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帝国的兴亡 正文 第一百三十三章 英雄之城,死亡之城(8)

作者 : 终结与新的开始

对于驻防在丛林中的德军士兵来说,他们唯一的优势就是大片树林。[无限升级](看小说就到叶子·悠~悠)树林不仅阻挡了苏军的轰炸机,同时也迫使苏军坦克部队必须以小组为单位分开行动。对于没有车载电台的苏军坦克来说,这无疑增加了进攻难度。

没有空中支援,没有火炮支援,甚至连同一编队中的坦克都被迫分开。对于第一近卫坦克师中的坦克兵来说,他们唯一能依靠的就只有紧跟在各坦克后的步兵。当然他们的对手在处境上与他们相差无几。德军除了能运用地形优势外,唯一能用来对抗苏军坦克的就只有反坦克炮。

在西侧哈尼亚高地战役打响的同时,第一近卫坦克师也在同一时间一头扎进了丛林中。双方一片混战,德军将部队化整为零,以连队为编制拖着反坦克炮在丛林里四处游荡,借着灌木丛的掩护向着从自己面前经过的苏军坦克发起攻击。

截止至5月19日,苏军损失各种坦克22辆,在德军并不成熟的游击战中被迫撤出丛林。与他们身边的第4集团军一样,未能突破德军防线。德军损失人员装备数目不详。很多躲在丛林中的德军连队在19日没有向所属团部发回电报。德军指挥部唯一知道的是在19日晚,丛林中依然浓烟滚滚,并不时伴随着明亮的闪光与小口径直射炮的轰鸣声。

对于用了4天时间依然未能突破德军在边境线上的防御,伏罗希洛夫一边向爱沙尼亚增派援军,一边改变策略。第4集团军依然以哈尼亚高地为目标,这种战略要地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夺取。而第8集团军则放弃之前的全面突破战略,将战略重心向西移动。准备集中兵力后沿着交通网发达的海岸线突入拉月兑维亚,随后从后方包围在边境线上的德军。

伏罗希洛夫认为德军肯定会在那些沿海城市上有重兵布防,但进攻的苏军可以得到来自后方的炮兵与来自空中的空军支援。[看小说就到~]进攻难度比让部队进入丛林要低些。

伏罗希洛夫敢这样在前线大规模调动兵力的原因来自于一份苏军最新的行动报告。这份来自于莫斯科的电报中带给伏罗希洛夫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西方方面军已经由斯摩棱斯克出发,向西与盘踞在奥尔沙陆桥的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正式交火。而加里宁方面军在重新向西挺进的同时,开始威胁那支深入苏联北方的德国北方集团军群的侧翼。[全文字首发]最迟只需要2天时间,加里宁方面军就能与古德里安装甲集**手。

在伏罗希洛夫看来,德国人已经没有能动用的机动兵力了。德国人现在能做的就只有停下脚步加强防御。等击退所有的苏军进攻部队后才能考虑部队调动这种事。因此西北方面军有足够的时间在德军眼皮底下调动部队,完成部队换防与调动。

第一近卫坦克师向西移动,他们与哈尼亚高地之间的空隙由后方新赶来的援军填补。不过令人奇怪的是,边境线上的苏军在大规模调动换防,可他们对面一向如狼似虎的德国人却一反常态,没有乘机发动进攻。而是待在自己的防区内一动不动静静看着,坐视大好战机从自己面前溜走。

德军的反常举动让伏罗希洛夫再次确认了自己之前的猜测。在多处同时遭到攻击后,德国人已经无暇顾及在拉月兑维亚境内的军队了。否则他们不可能放弃这个攻击的好机会。

5月23日,当完成换防后的第一近卫装甲师刚刚沿加里湾海岸线向南推进了6公里,伏罗希洛夫对整个战局的预测在短短4天后被彻底颠覆。

西方方面军为夺回奥尔沙陆桥控制权的军事行动遭到重大打击。西方方面军两个大钳——北面的第14集团军与南面的第30集团军纷纷受挫。[看小说就到~]

苏军想像41年的德军那样,在白俄罗斯的土地上再度编织出一个巨大的包围网。南北两个方向上的集团军由普里皮亚特沼泽南北两边绕行,直接合围后方的明斯克。为此苏军甚至将手中所有的t34与bt系坦克全部配属给了这两个集团军,试图使用中、轻型坦克从泥泞的沼泽地带高速突破,杀德军一个措手不及。

然而苏军没想到的是,德军似乎早有准备。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前线指挥官一反常态,将手中的装甲部队同样配属在奥尔沙两侧。而在奥尔沙陆桥迎接苏军重型坦克冲击的的则是他们化了6个月时间精心修筑的环环相扣的防御阵地。

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前线指挥官不是别人,正是瓦尔特·莫德尔。

由于任海济对国防军的改革,德国那些集团军指挥官们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决定权。就和陆军统帅部在完成最高统帅部制定的战略目标前提下,拥有自由决定权一样。集团军群中那些集团军的指挥官们在完成战略命令的前提下,在战术上他们同样拥有自由决定权。而莫德尔率领的2个集团军负责奥尔沙第一道防线。

莫德尔深知奥尔沙陆桥虽然有一定的防御纵深,但地形过于狭窄。这种狭窄的地形不适合坦克行动,更何况坦克这种东西不是用来防守的,而是用来进攻。于是莫德尔命令装甲部队向奥尔沙陆桥南北两侧移动,随时准备反击。而中央就交由步兵防守。

在莫德尔的指挥下,德军拼命修筑防御阵地。

每个阵地前方德军挖出个1.2米深,5米宽的环形反坦克战壕,挖出来的土全部堆在德军阵地一侧。每个阵地都配有一门反坦克炮,一挺mg42机枪,一支反坦克步枪。每个阵地间相隔100米,前后相差150,第一排与第二排各阵地间成等边三角形分布。防御阵地更前方则是他们用于延缓苏军的前进速度而埋下的大量地雷。

莫德尔化了6个月时间精心修筑的防御阵地让进攻的苏军大感不适。

苏军用密集的火炮在雷区上清理出一条通道,随后以kv1/85为前锋向德军防御阵地发起冲锋。可没多久kv1/85便一头栽进反坦克战壕内。无论驾驶员如何倒转履带,这种重达近50吨的坦克都无法从反坦克壕沟内退出来。于是苏军坦克只能调转车头,试图从一旁绕开。苏军试图借助坦克高速冲锋,一举冲垮德军防线的计划被迫中止。就在苏军坦克调转车头的时候,防御阵地上的反坦克与反坦克向着露出侧面的苏军坦克猛烈射击。mg42则向着坦克后的步兵吐出明亮的火舌。

围绕着奥尔沙陆桥的正面攻击被德军成功阻挡。

奥尔沙陆桥两边,德国装甲兵在莫德尔指挥下一遇见苏军坦克便立刻向南北两个方向逃窜。

2型坦克履带过于狭窄,虽然不至于直接陷入普里皮亚特沼泽,但机动性大打折扣。莫德尔深知自己装甲部队的缺点,绝不与苏军坦克发生正面冲突。他们要做的是发挥自身火炮射程的优势,在沼泽地带拖延苏军。

结果南面的第30集团军在德军攻击下推进速度缓慢,22日,更是被德国装甲军牵着鼻子转了整整一圈后,后方补给线反而被德军破坏。然后被德军追得四处逃窜。

北面的第14集团军处境要好上许多。他们在指挥官罗科索夫斯基的指挥下稳扎稳打,德军玩的小花招在罗科索夫斯基面前根本不值一提。虽然在前进速度上比预想的要慢上一些,但第14集团军有望最先完成战略目标。

不过第14集团军的前进也就到此为止了。因为他们北面,原定为他们掩护侧翼的加里宁方面军在向西只推进了20公里后便停了下来。

科涅夫的加里宁方面军对上了霍特的第3装甲集群。

还是那句话,加里宁方面军就像个后娘养的孩子,没人疼、没人爱。来自莫斯科的人员、装备、补给都优先送到它南北两侧两个兄弟手中。夹在西北方面军与西方方面军中的加里宁方面军只能靠手中仅有的东西向对面的德军发起进攻。即便科涅夫满月复经纶,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加里宁方面军根本没有足够的物质与人员去玩漂亮的战术。夹在两大方面军中的加里宁方面军只能采取最无趣的正面强攻战术。

而科涅夫的对手,第4装甲集群的指挥官霍特是个典型的日耳曼军人。见加里宁方面军没有任何掩饰,直接正面猛攻。似乎是作为回应,第4装甲集群也没有任何掩饰,直接反推回去。双方就像两个不会任何招式的流氓在打架一样,左拳对左拳,右拳对右拳没有丝毫美感。

嗯……好吧,其实第4装甲集群在所有德国陆军中的处境与加里宁方面军完全一样。第4装甲集群也是个后娘养的孩子。德军实在没实力顾及这支被夹在两个集团军群中的部队。霍特只能靠着手中仅有的东西来对抗对面的苏军。

霍特倒是想来一次装甲军高速突击,后方合围的战术。可是第4集团军中的燃油让他不得不放弃这个想法。

于是苏德双方两个优秀的指挥官指挥着两支同为后娘养的部队像中世纪的骑士决斗那样,来一场毫无美感同时又堂堂正正的正面对决。

5月24日,苏军在42年的夏季反攻被德军全面遏制。两个方向上发动的反击没有一处达到预期目标。然而在一天后,也就是5月25日,莫斯科收到一个更坏的消息。

即西姆斯克后,伊尔门湖旁另一座重要城市,连接列宁格勒与莫斯科的诺夫哥罗德陷落。莫斯科与列宁格勒间最大的铁路线被德军切断。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千年帝国的兴亡最新章节 | 千年帝国的兴亡全文阅读 | 千年帝国的兴亡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