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狂澜 第二百四十六章平蒙(一)

作者 : 萧声煮酒

第二百四十六章平蒙(一)

1907年9月10日,张怀仁第八军第二师和第一师的两个精锐团,共一万五千人,组成的“平蒙军”第一军率先出塞。

第八军虽然只是乙级军,但第八军自建立起就驻扎在山西、内蒙,以训练刻苦著称,适应塞外气候,就是为了应有西北、蒙古的草原、沙漠条件的。张怀仁自接令准备平定外蒙后,就在准备并向刘飞扬要来他曾经在南京陆军军官学校的学生徐树峥,以徐树峥为“平蒙军”的参谋长。刘飞扬一听得张怀仁说起徐树峥也突然记起徐树峥也是一名名将,二话不说便答应,并破格将徐树峥从上尉提升为中校。同时命令装备部部长马远岭全力配合“平蒙军”的一切需求。

同时,在东北的第四军十一师第一旅和第十二师的第二旅,共七千军组成“平蒙军”第二军。为了统一指挥,“平蒙军”由张怀仁指挥,准备从东、东南两面向呼伦贝尔进军。

此时,徐树峥向张怀仁建议,声西击东。“平蒙军”第一军大张旗鼓的向北缓慢挺进,而主要进攻放在东面,由他率领“平蒙军”第二军进行。

张怀仁同意了徐树峥的建议,下令“平蒙军”第二军在海拉尔集结,徐树峥前往海拉尔。

海拉尔是东部进入外蒙古的要地。它所坐落的海拉尔河向西与额尔古纳河交汇,并向南流入呼伦湖。河水沿呼伦湖西向,流经克尔伦苏木小镇边陲小镇,后向北急转,接入外蒙古境内称之为克鲁伦河。克鲁伦河向西曲折蜿蜒约千里,至距库伦(现乌兰巴托)约百里处折而向北,不出百里消失在沙漠中。

入蒙第一站是巴彦图门,这是蒙古东部戈壁滩上一个旗,是交通的“大站”。说是旗,大约跟内地的一个小镇差不多大,建筑则比内地的一个大村子还差很多,几乎没有路。

旗外有一座军营,军兵不多,只有区区200多人,就是这200多人,有帽子歪带着,有衣服披在肩膀上的,有光着膀子的,有腰带开着裤子松松垮垮**毛差点露出来的,基本上表情麻木,目光呆滞,看起来还不如土匪来得精神。这似乎一只毫无战斗力的军队,是的,肯定是,因为他们的军容将此暴露无疑。

徐树峥在海拉尔准备了近一半月补足给养后,又多携带了1000匹战马,林镇伟又补充了一个约1000人的骑兵团,使“平蒙军”第二军的兵力扩充到7000多人。

就在“平蒙军”向外蒙挺进时,刘飞扬的现在的着眼点已不在如何取胜,他的神思已飞向善后事宜。拿下外蒙古不是问题,问题是拿下之后怎么办?如何能避免史上对北方草原时终不能真正控制、打败了一族又来了一族,无法建立一个稳定的、对中国有向心力的草原的宿命?中国历来有“马上得之,不可马上治之”的说法,无论是强汉还大唐,无论是文治还武功都不能使蒙古草原安定的统一在中国领土,除了草原民族入主中原。

刘飞扬考虑是蒙古民族与汉族格格不入吗?并非是。为什么历史上鲜卑、蒙古、满清入主中原然又融于汉?为什么满清能很好的控制藏、蒙、疆、壮、回等各少数民族?为什么这些少数愿意被其它少数控制,可就是不愿被汉族控制?

刘飞扬苦思后,对外蒙古和其它少数民族下了决心。一、对中国儒家文化用极大的包容性,中华文明是可以包容其它民族的。二、是某些蒙古族人或还是其它少数民族的一些人不愿意包容到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来。对这些人,光靠劝说及抚慰是不够的,文治须与武事为备。对那些铁了心要把自己变成异族的棋子、将立出去的人,不能心存仁厚,当以杀止杀,可换来一段时间的和平与稳定。三、移民。

满清与蒙古的《恰克图协定》及之前的一系列条约将中国内陆向外蒙移民成为不可能。因此,可能是地广人稀、对生活质量追求不高的缘故,外蒙古人有些懒(其实用“很懒”描述似乎更确切,但用“很懒”有民族歧视的嫌疑,故不用),当然也就很穷。所以即使有这么丰富的资源,蒙古人并没有富起来。此时外蒙古人口约有200万人,这一点跟内附后的内蒙古的蒙古族差别较大。所以占据了蒙古后,要想守住这么大的地方,不大量移民可不行。

外蒙古的生活资料集中在以蒙古族王公贵族等少数上层人士手中,他们占有大量的财富、牧场,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当然不想改变现状。而没有知识文化、愚昧落后的牧民根本无法进行自我改造和生存,只能沦为奴隶。占有统治地位的蒙族上层之所以有这么强的独立倾向,是因为新政后的大清国无法再保证他们特权生活,这就外蒙古要独立的不安定因素。

徐树峥率“平蒙军”第二军,一路经过巴彦敖包旗、温都尔汗旗、木伦旗、热尔嘎拉特汗旗、臣赫尔曼达勒旗、巴彦德拉盖尔旗后,这些说是旗其实只是小村落或是连村落都不算的地方,终于见不到一湾河流了(残存的额尔古纳河支流由此向北,并消失在茫茫沙漠中),这一路蒙古军并没有进行一场像样的抵抗,可能东部都是茫茫戈壁滩,人员极为稀少,没有什么军事经济价值的原因吧。

“平蒙军”第二军进入蒙古境内已有半月,离库伦越来越近了,远远地看见狼居胥山横在天边,路上见到的牧民也渐渐多起来。从一路上鸟雀不见,甚至连草原上最常见的狼也没有,到越往前行,触目所及的荒凉被一丛丛绿色所取代。官兵们疲惫的心态顿时被一阵久违的泥土清香所感染,士气也活跃起来。

在古诗中对塞外的印象最深刻的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可眼前的景象与他所想大不一样:除了狼居胥山(霍去病刻碑记功地,近称杭爱山)周围外,蒙古几乎遍地也就是举国都是戈壁滩,哪来的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地方?

徐树峥问及一个常出入外蒙古的向导,向导笑着说:“大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地方,是内蒙古阴山周围哦”徐树峥略一思忖,笑着说:“可不是,古诗上说:‘敕勒川,阴山下。天照苍穹,笼照四野。’我印象中一直以为讲的是这里呢。”

由于是高原的缘故,夏季里,阵雨较多,阵雨过后就会出现彩虹。继经过了第一个阵雨后,“平蒙军”官兵们看见了进入库伦后的第一个彩虹。库伦的彩虹跟我们常见的彩虹不一样:我们常见的彩虹在天上,库伦的彩虹在地上,就在你身边,感觉就是地上的一个彩虹桥,离你不到10米远,用手就可以抓住一样,但等你走过去10米,发现它离你还是10米远。

也许是气候的原因,或者是高原的缘故,库伦几乎没有树。偶尔见到几棵杨树,长不高不说,还都是半死不活的,而且树头基本上都是死的,无一例外。到是榆树活的很滋润。

“平蒙军”在艾尔代奈宿营。蒙尘多日的官兵们被雨水冲去了疲惫、空虚、无聊和寂寞,他们痛快地享受着这难得的恩赐。外蒙古可是严重缺水的地区,洗澡已成为一种奢侈。

第二百四十六章平蒙(一)

第二百四十六章平蒙,到网址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中华狂澜最新章节 | 中华狂澜全文阅读 | 中华狂澜全集阅读