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年代 卷一 辛亥风雨 240新的曙光(上)

作者 : 光景

一条惊人的消息,李大帅入汉口的传奇般的故事,像春雷在空中炸响,隆隆地滚过中国大地,即使世界也能感受到它的震颤。这一声春雷,划破了中国上空厚重的阴霾,把一丝希望之光洒向黑暗的大地。

当李大帅进入汉口,完成革命军的凯旋耀威仪式,燥动的汉口稍稍沉寂下来后,李大帅骄傲地向外界宣布:湖北革命军再度光复汉口!革命军队于湖北地区重创北洋军精锐!

当湖北大捷的电波传向四面八方时,中国人一扫压抑了太久的沉闷,人人欣喜若狂,举国上下也跃入一片欢呼沸腾之中。中国人沉默太久了,压抑太久了。这一天,中国人心中的那种消极颓丧、恨铁不成钢的悲观气氛一扫而光,一口压抑已久的恶气长长地吐了出来。

其实就这场战役本身来看,李想革命军队虽歼敌万余人,自身伤亡也在一万上下,实是一场歼敌八百,自损一千的消耗战。但俗话说,兵败如山倒。就在革命军队在孝感、汉口仓惶渍逃,接连惨败的情势下,在北洋军所向披靡的声威中,南方求和妥协之声甚嚣尘上的时候,李想竟以哀兵兜头打出一棒,就像拳台上被一个巨汉逼入角落的小个儿,眼看已无力招架时,却突然一拳把巨汉放翻在地,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这样传奇的变化,这样令人惊艳的战斗,也无怪乎这一拳能令麻木无知著称的中国百姓民众群情沸腾,喝彩声震天。观众向来同情弱者,而这场较量中的绝大多数观众又恰似那个小个儿的拥趸,自然都盼望着他能把那骄狂无羁、疯狂无义的巨汉彻底打翻在地。因此小个的这一拳,比巨汉打倒小个十次赢来的喝彩声还要多上十倍、百倍。

武汉三镇,跃入一片沸沸杨扬的狂欢之中。

自北洋军进入汉口,便肆无忌惮的破坏这座长江中游的美丽城市。北洋军带来的都是摧毁安定、美丽的死亡恐怖和悲观压抑。汉口百姓每一天,都在惶恐中度过。但今天不同了,“革命军队痛歼北洋强盗”的消息像插上了翅膀,迅即传偏武汉的大街小巷,像天降的瑞雪,覆盖武汉每一个角落。

当李想的《人民日报》、上海刚刚开业的《大公报》、《中央日报》等各大报纸的号外铺天盖地撒向汉江南北时,一颗颗激动的心达到了沸腾的顶点。

武汉三镇,连同穿流其间的长江水被民众疯狂的热情搅得沸腾难抑,连寒流侵袭的风雪都要被着热血所融化。

年轻人再也呆不住了,奔出家中,欢快的踏着瑞雪,去抢购各报近乎相同,但在他们看来却极不相同的号外,与同样兴奋但素不相识的路人欢呼拥抱,享受这难得的欢畅、喜悦;长者则以东方人特有的含蓄、深沉,闭门家中,细细地咀嚼字里行间的甜蜜和喜悦,任痛快的泪水满面横流,嘀嘀哒哒地浸透手中的报纸;孩子们也被大人们颠喜若狂的情绪所感染,像一只只欢快的小鸟,随着大人们注入大街上人头攒动的欢快洪流中。到处都是庆祝的浪潮。

武汉三镇内所有的居民全部涌上街头,广播喇叭里传出革命军军歌《革命军进行曲》的旋律,由那些热血青年学生组成的铜管乐队,迎着风雪一路行进,一路奏出激越高亢的《血染的风采》。穿革命军装的人全被视作民族英雄,狂热的人群将他们簇拥着高高举起。

丝质的、布质的、纸质的无数面血色五星红旗发出“哗啦啦”的声响,犹如海啸一般。一些耄耋老翁不顾年迈体衰,走上街头…………

入夜,位于刘园的某栋大楼内,黎元洪默默仁立在办公室的窗下,室内一片漆黑,他不想开灯。楼前街道上华灯齐放,雪白的世界,琉璃的世界。提灯游行的队伍填衔塞巷,宛如一条游动着的火龙。孩子们两手各提一盏彩色灯笼,在人海中穿行嬉戏。黎元洪的耳膜被巨大的“民国万岁”声浪冲击得隐隐作痛,不知为何,他的眼角微微的有些湿润。

这一夜,武汉、上海、广州、重庆等已经光复的中国各大都市都有数十万欢乐的人海提灯挚火,把城市燃得通明。

就在这大雪纷飞的夜晚,纵贯武汉的长江两岸,更是人声鼎沸,火龙翻飞。人人眉飞色舞,喜气盈盈地说着、笑着、喊着。一条条夸张的,甚至令人发噱的新闻以最原始的方式,速度极快地传播着。这时,人们似乎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

连汉口租界洋大人的衙门外也竖起了“恭祝中华民国独立”的八字大旗。无论华界还是租界,沿街店铺都挂上了书有“新汉万年”的四字白旗,并放了一阵鞭炮以示庆祝。

“知道吗,李大帅的部队已经把北洋军赶到武胜关了,北洋军这次不赶紧逃出湖北就得被李大帅消灭!”

“听说李大帅已经准备率部队大举反攻了,看来革命军打败北洋军的这一天到了。”

“哎呀,那可太好了,武汉平安了。”

“武汉当然平安了,听说北京的满人都忙着准备跑天津租界哪。你们看吧,中国全面光复的这一天远不了啦。”

此刻,满清王朝的末日,就连街上的贩夫走卒、酒肆中的闲人茶客也开始大声的议论。

“大明不过二百几十年,清朝如今也二百多年,难道还不亡么?”

“宣统不过两年半!推背图上早记下了。”

毋庸赘言,任何一个朝代都会覆亡,但在“清朝即将亡朝”的民间共识下,这个最后的封建王朝走得却是最为的平静。

“气数已尽”是某种神秘的不可捉模的社会心理,最不可解的是,越是底层社会,类似于“宣统不过两年半”的谶语就越容易被传播。随着这种诅咒性说法的扩散,当局的合法性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流失,整个社会都会出现一种莫名的求变躁动,而那些传统的“皇权、官权、绅权”,其威信也就在草民们的心目中一降再降,一旦这一天真的来临,王朝瞬间崩塌如摧枯拉朽,真是如同一种“无声无色、如土如尘”的境界。

早在《辛丑条约》签订之后,中国社会处于巨大的变动和深刻的危机之中,各种矛盾的发展和深化,也早就孕育着一场惊天动地的大革命。李想引导着,终于爆发出无人可当的威势!

这时,长江两岸突然一阵骚动,但见江里上百只大小船只突然张起彩灯,在一阵阵锣鼓声中穿梭游弋于江面上。江水的反射更使彩灯布满江面,犹如群星闪烁天际。呼啦啦的喊叫声、震天动地的锣鼓声、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使武汉像一口沸腾的大锅。

武汉三镇的人们心醉了!中国人心醉了!在这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李想掀起革命运动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隐隐的有引导着时代前进的方向的力量。

在这个年代,中国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震荡和变动。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之中,民族危机继续深化,阶级矛盾空前尖锐,群众斗争和爱国运动本就应该是这样的风起云涌。

千家岭哪个过去极不起眼的小村庄,一夜间竟成了无数热血青年人心中的圣殿,散发着民族复兴的希望之光。心灵趋于麻木的中国人,似乎也在这一夜惊醒了。

北洋军段祺瑞撤出汉口,同样令西方各列强各有想法,却又大惑不解。连日来,各国驻华武官、军事观察家、新闻记者涌向汉口、涌向湖北,都想一睹让北洋军大吃苦头的李大帅的风采,当然他们更想知道李想革命军队的实际战斗力。

也难怪,南方民党的部队连遭败绩,失地千里,首义之地岌岌可危。可安陆农村的李想革命军装备低劣的杂牌部队能创造出奇迹,而且歼灭的偏偏又是北洋军最为精锐、凶悍的引进德国陆军近代化方式训练出来的最新式陆军,北洋军的装备更是和德国国防军同意的精锐,他们不得不觉得不可思议。在他们看来,李想革命军队的实际战斗力如同中国这个千年古国一般,神秘莫测。但有一点却是众口一辞:南军同样能击败北军。

沸腾之夜,汉口英租界万宝路一间二楼的窗口里亮着灯光。灯下,英国驻汉口使馆总领事戈福正奋笔写着将发往国内的一份报告,报告中有他奔波多日,更是见识了李想革命军白天凯旋耀威之后得出的一条结论:革命军有最好的士兵,从长远看,革命军一定能击败北洋军。更需要的主意的是,我预感着一位东方“拿破仑”即将诞生。

此时戈福,犹如当年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经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给它们的教训打击之后,不得不承认:中国人民“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他写下报告时候的心情,与当年的瓦德西一样沉重。

当年的列强同时在中国进行激烈的争夺,各怀鬼胎,彼此掣肘,无法在瓜分问题上达成一致,瓦德西的报告返回欧洲之后,列强不得不以“保全主义”作为对华外交的基本原则。“保全主义”只是列强侵华手法的变换,并不意味着它们改变了侵略本性。

如今,在李想的强势面前,列强还能保持他们的侵略本性吗?而李想,又能改变列强的侵略本性吗?

沉沉夜暗里,瑞雪无声,长空万里,中国革命终于见出了一线新的曙光,即使是微末的希望。

240新的曙光(上)

240新的曙光(上,到网址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理想年代最新章节 | 理想年代全文阅读 | 理想年代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