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底藏骄 笫十四节混世邪魔之咄咄怪事〔1〕

作者 : 言者广军

字幕:风霜千百年前,东湖国。永安六年,高祖驾崩。是时新王太宗年幼,改年号建安,由殷太后垂帘听政,丞相兼大将军杨寿辅政。

殷太后推崇仙道,道天门活动尤盛。在庙堂之上、江湖之远,位居至尊,一度奉为国教。

年轻女人的画外音:

“对道天门、秦昆,始终心存芥蒂,警惕敌意的人是杨寿。一直在用敏锐的法眼盯着,隐忍的态度记着,这只狡猾的狐狸以及一丘之貉,毕露原形的尾巴。”

杨寿继续在沉郁顿挫地,向小黄炎诉说,不忘前事:“深蒙王恩殊荣的秦昆,却忘恩负义,恩将仇报。从暗地背后,策反应征兵徭,倡抗王粮国税,哄抢官绅仓廪。由明目张胆,煽动‘无为而治’,串连上书,弹劾州府,至聚讼要挟,特赦钦犯,乃至放肆动辄,聚众滋事。

却道貌岸然,摆现出,一副代天宣化、普救世人的脸孔。用道教典故、气功奇技、治政偏见,揉合炒作成一锅大杂烩、幻想世界的暖昧,渗透原汁原味的罂粟、原始崇拜的巫蛊,引发朝野,奉信他为大圣、金口玉言。引发上下,偏信‘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引发庶民,迷信灵异之说,唯其是从。

把个东湖净土,搅乱得,乌烟瘴气,人心不古。率土之滨、一干众人‘不畏王法,唯惧道天门’。

咄咄怪事,层出不穷,人们见惯了,反而见怪不怪,见不怪倒怪了。”

随着杨寿的回忆,镜头迭叠:

幼婴夜啼。“狼来了!”的反复恫吓,比不上一句,悄悄话:“道天门的昆大仙听见,生气的快来了。”立竿见影:哭哭啼啼,哭闹正来劲的幼婴,张口结舌,赶紧躲进被窝里。

女大当嫁。说媒的吐舌若簧,踏破门坎,千辛万苦凑合不来,抵不上道天门的徒子徒孙们,任一个拿着鸡毛当令箭,淡淡说一声:“这是昆大仙的意思。”就能搞掂:乱点鸳鸯谱,或棒打鸳鸯散。

衙门变菜园。原本老实巴交的人,跟学着,把官府衙门,当成了菜园门、看牛坪。想进就进,想出就出,口无遮拦,骂不绝口。隔不了几天,三、五十成群结队,轮番上来挤破门、挤满坪,见谁是官、官大、管官,缠上谁。缠上性子急、拍惊堂木的官,十有**,事情闹大。不是捉弄得那官,当场斯文扫地,出丑。就是追撵得那官,轰下台止,滚蛋。长此以往,于是遇上的官,一个比一个温文尔雅,还好。七嘴八舌,软磨硬泡一阵子,拍脚拍手出门时,总要顺手扯摘点“下饭菜”。

替人尽孝道。越来越多的小胆百姓,也把大户人家,当成了出气筒、收容所。一言不合,立马翻脸,振臂一呼,应者云集。有的缺德到,老祖宗快断气了,赶紧派孙子们抬起来,就往大户人家门里送。捧着钵、盘,孙女们挨门挨户,名为求其开恩,打发救命钱,实则强行敲诈勒索。遇上不理不睬的大户管家,放下担架,捧卷走银子,只留下颠簸得骨头快散架的孤老,就像一群鸡鸭,扑翅、拌掌、溜之大吉。结果,老祖宗连病带气,死在的那大户人家,管家了不了难。闻讯披麻戴孝的倾巢出动,带动近邻远亲们,纷上门来,一哭二闹三死逼,血泪控诉首恶的管家,次凶的东家,无情的当家。直引得群情激愤,声讨笔伐助阵。只要,道天门的徒子徒孙们,跟着一搅和,非得整怕了的大户,比给自家老祖宗办丧事,还要隆重、热闹、悲惨、磕头、上香、送葬。糊里糊涂破财,替人尽了孝道,还要抚恤未亡人及子女,而背了黑锅、背上了不仁不义的坏名声。

薄悻胜厚道。于是,有钱的,见了没钱的,要小心。家中老人还行的,见了家中老人不行了的,要恐慌。居家过日子的,见了在外打流的打拱手。

甚至缉拿犯人,亮出与昆大仙的渊源,真假分不清时,判官与捕快也得敬让几分。免去收监惯例的皮肉之苦。煞介其事炫耀的,还有好酒款待,青楼相伴,来去自由快活。

杨寿:“凡是亡命江湖的盗寇之流,一旦投靠道天门后,便如获大赦,月兑胎换骨,可以有恃无恐,象条走狗,大大咧咧地,随从主子,抛头露面了。

就是仕途坎坷的骚客之辈,一朝皈依道天门中,便如梦方醒,洗心革面,可以摧眉折腰,象个龟孙,慢慢吞吞地吐故纳新,爬上金銮殿。

正是这伙盗寇逆贼,艺高胆大,胆大妄为到蛇吞象。怂恿秦昆笑纳进献、日进斗金而富可敌国外,还打出招牌、接纳四方豪客而变成篡贼。蓄谋‘拥兵自重’,寻谋‘出将入相’,合谋‘再行兵变’,阴谋‘面南登基’。”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卧底藏骄最新章节 | 卧底藏骄全文阅读 | 卧底藏骄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