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底藏骄 笫十六节祛邪伏魔之国人警醒〔2〕

作者 : 言者广军

紧接着,黄群撰写的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征文稿『江城风雨卅年灯,鸾镜朱颜惊暗换』,在三湘统战网上发表。

“秦县,秦时建县。古朴的江南小城。穿城而过,平缓东流的一条小河,资江,乳润着古老而深沉,单纯而温雅的湖湘文化。见证着江城风雨卅年灯,鸾镜朱颜惊暗换。”

“1978-1987年:

那十年里,由少年到青年,我感触犹深的首先是:衣食住行的条件,越来越好。”

“之前,我基本上是接受父兄的衣钵。每年四季几乎都穿着,慈母手工针线缝补满丁的灰色中山装、蓝色裤子。也曾穿戴过的一身洗涤发白、辩不出草绿色的假旧军装,那就是当年我最抖派头的“华”服。平日吃的是掺杂薯条充粮,少见油星的青菜豆腐。咸香干、酱萝卜拌咽剩炒饭,算是美食。过年、生日、来贵客时,才能品尝到炒肉、煎蛋、面条的滋味。”

“大约到1983、我高二毕业的那年,延续几十年的粮票、肉票、香干白干票、布票等,彻底取消了。做人的感觉,有了质的飞跃,有了自主选择个人爱好的条件和空间。可以量体裁衣,自选衣装的料色、图案与款式。多少年一片灰的身上以及街上,从此,流行红、黄、绿等暖色,大小花头、印条格等图案的面料,西服、喇叭裤、连衣裙、迷你裙等。家庭的菜篮子,同样在依序换鲜,天天有荤,年年有余,丰富多彩而活色生香起来。”

“八旬的外婆健在、三世同堂的五口之家,紧接着,从临时搭建、潮湿阴暗、十多平米的单间工棚,搬住进针织新村、窗明几净、五十多平米的二室一厅。传藏了很多代、自享了十多年的红漆马桶,为抽水马桶替代。以前几乎只有电灯是电器,简床陋椅、坛坛罐罐的家,如同鸟枪换炮,置换了组合家具、皮革沙发、彩电冰箱。晨曦暮霭,读书的阳台,弥漫着盆景花卉的芳香。生活的质量,有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再不用,清早排长队,望穿秋水地等购计划配额的紧俏年货;再不用,勒紧腰带、一分钱掰成二分钱使,为省俭紧巴巴的一角零钱、半月谈抢购门票挤看的一场电影,无一例外的革命样板戏;再不用,响应‘读书无用论’,斗这批那、停学闹革命;再不用,烦恼,上山下乡接受再教育,但可能没指望上工农兵大学。”

“恢复全国统考招录大中专生制度后,作为笫六届应考生的我,在贴满‘一颗红心,两种准备’标语的一所普通中学,深得恩师的教培与激励。成为全校考分上大学文科本科线的两名应届毕业生之一。顺从命运安排,企业管理中专毕业后,又服从组织分配,在益阳市审计局工作。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审计员之一。”

“我感触犹深的还有:读书的氛围,越来越浓。

史无前例的文革浩劫过后,生命律动的体验,在我们八十年代的年轻人表现为:‘求真之梦,从善之念,爱美之心’的意境。在自学成才、如火如荼的激情岁月,不断进取的我,无论春夏与秋冬,乐进书山帐海成一统。锐利深细地且看且听且写,业务独当一面同时,时有学术论文、影视评论、散文随笔等见诸省市级报刊。在这时期,我撰写出了自我的人生定位:『阳光下关于国企兴衰的思考:生命如帆』。”

“我欣赏着资江东去,波光粼粼:流泻,两岸万家灯火。流响,『桃花江是美人窝』的轻音乐。城的南北,峰峦叠嶂。山光水色,葱茏明丽。座落其中的工厂,学校,商场和田园,彰显着:城乡结合部的变迁前奏。”

“我回味着那时,飞架南北、气势如虹的一桥,沿江环城、连通拓宽的柏油马路,乘坐舒适、风驰电掣的崭新巴士,替代了‘徒步出行’、‘假以舟楫,横绝江河’的古道倦旅。”

“我想:物阜民康,这是改革开放第一个十年,改写江城物质匮乏的现代文明标志。辞旧迎新,汽笛一声云帆远。曾经人烟稠密的古渡口,相对停摆在冷冷清清,衰草斜阳。不言而喻:愚昧落后的昨日,就像东流水,只能在记忆中去找寻了,亦或将永远在写画中定格。日新月异的明天,新生的希望,美好的事物,正似火车不是推的,乘奔御风,扑面而来,又一日千里。”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卧底藏骄最新章节 | 卧底藏骄全文阅读 | 卧底藏骄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