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护与桃花女 一到四章

作者 : sheguiyun

一初春傍晚的阳光,温暖而明媚。崔护带着书童和行李,顺着路人的指点,沿街往前走。“少爷你看。”崔护忙向书童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对面临街,一个高大的门楼,门头上方,书写着韩宅二字。大门紧闭,四个家丁坐在门旁说话,门前台阶两旁,蹬着两个石狮子,威严地注视着前方。“这是韩世昌员外的宅上吗?”崔护还没反应过来,小书童已经跑过去打听了。“大胆,你是什么人?敢直呼我家员外的名讳。”四个家丁立刻满脸怒气,呵斥着,围了过来,要打小书童。“几位门上大哥,书童不懂事,请见谅。我乃博陵人氏,韩员外故交,崔信之子——崔护,今特登门给韩员外、韩夫人请安、问好。劳烦通报。”崔护忙过来打圆场。小书童吓得躲到崔护身后。“公子请稍候,我进去回禀。”一个年龄稍长的家丁,听了崔护的话,上、下打量了崔护两眼,忙转身走进大门里。不一会,听大门响动,家丁出来道:“崔公子,我家员外、夫人有请。请跟我来。”崔护带着书童跟在家丁身后,走进大门。院子里的花、草、树、木,已经发芽,一条光滑如铜镜般的青石路通向后方,正面是五间厅房,两边各有几间厢房,房檐下,挂着各种各样的鸟、雀,叽叽喳喳地叫着,两边又有路通向别方。崔护跟着家丁,穿过前厅,走进第二径院子,只见丫鬟成群,假山、喷泉、花、草掩映,迎面又是五间正厅,两边厢房都是雕梁画栋,路四通八达,鸟雀歌唱,一片富贵景象。崔护见韩家如此气派,不由得想:自古道,贫富不相交。自家在博陵,虽算是有钱人家,可跟这里相比,也只能算吃饱穿暖。又想,自己应该先把客栈找好,放下行李再来拜见,这样来,会让人家看轻的。“员外,崔公子来了。”家丁说完,转身退下。崔护正在神游,不觉已进了正厅,忽听家丁说话,猛抬头,见上面坐着两位五、六十岁,慈眉善目的老人,忙躬身施礼道:“小侄崔护,拜见伯父、伯母。”“贤侄不必多礼,路上辛苦,快坐下吧!”丫环端上茶来。韩员外边招呼着崔护,边仔细打量。见他一身书生打扮,面目清秀,俊美,表情沉稳,举止大方有礼,随身还带有书箱。韩员外心里十二分欢喜。“护儿,你父母身体可安好?”韩夫人见崔信之子,又懂礼,长得又如此得好,心里更是喜爱。“多谢伯母记挂,家父、家母都安好。这是家母让我带来的一点特产,请伯父、伯母品尝。东西寒微,伯父、伯母不要见怪。”崔护从行李里,取出两个小布袋,递了过来。下人接过布袋,送到韩员外面前。韩员外打开布袋,见是一袋菜干、一袋尖果,那股熟悉的味道,把他的思绪带到二十多年前,不觉有些泪湿,为了不在众人面前失态,他忙把东西装好。“送去厨房,煮了。”韩员外吩咐下人。一个婆子忙应一声,拿着东西出去了。韩员外又问崔护道:“护儿,这次到长安来,不知是为何事?”“回伯父的话,小侄是来参加科考的。”“参加科考?”韩员外听了崔护的话,万分惊喜,又怕听错了,忙追问一遍。“正是。”崔护见韩员外惊喜地看着他,忙站起身,向韩员外深施一礼,回答。“我儿真不愧是名门之后呀!小小年龄,就参加科考了。”韩员外边说,边自豪地看了韩夫人一眼。“真是难为这孩子了,这么小的人儿,就读了那么多的书。”韩夫人疼惜地看着崔护,笑着说。“刘员外有个什么亲戚,也来参加科考,刘员外带着在长安四处游玩,看那举子,比我也小不了几岁,瞧那刘员外喜的,逢人就夸他那亲戚多有才学。我就不像他那样。”韩员外忍着笑对下人们说。下人们听了韩员外的话,都低着头偷着笑。“老爷!刘员外是喜在面上,你呀!是喜在心里!”下人们见夫人笑着说破了员外,都大笑了起来。“哈哈!……”韩员外对韩夫人笑笑,又把脸转向崔护说:“护儿,你兄弟几年前,考中秀才后,就不再读书了。我年龄也大了,他也不喜欢读书,就帮我照看生意。这些年来,我一看到有举人来长安参加科考,就想,我要是能有一个什么子、侄呀!来参加科考就好了。你看,这不来了。”韩员外指着崔护又笑着对韩夫人说。“是啊!你这下如愿了。”韩夫人早笑得合不拢嘴了。“护儿,科考那天我送你去考场。”“不敢劳烦伯父,小侄自己去,就可以了。”崔护知道,他父亲和韩员外只有短短的一段时间交情,韩员外夫妻如此富贵之人,他哪能没有眼色,不知高低呀!“少爷回来了。”丫环忽然说道。崔护忙向门口望去。“爹、娘。什么事这么高兴,在门外就听到你们笑。”一位年轻公子,大步走了进来。只见他,头顶长巾拢发,发如墨染,白色绣金边斗篷,一身华丽衣衫,脚登黑色方靴,面如中秋之满月,眼似寒星闪闪,未言,满脸含笑,笑中隐着无限风情。崔护一见,不由得暗自惊叹:好一个富贵人家的风流公子呀!“科儿回来了,来和你博陵崔叔父之子崔护兄弟相见。”韩科向父亲说的方向看去。见一个面目清秀、无比俊美的书生,端坐在一旁,眉间隐藏着一股傲气。让人看了既喜欢,又怕难接近。“小弟崔护,见过兄长。”崔护起身施礼。“贤弟,不必多礼。”韩科还礼,满脸笑意的又打量了崔护一番,然后陪着崔护,在一旁坐下。“王嫂,带几个丫环去收拾两间客房,让护儿先去休息会儿。”韩夫人吩咐。“不劳伯母操劳,小侄去投客栈即可。”崔护忙站起身施礼回话。“这是什么话?你到长安来,不住我家,你住哪里?”韩员外一听崔护要去投客栈,立刻火了起来。崔护吓得站在那里,不知所措。“瞧你,吓到孩子。护儿,先坐下。”韩夫人安抚崔护。“护儿、科儿,你们可知,我当年落难在博陵,科儿刚一岁,护儿的母亲正身怀六甲。当时我们約好,出生的若是女孩,你们二人结为夫妻,出身的若是男孩,二人结为兄弟。后来,接到你父亲的书信说:出生的是男孩。不论你是男孩还是女孩,这里都是你的家。你怎么能这样跟我见外呢?”韩员外有些失望。“真是可惜了这么个女儿胎子,贤弟要是投生个女儿,不知要迷死多少王孙公子呢!”韩科见场面尴尬,忙说句笑话调节气氛,虽把在场的人都逗笑了,崔护却羞红了脸。“夫人,我去给侄少爷收拾客房?”王嫂见大家都笑了,问韩夫人。“以后别叫侄少爷,叫二少爷。”韩员外吩咐。“娘,把滴荷斋收拾出来给二弟居住吧!也方便读书。”“好!那里好。快去收拾吧。”韩员外听了韩科的话,忙吩咐婆子和丫环们。然后又转脸对崔护说:“护儿,那里是书房,原先是你兄弟居住的,后因他取妻刚搬出来,你去那里住,好好读书。”“是,伯父。”“二弟,我带你去四处处看看吧!”韩科见崔护被下人们笑得有些不自由,便想带着崔护去熟悉一下环境。“对,科儿,你带着你兄弟四处看看,熟悉、熟悉家里。”“是!父亲。”韩科答应一声。“伯父、伯母,我随兄长去了。”“去吧!去吧!这才是好孩子。”韩员外见崔护不再提投客栈的事了,高兴的又合不拢嘴了。二韩科带着崔护,穿过一个个庭院,走过一道道回廊,边走边向崔护介绍着宅子里大概的布局,二人走着说着,不觉来到一处精巧别致的院落前,门上方书写着滴荷斋三个字。穿过门厅,来到院中,这里载种的花、草,有很多都是他没见过的,虽无开花之草、木,却满院奇香。院子东面,一方池塘,里面稀疏的残荷,静静地站着,从假山上,有时会落下一、两滴水,“咚”的一声,整个池面荡起微微波纹,在傍晚的阳光下,发着闪闪的光。进了正房,韩科带崔护走进了东面一间房,只见这外间,陈设简单,一床、一桌。转过四季屏风,里间鹅黄地毯铺地,桌上熏着香,墙上挂着字画,书架上摆着书和古玩。丫环、婆子们正在铺床叠被、抹桌、擦地。“二弟,这是卧房。我再带你去看书房。”崔护又跟着韩科来到西面一间房,这间房,三面是窗,房里光线充足。靠东面的墙,放着一排书架,摆满书籍。墙上挂着名家的字、画,每个窗户下面都有一张书案,上面整齐地摆放着笔、墨、纸、砚。韩科又带崔护来到东、西两厢房看藏书。见里面一排排书架放满书籍。经典、史籍、诗歌、辞赋,应有尽有。二人正说着话,丫环来请吃饭。韩科又带着崔护来到饭厅,只见丫环、婆子都站在两边,韩科带着崔护往里走。见韩员外正和一位七十多岁,满头银发的老人说话。“你去告诉他们几个,别急,孩子刚到。是来参加科考的,还有七天就要开考了,他还要读书。等科考过了,你们每家摆一桌酒席,我亲自带护儿去。”“好,我现在就去跟他们说。”老人满脸慈祥,和蔼地笑着。“去吧!”韩员外对老人挥挥手。老人退下,弯着腰,迈着小步,快步向外走,正好迎面遇到韩科带着崔护。“呦!二位少爷来了。”老人一边说,一边欢喜地打量着崔护。崔护忙施礼。“您老又领了什么旨去宣了?”韩科见老人欢天喜地的,故作严肃地问。“嘿嘿!我就不告诉你,让你着急。”老人见韩科眼里有笑意,知道是在逗他,毫不示弱地回逗韩科。“不告诉我,肯定是忘了。”韩科边说边不肖地看了老人一眼,带着崔护往里走。老人听了韩科的话,站在原处如自语般的自问道:“我忘了?”然后低下头仔细地想想,忽然高兴得大声对韩科的背影说:“没忘阿!”“你去吧!孩子跟你闹着玩呢!”韩夫人见状,笑着对老人说。老人听了韩夫人的话,见众人都在笑,方明白过来,笑着走了。“你这孩子,他年龄大了,不要老作弄他。”韩夫人笑着责备韩科。崔护见老人有趣,众人都在笑,也笑着跟韩科来到桌旁,两位老人以在桌子正面坐下。崔护见韩夫人身后站着一个年轻的媳妇,面若春花、锦衣华服。他知道她定是韩科的媳妇,不敢多看。“护儿,这是你嫂子何金莲。”韩夫人看着那媳妇对崔护说。“小弟拜见嫂夫人。”崔护忙躬身施礼。“二叔不必多礼。”那媳妇慌忙还礼。“都坐下吃饭吧!”韩员外吩咐。金莲挨着婆婆坐下。韩科把挨着父亲的坐让崔护坐,崔护不坐,在下一个坐坐下。大家开始吃饭。不一会,老妈子把一碟菜干端上来。韩员外喝着酒,吃着菜干,无限感慨。“护儿,你知道当年在你家,我与你父亲每晚菜干、坚果就酒的事吗?”韩员外喝了口酒,夹了一大团菜干放在嘴里慢慢地嚼,细细地品。“我自小时听家父说过,伯父做生意经过博陵,在我们家住过一段时间,你们很投缘。还说伯父家有个兄长,要我一生都敬重他。别的不曾提起。”“真想再和我兄弟菜干就酒话家长呀!”韩世昌吃着菜干,忽听崔护提起他父亲——崔信,又感觉自己回到了二十多年前。“那年,我比你们大一些,一直在学堂读书。我们家在长安就开了六个药铺。你大爷爷在宫里做御医,你爷爷在外经营生意。你大爷爷无后,到我这代,就我一个,唉!到科儿这代,又是如此。那年秋天,你爷爷生病了。我带着药单,二十个伙计,马车、帐房、管家去各地购药。经过博陵忽遇一伙强人,劫去所有财物,还打死两个伙计,老管家替我挡了一刀,他们所有的人都受了重伤,我只受了一点轻伤。报了官,县衙说:这伙强人,人数众多,依靠山林遮隐,官兵几次来围剿,都无功而反,遇到他们只能自认倒霉。给了五十两银子作为盘缠,让我们返乡。这五十两银子,买药、疗伤,不消几日,以用得干干净净,没办法,我只能厚着脸皮再去县衙求援。县衙说:地方小县,实在帮不了多少。又给了五两银子,让我以后不要再去找他们了。我回到客栈,把房钱算清,以所乘无几了。我带着众人,想一路乞讨回长安,众人伤都未愈,没走半里就有的坚持不住了。只能带着他们在一个破庙里暂时住下,再想办法。异地他乡,举目无亲的,有什么办法可想呢?看他们一个个睡在破庙里的草地上,无饭吃、无药医,我心痛如刀搅。我只能去街上讨饭给他们吃。那天一早,打开庙门,天下起了雨。我没有听众人的劝告,依旧去街上讨饭,一天都没讨到一点东西,我无面目回破庙。在那个秋风、秋雨交加的夜里,我又冷又饿,想着破庙里的人,想着家里生病的父亲和刚满周岁的孩子,都需要我,可我的路已经走绝了!我蹬在一家房檐下,欲哭无泪。‘这位兄台是遭了强人的商客吧?’我听到声音忙抬起头。见一位年轻公子带着两个家人站在一旁。我忙站起身回答。他把我领进屋,让佣人端上饭、菜。我看到有:米饭、馒头、鱼、肉、菜干,我真想一口气都把它吃了。我忍忍,对那公子说:我能把东西都带走吗?他想想问:‘是还有人没吃饭吗?’我说:‘破庙里还有二十人,他们伤重,又下雨,不能出来讨饭。’他听了,想了想对我说:‘你先吃吧!我让家人套车去把他们都接来。’我忽听了这话,顿不感觉寒冷了,我转过脸,擦去眼泪,对那公子说:‘公子的大恩大德,我一定重报。’他听了我的话,却淡淡地笑着说:‘人生在世,哪能不遇到一些困难,举手之劳,何必如此。’那个秋天多漫长呀!小雨就不紧不慢地下着。我们二十二个人住在你家,吃、喝、疗伤,二十八天呀!你父母从未有过一个厌恶的眼神,一直对我们相敬如宾。给我家出生入死的伙计,在他们最危难的时候,我帮不了他们,只能眼睁睁

地看着他们,没吃、没喝,忍着伤痛等死,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情,你们无法体会得到。在我最绝望的时候,是你父亲把这副重担接过去,担在身上,我得好兄弟呀!”韩员外说到这里,轻轻地擦去眼角的泪,又继续悠悠地说着:“夜里,我睡不着,站在房檐下,久久地看着那绵绵细雨,心急如焚。你父亲看到了,就端来一碟菜干、一碟尖果和一壶酒,陪我喝酒话家长。在那里,我们把伤养好,他赠与盘缠,我们才平安地回到长安。”韩员外慢慢地嚼着菜干,思绪好像还未从二十多年前回来。“孩子来赶考,你找人疏通疏通。”韩夫人夹一块菜放到韩员外的碗里。“伯母,不必如此,我正想借这次科考,证实一下这些年所学。”“夫人,你不懂: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护儿才二十三岁,在科考场上磨练几次,多些经验再走仕途才好。这些年来,我也想通了,我的孩子们,不论是为官也好、经商也罢、那怕是卖苦力,都要凭真本领吃饭,才不会被难呀!科儿,我们家十个药铺、六个钱庄、两个当铺,家产你和护儿各一半。从此以后,你和护儿不是仁兄弟,是亲兄弟,不论何时、何事,你们都要手足相顾。”“是!父亲,儿也有此意。”韩科忽听了韩员外的话,心里虽有些不痛快,但面子上,还是笑着应承了下来。“伯父,你的心意,小侄心领了。与兄长手足相顾,小侄一定铭记在心,至死不敢忘。但,伯父若要以一半家产相赠,恕小侄难能从命,小侄明早就离开,从此不再踏进韩家半步。”崔护放下碗、筷,表情黯然。三“你、你这孩子,不要,我们慢慢说,怎么说要走,不来了。伯父只是想表示一下心意。”韩员外听了崔护的话,急得语无伦次。“伯父,小侄看中的,并不是这世上的金钱,而是这世上的一分亲情。你给我万金,我不稀罕,我也不要,还请伯父不要多想。”崔护见韩员外如此,也感觉自己说话有些过了,忙尴尬地笑着缓解。韩员外听了崔护的话,低头想道:这孩子也是出自一个大户人家,又是一个独子,又这么有才学,怎么会看中钱财呢?原来,他看中的,只是我们这一家人,我以一半家产相赠,我虽是好意,他却觉得我是在羞辱他,难怪他有些生气。韩员外想到这里,抬起头,笑着对崔护说:“我的儿!真是个持才傲物的少年郎呀!你可知,官场险恶!钱财你都不爱,你这样的性格在官场上,怎么混?”“爹爹放心,以后二弟在官场上混,有谁敢难为他,我拿钱砸死谁。”韩科笑着把筷子拿放到崔护手里,大家都笑笑,又开始吃饭。转眼,开考的日子到了。韩员外天不亮就起床了,让佣人准备饭,丫环叫起崔护,开始梳洗。饭后,韩科骑马在前,韩员外和崔护坐在马车里,十几个家人跟在后面,一行人赶往考场。来到考场前,有很多达官显贵送亲属来入围。韩员外下了车,有很多都相识,过来跟他打招呼,先对韩科进行一番夸奖。“韩兄今日带另郎到此,不知所为何事呀?”众人不解地问。“嗷!没什么事,送小侄来入围呀!”韩员外说到这里,不由得翘起下巴、挺起肚子。“另侄是哪一位呀?”众人好奇地问。“他就是博陵我兄弟崔信之子——崔护,我小侄。护儿,过来见过各位世伯。”崔护忙上前施礼。众人一见,无不夸讲少年有才、长得又好,将来必是国之栋梁。韩员外听了众人的话,喜得嘴咧得跟瓢似的。“哪里、哪里,孩子还小,让他在考场上多磨练几次。以后还仰仗各位多照应呀!”韩员外边说,边向众人抱拳。“相互照应、相互照应。”众人一片奉承。“兄台莫不是写《五月水边柳》的博陵崔护?”一个四十多岁的举子,挤进人群,好奇地问。“正是在下。”崔护抱拳施礼。那举子边还礼,边轻轻地吟道:“结根挺涯涘,垂影覆清浅。睡脸寒未开,懒腰晴更软。摇空条已重,拂水带方展。似醉烟景凝,如愁月露泫。丝长鱼误恐,枝弱禽惊践。长别几多情,含春任攀搴。”“好诗呀!好诗。”那举子吟完,一片赞叹之声。“献丑了……”崔护抱拳向众人躬身施礼。正在此时,要入围了,崔护辞别韩家父子,与那举子相伴入场。自崔护入围后,韩员外每天都派下人去打听几次,什么时候出围,考场可发生什么事了?终于等到出围的日子了,他早早地就坐着马车带着下人到考场外等候,等候多时,才见举子们相续出场,有的欢喜有的忧。他无心再和旧相识说笑,踮着脚,伸着脖子在人群中寻找崔护。忽看到崔护一脸懊恼,满衣袖黑墨,匆匆地向这边走来。“我的儿,你这是怎么了?”韩员外忙迎上去看着崔护的衣袖问。“伯父!我拿着卷子站起身交卷,不知腿已麻木,没站住,卷子跌到墨上,我忙用衣袖擦,墨没擦掉,还把卷子擦花了,伯父!这如何是好呀?”崔护急得眼里隐隐地有泪光。围观众人,一片惋惜之声。“这孩子,多大点事,我本意就是让你磨练几次的,不防事。家里还有很多人在等着你呢!各位再会!”韩员外向众人抱抱拳,拉着崔护上车,回家了。来到韩家门前,韩员外拉着崔护下了马车,走进正厅,见韩科正陪着一群老爷子们在说笑。那些老爷子见崔护满脸不高兴,不敢问,也不知该说什么,都尴尬地僵在那里。“二弟,袖子怎么了?”韩科一看就知道出了意外。“是这样,护儿拿着卷子,站起身交卷,时间坐长了,腿坐麻了,一下没站住,又跌坐了下来,卷子正好落到墨上,孩子一紧张,忙用衣袖擦,一下把卷子擦花了。”韩员外象亲眼看到了一样,向众人诉说着。众人一片唏嘘之声。“二弟,我带你去换衣裳。”韩科拉着崔护,大步走出了正厅,匆匆地向滴荷斋走去。“二弟,男子汉大丈夫要受得了委屈。虽是考场如战场,胜败又能如何呢?这些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当年在博陵,都受过你父母的恩惠。他们第一次见到你,你今天就是考个状元,你心情不好,他们也会跟着不开心。你今天哪怕是个乞丐,只要你高高兴兴的,他们也会很开心。不要让他们为你担心。”“我知道了,兄长!”“快去洗个澡,换身衣裳,他们还在前面等着你呢!”崔护答应一声,大步走进卧房。韩科走进书房,望着窗外,久久地发呆。“兄长!”韩科听到叫声,忙回头,只见崔护上下焕然一新,笑盈盈地站在他身后。韩科不由得笑着赞道:“二弟真是一表人才呀!”“我的一表人才,哪如兄长的风流倜傥呀!”二人一路说笑着来到正厅,见众人都在小声严肃地商量着什么,见他们二人笑着进来,脸上都才微微的有了些笑容。崔护上前,给众人施礼。众人见崔护不生气了,都忙高兴地围过来,问长问短,夸讲一番,邀请崔护去自己家做客。韩家父子招呼着众人入座,在酒桌上,众人又难免提起落难在博陵一事。“老爷子们,今天不提不开心的事,都说高兴的事。今天都要喝醉,不喝醉不给走。换大杯。”家人听了,忙拿来大杯换上。韩科卷起袖子,抱着个酒坛子,挨个上酒。“这小子,存心要把我们喝醉。好阿!让你看看我们的酒量。”众人立刻情绪高涨,说笑着,开始猜拳、赌酒。没多会,一个个都喝得稀里哗啦的,还说没醉。崔护跟着韩科和家丁,把他们一个个扶上马车,离去。“护儿,今晚好好睡一觉。明天写封家书回去,把这边情况告诉你父亲。这里是天子脚下,我留你在这里长长见识,结交一些文友,以备下次再考,让他放心。”韩员外嘱咐道。崔护一一答应。众人都各自回房休息。第二天,崔护一觉醒来,以日上三竿了。丫环、老妈子忙端水给崔护梳洗,饭、菜热好端到卧房。“伯父、伯母、兄长呢?”崔护边吃饭边问众丫环、老妈子。“老夫人在正厅。员外和大少爷去店铺了。员外走时吩咐,二少爷起床吃过饭,把家书写了,去后花园游玩、游玩。中午员外和大少爷回来吃饭,下午带二少爷去店铺,玩两天在读书。”崔护吃完饭,便来正厅给韩夫人请安。崔护走进正厅,见金莲正陪着韩夫人说话,崔护上前给韩夫人请安,给金莲施礼问好。金莲又慌忙还礼。“我的儿,家不拘长礼。一家骨肉,不需要这些礼俗,才热呼。”韩夫人把崔护叫到身旁坐下。“是,伯母。”崔护见金莲在侧,韩科不在,陪韩夫人说会话,就退了出来。崔护回到书房,铺开纸,提起笔,心里却万千感慨。四父亲大人如见!儿才离家一月有余,恍若多年!昨日出围,以知失利。因交卷时,儿不慎,将考卷落于墨上。儿顿时四支僵硬,心灰意冷,多年的心血,付与流水。感谢父亲大人,当年的义举,善待韩伯父众人。韩伯父等在考场外,百般安慰,将儿接回家中,伯母与兄长以在家中摆下酒宴,与当年的众人等儿归来。伯父、伯母视儿如己出,兄长更待儿如手足,在他那里,儿学到了,别处学不到的,男儿应有的担当。伯父留儿在此,多长些见识,多结交文友,以备下次再考。特命儿写封家书,报平安,父亲、母亲不要牵挂。先!伯父要以一半家产相赠,儿拒绝。对于儿来说,一半家产跟伯父一家相比,微如尘埃!更何况,那是父亲的所为,儿得这样的恩惠,以深感不尽了。过一段时间,儿自归去,父亲、母亲不要牵挂!保重身体!儿——崔护叩上崔护写完书信,坐在窗前久久发呆。“二少爷,员外和大少爷回来了,在正厅让你过去。”丫环进来对崔护说。崔护答应一声,把书信装好,放在一旁,把书桌收拾整齐,忙赶往正厅。来到门前,见韩家父子正在说店铺里的事。“伯父、兄长,你们回来了!”“回来了,我儿昨夜睡的可好?”韩员外见到崔护,就喜得嘴角上翘,放不下来。“回伯父,睡得很好。”“二弟过来坐。”崔护挨着韩科坐下。“家书可曾写了?”韩员外又问。“以写好。”“下午,叫两个家丁把信送回去。你在围子里,憋了几天,舒展两天筋骨再安心读书。”崔护一一答应。午饭后,韩员外感觉累了,就在家里休息,没去店铺。韩科去各处店铺查账,处理事情,崔护就跟在韩科后面玩。二人各骑一匹白马,并马在街上行走。路人见这两位公子,白马、华服、器宇不凡,纷纷观看、打听:“这是哪家两位公子,生的如此得好。”当众人打听到是韩家子、侄,这位侄子,还是位举人,来科考的,更引得路人一片赞叹之声。这话传到韩员外这里,韩员外顿觉得飘飘欲仙了。崔护读书,感觉疲倦时,就去店铺里给韩科帮下手;韩科无事时,就在书房陪崔护读书,夜深了,都不想离崔护回房去。韩员外见韩科、崔护两兄弟,关系如此融洽,他有时候,真希望能再有一个像崔护这样的,一个和韩科经营生意,一个去科考,想到这里,又笑自己太贪心。一个春日的午后,两人读书都感觉有了些困倦,这时,一个丫环走了进来。“大少爷,老夫人叫你和少夫人陪她去舅爷家,老夫人在正厅等你们。”“你知道是什么事吗?”“舅爷捎信来,亲家老太太病了,想见你。”“嗷!知道了,你回去告诉老夫人,我去换身衣裳,叫上金莲就去。”丫环答应一声,转身出去。韩科站起身,看窗外正是春光大好,便对崔护说:“二弟,你连日读书,身心一定疲惫,我本准备带你去城南庄游玩、看桃花的。真是不巧,外祖母又病了,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样的情况。你自己去游玩、游玩吧!我们长安城南庄的桃花,可是个美景!”“我在博陵就听说过,长安城外的桃花,我独自游玩即可,兄长,你放心去吧!代我向外祖母问好。”二人站起身,边走边说,出了滴荷斋,韩科回去换衣裳叫金莲,崔护便来前厅看韩夫人。进了前厅,见韩夫人愁容满面,崔护上前安慰几句。不一会,韩科夫妻到了。崔护把三母子送到大门外,韩夫人嘱咐崔护一番,上了马车,匆匆离去。崔护见韩科母子走远了,租了一辆马车出了城,去往城南庄。崔护出了城,远远地就看到,整个城南笼罩在无边无际如霞如烟的海洋中。他下了马车,顺着弯弯曲曲的小路,边走边看。见三、五棵或成片的桃树上,朵朵桃花,在碧蓝的天空掩映下,热热闹闹地开满枝头,每朵桃花,都呈现出一片神奇的美丽,让人自失,让人神迷。虽然花朵如海,但芳香也只是淡淡,并不浓烈。蜜蜂在花朵间“嗡嗡”地飞着。一阵微风吹过,偶有花瓣随风飘飘落下,落到女敕绿的草地上。崔护走下路,走到草地上,拣起一片花瓣,放在手心里,仔细欣赏。他忽然有一种感觉,在这桃花深处,隐藏着一个美丽的姑娘,手拿绢帕捂着嘴,窃笑着、偷窥着他。让他不敢有轻狂或有损斯文地举动。他忙放下花瓣,走回路上,一边欣赏桃花,一边用双眼在桃花深处寻找着。不觉,天以近黄昏,他正打算往回走,见前面出现了一户农家,面向南三间草房,东面也有两间,西面一排院墙,他来到门前,院门紧闭。他便上前敲门,想讨碗水喝。门慢慢打开,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站在门里。只见她,肤如凝脂,眉目如画,一身白底,蓝色碎花衣裙,风吹裙动,犹如万朵桃花相伴的桃花仙子,飘下凡尘。崔护心里一惊,暗自叹道:这世上,竟有如此美丽的人儿?她不正是我梦寐以求的姑娘吗?莫非我在梦中?崔护不由得仔细打量这姑娘,却见他眉目之间隐藏着淡淡的忧伤,崔护心里,顿生丝丝怜爱。“姑娘,小生崔护春游至此,想讨碗水喝,不知是否方便。”崔护忙躬身施礼。“公子请进,家父在学馆,还未下学。公子请在院子里坐下,我去端茶。”姑娘转身进屋。院子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张桌子,两个凳子,一口长满青苔的水井旁,一棵桃树,花开的正艳。崔护面向桃树坐下。不一会,姑娘端出一碗桃花茶,崔护忙道谢,双手接过,一饮而尽。姑娘见崔护相貌堂堂,一表人才,言谈举指,大方有礼,不由得心生爱慕。崔护喝完茶,抬起头,见那姑娘倚在桃树旁,正含情脉脉地看着他。姑娘见崔护看到她在看他,不由得羞红了脸。崔护见状,微笑着赞叹好茶。“公子还要再喝一碗吗?”姑娘见崔护微笑,自己脸上也有了笑容。那笑容,犹如久阴之后的一缕阳光,明媚而娇弱,让人看了心痛。“多谢姑娘,我喝好了。”崔护喝完茶,想起身告辞,看到这样的姑娘,又不舍离去。正在这时,一个三十来岁的村妇推门走了进来。“桃花,老爹回来了吗?”“我爹还没回来,嫂子有什么事吗?”姑娘忙迎了过去问道。“长根马上送茶去山东,我让他帮我捎份家书,带些钱给我娘。老爹还没回来,长根马上就要上路了,这怎么办呢?”那村妇十分着急。“大嫂,若不嫌弃,小生愿为你代笔。”崔护见状,站起身,向那村妇深施一礼道。那村妇见这年轻公子,长得好,又懂礼又有才学,又要帮他写信,脸上笑开了花,嘴里连声说好,又不由得仔细打量崔护,又看看那姑娘,那姑娘被她看红了脸,忙回屋拿笔墨纸砚了。村妇请崔护坐下,自己去厨房搬了一个凳子,见姑娘拿着笔墨纸砚出来,忙走过去,边接下墨和砚台,边和姑娘说着话。“桃花,昨天周媒婆来找我,他有个侄子,二十岁了,请我做媒。我说:你那侄子吃喝嫖赌的。老爹都快七十岁了,桃花娘死的又早,又没个兄弟姐妹依靠,老爹百年后,桃花还不受死你家侄子气。桃花要嫁,也嫁个知书识理的读书人,怎么能嫁你那侄子?”“嫂子!”姑娘打断村妇的话,低下头,有些伤感。村妇忙笑笑不说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崔护与桃花女最新章节 | 崔护与桃花女全文阅读 | 崔护与桃花女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