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五代当皇帝 第九卷 金瓯已缺总须补 第二十四章 喜讯

作者 : 康保裔

“这事还当真是有趣辽国坚持不愿向我大周卖马,又喜欢大周的粮食布帛茶药盐铁,年年大量驱策成群的牛马过来交换都不够,毛皮珍药同样不敷供给,最后就只得使用成锭的银子付账,几年时间下来越发是穷得慌了”

一群武夫聚在下首喝酒行令,酒酣耳热之际却是凑在一起说着同样的话题现在说话的是朔方军节度使都押衙郭延赟,从当年殿前司时候赵匡胤的卫队长做到当前这个位置,郭延赟和米信、张琼等人熟络得很,灵州马步军都指挥使杨义又身染喑疾说不成话,刘循臣、靳承勋、杨嗣之间还颇显生疏,所以倒是郭延赟的话最多

米信此时完全像是在听天书一样,直听得张大了嘴合不拢来:“俺是粗人,还真是想不到这开榷场两国互市居然可以玩出这样的调调……也是以前契丹人要是穷了想要汉家的精美货品,那是直接骑了马过来抢就是了,不过如今早已经被俺们打得怕了,不敢动手来抢,就只能用自家的产物来和俺们换,但是契丹人哪里懂得生产?从山林百姓那里搜刮来的毛皮珍药终究有限,他们自家牧养的牛羊既粗劣又不够数,也是他们狗屎运占了几个银坑,不然怕是得往大周卖奴婢了”

“谁说不是呢……”杨嗣此时仗着自己是杨义的弟弟,尽管自己的职位不高,却也凑了上来,“不过要是辽国当真没有那些银坑那就算是卖奴婢都卖不了几年契丹人自己的牧奴既脏臭又不懂得干活,俺们可不稀罕,他们也就只能把些个以前从中原掳去的汉儿卖回来,那可经得起几回折腾的?”

张琼此时憨憨地接嘴问道:“所以辽国就发兵掳掠党项蕃部指望着把掳来的党项人当作奴婢卖给大周商户?那也不对啊……党项牧奴和契丹牧奴又没差,一样的脏臭不堪用,那些商户可精明得很,不会做这样的买卖?”

“辽国发兵掳掠那些党项蕃落,当然是人畜一起抢了,其中的畜群可以用来增长自家,也可以直接向大周商户贩卖,至于抢到的党项人……我估计是驱赶去开矿增加银坑的出产去了辽国那地方人力不足汉儿与渤海人都是种田做工的能手,契丹贵人们舍不得就让他们这样死在矿坑里;契丹自身的牧奴一直繁衍不多,怕是不够填矿坑的”

刘循臣却在此刻冷冷地插了一句话作为党项马贼劫掠灵州商路的受害者,刘循臣对契丹和党项都没有一点好感所以双方的征战是他很乐意看见的,而作为在边地有着丰富阅历的人,他显然很自信自己抓住了事情的关键

辽国和大周开展互市,契丹贵人们眼馋大周玲琅满目的精美货物,却拿不出足够交换的货品又因为武力不足而不敢赖账不敢抢掠,最后自然就只有寄希望于银坑的出产了——银子总是大周商户们能够接受的珍货,可以冲抵一切欠款,多半比铜钱还好使

只是以辽国那稀薄的人丁还有契丹人比汉家低劣得多的采矿术,开采银坑的死亡率一定是高得吓人的人口较多的汉儿和渤海人需要给契丹人种田、做工匠,契丹贵人们还舍不得让他们随便死而契丹牧奴显然是不够死的,那当然就只好出去掳掠人口了

掳掠人口这种活计那可是契丹人的老本行,掳掠其他的游牧部落不光是可以增加人口,还可以立即增长畜群财富;掳掠山林野人则可以在增加人口之余附带大量的毛皮珍货;掳掠汉地或者高丽是为他们补充高水平的生产性人口和最好的财富

只不过辽国如今已经被大周禁军打怕了,掳掠汉地固然是不敢,因为高丽北境已经进驻了大周禁军,所以辽国就连掳掠高丽或者鸭渌水东岸的生女真都不敢了,无可奈何之下,掳掠党项人和辽国西北的草原部族就是他们的唯一选择了只是辽军去自己的西北地区游猎,这种消息当然不太会传播到大周境内来,所以能够令周人津津乐道的也就只有辽国掳掠党项蕃部的最动态了

“对对对还是刘都监见多识广,一眼就把契丹人的花花肠子看穿了”郭延赟大感佩服,连声地拍着刘循臣的马屁,“一定是这样的契丹贵人们肯定是想着尽量多出产些银锭来付账买我们大周的精美货物,可是他们国中的贱民又不够死的,要让他们去打劫汉地又不敢,现在辽国就连打劫高丽的胆子都没有了,最后就只好把主意打到了党项人的身上啧啧啧那些党项人也当真是可怜了……”

“是啊,党项人真可怜,谁让夏州李家不老老实实地归附朝廷呢”

配合着郭延赟的这段话,米信、张琼、杨嗣等人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应和起来,言语当中似乎对定难军的党项人充满了同情,不过看他们将杯中酒一饮而尽的架势,多半却是把这件事当成了下酒菜或者调味品了

…………

“原来如此”

在赵家兄弟这一席,赵匡胤的讲解也已经结束了,赵匡义直到此时才算完全理解了事件的发展过程与相关逻辑,恍然大悟之下,又是好一阵的感慨

“这也就是说,最近三年来,辽国只要有机会渡河,就会派兵到定难军的北面掳掠一番,所以定难军完全是自顾不暇,这些日子里根本就没有了骚扰灵州、盐州等地的能力?那么朝廷对此事又是个什么态度,陛下就没有趁机令夏州李家彻底归附的打算吗?”

感慨完了之后,赵匡义又有了问题,不得不说他的脑子并不笨,一旦思路被人点开之后,在战略方面也是有思考和判断能力的,他缺的还是一个擅长言传身教的好老师

“朝廷多半还没有下定决心……”赵匡胤摇了摇头说道,“朝议的内情我是不知道了,只不过朝廷并没有多的旨意传下来,要朔方军做的事情无外乎就是严守疆界,既不必去助定难军抗击辽人,也不要去趁火打劫好像庆州、延州那边得到的差不多也是类似的指令,只有府州那边,因为折家同样出身于党项,却又是夏州李家的世仇,所以他们固然不会出兵帮助定难军,却在大力延揽保护被辽人威胁到的河套党项诸部,不过也还没有和辽国撕破脸”

说到了这里,赵匡胤停顿了片刻,然后才郁郁地说了一声:“陛下的深意,我也是难以揣测的……眼下就只能好生守着朔方军二弟于此刻归来,的确是恰到好处,既然朔方军东向没有什么用武之处,倒是不妨倾力支持二弟开拓凉州”

“那……除了辽国连番劫掠定难军这件事之外,这三年里面还有哪些大事发生?”赵匡义没有接茬,既然兄长都看不透皇帝的筹谋,他就不愿意去费劲了,“兄长之前不是说大周和周边的变化都很大吗?”

赵匡胤瞟了弟弟一眼,又伸出手来拍了拍他的肩头,笑着说道:“你尽管放心,家中一切安好那个高丽的崔氏在永乐五年四月里给你生了个大胖小子,母子平安;就是弟妹在今年年初得了一场恶疾,不过有太后和陛下照拂,太医善加调理,此时应该已经痊愈了就是文化都已经从武学结业了,听说是申报了定远军的职位”

“崔氏生了一个儿子”

赵匡义听了这话就不淡定了,要知道他现在都已经是三十七岁的人了,可是结发的尹氏没有给自己生下一儿半女就韶华早逝,续弦的符昭兰是十多年都没有给赵家添丁——当然,这事的责任主要在赵匡义自己,不过此刻赵匡义显然是不可能自省的

却是没有想到,自己奉诏出使一次高丽,外藩送过来的一个妾侍就不光是令自己重振雄风,而且很快就生下了儿子赵匡义此时颇有些后悔,自己原先怎么就没敢去纳妾呢?要是早纳了妾,应该也不至于到三十岁以后才得子的

不过赵匡义终究是谋大事的人,这个消息只是让他短暂地激动兴奋了一下,马上就调整了心情,略显羞赧地说道:“文化也出息了啊……不过他怎么会选择了做水军的?另外,兄长也应该知道,小弟方才并不是在问家中的事”

“除了辽国连年劫掠定难军之外,大周和周边的变化确实很大啊……”赵匡胤等着弟弟的情绪平复下来,这才继续说道,“济州岛已经成为了大周的马场,耽罗国虽然还没有郡县化,不过当地土人比荆湖、岭南的溪洞蛮还好相处,相信很快就能成为朝廷的郡县了高丽的北境如今已经相当于大周领地,禁军和文吏、商户自有来去,鸭渌水两岸的生女真争相归附,相信安东都护府重立也并非不可能就是在国内,江南、河东的税制改革颇见成效,后续岭南与蜀地的试点也很成功,朝廷一致同意将其全面铺开,另外三京都已经建成,朝廷在年初正式迁都西京了”(未完待续)

百度搜索泡书阅读最最全的小说///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混在五代当皇帝最新章节 | 混在五代当皇帝全文阅读 | 混在五代当皇帝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