁州,兵锋直指金陵,”黄坚湛然的眼中闪过一丝忧色,“如今东南士民自乱阵脚,若给辽人趁虚而入,老夫便是千古罪人了。老夫首倡公议选举之说,使时局如此,便做不得闲云野鹤,但愿来得及助陈少阳收拾局面。”话虽如此,饶是黄坚为一代儒宗,心中也全无把握。这是前无古人的事,是非成败都难说得很。
“先生忧国之心,天下皆知,”朱森抬头看了看天色,深深吸了口气,沉声道,“保重!”
“你也保重。”黄坚满是青筋的手拍了拍朱森的肩膀,“黄某老矣,时日无多。这天下,还要靠你们来承担。”朱森眼光微动,他点了点头,亲自撩开车帘,将黄坚送马车。
几个竹林院的学生向朱森行礼后,背着行李,步行跟在马车后面,斗笠蓑衣的背影行色匆匆。走了不远处,不知谁起兴唱起行歌:“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
朱森的眼角有些湿润,一直站在雨中目送行人。春寒料峭,他身却有热流涌动。
蒙蒙烟雨中,众人的背影消失在山道转折处,歌声仍袅袅传来,“陛下之寿三千霜。但歌大风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胡无人,汉道昌。”
细雨蒙蒙之中,曲折的山荫道,女敕绿的草木已经错落先发,在春风里微微摇摆,
因为宋国执意不肯放开函谷关,西京行营和河东行营都严加戒备,夏国东征军一直无法出征和辽军打仗。没过多久,陈东和岳飞尊天子而不奉乱命的消息不胫而走。开始时,夏国护国府对这个做法并不在意,毕竟岳飞手中仅有八千余兵力。然而,在随后极短时间内,宋国东南数路陷入一片混乱,不少地方官和士绅都响应这个旗号,既不承认赵杞的帝位,又不承认辽国以赵柯名义颁布的圣旨。这些日子,赵行德满月复不合时宜,激动而困惑地关注着关东的军报。
这一天,他接到军令,匆匆赶到东征军大营。迈入中军帐,便只见团练使陈千里和将军吴阶二人,赵行德不由得一愣。军礼参见过后,吴阶摆了摆手,让他不必拘束,却没有说话,只下打量赵行德。
陈千里打破沉默道:“赵将军,我记得你想去关东作战。”
“是的。”赵行德点头道。他微觉奇怪,东征军都被堵在函谷关,不知他提此事作甚。
“虽然曹迪不肯放开函谷关,但还有一条出兵的路线。既然辽军南下江淮,我们也可以顺江而下,不失辽军如愿吞并东南半壁江山。而眼下东南局面的枢纽,便在鄂州。赵将军,你与陈东等人有旧,可否从中斡旋,促成这干人等与我朝结盟抗辽。”
赵行德心头咯噔一下,抬头看时,只见陈千里眼中含有深意,似乎早已知晓他到底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