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玲的叔叔早已等候在出站口迎接远道而来的侄女。
文玲与同学经过两天的长途跋涉,终于来到这座令她们向往已久的南方城市。拥挤着下了火车,跟随人群一路疾步涌向出口。
远远的,叔叔看见三个农家姑娘,其中一个很像大哥寄来的像片上的侄女,等文玲通过站口检查时,叔叔快步走向文玲,农家姑娘正是他要接的侄女田文玲。
坐在城市的公交车上,文玲与同学好奇的注视着窗外的一切,一座座漂亮的摩天大楼高高耸立,一家家富丽堂皇的商铺递次云集,洁净透明的橱窗里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各色商品,震天动地的流行乐此起彼伏,宽广洁净的街道上车水马龙,衣着华丽的人群熙熙攘攘,当街两行翠绿色的灌木精巧别致,长长的伸向远方,街边绿柳飞扬,百花齐放,阵阵花香不时扑来,沁人心脾,心旷神怡,最吸引文玲与同学眼球的当属街上行走的各人,她们用惊羡的目光打量着,窗外的一切看的她们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公交车在滨河车站停下,穿过一片小区花园后来到叔叔居住的楼宇,第一次乘电梯的文玲感到有些不适,到叔叔家时仍未能缓过来,晕晕沉沉的。
文玲叔叔原是武警一名营级军官,十几年前从部队就地转业到该市,分在市环保局工作,由于爷爷女乃女乃死的早,叔叔也有十几年没有回山西老家,文玲对叔叔的印象还停留在孩提时代的记忆上,看到叔叔,文玲是既陌生又亲切,不知如何是好,好在婶婶对她非常热情,很快让文玲找到了亲情的温暖。
田文玲、田茗心、王思男是高中时的同学。毕业后,实在不甘于在家里过那平凡而无为的乡下日子,养猪、喂鸡、种地、嫁人、生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围着锅台,炕头庸庸碌碌的过一辈子。她们有着自己的想法,现在时代变了,社会进步了,女孩子出去闯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趁着年轻应该出去闯一闯,闯的好就留在城市生活,闯不好再回来务农也不晚,嫁人之前起码还的在家里呆五、六年时间,等嫁了人再想出去就难了,出去应趁早。
文玲父亲有兄妹四人,父亲排行老二,大哥不幸在七岁那年夭折,接下来就是三叔,之后是大姑、二姑,失去大伯后,爷爷心里特别悲痛,为使孩子们能健康成长,他特地给四个孩子取名为“吉祥如意”,父亲这一辈,按家谱排列是“林”字辈,因此兄妹四人分别叫田林吉、田林祥、田林如、田林意,父亲在本村当民办教师,三叔田林祥转业在南方国宁市,大姑田林如跟随姑父在县城生活,二姑田林意嫁到邻村,和姑父一样都是地道的农民。
对于文玲外出打工的想法父亲是非常理解也很支持。父母膝下没有儿子,只有三个女儿,父亲在高考前因遭受了一次意外,落下终身残疾,未能如愿的考取大学,就把上大学的梦想寄托在三个女儿身上,对女儿的学习格外重视,一直关注着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文玲的学习一向不错,父亲曾对她寄予厚望,希望她能够实现父亲的心愿,没想到在高二最关键的时候,文玲的学习没有跟上,结果什么学校也没有考上,父亲并没有责怪女儿,只是想让文玲复读一年,再努力一次。文玲考虑到二个妹妹都在上学,一个上高一,一个上初一,全家仅靠父亲那四百多元的工资维持着一家人的开支和三个女儿上学,日子过的捉襟见肘,异常艰难,真是连病都不敢生的,自己已高中毕业,在农村算是高学历,不能再让家里为自己承担生活费用,自己应该为家里分担一份责任,实在是没有复读的必要,考不上是浪费一年的学费,考上了也上不起,还不如就此打住。
文玲经常在电视和报刊上看到关于农村劳动力在外打工的各种报道,对那些在打工路上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城市建设做出一番贡献的打工者非常敬佩,她的心蠢蠢欲动,急切的想到外面去闯一闯。父亲考虑到女儿从来没有出过远门,更何况是要去一个陌生的城市,想着出门最好还是有个依靠,思来想去,从不求人的父亲向三叔写信,让三叔在城里帮女儿找一份工作。很快家里收到三叔回信,三叔没想到侄女已高中毕业,爽快的答应给文玲找工作,信中说最好让文玲带个同学同去,一则有个伴,相互倾诉,不至于太寂寞太想家;二则两个人相互照应着,相对比较安全些;三是有高中文化水平,学习和掌握一般的技术技能相对容易。父亲对三叔的提议感激不尽,一个劲儿的说三叔毕竟是见过世面的人,想的就是比较周全,父亲立即给三叔回了一份充满感激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