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童年的艰辛(二)
傍晚时分,西下的残阳余晖映照着整片大地。A县东郊十里地的那片黄花镇大地上,一马平川的良田、旱地,紧紧将黄花镇包围环绕着,且中间被一条河流与马路分割为二。这座遗嘱近千户人家的村庄,河流的南面人们称村南,河流的北面则恰恰相反称村北,沿着河岸上的是一条由县城通往其它地方的国道线,穿梭这个村庄的车辆日夜不息。
出生在这里,由于交通便利,也算得上是半个城里人,想进城随时即可。但这座偌大的镇村庄,村南与村北仅靠几墩石桥相通,村南有座旧式模样的大礼堂,礼堂附近200米处才是分开村庄的河流与马路。河流顺流方向二里处是镇集市场与学校,然而,破旧泛黄的大礼堂的前方不远处有一所房屋。此时,屋前手舞足蹈放学回到这里的小孟军军,他见着自家门站着一位高高大大、满面透着本分农民气息的成年人,三十来岁,炎黄子孙的黄皮肤,留有八字胡须、浓眉大眼、头发稍稍紊乱。孟军军走到门前,叫了一声“爸爸”然后说:“我放学了!”
“哟,我的军儿放学回来了,学校好玩吗?”那位成年男人伸出双手曲膝弯腰抱起孟军军,同时与孩子交谈着。
“好玩,爸,妈妈呢?”孟军军烂漫的笑着问。
“你妈在厨房做饭。”那成年男人抱着孟军军跨进屋。屋内的摆设井然有条,地面打扫得干干净净,家私上还有一台14阴寸的黑白电视机。田土分到户还只有七年多,在黄花镇居家有这样条件的人家寥寥无几。
此时,厨房里忙碌晚饭的岚凤闻声,大声搭起话来:“南方,是不是军儿放学了?”孟南方“嗯”了一声,放下孟军军,牵着他的小手往厨房走去,刚到厨房门口,岚凤围着围裙忙中瞧了他父子一眼,说:“南方,你带孩子到茶堂坐一会儿,饭马上好了。”
一家三口晚饭后,聚在茶堂里。孟南方注视着孩子,极为严肃带着教育的口吻说:“军儿,到了学校读书,要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跟同学要有好,不争吵,不与同学打架,知道吗?”
“爸爸,那我乖、听话、好好读书,是不是杀鸡给我留个特大的鸡腿呀?”
“那当然,而且给军儿留只最大的鸡腿。”岚凤接话答应下来。孟军军满意地在小脸上露出天真烂漫的笑容。
在这幢有些泛黄的房屋里,连绵不断地传出他们一家三口幸福温馨而愉快的声音。但美满幸福的背后,早已产生了一道裂缝,那也是孟南方夫妇一直萦怀在胸最最苦恼的事。多年前因家贫如洗、衣食无依,将龙凤胎女儿送到福利院,如今却对女儿查无音信,眼看日子日趋地好起来,他夫妇当然也有想找回女儿的打算。
诗云:行人自是心如火,兔走乌飞不觉长。又道是:乌飞兔走嫉如梭。人民一步步朝着幸福奢华的生活迈进。然而,孟军军在九年寒窗苦读里,长成了大小伙子,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但他一身平常的学生装,也盖不住那生居于来的帅气外表。惹来不少女生青睐的目光,可他从不为情所动,仍有他终日坚信自己的目标与理念,他所求的是将来有一番作为。所以他在学习上从不松懈半步,总是持之以恒的刻苦读书求上进。
这时,孟军军是初三年级的学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刻苦努力学习,换来优秀的成绩,成为班上多年来的佼佼者,但班上有个叫钟兰的女生,像似他的克星一样,成绩毫不比他逊色。这个学期开学不久,校方决定以快慢两班来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孟军军分到了快班,快班是来自全乡镇最优秀的学生,共筛选四十五名学生编成一个班,班主任是周老师与舒老师两位,这两位老师可是校园内最有水平、素质的优秀教师。慢班不说,也能猜想到都是些资质平庸较差的学生。
孟军军在快班里也不甘落后,平常学习严厉要求自己,在每次考试中,他都想奋争第一名。新编的快班里,仍属他与一年级起就是同班的何莲花、向花、钟兰四人成绩凸出,各自相差不多。但钟兰的成绩比他们仨还要扎实一些,总是遥遥领先。第一次小考后,孟军军胜券在握的在心里评定,“第一名非自己莫属”结果大出他的预料。钟兰一举夺走了冠名,气得他如打翻了五味瓶,不是个味儿。(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