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二十七、岳阳老人传(二十五)
大明国开国以后,一个挥之不去的恶梦就是与蒙古各部落之间的关系。
公孙霓羽此次来访,五年一次的比武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了,她身为一教之主,是为了本教的前途着想,眼下蒙古骑兵再次入侵河北,官兵不堪一击,节节败退,而又视白莲教为眼中钉,肉中刺,想方设法将白莲教铲除,真是本末倒置。
公孙霓羽想借岳阳老人传话给皇上,白莲中人愿意屋前线杀敌,报效祖。表明白莲中人的一番良苦用心。
公孙霓羽说道上:“自从,兄长与皇上说明之后,朝廷的确对白莲教看法有所改变,我们白莲中人愿意为国分忧。”
岳阳老人佩服说道:“贤妹,能有此心,不但是皇上的洪福,也是苍生百姓的福气,我支持你,愚兄定会尽全力向圣上保举此事,你放心吧!”
“事不宜迟,小妹马上就走,专等兄长消息,我马上回教整顿人马!”
“好!”
“金缕,金缕,我们马上走!”
此时金缕已在外面伺命答应进去了,乐山后来才知此事,岳阳老人亲笔手书一封交与常长风,由他进京面圣,禀明此事。
圣上看到岳阳老人的信后,龙颜大悦,当即恩准,笑道:“都说白莲教是邪教,可是有岳阳老人保举朕放心,朕信任他们!”
兵部侍郎启禀道:“皇上,白莲教不会那多好心吧,也许他们是趁火打劫吧!”
皇上怒道:“胡说,先皇所信任的人能有错,不要再白说,立即下旨着白莲教人北上抵抗蒙古骑兵,不得有误!”
兵部侍郎一肚子的不服气,但又无话可说,因为有岳阳老人这个金字招牌,谁也动不了。
公孙霓羽对座下众人说道:“现在朝廷对我们改变态度的机会到了,我们不是为了那些腐朽的贪官污吏服务,而是保家卫国,为千千万万的百姓不再饱受刀兵之灾。身为白莲弟子一切以国家为重,如有贪生怕死之徒,定斩不饶!”
金缕补充道:“白莲教是北宋至今流传的民间一大宗教。渊源于佛教的净土宗。相传净土宗始祖东晋释慧远在庐山东林寺与刘遗民等结白莲社共同念佛,后世信徒以为楷模。北宋时净土念佛结社盛行,多称白莲社或莲社,主持者既有僧侣,也有在家信徒。南宋绍兴年间,吴郡昆山僧人茅子元(法名慈照)在流行的净土结社的基础上创建新教门,称白莲宗,即白莲教。我们白莲教崇奉阿弥陀佛,提倡念佛持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婬、不妄语、不饮酒,合称五戒)以求往生西方净土,教义与净土宗大致相同。茅子元采用天台宗教理,绘制《圆融四土三观选佛图》,用佛像、图形和比喻来解说佛土的高低;简化并统一前人制作的念佛修忏仪式,制定《白莲晨朝忏仪》。先前的净土结社,参加者之间只是松弛的社友关系,社与社互不相属,茅子元将其改为师徒传授、宗门相属。他在昆山淀山湖建白莲忏堂,自称导师,坐受众拜,又规定徒众以“普觉妙道”四字命名,从而建立了一个比较定型的教门。
白莲教产生之初曾遭到官方禁止,茅子元被流放到江州。但因教义浅显、修行简便而得以传播。到南宋后期,虽仍被一些地方官府和以正统自居的佛教僧侣视为“事魔邪党”,但已到处有人传习,甚至远播到蒙古族统治下的北方。元朝统一中国后,白莲教受到朝廷承认和奖掖,进入全盛时期。庐山东林寺和淀山湖白莲堂是当时白莲教的两个中心。白莲教以“普化在家清信之士”为号召,形成一大批有家室的职业教徒,称白莲道人。因为他们“在家出家”,不剃发,不穿僧衣,又被称为不剃染道人或有发僧。元代由白莲道人组成的堂庵遍布南北各地,聚徒多者千百,少者数十,规模堪与佛寺道观相比。堂庵供奉阿弥陀佛、观音、大势至(合称弥陀三圣)等佛像,上为皇家祝福祈寿,下为地方主办佛事,也有一些修路筑桥之类的善举。堂庵多拥有田地资产,主持者往往父死子继,世代相传,堂庵的财产实际上是主持者世传的家产。有些头面道人勾通官府,交结豪强,成为地方一霸。经过长期流传,白莲教的组织和教义在元代起了变化,戒律松懈,宗派林立。一部分教派改奉弥勒佛,宣扬“弥勒下生”这一本属弥勒净土法门的宗教谶言。有的教徒夜聚明散,集众滋事,间或武装反抗元廷统治。至大元年,朝廷忌白莲教势力过大,下令禁止。经庐山东林寺白莲堂主僧普度奔走营救,白莲教才在仁宗即位(后恢复合法地位。及至至治二年,其活动又被限制。此后许多地方的白莲教组织对官府抱敌对态度,外加其信徒多为下层群众,故当元末社会矛盾激化时,一些白莲教组织率先武装反元。红巾起义领导人韩山童、刘福通、徐寿辉、邹普胜等都是白莲教徒,他们以明王(即阿弥陀佛)出世和弥勒下生的谶言鼓动群众,产生很大影响。
南宋绍兴三年,江苏吴郡沙门茅子元创立白莲宗,初为佛教一支,教义源于净土宗,崇奉阿弥陀佛(无量寿佛)。该教信徒因“谨葱乳,不杀不饮酒”,被称为白莲菜。到了元代,该教渗入了其他宗教观念,主要是弥勒下生说,逐渐转为崇奉弥勒佛,改称白莲教。
在南宋,由于白莲教在总体上还未月兑离正统佛教窠臼,因此还为统治者所容纳。元代,由于教内各阶层人群所处的地位不同,追求目标也就发生了明显的分歧。一派以茅子元正宗流裔自居,在宗教学说及其实践上,继承茅子元的衣钵,政治上和元统治者合作;另一派则完全背叛茅子元倡教宗旨,与下层民众运动相契合,走上了反抗元政权的道路。元顺帝至正十一年,元朝政府强征民夫堵塞黄河失口,引发了全国规模的白莲教大起义。起义军以“弥勒下生,明王出世”相号召,受到不堪元朝统治的广大民众的积极响应,迅速席卷全国。至正二十八年八月,明军攻入大都推翻了元王朝。朱元璋深知白莲教造反的意义,在自诩“大明王”登基称帝后,立即颁布取缔白莲教的禁令。但是,白莲教却并未因此而全然敛迹,经过明前期的南北融合之后,反而出现了暗地流传的盛况。白莲教是除了佛教、道教以外的又一个很重要的宗教,反映的是中国下层社会百姓的生活、思想、信仰和斗争,在史上充当着突出的角色。白莲教徒多是“夜聚晓散”,愿意入教的人不受任何限制,不分贫富、姓别、年龄,男女老少只要愿意均可加入,“男女杂处”。到了
白莲教教义认为:世界上存在着两种互相斗争的势力,叫做明暗两宗。明就是光明,它代表善良和真理,暗就是黑暗,它代表罪恶与不合理。这两方面,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在不断地进行斗争。弥勒佛降世后,光明就将最终战胜黑暗。这就是所谓“青阳”、“红阳”、“白阳”的“三际”。教徒们侍奉“无生老母”,信奉“真空家乡,无生老母”的八字真言。无生老母是上天无生无灭的古佛,她要度化尘世的儿女返归天界,免遭劫难,这个天界便是真空家乡。无生老母先后派燃灯佛、释迎牟尼佛、弥勒佛下去。他们分别在每一时期统治着人类世界:青阳时期是由燃灯佛统治着的初际阶段,那时还没有天地,但已有了明暗。明系聪明智慧,暗系呆痴愚蠢;红阳时期是由释迎牟尼佛统治着的中际阶段,那时黑暗势力占上风,压制了光明的势力,形成“大患”,这就是所谓“恐怖大劫”的来临,这时弥勒佛就要降生了,经过双方的决斗,最后光明驱走了黑暗;白阳时期是由弥勒佛统治着的后际阶段,明暗各复本位,明归大明,暗归极暗。
初际明暗对立,是过去。中际明暗斗争,是现在。后际明暗各复本位,是未来。教首们宣传,人们如果信奉白莲教,就可以在弥勒佛的庇佑下,在大劫之年化险为夷进入云城,免遭劫难。待彻底摧毁旧制度,破坏旧秩序后,即可建立新的千年福的境界,那时人们就可以过安居乐业的好日子了。白莲教认为现阶段(即中际),虽然黑暗势力占优势,但弥勒佛最后一定要降生,光明最后一定要战胜黑暗。它主张打破现状,鼓励人斗争。大量贫苦百姓得到启发和鼓舞。加上教首们平日的传授经文、符咒、拳术、静坐、气功为人治病等方式吸收百姓昄依,借师徒关系建立纵横联系。白莲教信徒众多,主要来自社会下层,尊卑有序。”
金缕顿了顿又道:“我们白莲教已有上千年历史,为了向世人证明我们的清白无邪,我们一定要谨记教主的教导,奋勇杀敌,重振我教,我教同心,无所不克,有没有这个信心!”
“有,谨记教门教导,为国为民,马革裹尸,在所不惜!”
公孙霓羽看着生龙活虎的教徒,个个无比兴奋,他们个个视死如归,真是赤胆忠心,她果断说道:“好,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