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时间来界定人的文化群,虽然不是一种科学的方法,但它的确在某种程度上契合了文化潮流。比如说:80后,90后等等。80后,由于其生长的特殊历史背景,在人们眼里总体呈现一种负面印象。有时候我们会听到一些攻击性的字眼。比如:垮掉的一代,最没责任心的一代,最自私的一代。不过这也不能怨那些80后,网络上流行的一个段子很有意思,大体上是这样描述80后的。当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当我们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当我们没能工作的时候,工作是分配的。当我们可以工作的时候,撞得头破血流才勉强找份饿不死的工作。当我们不能挣钱的时候,房子是分配的,当我们能挣钱的时候,却发现房子已经买不起了。当我们没能进入股市的时候,傻瓜都在赚钱,当我们兴冲冲地闯进去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成了傻瓜。后来慢慢长大了,90后统领了世界,于是垮掉的一代这顶大盖帽被他们抢去。我们又开始看不起90后!网络上到处都是极度夸张的非主流萌照,大街上满是五颜六色的鸡毛掸子脑袋,一身肉隐肉现的乞丐装,三五成群敢打敢拼大概就是最初对他们的印象吧!在学校里也是如此,一帮人勾肩搭背,脸上尽是古惑仔闯荡江湖的豪气,这些人肯定是刚进学校的高一小孩子们。虽说我也是新人,可毕竟曾经打拼过三年,所以说应该算是老人了。人们对90后的小孩子们有误解,总以为他们一无是处,但从他们身上还是能够找到许多优点的。无畏无惧,敢爱敢恨这样的优良品质已在我身上看不到,在他们身上却十分明显。
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确如此,每年新生报道后的一两个月是打架高峰期,一般都是群架。新来的孩子们总觉得有无尽的生命力,总想找些人练练,尤其是不服那些老资格却实力雄厚的高年级学生。年轻遇见实力,这一架就自然而然发生了。可打架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必然要有些由头,不然见面就拳脚相加势必会有些理亏。当然,由头也是很容易找到的。那些自以为有些实力的老人很喜欢教育那些新来的小孩子们,战场不难找,餐厅,球场,宿舍都是理想的场所。
“诶,你们怎么加塞啊!”这小子语气还挺冲。
“新来的吧!加塞怎么啦!没见过啊!”这群老鸟可不是好惹的。
“你在那儿加塞我不管,在我这儿就不行!”新人说。
“嘿,老子在这儿混这么久了,还真没人敢跟我这么说的!我还就在这儿加塞了!”一帮老鸟跟着起哄。
“在我这儿就不行!”新人发怒了。
“嘿,哥几个,咱是不是该给这哥们儿上上课,让他知道知道尊敬老人啊!”说着一帮人就招呼上了。
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都是新人吃亏的。老鸟来这儿很久了,有一帮铁哥们,一说招呼,呼啦超一帮子人上去就痛扁新人一顿。而新人都是初来乍到,不认识什么人,顶多是三两个人一起,遇上这种情况总是吃亏。等有一拨人被教育过之后,他们就会想起要联合才能跟老鸟抗衡,于是各自联络有实力的人伺机与老鸟决一死战,甚至不惜重金从校外聘用打手。但这样的战争是一定打不起来的,老鸟混的时间久,外面的人都是自家兄弟。等到火并的那一天,大家一见面,才知道,呦,都是一家人,还打什么打!由双方带头大哥带领着一起出去吃个饭,中人再一说和,一笑泯恩仇,大家就都是兄弟了。校园这个小江湖就是这样,跟小说中写的一样,一坛酒十斤牛肉就成兄弟了,这真是在神奇不过了。再从餐厅相遇,之前打过架的一帮人感受到的不是冤家路窄而是相见恨晚,大家勾肩搭背十分热情,就真跟亲哥们儿似的!一个哥跟着一个哥的叫着,简直真成了亲人似的!也许这就是江湖中传说的不打不相识吧!我是没遇见过,不能体会这其中的奥妙!看到90后的小孩子们打架,很多人觉着他们不成熟,总喜欢打架,看见有那么几个人打架就觉着他们那个群体都是如此,其实不是这样的,这都是偏见!想一想自己新入学的时候就不难理解他们了。那时我们也是菜鸟,我们的班级里也有人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不服就单挑,可谁会那么傻跟你单挑,结果被人狂殴宿舍间。年轻人气盛,自然不会服气,后来找人打群架,结果愈演愈烈成了高中三个年级之间的战争,打了一场之后各方都有损伤,后来不知是谁做的中人,几十号人出去喝了一场酒他们就莫名其妙的成了生死之交。唉,真是神奇啊,我至今无法理解!打架不是好事,但那也是我们人生经历中一笔宝贵的财富,只要记下曾经和兄弟一起打拼的日子就好了,而不必去在意别人的误解。而我们这些作为看官的局外人需要做的是理解而不是误解。我们是曾被人误解的80后,所以没必要让这种误解延续到90后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