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蔷薇 第20章 词的起源

作者 : 13989344912

江河的诗词讲座前半部分关于近体诗的一些基础知识已经讲完了,在中文系例会上系主任周正点名表扬了江河,并鼓励江河老师保持激情,再接再厉,把下半部分课程备好,把这个学期中文系的系列文化讲座活动推向新的阶段。其他老师也觉得这个活动不错,既活跃了文化氛围,又普及了文学知识,还起到了良好的向导作用。中文系这次活动得到了湖蓝校长的大力支持,还专门拨出一笔五万元的经费,让周正组织全院范围的学生知识竞赛系列活动,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校园文化,大力支持和鼓励学生参与各项健康活动。

江河的第七讲是关于词的格律问题。为了承上启下,江河从诗词关联入手,介绍词的起源。

第一节词的起源

唐人的诗歌又称为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绝句的格律是半首律诗。排律则是律诗的延长)。近体诗包括绝句(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律诗(一般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则称为长律或排律。)。近体诗格律包括:字数、句数、平仄、用韵和对仗(绝句不要求对仗)几个方面,主要有三点:

1、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即“句内相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

2、除首尾二联外,中间几联必须对仗;

3、一般来说,诗韵必须押同部到底的平声韵。

词由近体诗发展而来,刚开始的时候就是在诗句上增减若干字字或者几句诗,因此词又称为长短句或者诗余。如辛弃疾有名的词作品就叫《稼轩长短句》。关于这个话题有个有趣的故事就是减一个字的诗词变化。故事说一个秀才帮人题写扇面,扇面上写的是杜牧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可是他写字的时候,第三句诗忘记了最后一个字,等客人来取扇子的时候发现这诗不成句了,就问秀才是怎么回事,秀才灵机一动,就说我写的不是诗,是词。是这么读的: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牧童遥指杏花村。

古人题诗没标点,客人苦笑了一下,只好把扇子拿去,按照现代人的说法,残缺的才是美丽的,那这把扇子就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了,如果题字的再是唐伯虎,那就是价值连城了。

故事如此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古人并没有严格区分诗词,也就是诗词本来就是相同的起源,没有分家,从刘禹锡的一首诗《浪淘沙》可以看出一定的发展规律,原诗如下:

日照澄州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引,尽是沙中浪底来。

后来演化成为长短句的《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将阑。

罗衾不暖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阑!

无限关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归去也,天上人间!

在四个七言句子之外,增加了四言四句、五言两句,就变得复杂多了。但在每句的平仄安排,仍然和绝句没什么差别,不过上下阕前三句都是句句协韵,表示情感的迫促,至第四句才用仄收,隔句一协,略转和婉,和七绝情调有所不同而已。

再如《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梯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这是混合五、七言绝句形式而加以错综变化组织而成。前后阕都用两句换韵,平仄互转。

又如《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也是参用五、七言近体诗的句式组成的,押韵静、影、省、冷和近体诗一脉相承。

词是晚唐时期和音乐结合发展起来的,当唐诗被坊间传唱的时候,唐诗也就成了歌词,为了便于别人吟唱,有人专门给可以唱的歌词谱曲定调,增减字数,这样就衍生出了“曲子词”,和现在的谱曲没什么大的区别,就像凤凰传奇唱的《月亮之上》,就是翻唱英国的一首歌曲。

曲子一旦谱起来,谁都可以填词,变成另外一首歌,这个在如今的影视文化中比比皆是,相声小品更是把翻唱发挥到极致。古代人也不例外,曲子词在宋代得到了极大发展,有名的词人柳永就经常把自己的词作拿给歌妓去唱,传遍坊间。苏东坡的每写一首词,都会在全国传阅,翻唱,跟现在的留行歌曲没啥区别。那时候皇后就是苏东坡的铁杆粉丝。

第二节词的分类

词的分类因标准不同,分法各异,大致分类如下:

1)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2)按音乐性质分,词可分为令、引、慢、三台、序子、法曲、大曲、缠令、诸宫调九种。

a)按拍节分,常见有四种:令,也称小令,拍节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长之的;近,以音调相近,从而引长的;慢,引而愈长的。

3)按创作风格分,大致可以分成婉约派和豪放派。

4)按词牌分。就是每种词牌定下一定的音律和词的字数和句子严格要求,如《水调歌头》、《菩萨蛮》、《卜算子》等。

晚唐、五代的时候,宾客吃饭前总是有请歌妓表演的习惯,歌妓唱的歌就是当时词的形式,唱歌的曲调就是词牌。所以古人说“词为小道、艳科”、“诗庄而词媚”。到了宋代的时候,经柳永、苏轼大力拓展词的题材,至辛弃疾达到高峰,才成为和诗歌同等地位的文学体裁。

曲子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词所配合的音乐是所谓燕乐,又叫宴乐,起源于北周和隋朝。由西域胡乐与民间里巷之曲相融而成的,留行于娱乐和宴会的演奏,隋代已开始流行。《敦煌曲子词集》收录的一百六十多首作品,大多是从盛唐到唐末五代的民间歌曲。

中唐时期,诗人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才正式把这一文体引入了文坛。到晚唐五代时期,文人词有了很大的发展,晚唐词人温庭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人的创作,都为词体的成熟和基本抒情风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进入宋代,词的创作逐步蔚为大观,产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词人,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并出现了各种风格、流派。《全宋词》共收录流传到今天的词作一千三百三十多家将近两万首,词的发展达到了顶峰,其文学地位与唐代诗歌并列,而有了所谓“唐诗、宋词”的说法。

各种词的格式,叫作"词调",每种词调都有特定的名称,叫作"词牌"。如《贺新郎》、《沁园春》、《菩萨蛮》、《西江月》、《清平乐》等等。集合各种格式的词牌、给填词者作依据的书,叫"词谱"。清代万树编著的《词律》,收唐、宋、元词660调,1180余体,陈廷敬、王奕清等合编的《钦定词谱》,收唐、宋、元词826调,2306体。

词牌的来源大致有三:

1)乐曲的名称。如《菩萨蛮》、《西江月》、《松入风》、《蝶恋花》等;

2)摘取早先名人名篇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的名字。如《忆秦娥》、《忆江南》、《如梦令》等;

3)词人按词的内容为词取的题目。如《踏歌词》、《渔歌子》、《抛绣球》、《浪淘沙》等。

后来人们按词牌格式填词,词的内容与词牌的本意可以完全无关。到了宋代,词人填词时,在词牌下面,往往注上词题,或是写上短序,反映词的内容。如苏轼的《念奴娇》(大江东去),在词牌下面注"赤壁怀古"。现代基本上采用一个间隔号分开词牌和主题,二者都写在词名字上,不分行。

词牌,有的同一格式有几种名称,例如《忆秦娥》又叫《秦楼月》,《如梦令》又叫《忆仙姿》,《忆江南》又叫《望江南》、《谢秋娘》,《念奴娇》又叫《百字令》等。

有的词牌有若干变体,即词牌名称一样,但彼此的段数、句数、字数、押韵和平仄不完全相同,例如《南歌子》有单调、双调两体,单调26字,平韵;双调52字,又分平韵、仄韵两体;《木兰花慢》有6体,都是106字,但每一体都有两三个句子组合不同;《定风波》有99字、仄韵体,有62字、平仄韵通叶体。

词还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分别。

词的段落叫做"阕"或"遍"(简写为"片")。阕是音乐终止的意思;片是唱完一遍的意思。单调就是一首词只有一段,即一阕或一片,往往是一首小令。例如《**诗词集》中的:

十六字令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如梦令元旦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单调的词调还有《捣练子》、《渔歌子》、《忆江南》、《忆王孙》、《调笑令》等。其中的《忆江南》唐、五代单调较多,宋人将单调词重写一遍,成为前后一韵、平仄相同的双调词。这个词牌既可填单调也可填双调。《江城子》也是单调、双调皆可。

一首词有两段的叫双调,分前后两阕,或上下两片。双调有的是小令,有的是中调或长调。双调有的两阕字数相等,格式相同;有的两阕字数不等,格式不相同。

上下片格式相同的如: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此外还有《西江月》、《采桑子》、《蝶恋花》、《渔家傲》、《浪淘沙》、《卜算子》、《虞美人》等词牌。

上下片格式不同的如:

菩萨蛮黄鹤楼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此外还有《贺新郎》、《沁园春》、《清平乐》、《忆秦娥》、《念奴娇》、《水调歌头》、《满江红》等词牌。

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例如: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六亿人民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三叠就是三阕,四叠就是四阕,都是长调。三叠、四叠词很少见。四叠大概只有《莺啼序》一调,240字,是最长的词调。三叠名篇有柳永的《夜半乐》,周邦彦的《兰陵王》、《西河》,刘辰翁的《宝鼎现》等,四叠名篇有吴文英的《莺啼序》。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四月蔷薇最新章节 | 四月蔷薇全文阅读 | 四月蔷薇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