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苦恋与父女情的绝唱——蓝玫瑰 上卷:柳河源 第三章:柳河源(5)

作者 : 钟奋生

5

经他的指点,我兴致勃勃来到那群香客中间,他们好象是河南一个什么乡下的,竟跑到这里来烧香拜佛!怎么不去南岳呢?那里才是真正有名的寺庙呵!我试探着问。一位热心的中年妇女,看懂了我的好奇心,她吃力的讲着普通话,与我述说起来。

这里也是一座古庙呵,庙里原来那个老尼姑是俺河南人啦,现在圆寂了。她的一个徒弟还是个大学生呢!法术灵着呢!你有什么病疼不告诉她,她一眼就能看出!她后院还养了三条灵蛇,平时看不见,她一吹哨子,蛇就会爬出来,两条青蛇,一条白蛇……

真有这等事?是呀,这个年青的尼姑可了不得呢!灵验得很呢!我侄女去年生病,还到庙去去烧过香呢!旁边这个妇人插言。她呀,有个法号叫:静妙大师!……

就在这时,身后有人朝我肩上重重拍了两下,我反回头一看,是杨大记者!我不由一阵欣喜,没想到在这里遇到他!我们这位靠写曝文章发家的大记者,现在真成大气候了!此人有极强的新闻敏感,以前别人一口一声称他为“杨大记者”,多是戏弄。他也不计较,讲话语气牛大,习惯的口头弹“市长又怎么的?算个卵!”。他广交朋友,尤其与报社、电视台的记者打得火热,称兄道弟。他比我小十岁,呼我为“琼老哥”。他开始是一位自由撰稿人,除了写点新闻报道赚些稿费,便是缩在租住的小屋里,弄些剪报养家糊口。他有两个小孩,妻子是城里的一位打工妹,曾受到台商老板的虐待,是他一篇曝光文章的“重型炮弹”解救了她,她就与他相依为命,辞去了工作,做起专职贤内助来。他一稿多投的新闻稿,都是妻子帮他一份一份誊抄,还有剪报的投稿,也都是她拿到邮局去发。有个文友带我到他家去过一次,他家住在那座铁路桥边,与那帮捡破烂的邵阳人住在一块。只是去年春节前夕,他时来运转了!调到报社去当记者了!据讲还是破格进去的,没有经过什么考试。他写稿更勤奋了!他的名字象闪光灯式的不停跳跃在各大报刊杂志上,他已经是名副其实的杨大记者了!

刘老师在船尾睡觉,杨大记者就约我到船头聊天,他是吸烟的人,对船舱里的乌烟瘴气也受不了。他望着江水,慢悠悠的吸着烟,含笑告诉我,他要搬房子啦。房子是报社分给他的,三室一厅,有将近一百个平方。现在有份固定收入,稿费收入至少也比原来番翻,他是在跑步奔小康呵!那些费时费力的剪报,他就懒得搞啦。他老婆又在另一家企业找到了一份好工作,每个月固定收入都有两千多,业务好还有提成。所以,搬进新居后,他就要准备请保姆啦。这次就是到柳河源镇请保姆,那里的风土人情不错,想细心再了解一下,写一个连载文章来……

聊了一会他的近况,我便转入正题,我这次到柳河源来,对这里的基本情况不太清楚。你是在这里土生土长的,一定知道柳河源不少趣闻轶事。他就眼睛望着我笑,足足吸了一口烟,还“滋”那么一下,话语才随着一团烟雾中吐出:

柳河源是个古镇,宋朝就有了。顾名思义,就是柳河的源头。这里山清水秀,森林茂密,空气好人的寿命就长。镇上有个老太婆,九十岁了,牙齿月兑光了,又换了一口洁白的童牙,能咬碎炒熟的蚕豆。还有一位老翁,活到了一百一零六岁。耳聪目明,能下地种菜。那天他喝了一些米酒,笑着对儿孙们说,我要走了。一觉睡下去,真的就这么安祥的走了。那天晚上,他还洗了澡换好衣,干干净净来到人间,干干净净离开尘世。

柳河源镇夹在两座大山的中间,外面一座叫云雾山,山上有座古庙。里面一座叫凤凰山,山上有一大奇观,一股好大的水从一个山洞里涌出,夜深人静方圆好几里都能听到水的轰鸣声,有点象开闸放出的水。一位水利专家说,如果这个洞口安部水轮发电机组,足能解决柳河源镇的供电问题!这股山洞涌出的水,就是柳河的真正源头!它几经周折,流经这小镇时,水就完全变缓了。河床变宽了,就形成了柳河……

凤凰山其实有两座山,前面一座山小,后面一座山大。小山叫小凤凰,后山叫大凤凰。统称为凤凰山。要寻找到柳河源头山洞这股水,你必须要翻过这座小山,而且还要上到那座大山的山腰,才能看到这个山洞!……

据讲这里一座庙还有些名气?不错!是个尼姑庵。有些年代了!最有传奇色彩的是那位静妙大师,我在一个生活杂志上,发表过她一篇文章了!你知道我的东西都是“公斤级”的,光这一篇文章就是两千块钱稿费!那些转载寄的零星稿费还不算!我还照了她不少照片,她是不许拍照的,都是我偷拍的!他猛吸了一口烟,略停顿一会,就与我讲起静妙大师的故事来——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一曲苦恋与父女情的绝唱——蓝玫瑰最新章节 | 一曲苦恋与父女情的绝唱——蓝玫瑰全文阅读 | 一曲苦恋与父女情的绝唱——蓝玫瑰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