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五代当皇帝 第八卷 濯足洞庭望八荒 第十六章 再失重臣

作者 : 康保裔

第十六章再失重臣

然而显德十四年的冬天注定了是寒冷而多事的。(.最稳定,)

“陛下,范司徒政事劳累,又在前几日感染风寒,加之近日心情沉郁,以致小恙骤然转重,臣虽然奉诏旨为其进药,却仍然施救不及,尚祈陛下恕罪。”

翰林医官王守愚跪在广政殿中,向郭炜汇报着这个突发性的不幸消息。

范质居然赶趟着病故,也是几件事情凑到一起去了,首先是东京今年的冬天真的是非常的寒冷,而且还相当潮湿,已经年近六十的范质稍不留意就生病了。本来这病也不算有多严重,只要在家里将息将息说不定就会好起来,可是范质却强撑着病体处理政务,这无疑加重了他的病情。即便如此,因为郭炜在听说了这个情况之后,一边赶紧下旨让范质安心养病,一边急遣太医去给他看病,按理说范质缓过来的机会仍然不小。

但是窦仪和王朴的同时亡故让范质想多了,两个比他还要年轻的同僚先他而去,让范质的心情莫名其妙地比这个冬天还要糟糕,于是从他染病到加重再到太医抢救不及,仅仅就只有三四天的时间。

一切是那么的令人措手不及,郭炜关于最近人事安排的诏书还在政事堂这边讨论呢,首相却突然病故了。

于是旧的任命还没有来得及下达,这就要讨论更新的人事变动了,首相的空缺可不是一般的状况,原先的斟酌安排显然要被这样的突发状况完全打乱,而首相和枢密使同时出现空缺的情况更是让新的人事任命根本就拖延不得。

“在不到十天的时间内,朝廷连丧三员重臣,朕痛失股肱,实在是令人骇愕。如今岭南之战正酣,我国域内百业待兴,宰相和枢密使一日不可或缺,众卿以为该当如何?范司徒为国鞠躬尽瘁,又要如何赠赙?”

郭炜刚刚才打算要加快朝臣的第三梯队建设,要逐步给两府进行换血,还在得意于自己的未雨绸缪呢,结果马上就接到了范质的讣闻,说骇愕倒是完全的实话实说。(最稳定,)而范质和王朴也的确是他的股肱之臣,不说对郭炜的战略决策产生重大的影响吧,起码在日常的朝廷政务方面是很让他省心省力的,事务性的事情都不必劳烦郭炜操心,让他在掌控朝堂之余还能考虑大量的战略性工作,并且一点都不耽误他的宫廷生活。

这样两个人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亡故,即使还有两个次相与枢密副使分担政务,却还是让郭炜一下子忙碌了起来。

郭炜显然并不喜欢这种忙碌,他是很在乎自己的权力,也的确是在尽心竭力地抓权,但是他并不想为了这个目的而让自己宵衣旰食,像朱元璋那样勤勉得将朝政当成了自己生活的全部可是万万不行的。

那就要尽快地任命首相和枢密使,毕竟次相和枢密副使的职权比宰相、枢密使的职权小了许多,尚不能全面地辅弼郭炜。

然而滋德殿却在郭炜说完话之后突然陷入了一阵短暂的沉寂,在场的两个次相、枢密副使和几个尚书、判三司一时间都没有说话,向来喜欢第一个发言的范质不在了,偶尔作为第一个发言的王朴也不在了,这些人还没有习惯成为首先说话的那一个。

“故司徒、同平章事、弘文馆大学士、萧国公范质宜赠中书令,给谥。”

还是王溥打破了这种沉寂,不过他也没有贸然说出自己对人事安排的意见,更不曾发挥第一个发言的人引领主题的作用,而是将自己的发言内容完全局限在自己兼管的礼部事务上面去了。

对于王溥的这个意见,郭炜只是略略一点头,这个安排并没有对范质额外加等,差不多就是惯例的水平了,他对此倒是没有什么意见,对于有国公封爵的范质来说,给一个美谥应该能备极哀荣了,更何况还有赠中书令。

但这并不是眼下的重点啊……

郭炜还在人群当中寻找踊跃发言者,然后就满意地听到了王著的声音。

“中书骤然损失两名重臣,臣以为应当迅速将吏部侍郎、知成都府吕胤和兵部侍郎、知朗州薛居正召回,以即使弥补缺额,至于枢密使一职还照旧就是了。”

当初给一个职位推荐了两个人选的时候,王著肯定是不会想到有今天的,原先只是为了让郭炜有更多的自主选择,现在这两个人却是真的都要被召回来了。不过王著没有说出进补相位的人,对于具体的人事安排,他相信皇帝自有主张,作为他来说,举荐合适的人选以备皇帝安排就可以了。

郭炜点了点头:“嗯,上一次成象提及二人,众卿均无异议。只不过当日是从两个人当中择一人召入朝中叙补,如今却是要把两个人一起召回来了。朕有意让吕胤出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薛居正任工部尚书,守则任枢密使,宣徽南院使、度支部尚书王赞升任枢密副使,宣徽北院使判三司张崇训升任宣徽南院使、度支部尚书,知昇州赵玭入朝任左监门卫大将军、宣徽北院使判三司。”

郭炜的这些安排当中,调了三个人进京,给两个人挪了位置,却没有直接说首相的安排,只是从他预定给吕胤的位置是直接顶掉王著这个情况来看,郭炜心目中的下一个首相显然就是王著了。

“陛下意欲调入三位知州,之前只是安排了两个朝官出知地方,不知陛下对此有何裁断?”

关于相位的安排张昭是插不上话的,不过对知州(知府)的安排上他却是相当的尽职尽责,虽然即使没有郭炜的提名安排他也可以让吏部根据铨叙决定调任升迁的人选,但是先看一看皇帝的意思总是不会错的。

好在郭炜早先对这些人事已经做过足够的调查和考虑了,即使在仓促之间又多了范质病故这个变化,倒也没有让郭炜太措手不及。

“成都府、朗州和昇州的三处官缺,吏部自可根据铨叙迁补,朕前一次准备安排翰林学士承旨卢多逊和兵部职方员外郎吕端出知地方,吏部将此二人纳入一体考虑便是。至于还有一处缺员么……岭南之战进展还算顺利,朕确信全面获胜已经为时不远了,届时两路随军转运使交卸了行营转运之任,还要论功升赏,自然也可以纳入各处知州的一体安排。”

对于辛仲甫和宋琪这两个人,郭炜还是觉得他们在目前更适合到地方上去工作。这两人之前都只担任过幕府随员,很缺乏地方主官的履历,就这样直接调入了朝中只能作为一种过渡,还是得等到他们在州郡处理政务的水平能力尽显,并且积累了丰富的地方政务经验之后,才是他们进入中枢担任更重要职权的时候。

见张昭张嘴又要提问,郭炜马上接着说了下去:“诚然岭南之战尚未结束,两路随军转运使仍然无法交卸行营转运之任履新,不过各地州郡的情况也各不相同,有些州郡却也未必是须臾离不得知州的,有地方属吏处理政务,知州稍晚几个月任命应该也无大碍。吏部在考虑各地知州迁转的时候,定好昇州、成都府、朗州和广州的缺员,再将卢多逊、吕端、辛仲甫和宋琪四人纳入统一调配之中就可以了。”

对于张昭想要说什么,郭炜当然是心中有数的,岭南之战的胜利再怎么有保证,也不可能让朝中这边在尚未尘埃落定的时候就安排官员过去,也不可能现在就把正在担负转运重任的辛仲甫和宋琪调走。不过各地州郡显然不会都像成都府、昇州、朗州那么重要,有些地方几个月没有知州也尽可以过得下去,所以郭炜相信吏部是可以安排好这种时间差的。

…………

显德十四年的十二月初五,郭炜下诏,任命中书侍郎兼兵部尚书、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王著为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弘文馆大学士,枢密副使李崇矩为枢密使,宣徽南院使、度支部尚书王赞为枢密副使,左监门卫上将军、宣徽北院使判三司张崇训为宣徽南院使、度支部尚书。

另外,即日分遣使者急赴成都府、朗州和昇州,召吏部侍郎、知成都府吕胤和兵部侍郎、知朗州薛居正以及知昇州兼水陆计度转运事赵玭入朝,吕胤将升任中书侍郎兼兵部尚书、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薛居正升任工部尚书,赵玭升任左监门卫大将军、宣徽北院使判三司。

同时,翰林学士承旨卢多逊和兵部职方员外郎吕端及左拾遗、知制诰李穆出知地方,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扈蒙任翰林学士承旨,右补阙、知棣州窦偁入朝任兵部职方员外郎。

而在吏部的详细任命中,知梓州冯瓒转知成都府,卢多逊知昇州兼水陆计度转运事,吕端知朗州,李穆知梓州。

更多到,地址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混在五代当皇帝最新章节 | 混在五代当皇帝全文阅读 | 混在五代当皇帝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