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阳之战·佛缘 第二十九章 灵霄殿Ⅰ

作者 : 孰不依

王太后历经数朝,早在宫中遍植亲信。有了这些耳目,宫中大小事情消息极其灵通。王莽到未央宫巡视传国玉玺的事,很快就有眼线传入王太后耳中。王太后听到消息,不免对萧何托梦的事警觉起来。

九门守护神在灰飞烟灭之前,曾经给王太后一封联名上疏。其中提到白帝宫鬼母和崆峒山西门君惠,怀疑他们已经将白帝之子打入皇宫。如果皇室真有内贼,大汉天下危矣。

“难道侄儿王莽就是九门守护神所说的内贼,白帝宫的少主?”王太后越想越怕。琢磨王莽迟早要来寻传国玉玺,便有意将传国玉玺藏于别处。思来想去觉得扬雄是个可以托付的人选,这么一个低调的人要是做一点隐秘的事情,谁都不会怀疑到他。便着人去召来郭公公。

郭公公以为又是去求取扬雄的文章,所以到了长乐宫,一见到王太后就跪下道:“禀告太后,昨日老奴刚从扬雄那里回来,未见任何新作。即便太后令其制作,只恐也还需要一些时日。”

郭公公又接着解释道:“以前,黄门郎扬雄常常以赋施谏,意图劝戒皇上关注民生。然因劝而无果,如今扬雄除了偶用辞赋来抒发自己的感受与牢骚之外,已经很久不再作辞赋了。”

王太后听了,默不作声,面色凝重,久久注视郭公公。而后又挥手让左右退下,除了两个心月复宫女再无闲人。

郭公公见这个架势,才明白今日到长乐宫只怕不是为了辞赋,知道王太后遇到了难处。诚惶诚恐地道:“太后,老奴跟从太后数十载,忠心耿耿,绝无二心。太后今日不知有何难事,老奴斗胆,愿为太后分担一些难处。”

王太后这才点了点头,让宫女托出一个密盒和一封信,对郭公公道:“哀家这里有一些要紧的东西,你赶紧转托给扬雄,让他妥善保管。人在物在,物失人亡。你听清了,绝不可让这东西有任何闪失。”

郭公公有些颤抖地爬起来,向前迈了两步,小心地接过密盒和信简。道:“太后,老奴就算拼了这几根老骨头,也要把这些物件交给扬雄。这些年来老奴在宫中也还有些眼线,老奴一定暗中关注扬雄。让他把这些东西妥善保管好,不走露半点风声。”

王太后紧紧盯着郭公公的脸,道:“你不想知道这里面是什么吗?”郭公公将密盒置于身旁,又跪下磕了一个头。道:“太后想让老奴知道自然会告诉老奴。如果不告诉老奴,老奴明白那是自己不该知道的东西。”

“但是,如果这是足以坏了你性命的事呢?”王太后缓缓道。郭公公又磕了个头,惶然道:“老奴年近古稀,迟早要见阎罗,生死之事老奴早已淡然。太后难道不信任老奴吗?”

“那倒不是。哀家明白地告诉你吧,密盒中是传国玉玺。大汉天下即将面临一场重大变故,这传国玉玺决不能落入谋逆者手中。哀家这才召你来,将传国玉玺转托给扬雄。”

王太后沉默了一会,才忧心忡忡地道:“大汉天下将来能否重新兴起,就看这传国玉玺能否送到老刘家真命天子手上,此事事关重大。哀家将这个使命交付给你,你不要让哀家失望才是。”

郭公公一边听一边微微发颤,到后来更是不停地磕头。口中喃喃道:“老奴以性命担保,人在物在,物失人亡。”

郭公公离开长乐宫不久,王莽的车驾便来到了长乐宫。

王莽在书房等候王太后期间,四处打量了一番。随手抽出架上一卷竹简。开卷一看,居然是扬雄的《太玄经》。王莽与扬雄共事多年,对扬雄的文笔还是颇为欣赏的。所以在这里见到扬雄的著作,自然也十分在意。找了个地方坐下来正要细看,却听得王太后的脚步声,便赶紧收起竹简,顺手揣进怀中。

王莽恭恭敬敬地迎候王太后,以为太后一定会先跟自己聊上几句家常,赶紧搜罗着话题。哪知王太后一进书房,却径自到高台上端坐,有些漠然地望着王莽。道:“安汉公来此,不知有何贵干?”

王莽在阶下跪拜,听到王太后的话,吃了一惊。想以前自己到长乐宫,王太后通常叫自己小名“巨君”,今日为何显得如此客气?

王莽模不着头脑,只得小心翼翼地道:“禀告太后,侄儿早朝之后去宫中检视,竟然发现宫中丢了传国玉玺。侄儿想此事非同小可,所以赶紧来给太后禀报。请太后裁决当如何应对!”

王太后不急不缓地端起茶盏,细细饮了几口,并不直接回王莽的话,而是意有所指地道:“安汉公不是去检视吧?是不是想去取回传国玉玺呀?”

王莽一听,脸色大变,急促地道:“姑姑何出此言?侄儿并、并无此心!”一边说话一边不自觉地伸手去擦额头惊出的冷汗!

王莽的一举一动,王太后自然都看在眼里。与王莽的不自然相比,王太后心中更是吃惊:“看来萧何托信还邪门得紧。这王莽要是没有篡汉夺权之心,何需如此紧张。看来萧何的警告似乎并非虚言!”

王太后心思转变极快,想起九门守护神那道联合上疏,便又拿话试探:“安汉公不要紧张。依大汉律法,天子年幼,哀家有监护之责,所以对大汉天下不能不睁只眼看着。噫,安汉公,你母亲近日去府上了?”

王莽心中刚一放下,来不及转弯,道:“是,近日……”话一出口,王莽就知道坏了,忙改口道:“姑姑,您忘了?侄儿母亲早已离世,怎会去府上。不过,侄儿倒经常梦见母亲来看望侄儿。”

“哦,对了,你母亲早已去世了。你能经常记得你母亲,这很好啊!”王太后有一句无一句地答着,心中却翻江倒海一般,“莫不成鬼母已经跟王莽接头,这王莽真的是白帝宫少主转世?”

“今天怎么啦?太后好象对传国玉玺并不怎么在意?”王莽愣了半天,揣摩王太后的心思,没缓过劲来。于是又对王太后道:“传国玉玺乃国之至宝,如果不及早追回,一旦消息泄露,只怕勾起那些心怀异志的人非份之想!”

王太后这才不紧不慢地道:“谢谢安汉公对传国玉玺如此关心。有如此忠心耿耿的朝廷重臣,哀家真是替大汉臣民欣慰。不过,哀家忙了告诉安汉公,那传国玉玺并未丢失,而是哀家带回了长乐宫。按照大汉旧制,天子年幼,传国玉玺由哀家代为保管也未尝不何。安汉公,你说是不是?”

王莽一听,有些发懵,心中暗想原来如此,但口头上又确实无话可说。只好道:“依照旧制,天子年幼,传国玉玺确实应由太后掌管。都是侄儿愚钝,没有及早将传国玉玺送至长乐宫。侄儿叩请太后治罪。”

“罢了,罢了,安汉公忙于事务,无暇顾及此事,哀家是知道的。你且退下吧,多为大汉天下尽一些心力吧!”王太后挥了挥手,有逐客的意思。

王莽有些茫然,又磕了几个头,才向王太后告退,迷迷糊糊地回到府邸。一时郁闷,用手拍了拍胸脯,触到那卷竹简,记得是从王太后宫中取来的《太玄经》,掏出来随手一搁,傻呼呼地呆坐在案前,对今日之事百思不得其解。

千里眼、顺风耳受玉帝指派下界,探查九重门的动向,首先到鬼城平都去了一趟,深入幽冥界从头到尾翻了一遍生死簿,丢得遍地狼藉,就是没有找到白帝之子的任何记载,结果一无所获。寻思不能空着手返回天庭,怕遭玉帝责罚。两人只好变了身形,化作凡人,一路北上到处打探消息,希望碰碰运气。

这日刚到南阳郡,迎面来了一位身著道袍的道姑。道姑年届中年,一袭白色道袍,飘飘欲仙,白袜云鞋,高挽道髻,显见年轻时候必定是风姿绝伦,容颜如雪。千里眼、顺风耳从天庭初到人间,什么都感到好奇,自然忍不住左一眼右一眼地多瞟了几眼。

中年道姑似乎十分不悦,在与千里眼、顺风耳错肩而过的一刹那,突然将拂尘一摆,挡住了两人的去路。言道:“无量天尊!贫道晓阴阳之变,知鬼神之机,两位是否请贫道占一卜?”

“嘿嘿,怪了,今天倒有人要给我们占卦,好啊,来一卦吧!”千里眼挪不动腿,心里本就有鬼,没想到中年道姑主动搭话,顿时眉飞色舞、大呼小叫起来。十分兴奋地扯着顺风耳低声道:“我倒要看看这个道姑有多少本事!”

不料顺风耳的脸色却有些惶恐,悄悄拉了千里眼一下,凑在千里眼耳边轻声道:“你用法力再看看这个道姑,千万别给灵霄殿丢脸!”“哼,没事,天上的神仙我都认识,栽不了!”千里眼想也不想,打拍着胸脯打包票。“如果是西天佛门的人,你也认识?”顺风耳小声提醒道。

千里眼来到下界,心中只有灵霄诸神,一时大意,有些趾高气扬,忘了凡世间未必没有其他门派的神仙高人。所以听了顺风耳的话,才想起凝集法力向道姑打量,不料一望之下大吃一惊。

千里眼自忖法力高深,以为看透法相只在转瞬之间。但眼前这位道姑却始终是人相、寿相、众生相走马灯一样变幻,看得千里眼眼都花了,法相仍是深不可测!

千里眼傻傻地盯住中年道姑,结结巴巴地道:“阁下,阁下不是灵霄殿的人。不知是何方高人?”道姑微微笑道:“你以为只有灵霄殿才有神仙吗?你等不知贫道是谁,贫道却知道你等是谁。”道姑一指千里眼,再指顺风耳,道:“你俩是奉玉帝之命调查九重门的千里眼、顺风耳,对吧?贫道等候你们多时了!”

千里眼、顺风耳相顾失色,道:“不错,在下就是千里眼、顺风耳。还请前辈明示尊号!”“贫道乃佛桑香界净瓶师太,前生与灵霄殿诸神还有些交往,对两位也曾有一面之缘。”净瓶师太自观音尊者转生而来,对前生的事隐隐约约记得一些。特别是对那些法力不如自己的仙人,多半能看穿对方法相,但对法力深厚的仙人则另当别论。

“净瓶师太?诸神传言净瓶师太乃西天佛祖座前观音尊者转生。莫非前辈果真就是观音尊者化身?”净瓶师太对自己到底是否观音尊者转生,却记不起来,但世间的传闻还是听说过。净瓶师太闻言,便点点头,微微笑道:“据说是吧!”

千里眼这时定睛细看,果然望见了稳座莲台的菩萨法相。千里眼、顺风耳赶紧收起踞傲之态,双双拜道:“原来是西天佛祖座前的观音尊者,怪不得如此神通广大。观音尊者既知我等来意,还望不吝赐教!”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昆阳之战·佛缘最新章节 | 昆阳之战·佛缘全文阅读 | 昆阳之战·佛缘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