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德十二年二月,壬寅朔,司天监言日当食,验天不食。
看着站在殿下诚惶诚恐的司天监王处讷,郭炜感觉有些好笑,预报错了就错了呗,有什么大不了的?再说也未必就错了,日食带在地球上就是一条带子嘛,带子里面的人可以看到全食,稍微偏一点的地方就只能看到偏食,要是再远一点当然就是“验天不食”了。
像这一次的天象预报事故,多半就是因为日食带没有经过东京而已,这有可能是因为司天监的观测和计算误差,更有可能是因为这个时代天文理论的系统误差——当然,至今为止的天文理论都是从观测数据反向拟合的,这种系统误差说到底还是观测水平的基础误差。[搜索最新更新尽在卿,朕早就说过了,浑天说并非天道之常,其中多有错讹,只是以前司天官仅能以肉眼观天,计时的水运仪象台也不够精密,因此日月星辰之运行就难以辨识得太精细,浑天说的错讹之处因此不得彰显。此次预报日食出错,朕看未必就是司天监的观测和计算失误,卿等不必过于自责。”
郭炜想起来了,他终究不完全是这个时代的人,因为凭空带着许多完全不同的教育背景,他与这个时代总是有一些隔膜的,所以在他看到无所谓的小失误,在时人看来却未必了。
就像这次日食预报的错误,如果碰上某个专断残暴的皇帝,而司天监内又有什么人想借机上位的话,那就完全有可能会起谶纬之类的谣言,然后牵连治狱。
那就先打消司天监的顾虑吧……在郭炜看来,司天监的这一批技术官员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了,可不能胡乱损失掉,而且因为天文历法的争议而罪人,也并不是什么好习惯,即使不是争议而是技术失误,那也不应当上纲上线。
再说了,即使完全遵照时人的观念,那么在这个战火纷飞的日子里,没有发生日食不也是一件好事么?
当然,打消司天监的顾虑并不难,对于这一点郭炜很有底气。
“如今司天监已经有了观天镜,摆钟虽然体型庞大,计时精度也已经超过了水运仪象台,司天监对日月星辰的运转观测理应更精细了,那宣夜说的群星运行拟合做得怎么样了?”
自从将新的观测工具、计时工具和数学工具交给司天监,并且诱导他们从事基于宣夜说的行星椭圆轨道体系拟合,郭炜一直都盼着成果早日出来,可是又不方便时时去催。
科研工作么,就得充分尊重客观规律,不能简单粗暴地用行政命令去加速,欲速则不达啊……
不过现在趁机问一下进度还是可以的。
“臣惶恐……”
原先的司天监赵修因为年届古稀,已经告老致仕了,王处讷顺理成章地从少监直升司天监——这种专业性的岗位,必须用专业人士来担任,破格就破格了。
甫一担任监事就碰上了这么大的一个失误,王处讷是很忐忑的,现在听郭炜的口气是完全不予追究,这很是让他感动,但是郭炜再一问起宣夜说体系的拟合工作进度,王处讷又有一些惴惴不安了。
不过专业技术人员么,还没有怎么学会官僚的敷衍塞责特技,就只能实话实说了:“观天镜中,诸星更为清晰可辨,其中确实看得出与大地的远近距离不一,大有与浑天说之天球不合之处,宣夜说之论俨然成理。摆钟的计时也是甚为精密,定时更为精准,两相结合,群星在天上的位置当真可以定得更准,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群星数据浩繁,且有数年乃止数十年为一周期的,如今司天监使用观天镜和摆钟的时日尚短,还难以观测周全,宣夜说的完整拟合尚不能做到,故此日月食与两分两至仍然没有用宣夜说去算。”
听起来像是用客观困难来推搪,但是王处讷还是只能这么说。
不过郭炜却是很理解这一点。
凡是做过实验的人都知道,用数据去拟合曲线与方程,都是需要大量的数据来逼近的,要求的曲线和方程越精密,需要的数据就越巨量。
像什么材料性能之类的东西,因为实验物品是掌握在实验者手里的,只要足够有钱,那就可以用钱去砸,争取在短时间内攒够数据——就算是这样用钱砸,同样也要花费一定的“最小必须时间”。
而像气候、地质和天文这类东西,人可是暂时难以影响掌控的,尤其是天文,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那就只能干等着大自然慢慢地向人类提供数据。即使是在郭炜穿越之前的那个世界,人类已经可以小规模地影响气候,可以用核弹之类的犀利手段制造地震波来研究地质,在天文方面却仍然只能依靠观测,顶多是观测手段更为多样更为精密而已。
开普勒能够整出来一套比较完善的行星椭圆轨道来,其背后可是第谷.布拉赫数十年如一日的天文观测数据在支撑的。而浑天说的那些数据,又何尝不是中国历代天文学家数百年的观测积累呢?
“也罢,朕春秋正盛,几十年还是等得起的……天道迩远,若是觑准了方向,只需要几十年就可以寻得天道,朕意已足。”
天文和数学的问题就暂时搁到一边去吧,反正也不是当务之急,就让客观规模自然发生效果吧。不过摆钟的小型化还得抓紧进行,当然这就不是王处讷的职责了,这需要找军器监,找那个家人已经获得叙封的马林溪,而且不光是摆钟的小型化,还有不少攀科技树必须的精密仪器也得靠他们呢。
…………
二月初二,被从各自的治所紧急召到东京来的几个大臣,又被迅速地任命到了蜀地,他们分别是户部侍郎、知北平府事吕胤,左谏议大夫、权知棣州冯瓒,谏议大夫、权知慈州杜韡。
蜀地的几大重镇中,吕胤出知成都府,冯瓒出知梓州,杜韡出知利州,膳部郎中刘湛出知夔州,左卫将军安守忠权知兴元府,其余州县官员也各有任命。
而作为补缺,枢密使吴廷祚出知北平府,右补阙窦偁出知棣州,殿中侍御史李炳出知慈州,宣徽南院使、度支部尚兼将作部李崇矩迁枢密副使,内客省使王赞迁宣徽南院使、度支部尚,少府监王昭诲判将作部。
在接获孟昶降表的短短几天里面,郭炜连续颁诏,在蜀地大赦,将孟昶一家和成都的文武大臣阖家部送京师;将后蜀降军官兵分离,将佐都走水路赴阙,而蜀兵则老幼疾病者遣散、精壮者自陆路发遣京师;在迅速分派文臣赴蜀地治理民政,尤其是选择处理占领地有方的吕胤知成都府。
这一连串的组合拳打下来,蜀地应该可以迅速安定下来吧,那些蜀兵即使想作乱也会找不到合格的组织者吧?
当然,合理地安排官吏治理,再辅以强大的监督力量,让他们能够在蜀地处事公正无私,而且能够管住骄兵悍将,让蜀地百姓无怨,让蜀兵甘愿赴阙,这才是釜底抽薪之举。
…………
显德十二年的二月十九,成都府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华。
战争离得他们很远,其实远在绵州那里就已经结束了,而且孟昶的投降决定做得干脆利落,除了正月初一的那一次募兵之外,并没有在成都府再进行过任何战备,所以战争对成都府实在是影响甚微,轻微到了只有城外的升仙桥、城内的府库和李昊府第的外墙有所变化。
一个月之前,西川行营凤州路兵马都部署袁彦率军抵达了成都外郊,从绵州到成都府的这一路上,虽然仓廪几乎被焚烧殆尽,不过并非沿途的州县却仍然是府库充实,所以蜀地州县官员的牛酒犒师就没有断过。
就在成都郊外的升仙桥,孟昶备足了亡国之礼,亲赴袁彦的军门前归诚,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会面,而孟昶也再一次派遣其弟雅王孟仁贽奉表东京求哀。
曾经先期到成都府封闭府库的康延泽随后就作为权成都府都监,率领数千兵马入城接收全城,而孟昶一下后蜀君臣则待罪于各自的府邸,等待着东京的诏命。
至于原先驻守成都府的蜀军,则被周军监督着迁到了城郊的军营暂时安置,而周军的大部也没有入城去享受成都府的花花世界,西川行营严格地执行了郭炜早已交代下来的预防措施,除了康延泽带去接收城池的那数千兵马,周军大部都在郊外扎营,并且立即进入了繁重的操练之中。
稍迟几天赶到成都府的归州路集团同样是如此办理,两路大军就在城外竞争着各自操练的锦标,而两路大军的指挥系统也就此合署为西川行营。
随着知府吕胤一行的到达,蜀地各州县虽然仍旧处于军管之中,主官却也慢慢地换成了文臣,一切都在走上正轨。
二月十九日,正是孟昶一行被部送着离开成都府前往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的日子,到了眉州以后,他们就可以一路乘船下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