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仇 五十八

作者 : 老工农

五十八

公社决定在刘屯东南的水口处建一座排灌站,同时,黄岭大队又掀起农田水利建设的新gaochao。

兰正从古代的治水中得到启发,并采取了大禹的做法,改堵为疏。对于荒废的黄岭水库,兰正这样解释:“大禹两代人做得事情,我们几年内都做了,用这样的速度走下去,一定把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都甩在身后。”

其实,挖沟排水是上级的指示,只不过他执行得快一点。

兰正组织全大队的壮劳力从黄岭水库东南角挖开深沟,一直通往刘屯东部的主渠道,这条大渠是利用东小河子改造成的,能排半个公社的积水。它的出口是排灌站,排灌站建成后,用水泵把洪水排入大辽河。

排灌站动工前,先从贺家窝棚接来电,在变电所落成的同时,一个小型磨米厂也建成。

刘屯离得近,好多人去参观,看着太神奇。真有脑袋朝下的灯,而且特殊地亮。

兰正在刘屯鼓励社员:“大家看见没,电灯就在我们身边,电话也离我们不远,就差楼上楼下了。大家不用忙,排灌站建成后,刘屯再也不会受涝,我们立刻盖楼房。知道楼房是咋回事吗?那是房子上的房子,过去只有大资本家才能住,刘有权都没见到过。我住过一次,是我大儿子的宿舍。大冬天,小北风呼呼的,屋里一点儿也不冷,水碗放一宿都不冻冰。我偷着看一下,有的屋里还有花,一棵也没冻死。以后咱们都住那样的房子,冬天也放几棵花,在花中睡觉,一宿顶两宿。

但是,目前最要紧的工作是从水口把电接过来,让大家看一看大头朝下的电灯是什么样。我们刘屯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做事情只能在前,不能在后,我们要成为全公社乃至全县第一个有电的小队!到那时,我把公社的宣传队请到咱这演戏,让大家开开眼界。”

兰正把吴有金、刘奇召集到一起,经过认真讨论,把办电的任务交给刘强。这个决定一传达,又引起不小的争议,马向勇和马向东首先站出来反对,说刘强工分儿没少拿,力气没出多少。建学校、办电都是窍活,这种便宜事要可着贫下中农,不能让刘强这种人占。听了这些话,气得兰正直拍桌子,他指着马向东喊:“不用刘强,你说用谁?你能把电灯整亮了,我就用你,你开始筹备吧!”马向东耷拉下脑袋,低声说:“就愿我爹不正干,他要让我读几天书,我真能把电整过来。”

“净说没用的。”兰正极严肃地说:“让刘强办电,这是为全村做好事,你们别跟着捣乱。现在,我明确地告诉大家,刘强办电是大队交给他的政治任务,只准办成,不准办垮,出现差错,我找刘强算账!谁要故意破坏办电,按现行反革命论处!”

刘强接受任务后,先和刘仓丈量了水口到刘屯的距离,又对地形进行了勘察,粗略估算了电线杆的数量。汇报给吴有金、刘奇,并申请在青年林间伐一些树木。由于有兰正的支持,申请立刻得到批准,电线杆子的问题迎刃而解。到了具体实施阶段,一大堆问题出现在刘强面前。用什么样的电线?什么样的瓷瓶?电杆立多高合适?间距多远?怎样入户?这一切刘强都不懂。况且电这东西模不着看不见,弄不好还会伤人,光靠力气和蛮干绝对不行,必须掌握这方面的知识。

刘强去请教刘昭义。

春暖花开,小草覆盖潮土,冬天平过的丛柳枝芽长势茂盛,榆树钱儿随风飘散,杨树叶尽情舒展,这是刘昭义最惬意的季节。这时候天气温和,露水又小,草不高,很少遇到蛇,如果多走几步,还可以在柳丛中捡到绿皮的野鸡蛋。草棵里有鸟蛋,刘昭义不捡,嫌它小,又易碎。刘昭义不抓青蛙,觉得为了吃它的大腿就害了它的小命有点儿太残忍。他拎个推网,遇到浅水坑,能推到小鲫鱼,让他最高兴的是推倒胖嘟嘟的沙葫芦鱼。

这段时间很短暂,随着草和柳条的长高,田里的小苗也钻出地面,甸子上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开荒地,如果牛群进地,很快就把禾苗啃光,刘昭义必须看住牛,不然会有人找到家。

刘昭义要利用小苗拱土之前好好放松一下,捡不到野鸡蛋或者捞不到小鱼时,他就仰颏躺在柳树下,心神不定地拨弄琵琶琴,睁着眼做着不甘破灭的美梦。梦后,刘昭义看蚂蚁上树。蚂蚁在树根上转,他突然听见脚步声,欠身一看是刘强。

刘昭义翻身站起,结结巴巴地打招呼:“大、大哥,你干、干啥来到这荒、荒甸子?”

刘强把办电中遇到的困难说给了刘昭义。

刘昭义说:“这还、还不容易,两个线、线头一对,灯就、就亮、亮了。”

刘强感觉到刘昭义不愿意帮助他,便说:“在咱这,只有你懂得电,把你学的知识献出来,让刘屯和你们东大岗子都点上电灯。”

刘昭义的话又带上唱腔:“这个电说起来很简单,两个头一对灯泡就亮。但具体实施,又不是那么简单,你得懂电压、电流、电阻以及电线的材质、平方等等,还要有安全措施。有人把电称作老虎,咬上就毙命。”

刘强说:“这么着,我去找吴队长和马向春商量,把你调出来负责搞技术,让别人替你放牛。”

刘昭义觉得,刘屯不具备通电的条件,和刘强一起干,出力不讨好,没有放牛清闲。他说:“别、别,你、你可别!”刘昭义拉住刘强的衣角,想半天儿也没找到合适的理由,情急中冒出一句这样的话:“你、你听、听说过高射炮打、打蚊、蚊子没,我、我还、还不如放、放这二、二十几头牛。”

刘强看出求不动刘昭义,要想别的方法。离开时,刘昭义喊:“大、大哥,你别、别怪、怪我,还有、有人懂得电,你找、找刘志。”

刘昭义的话提醒了刘强。

刘昭义没考上大学,对刘志的影响很大,刘志把自己的家庭情况和刘昭义做了对比:都是上中农成份,两人的父亲都有文化,也都有一些历史问题。从清河矿三番五次的外调来看,父亲的问题比刘昭义父亲的问题还要大,看来升入高中的希望非常渺茫。

初三下学期,应该是学习的冲刺阶段,而刘志却放松了自己,几乎每个星期天都去找刘昭义的牛群。刘昭义弹琵琶琴,刘志吹笛子,两人都对前途失去信心,想用音乐抒发对命运的哀怨。

刘志的成绩在下降,这让于占江老师感到奇怪,他认为,从刘志的智力看,他不至于学到这个水平,这里面一定有原因。

在于老师这个班,刘志和辛新可以说是他的骄傲,这两个学生遵守纪律,不惹是非,学习成绩总是全年部的前五名。特别是刘志,数理化学得扎实,多次考试都是名列前茅。于老师觉得这两个学生都能考上高中,而且是大学的苗子。

于老师把刘志叫到操场边上,决定和他认真谈一谈。

刚开春,操场上的冰雪已经融化,太阳在薄云中游动,阳光被寒风吹得湿凉。于老师穿着单胶鞋,过早地换上了秋裤,在冷风中不时地打着禁抖。他的棉袄有几年没有拆洗,棉花掉得所剩无几,为了保持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他在棉袄的外面罩上一件蓝色中山装,只是夏装没有冬服长,蓝色的下边多了一圈儿灰旧的黑色。于老师仍然很瘦,学生把他比喻成刀螂。同行们仍然对他有意见,觉得这个不善言辞的“刀螂”变得怪异。更可气的是他恶习不改,越来越暴露出对罗老师的痴情。人们还看不惯他灰暗的眼睛,认为他会把一切都看得灰茫。然而,于老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眼神却非常犀利。对他班上的学生,会喷射出慈爱的目光。

于老师问刘志:“就要中考了,你有什么思想准备?”

刘志说:“没啥准备,回家修理地球。”

于老师想不到他看中的学生会说出这样消极的话,他面色严峻,用责怪的口气问:“现在虽然号召回乡,已经习以为常,大家都有新的认识,学习好的学生都要考高中,你怎么想到要修理地球?”

刘志不回答,低着头看脚尖,泪从略斜的眼里掉出来。

于老师察觉出刘志心里委屈,态度变得和蔼,拍着刘志的肩膀说:“有啥话说出来,老师帮你解决。”

“于老师!”刘志抽泣着:“你帮不了我,谁也帮不了我。”

“说说看,天下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

“于老师,我也想上高中,还想上大学,可我知道那只是梦想,根本办不到。”

“有啥办不到?家里没粮了?还是你哥哥不供你?今天我就找你哥哥去,我说话,你哥哥一定听。”

刘志晃着头,用眼泪看着于老师,低声说:“于老师,我说了你不要歧视我,我家成份不好,是上中农,我父亲也当过老师,有污点,我没有升学的资格。”

听了刘志的话,于老师沉默起来。他做为一名中学教师,怎能不知道升学的政策!在去年的高考中,上中农以上的学生没有一个上大学。中考也不例外,只有个别成份高的学生上了高中,他们又都是革命干部子女。据说今年政审还要严格,像刘志这样家庭出身的学生肯定被拒之高中门外。但于老师不甘心,觉得把那么多学习好、遵守纪律的学生淘汰下来,是对人才的浪费。一个进步的社会,应该人尽其用。报刊广播也在宣传,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minzhu平等,公平竞争。可是,一个还未步入社会的初中学生,已经看到了和政治宣传不一样的现实,他会怎样面对呢?于老师对刘志说:“不管怎样说,你不努力学习是不对的,你想想,你哥哥在队里挣工分儿供你上学,你不珍惜这个学习机会,这还对劲儿吗?我不想再说别的,也不管高中要不要你,你都要把初中的课程学好,考试中拿个第一,让人们看看,不是你考不上高中,而是社会的不公平!”

“那有啥用?”刘志用手抹泪水:“我也知道,不好好学习,对不起老师,对不起父母,对不起我哥哥。我常常在梦中解数学题,也在梦中看到了录取通知书,我想学音乐,更想当科学家,可那只是梦,只是做梦啊!”

于老师被刘志感染得流下泪,他用手抹去,态度逐渐严肃起来,语调也显得刻板:“我非常佩服你哥哥,不论处在什么环境,都能勇敢面对。你要向他学习,学习他的乐观,学习他的上进,学习他的坚强和善良,千万不能用消极的态度对待社会,对待人生。”

刘志虽然听不进于老师这些话,他也向于老师认了错,并向于老师保证,坚决把余下的初中课学好,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于老师给刘志提出一个建议:“高中不好考,你报考中专试试。中专不是高学历,政审有可能松一些。上中农也是团结对象,有录取的可能。还有,你不要考虑你父亲那点问题,我对这个事了解一些。你哥哥在大山窝水库出民工时,上边就曾调查过你父亲的历史,一点儿实质性的问题也没有,我觉得招生办不会在这上面做文章。”

于老师只知以前,不知现在,以前的调查没有现在的力度,也没有现在的手段。刘宏达经过候胜和鲁卫军的几次外调,已经获得一顶挥之不去的反革命大帽子。这个事于老师不知道,刘志也不知道,但刘志知道吴有金和马文等人肯定没进好言,父亲的历史不可能清白。就凭这些,在广袤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根本不可能存在能够容纳他这样学生的中专或者高等学校。

和于老师交谈后,刘志读书更加刻苦,本来就不落后的成绩,很快就赶了上来,连他的同学辛新都为此高兴。

周六放学后,刘志急着往家赶,辛新追上来,要和刘志同行。走到庞妃庙,辛新提出走小道,刘志觉得可笑,却板着脸说:“这可真怪,走县道你近,走小道你远,你这是舍近求远,不值得。”辛新的脸变得绯红,半天儿没找出理由,只好说:“走小道你抄进,我想陪你走一程。”

刘志曾有过报答辛新的誓言,从未过多地想过别的,知道辛新对他存有好感,他不敢奢望感情,更没预料到,这个白白胖胖的女同学会在毕业前单独陪他走一程。

小道不宽,曲曲弯弯,穿过绿茸茸的草地,拐到生机勃勃的田野,绕过清泠泠的小河。夕阳映红晚霞,微风轻抚恬静,连小鸟的“嘁喳”声都显得格外悠闲。刘志走在前,布鞋把地踩得“嚓嚓”响,这响声节奏舒畅,却揉搓着少女的心。辛新追上去,用手拍一下刘志的胳膊:“哎,你今天怎么变成哑巴了,光知道走,一句话也没有。”

“我不知说啥。”

“想说啥就说啥,看见啥说啥,夕阳很美,说说夕阳吧。”

“夕阳有啥美的?一会儿就落下去了,又是一片黑暗。”

“情绪消极,思想落后。”辛新想用手抓刘志的胳膊,又急忙收回来,她说:“黑暗预示黎明,夕阳落下后,才会有朝阳蓬勃而出。”

刘志步子大,走得很急,辛新跟着吃力,喘着气说:“你不会慢点儿走?也不知照顾一下旁人。”

刘志放慢脚步,听辛新说话:“时光真快,转眼三年就过去了,如果我俩都考上高中,还会在一起吗?”

刘志低头不语,辛新着了急:“你这人怎么了?知道这,我还不走小道呢。”

“我上不了高中,因为我家成份是上中农。”

虽然学校每天都进行政治教育,但对于单纯的辛新来说,还不知家庭成份的严重性,她说:“上中农也是团结对象,连四类子女也有可以

教育好的,只要你思想进步,刻苦学习,考出好的成绩,高中就会录取你。”

“我打算报考中专。”

“为什么?中专的分数也不低。”

“或许中专的政审会松一些。”

多年的相处中,辛新对这个话语不多又极少笑容的同学产生好感,渐渐地成熟,又由好感慢慢地变成爱恋。她知道刘志的成份是上中农,但并不知道这个“上”字的中农会在人民内部和阶级敌人两个阵线中摇摆,毫不留情地截断刘志升学的路。

辛新说:“我们天天上政治课,讲得很明白,叫做有成份论,但不惟成份论,重在政治表现。只要你听伟大领袖**的话,站在阶级斗争的前列,高中会接纳你。”

刘志摇摇头。

辛新说:“你这样的精神状态可不好,不但会影响你的考试成绩,还会影响你的前途。”

刘志说:“咱们说点别的吧,谈谈家乡,谈谈未来。”

“家乡虽然好,但我不想留在家乡,我想考高中,上大学,然后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最希望和你一同学习,然后我俩在一起工作,共同建设祖国。”

“你看看你,说来说去又是上高中,上大学,我听了心里就结疙瘩。我是没有上高中的资格了,只能祝福你,努力学习吧,将来考上好大学。”

“你怎么这么悲观?”辛新很惊诧,沉默了半天儿,她对刘志说:“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不是封建奴隶制社会,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的,任何人都有读书的权力,没有人剥夺你上高中的资格。你学习好,如果考试不出差错,一定能考上高中。”

刘志不想驳斥辛新的空洞说教,因为他知道,这是善意的鼓励。

也许辛新也知道这种理论只能停留在口头上,但她只能这样做。辛新希望刘志考上高中,更希望能和她共同学习,而现实会残酷地击碎她的梦,这一点,刘志看得很清楚。

刘志说:“我村有个刘昭义,他父亲就是教过我们的八先生。刘昭义的分数远远超过录取线,就因为他家是上中农成份而被大学拒之门外。能上大学的学生,大多是革命干部的子女,然后是贫下中农,成份高的没有一个考上。今年的形势比去年还要紧,政审一定更严格,我早就不抱升大学的希望了。”

西边地平线上的云雾像堵墙,把火球般的太阳挡在后面,夜里活动的小虫吵闹起来,河里响起蛙声。小道分了岔,刘志指着一个小村子对辛新说:“你不能再往前走了,顺岔道回家吧。”

“我想再和你往前走一程。”

“越往前走你离家越远。”

辛新显得很执拗,继续往前走,虽然话很少,两人心中都有一种热乎乎的感受。

天空抹去红霞,夜幕渐渐拉开,弯弯的月牙仿佛撒下寂静,晚风吹来阵阵凄凉。辛新要回家,刘志说:“偏要往前走,离家远了,我还得往回送你。“

“我就是想让你送。”辛新露出娇羞,小声说:“送送我吧,快毕业了,这样的机会不会很多。”

草丛里的小鸟被惊动,双双飞进树上的窝,刘志突发感慨:“小鸟该多幸福,可以自由地飞来飞去,它们不分等级,没有贵贱,平等相处,享受和谐。”辛新不赞同刘志的观点,她说:“小鸟看上去自由,但它生长在弱肉强食的环境里,朝不保夕。它不如人类,虽然人类也有斗争,也有残杀,但人类不必担心其他物种的侵害。如果人类能理智地对待自己,用minzhu代替**,用真诚揭穿谎言,用善良扼制邪恶,人类的未来还是最美好的。”

天色已黑,村里的房屋变得模糊,但近处仍然看得清楚,两人故意避开对方的目光。辛新说:“还记得小时候的事吧,我丢了红蓝铅笔,谷老师赖你偷的,我知道你冤枉,看到你受了委屈,我心里难受,看到你的那股犟劲,又觉得挺可爱。你知道吗,从那时起,我一直关注你。”

从辛新的话语中,刘志觉察到辛新向他传递的信息,他看着辛新的脸,辛新一阵脸红。

送到村口,辛新才说道歉的话:“刘志,天太晚了,让你自己走黑路,我心里也怪惦记着,听我话,还有十几里的路,你从县道上走吧!小道背,别让什么吓着。”

刘志转身往回走,刚走出几步,辛新回头喊:“刘志……”

听到喊声,刘志回头看,辛新调过头。这个自然的举动,却让刘志浮想联翩,也把痛苦和灾祸埋下。

刘志到家时,天色已经漆黑,点起了煤油灯,家里人都在等他吃饭。饭后,刘强向他请教了一些有关电的知识。

刘强在刘昭义那碰了钉子后,回家求教刘志,刘志给哥哥的话很肯定:“都是兰正出风头,咱刘屯根本不具备通电的条件。”

刘强挨了当头一棒,但他不甘心,耐心地问刘志:“别的你不用讲,就说技术方面,你说差啥?”

“咱这距水口直线距离也有五里路,按常规要架设高压线,光一个小队的力量,电杆、电线、变压器解决不了,而且这些东西都是有标准的,你从甸子上砍回的树干,做不了高压线杆。

刘强往下问:“如果把电扯到村里,还有哪些解决不了的事?”

“在村里扯线有两种方法,一是用电杆把线架起来,二是从房檐下串线,高架的线可以用铝明线,从房檐下串线要用皮包线,要保证质量。这些东西都得买,吴有金就是把小队的锅砸了,也拿不出这笔钱。”

“电进到各家各户了,还有啥困难?”

“进户的线必须保证安全。现在民用电都是二百二十伏特,人挨上去就得死,电线短路还容易起火,须用电瓷瓶和房梁隔开,还要安装灯座、开关,这些东西土方法解决不了,也得花钱买。”

刘强说:“多想想,还有什么解决不了的技术难题,你都说出来。”

“就这些,在刘屯就解决不了。”

刘强告诉刘志:“你目前的任务是好好学习,考出好的成绩,不用考虑办电的事,有问题我再找你。”

刘强把弟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一个是高压送电,一个是电线的材质,另一个是安全。他把这三项报告给兰正,兰正问刘强:“你有解决的办法没有?”刘强说:“有是有,土法上马,架不起高压线,咱用低压线牵过来,只是买铝线和电瓷瓶都要花钱,小队拿不出这么多资金。”

刘强的意思,是让兰正援助。兰正看出这一点,他用木梳不停地挠头,挠出一个好办法,对刘强说:“我去让吴有金卖牛,不论卖多少,也要把电接过来!”他还说:“卖散牛可以,绝不能卖耕牛,你们队乱事多,干啥也不能有偏差。”

兰正鼓励刘强:“咱们架不起高压线,可以用低压线吗,这个思路很好,有创新,值得推广,将来各小队办电时都这样做。在社会的飞速发展中,我们就要做前人不敢做的事情,不管高压低压,只要你把刘屯的电灯整亮了,就是对革命的贡献。”

刘强用柳木树干做电杆,把铁丝和铅线接在一起,从水口接到刘屯,然后送进各家各户。合闸送电后,刘屯都打开了大头朝下的电灯,然而,电灯泡还不如冒着黑烟的油灯亮。

刘屯很多人对刘强表现出极大的不满,特别是马文,他当着全体社员说:“这个刘强,别看长得人模狗样的,是个大草包!办个屁电?白瞎了五条牛。这五条牛要是杀了分肉,大家都能拉拉馋,还他妈地能长几斤膘,这可好,牛肉打水漂了。依我看,咱们也别想灯脑袋朝下那种事,让刘强陪牛。”

吴有金虽然对办电没啥兴趣,但刘强兢兢业业的工作热情让他有所触动,尽管电灯还赶不上煤油灯亮,他还是亲自把通电的事情报告给兰正。

兰正听后很高兴,同时也感到这没有油灯亮的电灯不够完美,他指示吴有金:“向刘强传达我的命令,必须把电灯整的比油灯亮,办法让他自己想。过几天我去参加你们村的通电典礼,我要看到的是通明瓦亮的会议室,不能让我站在昏暗的屋子里讲话。”

通电后的当天晚上,刘强家的电灯明显比别人家的亮,这让马向勇抓到了把柄,他拉着马荣去了刘仁家,又把吴有金、刘奇找到这里。马向勇从刘仁的后窗指着刘强家,抖动脸上的赘肉,阴阳怪气地说:“大家看到没有,你们说刘强是为村里做好事,好事做哪了?整得电灯还不如油灯亮,钱没少费,谁也没闹着好处。这可好,把电都整到他自己家了,看那电灯亮得,也不怕刺瞎了眼!以前队里把这个上中农的犊子当成了宝,好活可着他,好事他都往家整,村里快搁不下他了。对他这次明目张胆地往自家整电,我们坚决不答应!”

马荣更是义愤填膺:“妈啦巴!反了这个王八蛋了,他假公济私,糟蹋村里的革命财产,这是反动分子的嚣张!我们这些贫下中农天天革命,他妈地偷点儿种子吃都提心吊胆,刘强竟然把电都偷到他家去,我们无产阶级决不能容忍!”马荣觉得光这样喊起不到什么效果,便把矛头指向吴有金:“刘强偷电的事,你这当队长的看着办!不严肃处理他,妈啦巴,明天我也往家整。”

吴有金从刘仁的箱盖上掰下烟叶,碾碎装进烟袋,心里琢磨:“都在一条线上跑的电,怎么愿意去他家呢?看来刘强这个鳖犊子还真有鬼魔道。”

刘奇解劝马荣和马向勇:“我在城里时,到处是电灯,还没听说谁偷着把电都弄到自己家。他家灯泡亮,我想里面有科学,咱们先别急,明天刘强准把诀窍告诉大家。”

马荣“哼”了一声,他说:“王八蛋还有那个好心眼儿?搁咱呗,都愿意自己家的灯比别人的亮。”

刘奇说:“先别下结论,如果刘强真的光顾自己,不顾集体,我们就取消他办电的资格,扯下他家的电线,扣他的工分儿,你看这样行吧!”

其实,把刘强家电灯弄亮的人是刘志,也没什么诀窍,只是刘志用的是一百一十伏的灯泡。紧接着,又有几家换上这样的灯泡,都比以前亮。

马向勇觉得这灯泡的原理挺神秘,便到草甸子上请教放牛的刘昭义,刘昭义说:“给你讲、讲道、道理你也、也听不懂,你就说、说达到什、什么目、目地。”

马向勇说:“你告诉我用啥方法把电灯整得比刘强家的亮。”

刘昭义想了想,说话稍带唱腔:“这个很容易,你用大功率小电压的灯泡,这些你也听不懂,我就直截告诉你吧,刘强家用二十五瓦的,你就用二百瓦的,他用一百一十伏的,你也用一百一十伏,保证比他亮。”

马向勇把从刘昭义那听来的招数告诉了村里很多人,让他们用大灯泡压过刘强。他觉得刘强在村里出的风头太多,不能再让他狂下去。

兰正在刘屯通电典礼前做了精心准备,亲自拟稿,又把内容记在脑子里。他当书记以来,做了很多轰轰烈烈的大事情,而这些事情中数办电的事最光彩。兰正原打算请上级领导共同典礼,后来打消了这个念头,留个心眼儿,不想把办电的事太声张。他认为:“大家都来办电,水口那点儿电都被别人抢跑了,刘屯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也该我兰正先露脸。”

通电典礼选择在晚上。

星星把夜空摆满了,兰正还不着急,他让刘强把总电闸拉开,让全体社员模黑呆在队部里。兰正从吴有金手里要过蛤蟆烟,卷成很大的一支,并不急于点着,往后拖延时间。他要等到夜幕完全拉严,因为在黑暗中出现光明才显得惊喜。

看到社员们在黑屋子里实在呆不住了,兰正突然喊:“亮灯!”吴有金和刘奇随和:“亮灯!”

刘强双手合闸,队部里挂着的四盏灯亮了起来。兰正拍手,会场里的社员也跟着鼓起了掌。可是,电灯刚亮,又慢慢地暗下去,还不如四只萤火虫。热烈的掌声随着电灯的变暗迅速消失,会场里发出惋惜和责怪声。

兰正在电闸下找到刘强,问刘强还有什么办法能把电灯搞亮。刘强急出汗,无奈地摇头。兰正摊开两手,做了一个告吹的动作。就在这时,他看见一个青年往地上钉钢钎,兰正问他干什么,青年说:“马向勇那些人做了手脚,想破坏通电典礼,但是,螳螂挡不住车轮,一会儿,我就让电灯亮起来。”

兰正眼前的陌生青年是刘志,他把电线栓在钢钎上,采用一线一地的方法,缩短了线路的长度。刘强合了闸,屋里的四盏灯亮起,把整个小队部照得如同白昼。

兰正很激动,热情洋溢地讲着话:“有人说接电要用高压线,我们用低压线也把灯点搞亮了,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无产阶级能战胜一切困难。世间人是最宝贵的,只要敢于革命,用**光辉思想武装头脑,我们无往而不胜,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

……

我们刘屯人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大炼钢铁,吨产田,植树造林,修水库,我们都走在前面!我们建了小学,办电又拿了头彩,我们的工作是有成绩的!成绩归功于组织,归功于人民,归功于伟大领袖**的英明领导,归功于战无不胜的**思想!今后,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要挖沟渠,还要烧砖,还要盖楼房,还要安电话!在伟大领袖**的指引下,用我们勤劳的双手,把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

同志们,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有了电灯,我们的前方更亮堂!

……”

兰正讲着讲着跑了题,他把刚才那个扯线的年轻人提了上来:“你们刘屯有很多能人,刚才那个小青年儿就不简单嘛,他是你们这里的人才。社会要发展,我们就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团结他们,利用他们,改造他们,共同建设美好的祖国。当然喽,想找我大儿子那样的人才咱这没有,东大岗子刘昭义那样的人才还是有的,让他成天放牛,我觉得有点儿白瞎。

……”

兰正虽然把刘昭义看做人才,但刘昭义不想把本事发挥出来,他让马向勇使用大功率的电灯泡,实际上是想搞一个恶作剧。刘昭义学过电学,把电流、电压以及电阻背得滚瓜烂熟。从理论上讲,凭刘强那两下子,以及他的土办法,想给刘屯带来光明是不可能的,因此他不愿帮刘强。后来看到刘强在村里整亮了电灯,他觉得不可思议。又听说兰正要来刘屯主持通电典礼,便产生了让会议室里电灯不亮的想法。他不是给刘强使绊儿,是想看看大队书记的难堪,也想借此机会检验自己的才华。试想一下,在电压过低,电流不足,线路长,电阻大的条件下,马向勇一些人接上二百瓦的大功率灯泡,队部里的灯还会亮吗?刘志在关键时刻救了场,刘昭义并不责怪他,还对这个不起眼儿的初中生刮目相看。

经过对线路的整理,又让全村统一用上小功率灯泡,刘屯正式通了电。刘屯人从此告别冒着浓烟的油灯,看到了灯脑袋朝下的现实。

雨水充沛,不但庄稼长得好,甸子上的草更旺盛,小燕章齐刷刷,有半人高,三梭草长得密,像蓬松的厚绿毯,低洼处都积了水,蒲草和其他水草挤着往上长,把丛丛芦苇赶到水边。水草开着花,和野荷争妍。小鱼成群结队,在清水中形成片片黑影,青蛙把头探出水面,呼吸着逐渐变热的空气,水草中翻起浪花,不时地破坏水中的宁静。水边有几只鸟,它们都显得匆忙,有的还很惊恐,停在草棵儿下看天空盘旋的鹰。

草甸子上柳丛行行片片,枝条超过人高,鸟儿在里面尽情地放歌,用欢乐陪伴时隐时现的牛群。刘昭义坐在挖渠培成的土坝上,赤着脚,全身是潮湿的露水,裤子紧贴他的长腿,黄胶鞋被他扣在草丛上。

太阳往高处走,他感到湿热,向四周张望,准备找个树阴大点儿的地方。他的牛和刘屯的牛合在一起,由刘喜圈赶着,刘昭义挺放心。他找到凉快地方后,割些草铺在身下,把镰刀搭在树杈上。靠着树干把琵琶琴拿了出来。

刘喜骑一头老牛,这头牛是种牛,又是牛群的头牛,牛群里的成年异性都做过它的夫人,被杀的小黄牛就是它的后代。如今年老体衰,不再得到同类异性们的青睐,刘屯的社员也觉得它失去生存的价值。吴有金让羊羔子领小青年儿用木棒和斧头把它锤骟,骟后的老牛不但膘肥,而且温顺,队里准备到秋后把它杀掉。在被杀之前,它成了刘喜的坐羁。

乔瞎子进城看望儿女,乔红霞替他放牛,乔瞎子让刘昭义帮助照看一下。刘昭义觉得让一个女孩子满甸子跑不合适,如果碰上狐狸或者鸡冠蛇什么的,还容易吓着。他让乔瞎子求刘喜,因为刘喜爱骑牛,又是乔红霞的同学,能答应这个事。

刘喜同意替乔红霞放牛,乔红霞每天给刘喜一个煮熟的咸鸡蛋,刘喜假装不要,乔红霞硬要给。

刘昭义在树下摆弄琵琶琴,见刘喜赶着牛群在树丛中出没,他来了灵感,口中念道:

“风在草上游,

云在树上飘,

荒甸牛悠闲,

池边牧童笑。

苍鹰遨长空,

地上鸡兔逃,

阴凉释心烦,

聆听百鸟噪。”

刘昭义弹着琴,唱了起来:

“天上朵朵白云,

地上阵阵清风,

树影之中牛群没,

草里飞出牧童声。

身边一片寂静,

传来汽笛长鸣,

冬去春来本无虑,

炎炎夏日哭梦醒。”

刘昭义反复哼唱这样几句话,唱着唱着,还掉出两颗眼泪。抹一把,他转换曲调,又弹唱起来:

“我要是燕子我就做窝屋檐下,

无休无止地捉害虫。

我要是蜜蜂我就忙采蜜,

我把甜美送到你心中。

我要是白叫天我就唱歌,

我把快乐撒向天空。

我要是雄鹰我就翱翔,

我从平原飞向峻岭。

我曾有过凌云志,

满腔热血也沸腾。

可惜我只是一个放牧人,

对牛弹琴它又不答应。

只恨那投胎出生差,

初不知社会等级分得清。

都说是社会进步人平等,

为什么上帝偏把奴隶生?

是半斤你只能卖八两,

是小鱼你就在龙门水下停。

人海浩浩争不止,

最可气行为私者言为公。

荒甸茫茫路不尽,

只盼到minzhu和谐大太平。”

刘昭义知道自己的歌无辙无韵,但唱的动情,把牛群忘在脑后。就在这时,马荣气冲冲地走到跟前,粗声大骂:“妈啦巴,你他妈别叫唤了!”

刘昭义扔下手中的琵琶琴,站起身发愣,看到马荣手里攥着玉米苗子,就知道闯了祸,低着头听马荣数落:“你的牛进了我的小开荒,把他妈玉米地踩平了!妈啦巴,你自己掂量着,说好听的你赔粮,说不好听的,咱们找个地方说道说道。”

草甸子上,刘喜从家往回走,还拿着大饼子往嘴里塞。刘昭义心里一阵苦楚,暗说:“刘喜呀,刘喜,今天咱哥俩算是捅了马蜂窝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村仇最新章节 | 村仇全文阅读 | 村仇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