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有娠的喜讯让宫中与朝中都是一阵欢欣鼓舞,消息传到了潞州,身为国丈的昭义军节度使李筠更是喜气洋洋的,不日即发兵攻入北汉,焚毁其平遥县军营官署以示庆祝。
郭炜的感觉就比较复杂了,他固然是为此而高兴的,可是偶尔因此勾起了前尘往事的回忆,又别有一些伤怀。另外出于对这个时代医学水平的不信任,郭炜实际上比太后、宫人和太医们还要紧张李秀梅,所以他的晚间娱乐活动又减少了,剩余的精力却需要宣泄,为此付出代偿的就是几个军司和军器监、造船务等部门,经常被驾幸视察的郭炜给撵得鸡飞狗跳。
“军器监东西作坊及都作院历年所造火铳计有四万余杆,剔除逐年装备锦衣卫亲军并战损的数目,仅够全面扩充后的五万锦衣卫亲军配备。
显德七年初,军器监遵旨停造各式弓弩箭矢,弓弩院的工匠全部转入铠甲和火铳制造,因此可以做到月产火铳一万杆。眼下已经有库存最新式火铳七万杆,足够给锦衣卫亲军和殿前司诸军换装,锦衣卫亲军换下的旧式火铳也可以给整训中的那部分侍卫亲军换装。
今年之内继续生产的火铳数目,已经足够给即将参加第二批整训的侍卫亲军换装完毕,明年以后就可以降低火铳的产量,只是维持基本库存与各军司的折旧替换。
新式全钢板甲也已经测试完毕,比全副明光铠和步人甲还要轻便一些,防护能力却远胜于二者,弓弩均不能破甲,枪矛也很难毁伤,只有鞭锏锤棒斧钺等重器方能毁甲伤人。
两种火炮也在金明池工地测试完成,造船务已经知道如何增强炮下甲板,所有大船都在加修炮座。发射八斤弹丸的线膛炮和发射九斤弹丸的滑膛炮重量都在千斤左右,线膛炮的穿甲破墙威力远胜于滑膛炮,在射程上也是远胜的,只是用于线膛炮的链弹和霰弹制作困难,而水军远程断敌船桅杆、破敌船帆和步军大量杀伤列阵敌军,还是需要使用链弹与霰弹,所以军器监以为重点还是要制造滑膛炮。”
作坊使李崇矩一直在负责军器监开发署的具体工作,现在更是把军器监和造船务的协调工作也挑了起来,工作负担骤然加重,他却是做得井井有条,这时候正在广政殿向郭炜汇报着工作进展情况。
郭炜在一开始向郭荣倡议搞一支火器化锦衣卫亲军的时候,心里面还是有那么一点没底的,毕竟他只是个军史爱好者而非军事专家,仅仅靠着历史知识都很难说服注重实践的自己,自认为的原始火器能不能真正代替冷兵器得看实战效果。随着锦衣卫亲军在淮南战场的卓越表现,尤其是在郭炜自己的亲领之下,锦衣卫亲军所取得的优异战绩,让他感觉到,且不说将禁军全部火器化吧,至少用火铳全面替换弓弩的时机是已经成熟了。
在这几年当中,军器监在钢铁冶炼和水力机械加工技术方面也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火铳的生产工艺流程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与加强,于是郭炜果断地决定停止东京所有的弓弩箭矢生产,相关机构全面转产火铳及其配件。
至于军队在装备转换的过程之中会不会出现战斗力青黄不接的状况?反正东京历年生产库存下来的弓弩箭矢还多得很,河北、关中的几个重镇也都有大量库存,郭炜就不相信在消耗完这些库存之前,从弓弩转用火铳的禁军会形不成足够的战斗力。
得益于冶铁技术的大幅度进步和钢铁产量的提高,各式水力机械也慢慢地从木制转换成了铁制,用新式炒钢炉出产的好钢冲压成型板甲就被提上了军器监开发署的议事日程。李崇矩在这里体现出了相当高的组织能力,在一批优秀工匠的努力下,还有一些战场经验丰富的老兵帮助测试,加上郭炜在概念与理论上的指点,比明光铠和步人甲更符合人体工学的板甲终于问世。
等到这个板甲的工艺流程确定下来以后,其他各式铠甲的制造也就可以停止了,由此腾出来的工匠与资源全部投入板甲制造以后,禁军的铠甲装备比例应该还能提高一大截。而且除了必须参与肉搏的长枪手,火铳手的铠甲其实可以省略很多部件,他们有胸甲和头盔就应该已经足够了,那么禁军甚至可以不需要配备皮甲。
就是火炮的事情有些遗憾,没有可靠合适的引信,优质钢材也不能用于炮弹,线膛炮的链弹、霰弹就都很难搞定,甚至连跳弹的效果都会不好,线膛炮也就只能作为穿甲炮和攻城炮了,野战能用的还只能是射程和火铳差不多的滑膛炮。
不过能够做到这种程度的军器监还是值得奖励的,钱帛的赏赐当然是不在话下,检校官和叙封优秀工匠的父、母、妻之类的胡萝卜也可以发几个。
“守则,做得不错!朕会给开发署赐钱两百万,你自己依据劳绩给工匠们分了,另外报几个可以封检校官的待诏名字上来,注明他们各自可以请封的嫡亲家眷名录。”
“臣替各位待诏谢陛下圣恩。”技术官叙封家属,那可是从未有过的恩典,李崇矩可以想像得到这个消息将会给开发署带来的激励,不过也能想像得到郭炜将会遭遇的阻力。
“张卿,朕欲军器监诸作坊月造火铳一万杆、全钢板甲三千套、火炮十门,不知三司可安排得来?”
另一个在殿中听候旨意的却是新任三司副使张崇训,宣徽北院使、判三司张美要忙的事情太多,涉及盐铁和军器监的事就归了张崇训管辖。
“陛下,经臣查核,现在最新式的火铳月产上了一千杆的话,每杆合钱七贯,重七斤,连枪头在内需耗铁五斤,月产一万杆,一年就要用钱八九十万贯,耗铁六十万斤;全钢板甲月产上了一千套的话,每套合钱三十贯,重三十斤,月产三千套,一年就要用钱一百余万贯,耗铁一百余万斤;一门火炮用钱二百贯,耗铁千斤,月产十门,一年用钱两万多贯,耗铁十余万斤。这总的算下来,需要用钱近两百万贯,耗铁两百多万斤。”
张崇训很快就把相关数据罗列了出来,就是没说可不可以安排得过来。
不过郭炜当然是听明白了,自嘲地笑了一下:“哈,是有一点多啊……这岁入也才一千万呢,一年产铁也才五百万斤。
不过,朕记得用了新式炼铁法以后,铁产量一直是在大幅增长的,耗铁量应该不是问题;至于这用钱嘛……
之前弓弩院每岁造弓弩不是以百万计么?既然停造弓弩箭矢,相关物料的课征自然也应该罢废,这里可以省下不少钱吧?而火铳用铁料全由官产,只是需要征调些木料,比起弓弩箭矢对民间的课征少得多了,也能稍解民困吧?
东西作坊之前不造全钢板甲,却也要造其他铁甲,每岁都有一两万套,每套的用铁和用工都比全钢板甲多。若是今后停造一切其余铁甲,只需专力制造全钢板甲,耗费不会更高吧?”
“陛下圣明!臣回去后细细算来。”张崇训没想到郭炜还掌握了这么些资料,刚才自己都没有去细想,心里面偷偷地擦了一把汗。
其实官营作坊制造这些东西费多少钱只是个核算方式,工匠的开支是做不做一直都会有的,大多数物料也是官营作坊生产的或者从民间课征的,真正花钱从民间买来的并不多,也就是说实际从官府岁入中开销的份额一向不大。
现在郭炜计划进行的生产变化,只是转移了一下用工用料,而且真的是主要用料换成铁以后,对民间的课征反而会变轻,最后朝廷在兵器上花的钱不见得会增加,而整个国家为此付出的代价可能还会下降。
“再说了,前番军器监转交给文思院制作的琉璃镜,今后向民间出售的收入也要分军器监一份;江南每年的贡奉也有数十万,还有补偿朝廷赐盐三十万斛的土贡数十万,这些钱也应该给军器监。对了,朕还让你安排泰州海陵监等地试着晒盐,可成功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