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快乐的日子永远是短暂的,没过多久兰陵萧家的人很快发现,晋王妃萧美娘好像是已经完全地忘记张轲这个亲娘舅了,于是他们对于张轲的热情自然也就慢慢地消磨殆尽了,终于,在开皇十年的时候,他们将张轲一家人扫地出门。
萧让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出生的,他出生的时候和荥阳郑氏的小姐还有着一纸不可思议的婚约。当然了,这样的婚约,荥阳郑氏显然也是不愿意承认的。于是在开皇十六年,也就是萧让六岁的时候,他们要求萧让的祖父张轲拿出一百贯的彩礼来正式向荥阳郑氏定亲。——一百贯的钱虽然不多,可是这对于贫困潦倒的张轲一家人而言却是一个天文数字。荥阳郑氏的这个做法,意思已经很明显了,那就是他们想逼迫张轲一家知难而退,从而主动提出解除婚约。因为这么一来的话,他们荥阳郑氏就不会落下什么“悔婚”的坏名声了。
可是张轲倒也硬直,不管荥阳郑氏的来人怎么说话,他自己就是不愿意主动提出来解除婚约,最后甚至还逼得荥阳郑氏对外声明,他们郑家小姐和萧让的婚约依然有效,只要萧家能在萧让十二岁之前拿出一百贯的钱来作为“彩礼”,那他们荥阳郑氏就绝对会将女儿嫁给萧让为妻的。
这就是世间大族的名声所累了,张轲一家人原本不被兰陵萧家所承认,他们荥阳郑氏是世间大族,权势滔天,要收拾张轲一家,简直就跟踩死几只蚂蚁一样简单的。可是正因为他们是世间大族,所以必须尊重自己的名声。“悔婚”这样的恶名在一旦传扬了出去,他们的族人在朝堂之上也就没有什么脸面见人了,所以他们这才不愿意再对张轲一家使出什么手段来,以免落人口食。
……
可是即便如此,张轲的身体状况还是一日不如一日。开皇十七年,也就是公元597年的时候,他卒于兰陵。①死之前,他把萧让父子找到了床前,千叮万嘱他们以后必须坚称自己姓“萧”,同时还必须在五年之后带齐一百贯的彩礼钱去荥阳郑氏求亲。
当时,萧让只有七岁,他自然是不可能明白自己的爷爷到底是什么意思的,不过他不懂,不代表着他的父亲萧林也不懂。于是,他连忙是带着萧让答应了下来。
“这是你爷爷在为我们做打算啊!”
一直等到张轲出殡以后,萧林才给萧让解释起张轲的打算。原来,他的意思竟然是想让萧林父子二人以后投靠荥阳郑氏。
他会这么想其实也是不难理解的。毕竟这荥阳郑氏和兰陵萧氏一样,都是世间的望闻大族不是?兰陵萧氏这边,因为萧美娘一直没有派人下来联络的关系,他们一家人想要回去,恐怕是不可能了,可兰陵萧氏不可能,不是还有荥阳郑氏吗?要知道,萧让和他们荥阳郑氏的一位小姐可是有着婚约的。
所以在张轲看来,只要在萧让十二岁那一年顺利地拿出一百贯钱来当作彩礼钱,那么荥阳郑氏就肯定会把女儿嫁给萧让的。到那个时候,他们这一家子以后就多少能有一点依靠了。而他,在九泉之下也可以安心了。
不得不说,这是张轲作为一个长辈的一个很理想化的愿望。他是以前穷怕了啊,所以绝对不愿意自己的儿孙也跟着走一样的老路。为了这个愿望,他不惜于改名换姓,更加不惜于让别人误以为他是在攀附权贵。他想要的其实很简单而已,那就是自己的后代不再操持贱业,然后有一个当官发财的机会,仅此而已。
只是,要做到这一点,在隋唐时期也是绝不容易的。放在张轲面前的路就只有一条可走,那就是加入一个世间大族,成为其中真正的一员。只有这样,他的儿孙辈才有可能真正摆月兑“宿命”,成为普通百姓眼中的人上人。
不了解这个时代的人,是很难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的。这一切还得从汉代发展起来的世间大族说起。世间大族,其实也可以称之为“门阀”。它是门第和阀阅的合称,是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所以又被称之为门第、衣冠、世族、士族、势族、世家、巨室等等。
它们自西汉时期初显端倪,一直到两晋时期日益发展完善。魏晋以后,国家政权甚至几乎都为它们所操控。②在这个时代里,后世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是还完全没有发展起来的③,所以占主导地位的官员选拔制度是“门阀制度”。在“门阀制度”下,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唯门是论”,也就是说,在朝廷选择官员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个人的出身背景,然后才是才能特长…
“驴生驴,马生马。”
这就是“门阀制度”的真实写照。很显然,在这样的制度之下,寒门子弟是基本没有路的,而各大门阀的子弟呢?生下来就是预备当官员的“材料”。所以,这就不难理解萧让的祖父张轲为什么千方百计的那么想要加入一个门阀了。前面的兰陵萧氏是这样,现在的荥阳郑氏也是这样。他的目的其实都很简单而已,就是希望子孙后代有那么一个飞黄腾达的机会而已。
……
“…爹,我明白了…”
古代的人都是比较早熟的,所以,七岁的萧让在听完父亲的解释以后,懵懵懂懂地也大概明白萧林的意思了。最后,在张轲的殡礼举行完毕之后,父子二人简单地收拾了一些行李细软就踏上远赴荥阳郑氏的路程了。
开皇十七年,也就是公元597年的时候,萧让不过仅是一个七岁的小童而已。而且在此时,他的祖父张轲的丧期也是还没有过的,那他们父子为什么要那么急匆匆地地赶赴荥阳?关于这一点,萧让的父亲萧林是有着他自己的打算的…
原来,张轲当初还在世的时候,是曾经还交给过萧林好几贯的“小钱”的。——说是“小钱”,实际上那也是他们一家三口的全部积蓄了。
萧林自己呢,本身只是一个只念了几年族学的穷书生。平时除了会抄写、誊写几个字以外,旁的本事他是没有的。所以以前在兰陵的时候,他也就是在各大庙宇门前帮人抄抄写写为生…
这样的工作,收入显然是很低的。所以,当他突然从张轲手里“收到”那么的一笔钱的时候,他的心里是非常非常地激动的。可是激动过后,他却是马上做出远赴荥阳的决定…
他之所以做出这样的一个决定,其中一方面的原因是因为那几贯的“小钱”足够他们父子二人在路上花销了,所以,他想趁此机会离开兰陵。而另外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荥阳是一个大城,而且距离京城长安的路程也比较近。所以萧林认为,在荥阳,他的“抄写”工作也许会更有“前途”(也就是可能赚到更多的钱,以便萧让能顺利娶到郑氏的小姐),于是在把老父亲张轲安葬之后,他这才会那么匆匆忙忙地带着儿子萧让从兰陵赶赴荥阳。
注释:
①“卒”就是“死”的意思,这是古代对有社会名望的人的死的说法,张轲虽然贫困潦倒,可是他是西梁国的国舅,同时还是隋朝晋王王妃的娘舅,所以以“卒”来称呼他的死并无不妥。
②不是“听晴”瞎掰,根据史书记载,晋朝皇族司马懿家族就是世族,故常维护世族之利益。“门第愈高,官职愈高。”
至于后面的隋唐时期,皇族同样出身于著名的“关陇集团”,其他各级高官,如裴世矩、萧禹、长孙无忌之流基本也都出身于各大门阀。其间虽然开创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但执行并不完善,所以真正的寒士是少之又少的。
③科举制度,是一种和“门阀制度”截然不过的官吏选拔制度,它通过考试完成,注重个人的才能特长,所以出身背景处于次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