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长安 东风夜放花千树(3)

作者 : 快雪时情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这是盛唐诗人苏味道在《正月十五夜》中所描绘的元宵节的情形。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始于汉朝,兴于隋朝,在唐朝时已经发展成盛大的灯市,灯会的时间也从汉朝的正月十五一夜,延长到了三夜。而且灯会上还出现了各式杂耍技艺,尤为热闹。

大唐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的正月十五,刚刚入夜,长安的街市上已经到处是川流不息的人群。作为长安城中轴线的朱雀大街位于皇城内的那一段称为“天街”,天街尽头分割宫城与皇城的横街,是长安城中最宽的街道,宽三百步(折合440多米),仿佛一个广场一般。此时这天街两侧置满了灯轮、灯树、灯楼等等,两边树木之上更悬着各式各样巧夺天工的新式花灯彩灯,引得来往行人驻足观看。

往来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一个青年和两个少女一行三人。其中一个少女,满脸好奇地东张西望,突然发出一声欢呼,跑到一座灯楼下抬头仔细观看。

那青年笑道:“琳琅,这样一个个细看下去,恐怕直到天亮,这天街上的东西你也未必看得完呢。”

琳琅又绕着灯楼走了一圈,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回过头来对那青年说:“二哥,你是终日在宫外面,什么好玩的好看的都见过,怎么知道我成天闷在宫里面,能看到些个特别的东西有多么不容易?你又不肯常常带我出来玩。”

洋川王李纬道:“这又是我的不是了?就算是我想带你出来,皇后娘娘也不见得同意。”

琳琅语塞,转头向容若求道:“武姐姐,好姐姐,以后你常和二哥一起来求皇后娘娘带我出来吧。今儿要不是你也跟着,皇后娘娘怕是再不肯让我出来玩的。”

容若笑道:“今天是皇后娘娘体恤你这一年都很乖,所以才让你出来看灯。和我可没什么关系。”

“才不是呢。就是因为有你跟着,皇后娘娘说了,武家的姑娘心思缜密,行事有大体,有她在,出不了什么乱子。所以啊,才能这么痛快让我出来。下次你一定还要和二哥一起来给我求情,啊?”

听琳琅这样说,容若有些无奈:“偶尔出宫一次,倒是不妨的。可是你是金枝玉叶,也不大通外面的人情世故,经常这么着,别说皇后娘娘不能同意了,我也是不敢的。”

琳琅嘟起了嘴:“武姐姐,你总是这么说。可是宫里面又闷,礼节又多。从除夕到今天,一溜儿十五天,不是大宴就是小宴,要么就是参拜上香,折腾了个遍。连武姐姐你都不肯进宫来陪我了,可知有多么恼人。”

容若笑道:“那些都是你们皇家的家宴,要么就是皇后娘娘召见宫中嫔妃、朝中命妇,日日忙碌得紧,我哪好成天去看你呢?”

“可是初五的晚宴,也像中秋月宴那样请了朝中大臣的妻女,京城里的许多闺秀。我看见连武夫人都到了,还以为武姐姐你也能来哩,谁知道你推托身体不适,竟然没来。”

李纬知道容若不喜这样的喧哗热闹,更经过中秋月宴那次,深觉这样的场合甚是无趣,还说不定惹来一身是非,所以才找了个藉口推托了,不由看了容若一眼。

容若微微一笑:“我那几天是偶然染了风寒,嗓子疼了几日,所以不好进宫的。”

琳琅还要说些什么,李纬向前指了指,笑道:“琳琅你看,前面都是卖各式节令玩意的了。你瞧瞧有什么中意的?二哥买给你。”

这一句话果然分散了琳琅的注意力,她抬头一望,果然远远看见一个接一个的摊位,家家都摆着挂着悬着五颜六色的面具、灯笼、彩饰等物。她欢呼一声,立刻忘了刚才还在说些什么,向前面跑去。”

容若忍不住笑道:“琳琅还真是个孩子,这么容易就被你引开了。”

李纬也笑了,但又轻轻叹息一声:“只盼她能永远这么着才好,无忧无虑,不识人间险恶,看到的总是快乐开心的那一面。”

容若肯定地道:“一定会的。她是皇上和皇后娘娘的掌上明珠,又有你们这些兄长这样疼她。她只会被从一双关爱的手里,交到另一双关爱的手里,这一生都是注定了荣华富贵,平安喜乐的。”

李纬欲言又止,最后也只是笑了笑:“生在皇家,又有哪些事是能自己随心所欲的?不过琳琅是个有福气的孩子。”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月落长安最新章节 | 月落长安全文阅读 | 月落长安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