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早记不得,自己原来的家在哪里,父母又是什么样子。
她只记得,很幼小的时候,她住的地方很荒野,但女乃娘待她很好。哪怕自己吃草根,也一定给她递一碗清粥,哪怕那粥稀薄得可以照得出人影,数得清米粒。
后来女乃娘似乎攒到了不少干粮,然后带了她,走很远很远的路,远到后来她回忆起来,只记得那长长而坎坷的路,仿佛通到天涯海角那样走不完。
碧落问女乃娘,她们这是去哪?
女乃娘说,去长安。
碧落问,去长安做什么?
女乃娘说,长安,有她的亲人。
碧落不明白。
她的记忆里,她唯一的亲人,这世间唯一待她好的人,就是女乃娘。
几度,她们干粮耗尽了,女乃娘总将她安置在破庙里,自己去打短工,或卖些一路攒下的绣品,换些吃的用的。
碧落也想去帮忙,可女乃娘总不许。
她说,碧落不该为奴,不该为婢。
她随身带着一卷画轴,总要油布仔细包着,偶尔打开看时,她会告诉碧落,画中那个拈花而笑的盛装美人,是她的母亲,她半点也记不起来的母亲。
可不该为奴,不该为婢的碧落,终究还是成了奴,成了婢,甚至成了被人打倒在沟渠中的小乞丐。
某一天,一队乱军冲过,碧落和女乃娘失散了。
六七岁的小碧落,四处拉人询问,问长安在哪里,她要去长安,她要去找女乃娘。
终于,有人带她去长安了,可惜,却将她转卖给富贵人家为婢,那样一个清灵俊秀的小婢女,在日渐繁荣的长安,还是值几个钱的。
碧落记得女乃娘的话,她不肯为奴,不肯为婢,一次次地逃离,一次次地寻觅,一次次地失望,直到遇到了慕容冲。
她这一生记得的亲人,竟都和她毫无血缘关系。
------------------
“青黛。”碧落低声道:“我的家,在平阳。”
有慕容冲的地方,就是她云碧落的家。从她八岁起,她便已无可选择。
青黛便握着她的手,轻轻的拍着,眼睛扑闪扑闪,睫毛如羽扇轻轻而忧伤地扇动着。
青黛年纪明明比她小,此时却如姐姐般温和待她,不由碧落又是尴尬,又是惭愧,低叹了一声,勉强驱赶了自己的烦乱心思,换了衣衫,提了流彩剑,自到松柏下练剑。
青石条铺就的小径虽是干净整洁,但松树脚下,却堆积了累累的陈年松针,踩上去松松软软。说甚么青松不凋,可年复一年,不是一样在风吹雨打下褪下了层层绿衣?
流彩剑舞,清光动影,顿为松林添了几分光泽,便如黑夜的天空,被洒下了无数的明星,呈现的,是黑暗中的美丽。
只可惜,再无菊花飘香,再无枫叶飞舞,再无那人唇角含笑,弹一曲《高山流水》。
纵是摔琴绝弦,这一生,也是知己难求,落拓相伴……
慕容冲,慕容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