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要从良 天子之怒

作者 : zgxjyu

皇宫的御书房中,大兴陛下正在生闷气。

想他堂堂大兴陛下,竟然探访大臣未果,而且还是被一向对他低眉顺眼的宰相拒之门外,心中好不懊恼。

他亲爱的弟弟九王爷坐在一边陪着他。

九王爷没想着插手哥哥的事,昨天不过是担心他的这位皇帝哥哥才过来看看。看着愁眉不展的哥哥,也就是随口一说,让把难以解决的问题交给那位听说极为狡诈的宰相。他的皇哥哥这才下旨让那位休养了三个月的宰相上朝,没想到上朝第一天就出事了。这位宰相还真不是个省油的灯,和谁斗不好,偏偏和皇叔斗,这不是让哥哥左右为难吗?

九王爷缓缓地站起身来,抬起一只手,视线一刻没离开哥哥龙泽疆,一双魅惑人心的凤眼此刻正透着明显的不安,焦虑以及……对哥哥的担心。他轻轻拍了拍哥哥放在扶手上的左手。心中为之一叹,他虽说从不参与朝政,却一度认为自己对时局了解的很清楚。现在的大兴可以说是暗潮汹涌。他做为一个旁观着,自觉把一切看得很透彻,仕族大家之间、朝臣之间、文武之间的较量,甚至于宰相和皇叔对皇甫家的军权所用的心思,他都了然于胸。但他没想到那位梅大人突然变招,是哪里出了问题?难道那位宰相真是对皇上忠贞不渝,以安邦定国为己任?

皇上看了他一眼,苦笑了一下,说道:“今天是皇叔做的太过了。政见不和也不该下手啊。你没见,梅爱卿的额头都打破了。”

看着这样的哥哥,让他有些心痛,父皇交给哥哥的本就是个烂摊子。这些年来哥哥用尽心思,如履薄冰般的在各方势力间小心穿行。用尽了手段均衡各方势力,所谓帝王的均衡之术,哥哥也算是个中高手,五年的努力总算让大兴有了些许起色。可那些矛盾不过被暂时分化了,并没有真正得到解决,一旦有个风吹草动就会再次激化,这也是他所担心的。

屋漏偏遇连天雨,这两年大兴不但连年受灾,又遇蚩戎进犯,据说多罗也蠢蠢欲动,想在大兴危难之时趁火打劫分得一杯羹。哥哥宠信的梅宰相和自己那位亲皇叔偏在这时凑热闹,要去构陷大将军,夺什么军权,他可以想像哥哥在听到这个消息时有多么痛心和恼怒。幸好只是虚惊一场。

他看着哥哥双眸中的悲凉,安慰道:“七哥,放心吧,梅大人不过是说些气话,哪能真得放手。你想呀,他既能在休养期间去安置灾民,又怎么能放任大兴安危不管不顾呢。”

皇上听了无奈的说了句:“但愿吧,朕负梅爱卿太多,只怕这次是真的生了朕的气。”

九王爷心下嘀咕道:就您那位梅爱卿做的那些事,多少言官、御使弹劾他,都被你一力包屁下来,你还负他太多?只怕是他负你太多吧!嘴上却宽慰道:“梅大人一向对七哥殷勤,依我看这点事那能让他真的离了七哥辞官回乡。”

皇上却再没接这话题,两人闲话一会,谈起了时局,对于东征大军军粮一事,都寻思不出一个好办法来解决。那皇甫一族只忠于皇家,对各方的拉拢都置之不理,这次各方是狠了心要置他们于死地,可这是他们皇家的依靠,他们不能不管,却又在各方的扯皮中拿不出办法,只剩下心焦。

大兴现在的时局危危可及,现在皇上出手打击哪方都不行,一旦打破现在的平衡定会引发国内更大的危机。皇上这个深通权谋之术的高手也犯了难。

晚饭时分,皇上面对御案上堆积如山的奏章,无心再看。拖了九王爷要小酌一番,还没等他借酒浇愁,小太监就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那个早些时候还叫嚣着要休长假,要辞官的梅相爷突然发难兵部。没多大会请旨的奏折就来了,皇上大喜之下无有不允。最后还派了四个小太监去跑腿。

很快小太监就带来了梅大人在兵部的详细情况,那小太监口舌伶俐,把梅大人的作为一五一十说的活灵活现。两人的一块心病总算去了大半。皇上的情绪也高涨起来,看来九弟说的不错,梅爱卿怎么会甩手不管呢。这不,人不是到兵部督粮去了吗?

九王爷心中暗咐:看不出这个梅大人是真人不露相啊。一出手不见风不见雨的就解了东征军的急。

两人听到那梅宰相竟请了莫尚书去兵部,还叮嘱小太监无论如何要带一个莫家的恭桶去。竟是让那王玉清吃大粪,这招可真够损得了。想不通平时与他不和的莫尚书竟和他一起故闹。两人止不住的摇头苦笑。

两人心里都很清楚,这不过是解决了大军暂时的难题,没有后继粮草跟上,结局还是一样的。要想真正解决问题必得大量的粮食和银钱,这对大兴来说是最难的了。大兴本就国库不实,现在一开战,户部尚书那早就告急了,大臣们也在朝政上多次议论加征赋税,又有大臣反对说:大兴税负已是历年最高的,现在又受灾,灾民没有救济,再加赋税只怕会官逼民反。这难题却是谁也解不开的。那就拭目以待看这为梅大人如何解决吧。心中不禁期待起这梅大人明日上朝会如何作为起来。

两位皇族还在听太监津津乐道那位梅大人最近一段时间的奇闻轶事。一会一个小太监进来,递给皇上一页二尺见方的纸,皇上没看完就努气冲冲的一把摔在地上。九王爷捡起来一看,原是侍御史苏玉年弹劾梅宰相的奏疏,上列其十大罪,最后那句乞诛之,以谢天下更是写得苍劲有力。那奏疏写的义正词严,慷慨激昂又极有文采,看到的人无不产生共鸣,恨不能把那梅宰相得而诛之。九王爷心中暗夸一声“好文采”打量了下小太监问道:“这是何时送上来的?”

小太监偷看一眼陛下黑沉的脸道:“这是在大街上揭下来的,刚才不知何人在大街显眼处贴满此疏,怕是有百十来份。小的路过,就揭了份回来。”

皇上听了只一愣,马上明白过来,这是有人要整治梅爱卿,冷哼一声,心道:用这种手段想逼孤就犯,也太小看孤了。冷冷扫视一眼小太监,说了声:“你做得好,先下去吧。”转而吩咐召来暗探统领,那汉子倒是来得快,皇上把那张纸从九王爷手上接过,递予他道:“查一下这是谁做的?务必查出主谋。”汉子应了一声就出去了。

皇上和九王爷对视一眼还没有来得及说话,就听小太监在外面禀道:“侍御史苏玉年带领言官求见。”皇上不耐烦的挥手道:“有事让他们明天早朝时再奏。”九王爷劝道:“他们来莫不是与此事有关?”皇上改口道:“叫他们进来,看他们有何说法?”

梅宰相多有不法行为,经常会有言官、御使、清史冒死上疏向皇上死谏。其中当数侍御史苏玉年态度最是强硬,本来做为侍御史他负责纠察百官,平日每听闻梅宰相做了不法之事苏御史必要弹劾一次。而每次那奸臣也总在陛下的袒护下不了了之。可苏玉年并不因此就作罢,每每闻之,必怒气冲天,再次弹劾。他坚信积毁销骨,众口铄金,那奸相不过是因了陛下垂怜,才能得些富贵,却擅权独断,蒙蔽圣上。结果是梅宰相的坏事天天做,苏御使也是每日一疏,每疏必列其十大罪,最后必是以“乞诛之,以谢天下”结尾。这已成为大兴朝堂的一道风景了。不但大臣们习以为常,就是皇上除了心烦外,也慢慢习惯了,只是拖着不理,即不训这个,也不罚那个。

这次从梅宰相被雷劈后他以天谴为名,想彻底击毁梅宰相在皇上心中稳固的地位。三个月来他日日苦思每至天明,他不明白陛下如此明正的一个人,怎么一遇上梅宰相的事就糊涂起来。

今日晚间,他的至交好友督察院御史中丞黄玉锦提着小菜到他家小酌,其间说起梅宰相,黄玉锦拿出厚厚一叠证据给他看,竟都是奸臣梅香儒指使家奴霸人钱财,夺人子弟,还有贪赃枉法等实据。直看得苏玉年怒发冲冠,当即酒也不喝了,菜也不吃了,起身焚香盥手,写起奏疏。黄玉锦不但在一边帮他措词叠句,还连络了几个平日里与二人交好的言官一起上疏。

苏玉年带着一帮言官、清吏到宫中求见皇上,黄玉锦却没有来。黄玉锦在奏折写好后,竟然跪拜在他面前泣诉道:“我与苏兄意气相投,不分贵贱,今日本应为大兴除奸共赴死地,无奈家有老母,无人照料,苏兄且先行一步,待我安置好老母定当追随苏兄。”他那容长脸上,原本一管孤高的鼻子,这会泪流满面又一副下定决心,百死不悔的样子,看起来很是诡谲。

苏玉年却没想那么多,他每次上疏都抱了必死之决心,虽然每次都是不了了之,他都严阵以待,只当是给大兴的百官做个榜样。

其他十来个人中,有人是像他一样,想还大兴朝堂一片清明的,有人却是随大溜想博取一份清誉的。

他们才一进御书房就感觉出气氛不对,陛下看起来脸色阴沉。不似平日里,虽然包庇梅宰相,却也觉得御使们没错,对他们很是忍耐宽容。

皇上让太监把奏折递上来,拿起苏玉年的奏疏只扫了一眼,就甩到御案上了。冷眼看着众人,又把其他人的奏疏一一看了。半天才冷眼盯着苏玉年问道:“你这奏折何时写得?”

苏玉年不解道:“微臣方才在家中写得。”

皇上重重哼了一声,让小太监把御案上的一张纸递与苏御使,厉声问道:“今日大街显眼处贴满了这份奏疏,你做何解释?”

苏玉年没想到有人把自己的奏疏抄录数百篇,贴于京内显眼之处。一时愣住了。很快他就明白过来,自己上了别人的套。他却是个没甚野心,只认死理的人。

苏玉年一想这样岂不是天下人皆知奸臣所为,这样也好。随即振作起来,他不会逃避现实,既然已认定目标,就不会再犹豫不决。

他坚信忠于国家与百姓的人,是会名垂青史的,是人们心目中的大英雄,是人们崇拜与模仿的对象;而危害国家的奸佞小人是永远会被历史所唾弃的,会遗臭万年的。不管是不是有人下套,他都会这么做的。

面对皇上的责问,他不但无愧,还一脸正气的说道:“臣也正有让天下人知道这奸臣所为,此举正中微臣心怀。”

皇帝大怒,厉声训诉道:“国家危难重重,尔等不出力也就罢了,梅爱卿带病处理军务,你等还在这里散布谣言诽谤于他,是何居心?”

说罢,怒不可遏的宣了一道圣旨下来:“苏玉年等谤讪重臣,沽名钓誉,着金吾士押到天牢,待史部查明后,再行处理。”

那些心怀正义上奏疏的还没什么,他们早就抱定了不成功,便成仁的想法;那些随大溜的却没想到这次竟惹火了陛下,被押入天牢,这天牢是好进难出。心中悔之无及,两股也开始战战,几不能立。

侍御使苏玉年本就仪表不俗,这会接了旨挺身毅立在那,一副大义凛然的表情。九王爷见了,想要替他说句话,动了动唇,最后却什么也没说,谁让他撞在了枪口上呢。

皇上今日到相府,碰了一个软钉子,特别是梅宰相那句“跟着他就没过过一天好日子。”让陛下听了心痛不已,皇上刚才还在反省自己有负梅大人,心中难免会对梅香儒生出些愧疚之情,而苏玉年恰在此时上奏疏弹劾宰相。好死不死,他人在皇宫上奏疏,上奏疏的内容却已贴的满街尽是,这不是要挟陛下,是什么?皇上大怒也在情理之中。

既然敢触龙须就得有承受龙颜大怒的准备。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宰相要从良最新章节 | 宰相要从良全文阅读 | 宰相要从良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