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阳之战·佛缘 第七十五章 冷月照花魂Ⅲ

作者 : 孰不依

阴丽华返归佛桑香界,师父正站在那株银杏下凝望。净瓶师太早已感受到阴丽华的气息,缓缓道:“丽华,虞姬如今安在?”阴丽华便将幽冥界的见闻和虞姬的话一五一十全告诉师父。

那一株银杏苍然而立,愈吹愈寒的秋风将挂满枝头的扇形树叶一片片剥落。迎着凛冽的西风,净瓶师太仰头望着那几片零零落落挂在枝头的树叶,突然又对虞姬的飘零身世感伤起来。阴丽华站在净瓶师太身侧,静静地陪同,直到暮色渐深。

净瓶师太默不作声,慢慢踱回房间。房中一灯如穗,随风轻摇。净瓶师太望着那些许微光,默然许久。回首前尘,当年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却理不出一点头绪来,只一味空空的惘惘然。

麻姑来到房间,劝导净瓶师太,道:“瓶儿当年相助刘季,查之不详,固有差错,却并非蓄意为之。项羽虽然与楚世家并无瓜葛,我们把对楚世家的怨恨倾泻在他身上固有不妥,但那虞姬与重瞳子擅离天界来到人间,又偷偷模模不敢声张,徒增变数,也不能说毫无过错。”

净瓶师太摇摇头,似乎仍然深深自责。麻姑见仍然说不动净瓶师太,只好将罪责进一步归咎于天庭。道:“玉帝笔误在先,连释迦牟尼亦不能查,下界如何辨别刘秀与刘季这一笔之差?所以知亦不知,对亦不对,皆有定数,无须自责。好在天地无私,终有大仁。地藏王转世扭转乾坤,一切已归于平静。瓶儿何需如此沮丧?”

迦叶尊者在昆仑山下七星阵中点化项羽不成,又赶到佛桑香界来了。净瓶师太虽久闻迦叶尊者之名,印象中对迦叶尊者似曾相识。在昆阳也有过一面之缘,却又模糊不清。这并不奇怪,因为纵然是十方菩萨再生,亦有隔阴之谜,观音尊者亦不能免。

这一次,迦叶尊者得了释迦牟尼的指点,有了简便易行的唤醒办法,就是用引磬不断叮叮叮慢慢地敲,一边念诵金刚经,引导净瓶师太回想前生往事。净瓶师太毕竟佛缘深厚,逐渐沉浸到往事之中,一个时辰后已经心明如镜,终于悠悠想起五百年前灵山上的情形。

迦叶尊者见观音尊者已经回忆起往事,长叹了一口气,轻轻放下手中的引磬,搁在几案上。然后缓缓对净瓶师太道:“当年灵山上见北斗七星拼斗,佛祖以为是七国一统、圣王当出的预兆。不想该异象却并非佛祖预料,而是得一便可得天下的七大灵瑞圣物,即禹王鼎、传国玉玺、谶宝、九尾神龟、佛蚌、龙珠、斩蛇剑并出于世,分别落入众人手中,方致天下大乱。”

“什么?原来是这样?”净瓶师太颇感吃惊,“佛祖法力无边,怎么有这种差错?”

迦叶尊者合掌道:“那是因为佛祖当年涅槃在即,法力减弱的缘故!”

净瓶师太听了,不觉长叹一声,也不好再说什么。

迦叶尊者停了一会,才道:“观音尊者向佛祖请命赴东土渡劫,在普陀山望见荆楚之地突然有佛光闪耀,错以为应在该地投胎转世。其实,那是楚王妃因为得到一枚佛蚌,正在供奉佛蚌中状如罗汉的佛珠,尊者在普陀山见到的佛光就是那尊罗汉发出来的……”

迦叶尊者念了一句阿弥陀佛,“前些日子,贫僧回灵山,佛祖告诉贫僧,当年他的真实意图是想让尊者在谶宝现世之时降临人间,帮助刘秀夺天下,可惜算不真切。佛蚌与谶宝相隔五百年出世,这样算起来,尊者不就是提前了五百年降世吗?”

净瓶师太也长叹一声,眼中依然一片迷茫,道:“当年,佛祖曾告诫本座尚有一二不通之处,当时本座并未在意。如今想来,佛祖当时可能预见到谶宝和佛珠都将在东土现身,只是不明白那一个象征着转轮圣王出世,故而声言尚有不明之处。本座见到佛光便去投胎,仓促之时也未细想,所以提前五百年投胎转世,后来错助刘季争夺天下而逆转了天意。”

净瓶师太顿了顿,怅然道:“如此说来,我本为渡劫而来,没想到劫数因我而起。如果刘季未得斩蛇剑,何来大泽斩蛇?又何来王莽篡政?那日从西方到东土转生,投了女胎,想来也是定数。如今潮音洞昔时肉身为项羽所破。想要恢复当初身相已不可得,这岂不是天意责罚?”

迦叶尊者道:“虽然历来菩萨都是男身现世,但女身成佛亦无不可。迄今十大菩萨当中并无女身佛,尊者既然有缘,不如就以女身留形住世吧!”

净瓶师太长叹一声,道:“既如此,本座也就暂时不回普陀山了,以免勾起伤心往事!”

显然,这段往事成了净瓶师太心中一种无可弥补的缺憾和痛苦。后来,观世音也就是净瓶师太果然在火珠山女身成佛。火珠山佛桑香界成为观音菩萨的道场,香火相续数百年。

迦叶尊者离开佛桑香界欲回灵山,完全醒悟释迦牟尼当年让自己远赴东土,是要他力挽昆阳残局并点化净瓶师太,而不是候弥勒下世。回想当年自己被鬼母逛骗,姗姗来迟,险些陷昆阳城于万劫不复,还丢失了释迦牟尼的金钵,心中也是忐忑不安,连呼:“罪过,罪过!”

佛教初入东土,东土称佛为“浮图”。“浮图”讲究清静无为、息心去欲,又以人死,精神不灭,随复受形,倒与老庄相似。

汉代之所以将佛教理解为道术,除了义理相近,还有一个容易混淆的原因,就是因为佛门出身的观音尊者,转世时曾受师于道家的九天玄女,以净瓶师太之名先后助刘季、刘秀创建西汉、东汉的缘故。

净瓶师太在火珠山青灯古佛,修习佛法,寄意玄虚,月兑迹尘纷,也确曾将佛、道之学融会贯通,故而后人误会佛道一家实属难免。

净瓶师太涅槃前,曾在宛洛一带设坛说法,明告后人,生时所行善恶皆有报应。净瓶师太这些言语,完全是记取自身经历以告诫门人。

净瓶师太要弟子明白一个道理:一个佛门中人任他法力多高,多是明于知人、昧于知己,切不可自以为是。佛家最重因果,所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切记自净其意。处治太过,难免再转一劫,始能化解,不可不慎。

净瓶师太的一片苦心,或许只有她自己才真正能够读懂!

双鬓多年成雪,寸心至死如丹。净瓶师太涅槃后,凝结的舍利子,或如珠,或如花,白色的骨舍利,赤色的血肉舍利,黑色的发舍利,各有数枚,皆是生前依戒定慧薰修而得,无量功德所聚。佛桑香界弟子将菩萨舍利分供于各处,其中骨舍利便葬于火珠山大悲观音大士塔下。

净瓶师太因为各有一段佛、道因缘,后世佛、道两家便都祀奉观音。净瓶师太涅槃后,佛桑香界毁于战火,后人改建成一座寺庙,取名为香山寺。韦驮跟师父情深义重,一直留在香山寺,成为观音菩萨的护法。金童玉女仍然追随观音,随侍左右。

阴丽华舍不得离开刘文叔,长期逗留在洛阳。柳红叶则跟着麻姑回到水月庵,继续修习九天玄女绝学。后来麻姑游历四海,柳红叶便成为水月庵主人,成为名震一方的仙侠。

滍阳东南有座九头崖,颇有传奇色彩。相传净瓶师太的大鹏鸟后来也跟随主人修得更高道行,往来天地之间如履平地,常常卷得昆阳城下狂沙满天。

佛桑香界安顿不下这只得道的大鹏鸟,只好让大鹏鸟回归南海。

不料,大鹏鸟却不愿远离观音菩萨,故而一步九回头,颇颇回望大悲观音大士塔。大鹏刚刚起飞便化为山石,凝固在滍阳东南,成为一片连绵的山峰,即如今的九头崖。

九座山峰自西向东一字排开,山峰险峻,林木葱郁,溪水清澈见底,溪畔彩蝶纷飞,百洞岩洞洞相连……

又过了数百年。一次偶然机遇,东嬴佛门的慧锷和尚来到中土,得知观音菩萨的传奇故事后颇感崇敬,欲请观音菩萨像东渡扶桑。但观音菩萨像到了南海,忽然海洋中涌现出无数铁莲花,挡住航道,海船不能行。

如此三天三夜,海船只能围绕普陀山四周打转。

慧锷甚为畏惧,眼看着海船要被风浪掀翻,连忙跪在圣像前求告:“大士,弟子因菩萨圣像庄严,所以想请圣像回扶桑供养,别无他意。如果因弟子不予而取,或扶桑众生无缘供养,弟子就在此地建立精舍,供养圣像。”

慧锷忏悔完毕,大海风浪平息。海船竟自行驶到潮音洞旁,安然停下。慧锷无奈,只得虔诚地捧着观音菩萨像上岛进洞。

岛上古柏参天蔽日,夜晚山风来袭,潇潇洒洒如雨落之声。

慧锷和尚在潮音洞一夕伤神,醒来惆怅满怀。慧锷和尚明白观音菩萨不肯东行,便下定决心,将观音菩萨像安置普陀山,自己结草为庵供奉菩萨,后来又化缘整修庙宇。

此事传开后,普陀山香火日盛,再次成为观音菩萨的道场。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昆阳之战·佛缘最新章节 | 昆阳之战·佛缘全文阅读 | 昆阳之战·佛缘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